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趙雲漢水收王平 曹操陽平遇吉穆
關燈
小
中
大
的心腹。
&rdquo&ldquo叫什麼來着?&rdquo&ldquo下官姓孫,名乾。
&rdquo 曹操對劉備手下的老人馬個個熟悉,所以用不着多想,順口便能說出幾個來。
實際上這些小喽羅懂什麼,他們信奉劉、關、張桃園結義,至于劉備手下有多少官,叫什麼名字,大多不知道。
所以他們被曹操一哄就哄過去了。
小喽羅聽說他是劉備手底下的大官,信以為真,放松了對他的戒備,十分客氣地走上前去招呼道:&ldquo原是孫老,小人不知。
請孫大夫下馬,上山見我家大王。
&rdquo&ldquo弟兄們,下官奉皇叔之命身負緊急之事,來日再上山拜見你家大王吧。
&rdquo&ldquo孫老,上山見一見再走,我家大王早有投奔皇叔之心,今日機會來了。
&rdquo說着,不管曹操願不願意,便要帶馬上山。
曹操想,天色已暗,若是硬要趕蹴碰上了漢軍事情更麻煩。
倒不如暫時上山躲一躲,先填飽肚子,再尋計下山,或者許褚不久将到,或者大隊也會敗退到這兒,那時就不必擔心了。
曹操丢鞭下馬。
這班小喽羅帶着馬,擁着曹操往山上而去。
一路上,小喽羅聽說來個孫乾,又見這匹馬金鞍黃缰,既威風又漂亮,隻以為當官的人都有這麼大的氣派,因此随後圍觀者不計其數,紛紛露出驚奇而又羨慕的目光,把曹操當成了天外來客,百看不厭。
曹操随着喽羅來到山腰,進得草堂,見中間坐着兩個人,年紀都隻三十左右,面貌又極相似,渾身都是大王的妝束,連一小撮胡子也長得十分相象。
估計他們是弟兄二人。
曹操覺得這兩個人的面孔似曾見過,卻想不起來。
擡頭見中堂竈挂着一幅軸,上面畫的一個身穿道家衣衫的人,與這兩個大王頗有相似處,仔細一看,不由得從腳底心升起一股涼氣:軸上畫的這人不就是太醫吉平麼?當年被我打死,為何這兒的小山頭上會有人對他香燭禮拜呢? 小喽羅上前道:&ldquo大王,小人等在山下觀風,不料捉住了這位大夫,他是當今皇叔的心腹文人孫乾,請大王示下!&rdquo 這兩個人原是太醫吉平之子,長喚吉穆,次為吉目。
當時曹操害死了吉平以後,猶恐斬草不除根,欲将他們弟兄二人抓獲處死。
不料早已走了風聲,吉家弟兄立即逃離了皇城。
東闖西蕩,浪迹天涯,到此陽平道上,實在無處可去,便結寨拉夫,自立為王,幹起沒本的勾當來。
然而,父仇始終刻骨銘心,托人畫了一幅中堂,挂在草堂上,日日對父立誓。
隻恨自己武藝平常,皇城離此又遠,幾時能報父仇很難逆料,頗覺渺茫。
此時聽說捉住了劉備手下的文官,覺得報仇的機會到了,因為當年父親之死也是為了幫助劉備共圖大業,要是投奔了劉備,就可以請求他代己複仇。
吉家弟兄從未與劉備手下的人打過交道,也未曾見識過曹操的面,隻當來者就是孫乾,對劉備的人是不能怠慢的,故而雙雙起身相迎:&ldquo孫大夫,吉穆有禮!&rdquo&ldquo原來是孫先生,吉目有失迎迓。
&rdquo曹操心裡雖則厭惡他們親近劉備,但表面上卻裝得笑容可掬,&ldquo下官孫乾何德,竟勞大王如此下顧。
請受下官一拜!&rdquo心裡想,皇封的魏王想不到要拜草寨中的流寇,真是天大的笑話。
吉家弟兄立即搶步上前,将曹操扶住,不讓他真的拜下去。
再将他扶在當中一隻座位上坐定,吩咐手下備酒,寒喧之後,酒菜已齊,三人入席。
曹操一直未弄清這兩個大王的身份,也不知為何要挂吉平的畫像。
十分斯文地問道:&ldquo下官備受二位大王厚待,甚是過意不去。
請教二位大王緣何對下官這等惠顧?&rdquo 吉穆道:&ldquo孫大夫,我等弟兄二人乃是太醫吉平之子。
因先父當年遭奸賊殺戮,故我等流落在此,結草為寨,朝夕供奉先父亡靈,誓報殺父之仇。
可奈無此良機,聞得皇叔攻伐東川屢奏捷報,我等弟兄也感快慰。
倘然操賊逃至此地,我等定要将他碎屍萬段!&rdquo 曹操聽了,隻覺得一顆心怦怦亂跳,血液直往腦袋裡湧,幾乎吓昏。
心想,此番出戰怎麼老是碰到有殺父之仇的人呢?怪不得他們同畫上的人相似,原來就是吉平的兒子,看來有這許多追逐着自己的冤魂,我曹操是厄運難逃了,這可怎麼辦? 曹操抑制住内心的十分恐懼,敷衍道:&ldquo二位原是吉太醫之後,下官失敬了!&rdquo&ldquo孫大夫休要客套。
大夫光臨草寨,使我等弟兄如撥雲見日,父仇可報也!待本大王命人去漢水打昕消息,與大夫同歸大營。
&rdquo 曹操暗想:我怎麼可以同你們一起到漢營去呢,劉備和孔明見了我豈不要發笑?真所謂自投入網了。
當然,這是不能反對的,便附和道:&ldquo有勞二位大王操心,下官正是求之不得。
&rdquo嘴上這般說,心裡卻在思量脫身之計,覺得應該趁早離開這種是非之地。
&ldquo孫大夫,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請用。
&rdquo&ldquo叨擾了。
&rdquo草堂上你請我敬,倒也熱鬧,燈火照得通明,引來了不少湊熱鬧的喽嗲,聽說草寨上來了個劉備手下的大官,都覺得既新鮮又有趣,在堂口伸頭探腦要看個仔細。
山寨上的小喽羅大多是本地人,也有一些是别處的遊民乞兒投到這兒,數中有個小喽羅一看到上面的這個貴客不禁失口叫了出來:&ldquo呀,他不是孫大夫,乃是國賊曹操!&rdquo這樣重要的事情怎麼可以被他叫破呢! 隻昕得草堂上&ldquo當啷&rdquo一聲響,曹操手中的酒杯落到地上,摔了個粉碎。
突如其來的叫聲,大大地震動了吉家弟兄,他們猛然看到這個自稱孫乾的人是這般失态,這樣不停地顫抖,早已明白過來。
然而吉穆想,既然此人是曹操,那麼認識他的人也必然有些來曆,否則如何能識破這等詭計?便向堂口喝問道:&ldquo兄弟,哪一個是操賊?&rdquo吉穆拍案而起,&ldquo速将此人押上大堂!&rdquo那個叫喊的小喽羅見這番光景,自覺失言,料着将有大禍臨頭,拚着性命往外擠,可是堂前壓肩疊背,人頭濟濟,哪裡走得出去,即被抓住,押了上去,推到了吉家弟兄的面前。
曹操轉動了一下三角眼,瞥過去一看,此人臉色灰黑,滿臉胡子,根本認不出他是什麼人。
搜腸刮肚地想,在這荒郊山野中,還有哪個會認識我呢?何況象他這樣一把年紀的人,我怎麼一點印象也沒有?那他又怎麼會知道我是曹操的呢?曹操的腦子就象駕着風車轉個不停,可就是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吉穆指着曹操,惡狠狠地對着這個瑟瑟發抖的小喽羅問道:&ldquo爾緣何便知他是曹操?&rdquo 小喽羅張着一對膽怯的目光,一會兒看看曹操,一會兒瞪着吉穆,懊悔自己不該多嘴,萬萬沒想到認出了曹操也一定會被吉家弟兄盤根問底追出自己昔日的所作所為來。
為此他又恨又怕,哀求道:&ldquo請大王饒我一命,小人方敢實言相告。
&rdquo 這個小喽羅的出現,别說曹操酒杯落地,就是吉穆和吉目也被驚吓得夠可以的,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身邊竟有這樣的人。
吉目走到了曹操的身後,吉穆怒視着喽哕厲聲道:&ldquo你如何認得國賊曹操,與本大王詳細說來,本大王便恕你無罪。
&rdquo小喽羅戰抖着身體,哆嗦着嘴唇,從頭至尾說了出來。
正是:說出蒂固根深事,道破驚天動地人。
欲知小喽羅說出何等駭人聽聞的事來,且看下回分解.
&rdquo&ldquo叫什麼來着?&rdquo&ldquo下官姓孫,名乾。
&rdquo 曹操對劉備手下的老人馬個個熟悉,所以用不着多想,順口便能說出幾個來。
實際上這些小喽羅懂什麼,他們信奉劉、關、張桃園結義,至于劉備手下有多少官,叫什麼名字,大多不知道。
所以他們被曹操一哄就哄過去了。
小喽羅聽說他是劉備手底下的大官,信以為真,放松了對他的戒備,十分客氣地走上前去招呼道:&ldquo原是孫老,小人不知。
請孫大夫下馬,上山見我家大王。
&rdquo&ldquo弟兄們,下官奉皇叔之命身負緊急之事,來日再上山拜見你家大王吧。
&rdquo&ldquo孫老,上山見一見再走,我家大王早有投奔皇叔之心,今日機會來了。
&rdquo說着,不管曹操願不願意,便要帶馬上山。
曹操想,天色已暗,若是硬要趕蹴碰上了漢軍事情更麻煩。
倒不如暫時上山躲一躲,先填飽肚子,再尋計下山,或者許褚不久将到,或者大隊也會敗退到這兒,那時就不必擔心了。
曹操丢鞭下馬。
這班小喽羅帶着馬,擁着曹操往山上而去。
一路上,小喽羅聽說來個孫乾,又見這匹馬金鞍黃缰,既威風又漂亮,隻以為當官的人都有這麼大的氣派,因此随後圍觀者不計其數,紛紛露出驚奇而又羨慕的目光,把曹操當成了天外來客,百看不厭。
曹操随着喽羅來到山腰,進得草堂,見中間坐着兩個人,年紀都隻三十左右,面貌又極相似,渾身都是大王的妝束,連一小撮胡子也長得十分相象。
估計他們是弟兄二人。
曹操覺得這兩個人的面孔似曾見過,卻想不起來。
擡頭見中堂竈挂着一幅軸,上面畫的一個身穿道家衣衫的人,與這兩個大王頗有相似處,仔細一看,不由得從腳底心升起一股涼氣:軸上畫的這人不就是太醫吉平麼?當年被我打死,為何這兒的小山頭上會有人對他香燭禮拜呢? 小喽羅上前道:&ldquo大王,小人等在山下觀風,不料捉住了這位大夫,他是當今皇叔的心腹文人孫乾,請大王示下!&rdquo 這兩個人原是太醫吉平之子,長喚吉穆,次為吉目。
當時曹操害死了吉平以後,猶恐斬草不除根,欲将他們弟兄二人抓獲處死。
不料早已走了風聲,吉家弟兄立即逃離了皇城。
東闖西蕩,浪迹天涯,到此陽平道上,實在無處可去,便結寨拉夫,自立為王,幹起沒本的勾當來。
然而,父仇始終刻骨銘心,托人畫了一幅中堂,挂在草堂上,日日對父立誓。
隻恨自己武藝平常,皇城離此又遠,幾時能報父仇很難逆料,頗覺渺茫。
此時聽說捉住了劉備手下的文官,覺得報仇的機會到了,因為當年父親之死也是為了幫助劉備共圖大業,要是投奔了劉備,就可以請求他代己複仇。
吉家弟兄從未與劉備手下的人打過交道,也未曾見識過曹操的面,隻當來者就是孫乾,對劉備的人是不能怠慢的,故而雙雙起身相迎:&ldquo孫大夫,吉穆有禮!&rdquo&ldquo原來是孫先生,吉目有失迎迓。
&rdquo曹操心裡雖則厭惡他們親近劉備,但表面上卻裝得笑容可掬,&ldquo下官孫乾何德,竟勞大王如此下顧。
請受下官一拜!&rdquo心裡想,皇封的魏王想不到要拜草寨中的流寇,真是天大的笑話。
吉家弟兄立即搶步上前,将曹操扶住,不讓他真的拜下去。
再将他扶在當中一隻座位上坐定,吩咐手下備酒,寒喧之後,酒菜已齊,三人入席。
曹操一直未弄清這兩個大王的身份,也不知為何要挂吉平的畫像。
十分斯文地問道:&ldquo下官備受二位大王厚待,甚是過意不去。
請教二位大王緣何對下官這等惠顧?&rdquo 吉穆道:&ldquo孫大夫,我等弟兄二人乃是太醫吉平之子。
因先父當年遭奸賊殺戮,故我等流落在此,結草為寨,朝夕供奉先父亡靈,誓報殺父之仇。
可奈無此良機,聞得皇叔攻伐東川屢奏捷報,我等弟兄也感快慰。
倘然操賊逃至此地,我等定要将他碎屍萬段!&rdquo 曹操聽了,隻覺得一顆心怦怦亂跳,血液直往腦袋裡湧,幾乎吓昏。
心想,此番出戰怎麼老是碰到有殺父之仇的人呢?怪不得他們同畫上的人相似,原來就是吉平的兒子,看來有這許多追逐着自己的冤魂,我曹操是厄運難逃了,這可怎麼辦? 曹操抑制住内心的十分恐懼,敷衍道:&ldquo二位原是吉太醫之後,下官失敬了!&rdquo&ldquo孫大夫休要客套。
大夫光臨草寨,使我等弟兄如撥雲見日,父仇可報也!待本大王命人去漢水打昕消息,與大夫同歸大營。
&rdquo 曹操暗想:我怎麼可以同你們一起到漢營去呢,劉備和孔明見了我豈不要發笑?真所謂自投入網了。
當然,這是不能反對的,便附和道:&ldquo有勞二位大王操心,下官正是求之不得。
&rdquo嘴上這般說,心裡卻在思量脫身之計,覺得應該趁早離開這種是非之地。
&ldquo孫大夫,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請用。
&rdquo&ldquo叨擾了。
&rdquo草堂上你請我敬,倒也熱鬧,燈火照得通明,引來了不少湊熱鬧的喽嗲,聽說草寨上來了個劉備手下的大官,都覺得既新鮮又有趣,在堂口伸頭探腦要看個仔細。
山寨上的小喽羅大多是本地人,也有一些是别處的遊民乞兒投到這兒,數中有個小喽羅一看到上面的這個貴客不禁失口叫了出來:&ldquo呀,他不是孫大夫,乃是國賊曹操!&rdquo這樣重要的事情怎麼可以被他叫破呢! 隻昕得草堂上&ldquo當啷&rdquo一聲響,曹操手中的酒杯落到地上,摔了個粉碎。
突如其來的叫聲,大大地震動了吉家弟兄,他們猛然看到這個自稱孫乾的人是這般失态,這樣不停地顫抖,早已明白過來。
然而吉穆想,既然此人是曹操,那麼認識他的人也必然有些來曆,否則如何能識破這等詭計?便向堂口喝問道:&ldquo兄弟,哪一個是操賊?&rdquo吉穆拍案而起,&ldquo速将此人押上大堂!&rdquo那個叫喊的小喽羅見這番光景,自覺失言,料着将有大禍臨頭,拚着性命往外擠,可是堂前壓肩疊背,人頭濟濟,哪裡走得出去,即被抓住,押了上去,推到了吉家弟兄的面前。
曹操轉動了一下三角眼,瞥過去一看,此人臉色灰黑,滿臉胡子,根本認不出他是什麼人。
搜腸刮肚地想,在這荒郊山野中,還有哪個會認識我呢?何況象他這樣一把年紀的人,我怎麼一點印象也沒有?那他又怎麼會知道我是曹操的呢?曹操的腦子就象駕着風車轉個不停,可就是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吉穆指着曹操,惡狠狠地對着這個瑟瑟發抖的小喽羅問道:&ldquo爾緣何便知他是曹操?&rdquo 小喽羅張着一對膽怯的目光,一會兒看看曹操,一會兒瞪着吉穆,懊悔自己不該多嘴,萬萬沒想到認出了曹操也一定會被吉家弟兄盤根問底追出自己昔日的所作所為來。
為此他又恨又怕,哀求道:&ldquo請大王饒我一命,小人方敢實言相告。
&rdquo 這個小喽羅的出現,别說曹操酒杯落地,就是吉穆和吉目也被驚吓得夠可以的,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身邊竟有這樣的人。
吉目走到了曹操的身後,吉穆怒視着喽哕厲聲道:&ldquo你如何認得國賊曹操,與本大王詳細說來,本大王便恕你無罪。
&rdquo小喽羅戰抖着身體,哆嗦着嘴唇,從頭至尾說了出來。
正是:說出蒂固根深事,道破驚天動地人。
欲知小喽羅說出何等駭人聽聞的事來,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