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關燈
宮衣不錦繡,侍禦履不二采,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

    ”簡單地說,衣服沒有花裡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繡彩,帷帳屏風落滿補丁,床榻被褥“敗絮其中”。

    在曹操的大力糾正下,東漢以來的奢華之風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潔勤儉自律。

    即使是高官顯貴也不敢過度鋪張,甚至出現了有人故意穿破舊衣服取悅曹操(宰相劉羅鍋中舊官服一集的創意,是否來源于此?)的咄咄怪事。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反過來不得不下令來糾正這一奇怪的不正之風。

    曹操的遺囑,也體現了自己的一貫儉樸的風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葬畢,皆除服。

    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

    有司各率乃職。

    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注3)相比之下,劉備孫權的晚年則是昏聩糊塗。

    《三國志?劉備傳》注引《典略》記載:“劉備稱漢中王,于是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而對孤軍奮戰的關羽卻...他的這些所作所為,後來成了陳群勸谏曹睿棄奢華罷宮室的反面教材:“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

    ”後來的夷陵之戰中劉備的表現,就更慘不忍睹了。

    孫權的“老糊塗”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時候都有些糊塗,以至于張昭以纣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譏諷。

    後來孫權在太子廢立上的胡來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無所适從,已經成了笑柄了。

    關于曹操的人才政策,因為前面已經有所介紹,這裡就不重複了。

    誠然,曹操并不是個完人。

    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應該受譴責的。

    但綜合地看,他的成功決不是偶然,無愧于陳壽“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的評論。

     曹操的去世當然引起了天下的震動,他的後事如何處理就成了焦點。

    有人提議從今後隻重用谯郡(曹操生前爵位武平侯,武平就是谯郡的郡治)等地的人,有人提議密不發喪,這些胡說八道都被賈逵等人駁斥。

    在賈逵司馬孚(注4)等人的安排下,曹丕立刻繼魏王位,曹操的喪事也辦得井井有條。

    一個月後,曹操的遺體下葬。

     當年五月,在陳群等人的主持下,曹丕正式采用了九品中正制作為選拔人才的制度,來選擇賢而有識鑒官員,兼任其本郡的中正。

    他們負責察訪與他同籍而流散在外的士人,評列為九品,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

    中正采擇輿論,按人才優劣評定品第高低,多少改變了東漢末年名士臧否人倫,操縱選舉的局面,是一個進步并有利于政權穩定的政策。

    但在士族階層發展和易代紛纭的歲月中,此制并不能長久地超然于士族勢力和政局之外而堅持其既定準則,西晉時已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為鞏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黃初元年十月,公元220年12月11日,曹丕在十九篇勸進表下,受禅于漢獻帝,東漢名亡實亡。

    不久後劉備孫權分别稱帝稱王,從此,才是名正言順的三國時代。

     附錄龜雖壽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1古代的城池有多個城門,其中一些不是平時可以随意出入的。

    這個司馬(司馬二字即有軍用之意)門,大概就是這樣一類平常摸不得的老虎屁股。

     注2這一政策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客觀上又無力阻止大地主對土地的兼并,盡管曹操三令五申禁止。

    因此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擁護。

     注3自古以來,帝王将相的墓地都是盜墓者的Target。

    然而,按照這個風格下葬,即使找到了又有誰能相信這就是魏武帝曹操的金字塔?演義中七十二疑塚之說,沒有什麼确切的根據,恐怕是盜墓的家夥們一無所獲之餘的胡扯。

     注4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當時擔任太子中庶子(司馬懿也曾擔任過這一職位)。

    按照漢魏時代的制度,太子中庶子共有五人,作為太子的參謀出謀劃策。

    他們的地位雖然不高但實際上與太子朝夕相處,是與太子最為親近的官員。

    司馬一家受到曹丕的重用,這是除才幹以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