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曹操得隴

關燈
,估計不到二十天,他們的軍糧就支持不住了,那時曹軍一定被迫退走。

    ”韓遂卻說:“讓他西渡,來個半渡而擊,難道不是更好嗎?”馬超心想,嗯,也有道理吧,就不再堅持。

    韓遂聽不懂馬超半途棄的這個計策,曹操卻聽懂了。

    他感歎地說:“馬超不死,我死無葬身之地。

    ”就這樣,徐晃沒有遭遇任何抵抗率四千人馬先渡到黃河西岸,趁夜色壘營。

    防備馮翊的梁興聽到消息後立即率軍五千奔襲,但這個馬後炮卻不是宿将徐晃的對手,夜戰中被擊退。

    曹軍終于在黃河西岸立住了腳。

     閏八月,曹操率河南岸的大軍準備渡黃河北上蒲坂。

    前軍渡過,曹操自己率領後軍還在南岸悠哉遊哉。

    馬超等的就是半渡而擊的好時機,當即帶着一萬多人趁機追殺過來。

    曹操當時還坐在胡床上不以為然,許褚、張郃等趕忙将他拖入船中。

    河水湍急,曹操又是匆忙逃命,一不小心被沖到下流四五裡的地方。

    關西兵邊追邊射箭,箭如雨發。

    曹操部下争着渡河,都想往曹操的船上爬。

    曹操的船看看快要沉沒在渦流中時,許褚右手執刀斬殺掉入河中攀船求生的人,重演了漢獻帝逃命時的一幕。

    同時,他左手舉馬鞍保護曹操,船工被亂箭射死後右手接過船棹拼命搖。

    校尉丁裴看到曹操危險,立刻将牛馬辎重驅散。

    關西兵軍紀散漫劫掠成性,于是大搶特搶,忙着抓牛羊再沒有“閑工夫”去抓曹操,這隻被煮得半熟的鴨子終于飛走。

    黃河北岸的将領們看到曹操九死一生驚惶失措,等看到曹操上了岸,又悲又喜,曹操大笑着說:“今天差點被這些臭小子們抓住!”這就是三國演義裡所說的奪船避箭及後出師表裡所說的殆死潼關,但割須棄袍就純屬藝術創作了。

     然而,曹操雖然表面上窘迫,實際上卻達到了戰略目的。

    有徐晃朱靈的人馬做掩護,韓遂馬超無法阻止曹操渡河。

    九月,曹操大軍如願到達黃河西岸,從此便輪到關西聯軍唉聲歎氣了。

    在河西,曹操以箱車為栅,沿黃河西岸築甬道通向渭河口,一步一步向前擠壓。

    關西聯軍的精銳騎兵也拿這樣的一隻巨大的"烏龜"無可奈何,被迫從東線潼關退到渭河口。

    曹操蠶食了關西聯軍在黃河西岸的地盤後,得寸進尺,又要南渡渭河。

    他沿渭河多設營壘,虛張聲勢,假裝要從另處南渡渭河。

    分散關西軍的注意力後,實際卻暗地用運兵船開入渭河口,以船為基築成浮橋要渡過渭河。

    但是,每次南渡築營,都被關西騎兵沖退。

    沒有合适的防護手段,步兵确實擋不住騎兵的沖擊。

    曹操想修築寨壘城牆,但當地土質沙化,壘不成。

    正無計可施愁眉苦臉的時候,婁圭向曹操建議說:“今年天氣寒冷,可以先堆起沙土,再用水澆灌,趁天寒一夜可凍土成壘。

    ”曹操立刻大舉制作缣囊裝水,分兵在半夜裡南渡,一夜功夫就建成了城壘(注3)。

    關西騎兵突襲過來,曹軍有了屏障後終于堅守住了營寨,并用伏兵抄後路大敗這些不可一世的對手。

    就這樣,曹操步步為營,又在渭河南岸立住腳跟,終于繞過了潼關天險,與關西軍對峙于渭南平原上,取得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戰争主動。

     被曹操幾乎兵不血刃地擠出了渭河,如此精銳的人馬卻打得如此窩囊,聯軍這時感到了曹操的厲害,開始心虛并派人求和。

    曹操得理不饒人,不但不聽,反而加緊将主力渡過渭河。

    關西的聯軍也隻好硬着頭皮應戰,陸續集結到了渭河前線。

    曹操一聽說敵人有援兵,就喜形于色,來一部高興一回。

    事後他告訴部下:"關中這個地方,如果他們依托險阻分拒險阻,那麼沒有一兩年休想成功。

    而如此布置,人數雖多卻互相沒有默契,正是把他們打垮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好機會。

    "聯軍試圖憑借騎兵的沖擊力速戰速決,曹操又擺出了他的鐵車陣,既不應戰也不撤兵。

    面對撤不能撤,打沒法打的尴尬處境,原本就算不上同仇敵忾的聯軍内部矛盾漸漸暴露,議和的呼聲擡頭。

    禍不單行,十萬大軍的後勤也開始成了問題。

    韓遂等無可奈何,隻好再次請求講和。

    為表示誠意,主動提出割讓黃河以西的地盤并送兒子為人質。

    韓遂的兒子馬超的老子都在邺城,可你們不是一樣造反了嗎?關西諸侯開出的實際上是已經沒有說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