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 從漢中到漢中王

關燈
!其實,趙雲的兵馬不多,因此僅僅在後面敲鼓射箭,并沒有短兵相接的打算,但他喧天的戰鼓和密集的弓箭卻使魏兵相信,背後就是蜀漢的“主力大軍”!慌不擇路之下,曹操的兵将自相踐踏不少人掉進了漢水,總算給馬鳴道的陳式報了仇。

    第二天,劉備親自來視察戰果,看到前一天激戰後的樣子,感歎道:“子龍一身都是膽啊!” 木已成舟,面對這樣的局面曹操也無力回天。

    一個多月後,看到手下的人馬士氣低落逃亡不斷,曹操下了決心:棄子。

    他命令曹真将下辨的曹洪接出,同時自己也于當年五月引兵離開了漢中,将這一塊地盤拱手相讓。

    臨走前,為了盡可能地削弱劉備的勢力,他以招募民衆去北方屯田先到者賞為誘餌,遷走了漢中附近武都等地五萬多戶居民。

    這樣,劉備經過一年多的奮戰,終于取得了奪取漢中的重大戰果。

    漢中之争,絕非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那樣一邊倒,而是一場從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年底開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結束的持續了一年多魚死網破的血戰。

    劉備的開局,可以說是相當的不利。

    吳蘭的兵敗身亡,陳式的自由落體,使得劉備無法切斷曹魏漢中和關中的聯系,被迫改圍攻為強攻。

    然而,在這樣的困境下,蜀漢将士卻沒有絲毫的猶豫,以孤注一擲的決心向漢中發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連那個一向謹慎的諸葛亮都不留一兵一卒,把手裡的軍隊全都打發上了前線(遺憾的是,當他自己出祁山時卻喪失了這樣的氣魄)而終于迫使曹魏露出了破綻而一舉斬殺其主将夏侯淵,奠定了漢中争奪戰的勝利。

    與其探讨蜀漢戰術方面的成功之處,不如說這次勝利,首先是意志的勝利。

     反過來看曹魏一方,戰術上并沒有太大的失誤,但戰略上卻處處受制于對手。

    曹洪雖然殺掉了吳蘭并迫使張飛退兵,但卻沒能攻破其防線,使得劉備在陽平關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力進攻;徐晃打敗了陳式,也僅僅是保住了後退的道路,并沒有損傷劉備的主力;漢中主将夏侯淵雖然是一位運動戰的能手,堪稱三國名将,在防守時卻不夠穩健,他的敗亡對魏軍士氣打擊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面對着劉備咄咄逼人的攻勢,北方的曹操卻無法大力支援:建安二十三年正月,許昌發生了金祎等人的叛亂;四月,烏桓反叛騷擾幽州等地,曹操的兒子曹彰挂帥親征;九月,曹操人到了長安但宛城又發生了侯音的叛亂,直到曹仁将其鎮壓後曹操才進入斜谷。

    而這個時候曹魏大勢已去,連主将夏侯淵都已經成了烈士。

    無可奈何之下,連一向果敢強悍的曹操都将“雞肋”二字脫口而出。

    這樣的心态又怎能對抗強敵,兵敗也是必然的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不得不承認,劉備确實選擇了進攻漢中的最佳時機。

     曹操走了,劉備趁熱打鐵,立即派孟達和義子劉封等人南北夾擊攻克上庸房陵(新城)等地,當地守将申耽投降。

    這樣,漢水南岸的地方全都歸了劉備,和荊州關羽的聯系也打通。

    在一片張燈結彩的氣氛中,五十九歲飽經滄桑的劉備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自稱漢中王,蜀漢的實力達到了頂點。

     注1這位卞夫人原來是歌妓,但卻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曹操從董卓手下逃命後,袁術胡說曹操已經死了。

    曹操的部下信以為真,當時就要散夥。

    這位卞夫人當即制止:“消息還不确切,你們就要回家?如果孟德還活着,你們将來還有臉相見嗎?”關鍵時刻為曹操保住了一股力量。

    曹操一生,收養了不少孤兒,其中包括後來對抗西蜀的魏大将軍曹真(本姓秦)以及因胡作非為被司馬懿處死的何晏(漢末大将軍何進的後代)等,而卞夫人對他們全都一視同仁,并沒有厚此薄彼。

    丁夫人為妻時,對卞氏相當不客氣。

    但卞夫人被扶正後以德報怨,經常派人去探望已經離開曹操的丁氏,問寒問暖時有饋贈。

    與曹操一樣,她雖然貴為王後,卻生性節儉公事公辦。

    她的四個兒子,也是虎父無犬子。

    讀到這裡,不得不案卷而歎,無法不羨慕曹操:除了個子矮了點,其他的他都占全了。

    政治經濟軍事文學武術書法音樂圍棋,連老婆孩子都是第一流的。

     注2丁儀相當有才華,很得曹操的賞識,一度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然而,丁儀卻是個獨眼龍,曹丕因此勸阻了這件事。

    這件事和丁儀對太子廢立的态度有相當的關系,但是因果關系卻不清楚。

    這裡取資治通鑒的說法:曹丕阻止婚事與前,丁儀懷恨後助曹植争位于後。

     注3下辨的位置,遠在陽平關的北方,與陳倉相距不遠。

    考慮到當年曹操就是從陳倉進攻漢中,可以認為劉備一開始擺出的是切斷夏侯淵與長安等地魏軍聯系而加以全殲的态勢。

     注4進攻張魯時走的是陳倉,而現在卻是斜谷。

    參照地圖,就能明白走陳倉意味着對劉備的兩面夾擊(盡管已經很難),而走斜谷則是單純地支援敗軍,略顯消極。

    後世多認為曹操看到漢中形勢不利而荊州的關羽又在蠢蠢欲動後放棄了這一“雞肋”,大概就是基于這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