第二十九篇 孔明仲達的初次交手
關燈
小
中
大
奈何,一個月後撤退離開上邽。
司馬懿如影子一般追随,但也僅僅騷擾而不肯決戰。
然而,他的這一番戰術并沒有為部下所理解,不少人開始說怪話冷嘲熱諷,不停地請戰。
司馬懿火了,打就打,等你們打了敗仗後看還有誰敢笑話老夫!于是雙方于五月硬碰硬地打了一仗,魏軍大敗,蜀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铠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然而,局部的勝利并不能對諸葛亮後勤運輸的困難有所幫助,魏軍雖然有損失但更促成了其堅守戰術的貫徹。
負責後勤的李嚴因為大雨無法供應軍糧而謊報軍情,要諸葛亮退兵。
諸葛亮于是無奈于七月退兵,并遭到張合追擊。
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後終于在木門道伏擊而殺掉了這個心腹之患。
蜀軍退走了,司馬懿也松了一口氣。
部下都認為,蜀軍明年必定趁麥熟的季節再次出兵動武。
隴右一帶沒有軍糧,要趕快在今年從關東運輸儲備。
司馬懿不以為然:"諸葛亮兩次出兵祁山一次進攻陳倉,都因為軍糧拖後腿而被迫撤兵。
如今回去後,他必然要積谷屯糧,沒有三年的準備不會動手。
而這次他受挫于我們依山逄險的堅守戰術,将來一定會尋找打運動戰的機會,因此必定出兵隴東平原,而不是隴西。
"雖然如此,司馬懿對軍糧的工作沒有松懈。
經過這一戰,他再度認識到對付蜀軍的關鍵就是軍糧,于是立刻上表,從冀州等地遷五千農戶來上邽屯田,并在南安京兆天水等地煮鹽冶鐵,靜靜地等待着蜀漢的下一次攻擊。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時,要當時已經升任骠騎将軍的李嚴負責後勤運輸。
然而,這是一道苦差事。
客觀地講,成都江州(重慶)等地雖然富庶,但距離祁山太遠,而單靠漢中一地無論如何擔負不了幾萬大軍北伐的後勤重任。
當年五月(麥收季節),正當蜀軍在前線取得"獲甲首三千級,玄铠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勝利之時,天降大雨,李嚴的軍糧無法按時運到前線。
一年前的大雨擋住了曹真的進攻,一年後的大雨則拖住了諸葛的後腿。
李嚴害怕遭到斥責,先派人到前線勸諸葛退兵。
當諸葛真的退了兵的時候,卻又故作姿态大吃一驚:"軍糧充足,為什麼要退兵!?"先要殺部下來解脫自己的罪名,又上表劉禅說大軍退兵是引誘魏國的計策。
諸葛亮回來後,對他這一系列前後矛盾的行為一通列舉。
鐵證如山之下,李嚴認罪。
于是諸葛亮免去了李嚴的官職,廢其為平民百姓,但啟用了他兒子李豐繼續督管後勤。
從此後與北面的司馬懿一樣,諸葛亮也是休土務農演兵習武,雙方都在為下一次交鋒積蓄力量。
看到蜀魏交鋒,東吳再次動起了淮南的主意。
十月,孫權命令手下的中郎将孫布詐降引誘曹魏的揚州刺史王淩(殺董卓司徒王允的侄子,後來淮南一叛的發起人),并埋伏兵馬要他作曹休第二。
王淩果然上當,請求滿寵派兵接應。
然而滿寵卻不糊塗,認為這必然是東吳的陷阱,不肯發兵。
王淩對滿寵一向有些不滿,之前就曾上表朝廷說他已經是廉頗老矣,應該撤換。
正在這個節骨眼上,朝廷要滿寵入朝商議,滿寵臨走前特意囑咐部下,不能給王淩增兵。
王淩得不到援軍,就命令手下的一将帶着七百兵去接應孫布,比當年的曹休膽子還大。
孫布半夜突襲,這個倒黴的家夥傷亡過半丢下了幾百具屍體後連夜逃走。
王淩打了敗仗,當然沮喪;東吳才得到這麼一點戰果,大概也很失望。
滿寵到朝廷後,曹睿一看,身體很硬朗嘛,慰勞一番後命令他再次出鎮揚州。
滿寵曆任汝南太守等職,獨統一方已經有二十多年了,相當的有威望。
注1大司馬即太尉,與大将軍同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
雙方的關系微妙,一般來講大司馬多榮譽而大将軍多實權,但并不絕對。
從曹真司馬懿都是從大将軍升任大司馬(太尉)來看,魏國大司馬一職地位在大将軍之上。
注2寫到這裡,我氣就不打一處來。
三國演義的那個電視連續劇,居然把木牛流馬拍成了永動機!三國演義作為小說,對具體場景的描寫多有違反曆史甚至常識的地方,電視劇是一個很好的澄清機會。
我到不指望能把五關六将等都依照曆史而删除,但把木牛流馬進行一個複原應該不難吧。
想起那些永動機,呸!
司馬懿如影子一般追随,但也僅僅騷擾而不肯決戰。
然而,他的這一番戰術并沒有為部下所理解,不少人開始說怪話冷嘲熱諷,不停地請戰。
司馬懿火了,打就打,等你們打了敗仗後看還有誰敢笑話老夫!于是雙方于五月硬碰硬地打了一仗,魏軍大敗,蜀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铠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然而,局部的勝利并不能對諸葛亮後勤運輸的困難有所幫助,魏軍雖然有損失但更促成了其堅守戰術的貫徹。
負責後勤的李嚴因為大雨無法供應軍糧而謊報軍情,要諸葛亮退兵。
諸葛亮于是無奈于七月退兵,并遭到張合追擊。
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後終于在木門道伏擊而殺掉了這個心腹之患。
蜀軍退走了,司馬懿也松了一口氣。
部下都認為,蜀軍明年必定趁麥熟的季節再次出兵動武。
隴右一帶沒有軍糧,要趕快在今年從關東運輸儲備。
司馬懿不以為然:"諸葛亮兩次出兵祁山一次進攻陳倉,都因為軍糧拖後腿而被迫撤兵。
如今回去後,他必然要積谷屯糧,沒有三年的準備不會動手。
而這次他受挫于我們依山逄險的堅守戰術,将來一定會尋找打運動戰的機會,因此必定出兵隴東平原,而不是隴西。
"雖然如此,司馬懿對軍糧的工作沒有松懈。
經過這一戰,他再度認識到對付蜀軍的關鍵就是軍糧,于是立刻上表,從冀州等地遷五千農戶來上邽屯田,并在南安京兆天水等地煮鹽冶鐵,靜靜地等待着蜀漢的下一次攻擊。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時,要當時已經升任骠騎将軍的李嚴負責後勤運輸。
然而,這是一道苦差事。
客觀地講,成都江州(重慶)等地雖然富庶,但距離祁山太遠,而單靠漢中一地無論如何擔負不了幾萬大軍北伐的後勤重任。
當年五月(麥收季節),正當蜀軍在前線取得"獲甲首三千級,玄铠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勝利之時,天降大雨,李嚴的軍糧無法按時運到前線。
一年前的大雨擋住了曹真的進攻,一年後的大雨則拖住了諸葛的後腿。
李嚴害怕遭到斥責,先派人到前線勸諸葛退兵。
當諸葛真的退了兵的時候,卻又故作姿态大吃一驚:"軍糧充足,為什麼要退兵!?"先要殺部下來解脫自己的罪名,又上表劉禅說大軍退兵是引誘魏國的計策。
諸葛亮回來後,對他這一系列前後矛盾的行為一通列舉。
鐵證如山之下,李嚴認罪。
于是諸葛亮免去了李嚴的官職,廢其為平民百姓,但啟用了他兒子李豐繼續督管後勤。
從此後與北面的司馬懿一樣,諸葛亮也是休土務農演兵習武,雙方都在為下一次交鋒積蓄力量。
看到蜀魏交鋒,東吳再次動起了淮南的主意。
十月,孫權命令手下的中郎将孫布詐降引誘曹魏的揚州刺史王淩(殺董卓司徒王允的侄子,後來淮南一叛的發起人),并埋伏兵馬要他作曹休第二。
王淩果然上當,請求滿寵派兵接應。
然而滿寵卻不糊塗,認為這必然是東吳的陷阱,不肯發兵。
王淩對滿寵一向有些不滿,之前就曾上表朝廷說他已經是廉頗老矣,應該撤換。
正在這個節骨眼上,朝廷要滿寵入朝商議,滿寵臨走前特意囑咐部下,不能給王淩增兵。
王淩得不到援軍,就命令手下的一将帶着七百兵去接應孫布,比當年的曹休膽子還大。
孫布半夜突襲,這個倒黴的家夥傷亡過半丢下了幾百具屍體後連夜逃走。
王淩打了敗仗,當然沮喪;東吳才得到這麼一點戰果,大概也很失望。
滿寵到朝廷後,曹睿一看,身體很硬朗嘛,慰勞一番後命令他再次出鎮揚州。
滿寵曆任汝南太守等職,獨統一方已經有二十多年了,相當的有威望。
注1大司馬即太尉,與大将軍同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
雙方的關系微妙,一般來講大司馬多榮譽而大将軍多實權,但并不絕對。
從曹真司馬懿都是從大将軍升任大司馬(太尉)來看,魏國大司馬一職地位在大将軍之上。
注2寫到這裡,我氣就不打一處來。
三國演義的那個電視連續劇,居然把木牛流馬拍成了永動機!三國演義作為小說,對具體場景的描寫多有違反曆史甚至常識的地方,電視劇是一個很好的澄清機會。
我到不指望能把五關六将等都依照曆史而删除,但把木牛流馬進行一個複原應該不難吧。
想起那些永動機,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