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注1)

關燈
曹操在荊州的一帆風順,當然驚動了一江之隔的孫權。

    劉表去世的時候,魯肅就建議孫權:“荊州是我們的鄰居,沃野萬裡國險民富。

    如果能夠據為己有,則是建立帝王霸業的根本。

    如今劉表去世,他的兩個兒子不和,軍中的将領也分為幾派。

    劉備是天下的枭雄,與曹操又有仇。

    如今他客居劉表處,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加重用。

    如果荊州的文臣武将能與劉備和好,那麼我們就加以安撫結盟,否則就另想辦法圖謀這塊沃土來成就大業。

    我願意前去吊喪并慰勞其文武官員,并遊說劉備統領劉表部将後同心協力抗擊曹操。

    劉備一定會高興聽從,那樣我們就能夠平定天下了。

    如果不早去,肯定會被曹操搶先。

    ”然而,魯肅腦子動得快,曹操手動得更快。

    魯肅到了夏口,就聽說曹軍到了荊州;魯肅日夜兼程到了南郡(郡治江陵,很多場合二者通用),就聽說曹操日夜兼程将劉備打敗,劉琮投降。

    一番奔波,魯肅終于在當陽長坂見到了落魄的劉皇叔。

    魯肅先表達了孫權的問候,然後談論起天下大勢,最後問劉備有什麼打算。

    劉備說,和蒼梧太守吳巨有交情,打算去投靠。

    魯肅一聽,直搖頭:“我家主公讨虜将軍孫權聰明仁愛禮賢下士,在江東深得人心。

    如今兵精糧足,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

    您不如派心腹結交我家主公,然後共圖大業。

    吳巨又沒什麼了不起,地處偏遠而且早晚是别人的魚肉,您怎能去投靠那種人!”劉備一聽,孫權當然比吳巨強多了,正中下懷當然高興。

    魯肅進一步拉關系:“這位就是孔明吧?我是你哥哥子瑜的好朋友呀。

    ”于是,雙方初步确定了聯盟的意向,這就是有名的孫劉聯盟。

     曹操在江陵,順江東下的态勢一目了然。

    諸葛亮立刻動身與魯肅一同去見孫權,勸說道:“如今海内鼎沸,将軍您起兵江東,劉豫州馳騁中原和曹操争奪天下。

    曹操如今已經大緻平定北方,消滅了幾個強敵,并且攻破荊州威震四海。

    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劉豫州逃難到這裡。

    如今我為您打算,希望您量力而行。

    如果您認為以吳越的人馬能夠和中原抗衡,不如立刻和曹操一刀兩斷公然對抗;否則,就請打白旗稱臣投降!現在将軍您表面上服從内心猶豫,當斷不斷,大禍就在眼前!”孫權看到曹操兵力強大正是戰不敢降不甘的時候,聽到諸葛亮如此一番言語,當時就一楞:“要是這樣,劉豫州為什麼不投降?(難道他現在不是走投無路了嗎?)”諸葛亮回答:“田橫不過是齊國的壯士,都能守義不辱。

    劉豫州是皇族,英才蓋世,天下人對其的仰慕有如百川歸海。

    如果不能成就大業,那是天意,怎麼等屈膝于這樣的苦難!”(注2)孫權勃然大怒:"我不能拿着江東的地盤十萬大軍投降!我決定了!天下英雄,隻有劉豫州可以抗衡曹操。

    然而,劉豫州剛剛打了敗仗,是否還能有所作為?"諸葛亮回答:"我們雖然敗于長坂,但召集的殘部以及關羽的水軍合在一起還有一萬人,劉琦在江夏的人馬也不下萬人(這個數字也有水分,諸葛亮既然在勸說孫權抗戰,當然會誇張己方的實力來堅定孫權的決心)。

    曹操的人馬遠來已經疲憊,追擊我們是輕騎一日一夜急行三百裡,已經是強弩之末。

    這是兵法中所忌諱的,正所謂必蹶上将軍。

    北方的人馬不擅長水戰,荊州的人民也沒有心服于曹操。

    将軍您如果能派遣精兵猛将和我們同心協力,一定能夠打敗曹操。

    曹操兵敗後必然返回北方,那麼荊州東吳的勢力強盛,鼎足的局面形成。

    成敗在此一舉!"孫權聽後,非常高興,就和部下商量抗戰的事宜。

     這個時候,曹操的書信也到了:"我吊民伐罪,旌旗南指。

    如今劉琮已經投降,我的八十萬水軍,正要和您一決勝負。

    "孫權的部下全都大驚失色,張昭等人一聽曹操有八十萬水軍,臉都白了:"曹操是豺虎,挾天子以令諸侯,動不動就拿朝廷這頂大帽子壓人,抗拒他名不正言不順。

    如今他又得到的荊州水軍,各種艦船幾千艘,水陸具下,長江天險已經不是我們所專有的了。

    勢力懸殊,将軍您不如逢迎投降。

    "隻有魯肅仍然主戰,趁孫權上廁所的時間計議:"我們都可以投降,唯獨将軍您不能。

    我們投降曹操,仍然能得個一官半職。

    您投降了,能得到什麼?願您早定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