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趙雲漢水收王平 曹操陽平遇吉穆
關燈
小
中
大
望,心想,我是魏将,趕到這兒來為的是打聽父親的下落,早已置生死于度外。
隻要能弄清父親的下落,别說三個條件,哪怕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便用企求的目光看着趙雲,爽朗地應道:&ldquo趙将軍且說無妨,小将唯命是從。
&rdquo &ldquo第一,棄暗投明,歸順大漢皇叔。
&rdquo王平想,自從那天漢水大戰時,劉備痛罵曹操以後,我就深悔自己不該從張魯的手下再投到曹操手下為将,要是早知劉備奉诏讨賊,曹操是個亂臣賊子,我王平絕不會投順他,留一個從奸賊名來遺臭萬年。
你趙雲今天不提棄暗投明,我早晚也會想到這一點的。
王平立即回身,跪倒在虎案前,向上叩首道:&ldquo皇叔、軍師在上,小将王平聽趙将軍之盲,願歸順大漢,效犬馬之勞。
&rdquo &ldquo王平請起。
&rdquo劉備招呼一聲。
王平謝過收留之恩,站起身來同趙雲道:&ldquo趙将軍,請教第二樁。
&rdquo &ldquo将漢水大營獻與軍師。
&rdquo王平心想,這句話就多餘了,既然人已歸漢,又有不獻營的嗎?其實并不多餘,要是大營中不止一将,那就要你去打了。
王平滿口應承道:&ldquo大營中唯王平一人為将,便請軍師引兵前往。
&rdquo &ldquo王平,趙雲自幼習武,數十年來練成一手槍法,又從關君侯學得春秋刀法,皆有無人可破之絕招,向未傳授他人别将。
如今雲已花甲,略有微名于世,願将平生之絕技傳授與汝,結為師生之交。
此乃汝父之囑,老夫之願也。
爾可願否?&rdquo王平想,象你這樣的老師叩破頭也找不到,又是我父親這樣的囑托,拜你為師不是我願不願的事情,而是你肯不肯收我。
王平一時高興,推金山、倒玉柱般地拜了下去,&ldquo恩師在上,小徒王平拜見!&rdquo 趙雲一生隻收了王平這樣一個學生。
使喚一聲:&ldquo賢契,少禮。
&rdquo 拜了師生,王平的心情平靜了下來,可尋找父親的願望更迫切了。
又問:&ldquo恩師,王平向來潔身自好,緣何有此不忠不孝不義之名?&rdquo 不問趙雲的面色還好一點,一問頓然眉豎眼瞪,氣沖天靈,隻見他聲色俱厲,一字一頓地說道:&ldquo王平,爾可仔細聽了!&rdquo 上至劉備,下至侍從,聽得趙雲這樣的火勢,一個都不出聲,大帳上肅然無聲,要聽趙雲說出一段曲折離奇的經過來。
趙雲想了一想說遭:&ldquo建安一十三年,雲随皇叔、軍師血戰當陽,被操賊百萬之衆追趕,大軍困于長坂之道,主母、小主盡皆失散。
雲于土山之上挑去賊将高覽,救得大主母脫險,二沖當陽又斬二高,奪槊三條,殺進荊山二重山套。
其時明月當空,清輝普照,忽聞馬後有人叫喚:&lsquo馬上将軍莫非趙雲?&rsquo雲不知何人叫喚,回首觀望,見亂屍堆上一人倒于血泊之中,臉色蒼白,兩腿已截,便點馬上前。
近則一看,乃是一員漢軍,求雲賜其一槍,免受斷肢之痛。
雲問其姓名,言道乃是皇叔麾下馬軍之首,家居小丕東門,姓王名德。
雲問他可有甚言相囑,他道,家有一子尚幼,單名一個平,表字子均,教雲倘能相遇,看在其父為大漢獻軀的份上,格外照拂一二,死亦瞑且。
雲聞其言,觀其景,何忍刺他一槍,雲聞得深山之中有嬰兒啼哭之聲,便将鞘中寶劍擲于地上,撥馬而走。
待雲救得小主出山時,見汝父項中寒光閃閃,已自飲劍而亡了&hellip&hellip&rdquo 王平聽到這兒,忍不住撕心裂肺的痛楚,竟嚎啕大哭了起來:&ldquo父親,小兒王平在此,爾可聽得麼?父親啊&hellip&hellip&rdquo一陣悲,一陣喊。
&ldquo王平,操賊乃是殺父之仇人,亂世之元兇,爾不思興漢滅曹,而助奸作亂,豈不是不忠?汝父古冤于九泉,爾不思報仇雪恨,卻為賊篡逆,豈不是不孝?汝父與雲皆為漢室出力,爾反興兵抵擋,豈不是不&hellip&hellip義?&rdquo&ldquo父親啊,小兒王平果然是不忠不孝不義之人,何顔于世,不如撞死階前以慰先靈!&rdquo說着便要自尋短見。
趙雲大喝一聲道:&ldquo王平,好無道理!雲要爾死,何不斬于沙場之上!爾切須記取,操賊與汝誓不兩立!&rdquo王平猛然醒悟,面朝漢水方向咬牙切齒道:&ldquo老賊啊老賊,王平不報殺父之仇非為大丈夫!&rdquo 帳上的文武将士也都握拳捋臂,要與曹操血戰到底。
趙雲的這番話激怒了馬超,他從王平父親之死聯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與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隻見他揎臂高嚷道:&ldquo老賊,馬超殺父之仇未報,定不與你幹體!&rdquo到此,他又轉身對孔明道:&ldquo請軍師付超将令一支,待馬超連夜殺過漢水,取操賊之首,報殺父之仇!&rdquo 王平也讨令道:&ldquo軍師,小将也願殺過漢水,為父雪恨。
&rdquo&ldquo&hellip&hellip&rdquo衆将一一讨令,躍躍欲試。
孔明感到士氣這麼高漲,正是向曹操開戰的當口。
便傳令大隊連夜橫渡漢水,天明時向魏營進攻。
将令傳下,文武各去打點行裝。
王平回到大營,号令大開營門,迎接漢軍。
魏軍雖多,盡是小卒,誰敢違抗,隻得俯首帖耳,開直營門,全部歸降。
大隊漢軍來到漢水大營,一面準備夜渡,一面拆去了營寨。
孔明命所有弟兄拔寨盡起,親抵江邊指揮。
半夜之間,漢軍全都到了對岸。
次日清早,曹操剛剛升坐大帳,就昕得殺聲四起,探子象走馬燈似地穿梭不息,都向大帳上擁來。
都說王平獻了大營,引着漢軍夜渡漢水。
曹操被這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搞得手足無措,他做夢也沒想到王平非但沒有為他效勞,反而倒打一耙,知道這裡已無險可據,速令大隊後撤。
片刻間,魏營全部拆光。
一切軍需糧饷裝載上車,匆匆向後退去。
可漢軍來勢兇狠,如秋風掃落葉般地卷了過來,曹操命所有戰将都留在後面抵擋。
兩軍就在漢水邊兵對兵、将對将地鏖戰起來。
戰場延綿數裡,呼聲傳之數十裡,&ldquo殺&hellip&hellip&rdquo 一片混戰,漢水之畔殺聲連天,可是馬超卻無心混戰,他一心要找到曹操,一個兒騎着戰馬在戰場中東闖西蕩,金槍亂刺一通。
忽見人群稠密處龍冠熠熠有光,正是曹操在向酣戰中的戰将發号施令,身旁圍繞着一大群文臣謀士。
馬超縱馬上前,高聲吼道&ldquo老賊休走,馬超特來讨還血債,為父報仇,爾往哪裡走!&rdquo 這幫文人平時都是主意,到了這個時候便慌得手忙腳亂了,看到馬超飛馳而來,忙催促曹操:&ldquo千歲快走,馬超來了!&rdquo就象看見了閻王那樣害怕,曹操未走,他們便已一哄而散,丢下主子自顧逃命去了。
曹操見了馬超的确也是怕得不得了,因為馬超這個人武藝高強,殺性又重,與他又有殺父之仇,幾番險落馬超之手,尤其是當年潼關一戰,被他殺得割須棄袍,差一點送掉性命,雖說事隔多年,但想起來還是曆曆在日,猶似昨日,别說看見他的人,就是聽到他的名字,也會感到毛骨悚然,心驚肉跳。
曹操也顧不得漢水邊的戰将,策馬就逃,邊走邊叫:&ldquo誰來搭救老夫!誰來搭救老夫!&rdquo馬超十分得意趕了上去,&l
隻要能弄清父親的下落,别說三個條件,哪怕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便用企求的目光看着趙雲,爽朗地應道:&ldquo趙将軍且說無妨,小将唯命是從。
&rdquo &ldquo第一,棄暗投明,歸順大漢皇叔。
&rdquo王平想,自從那天漢水大戰時,劉備痛罵曹操以後,我就深悔自己不該從張魯的手下再投到曹操手下為将,要是早知劉備奉诏讨賊,曹操是個亂臣賊子,我王平絕不會投順他,留一個從奸賊名來遺臭萬年。
你趙雲今天不提棄暗投明,我早晚也會想到這一點的。
王平立即回身,跪倒在虎案前,向上叩首道:&ldquo皇叔、軍師在上,小将王平聽趙将軍之盲,願歸順大漢,效犬馬之勞。
&rdquo &ldquo王平請起。
&rdquo劉備招呼一聲。
王平謝過收留之恩,站起身來同趙雲道:&ldquo趙将軍,請教第二樁。
&rdquo &ldquo将漢水大營獻與軍師。
&rdquo王平心想,這句話就多餘了,既然人已歸漢,又有不獻營的嗎?其實并不多餘,要是大營中不止一将,那就要你去打了。
王平滿口應承道:&ldquo大營中唯王平一人為将,便請軍師引兵前往。
&rdquo &ldquo王平,趙雲自幼習武,數十年來練成一手槍法,又從關君侯學得春秋刀法,皆有無人可破之絕招,向未傳授他人别将。
如今雲已花甲,略有微名于世,願将平生之絕技傳授與汝,結為師生之交。
此乃汝父之囑,老夫之願也。
爾可願否?&rdquo王平想,象你這樣的老師叩破頭也找不到,又是我父親這樣的囑托,拜你為師不是我願不願的事情,而是你肯不肯收我。
王平一時高興,推金山、倒玉柱般地拜了下去,&ldquo恩師在上,小徒王平拜見!&rdquo 趙雲一生隻收了王平這樣一個學生。
使喚一聲:&ldquo賢契,少禮。
&rdquo 拜了師生,王平的心情平靜了下來,可尋找父親的願望更迫切了。
又問:&ldquo恩師,王平向來潔身自好,緣何有此不忠不孝不義之名?&rdquo 不問趙雲的面色還好一點,一問頓然眉豎眼瞪,氣沖天靈,隻見他聲色俱厲,一字一頓地說道:&ldquo王平,爾可仔細聽了!&rdquo 上至劉備,下至侍從,聽得趙雲這樣的火勢,一個都不出聲,大帳上肅然無聲,要聽趙雲說出一段曲折離奇的經過來。
趙雲想了一想說遭:&ldquo建安一十三年,雲随皇叔、軍師血戰當陽,被操賊百萬之衆追趕,大軍困于長坂之道,主母、小主盡皆失散。
雲于土山之上挑去賊将高覽,救得大主母脫險,二沖當陽又斬二高,奪槊三條,殺進荊山二重山套。
其時明月當空,清輝普照,忽聞馬後有人叫喚:&lsquo馬上将軍莫非趙雲?&rsquo雲不知何人叫喚,回首觀望,見亂屍堆上一人倒于血泊之中,臉色蒼白,兩腿已截,便點馬上前。
近則一看,乃是一員漢軍,求雲賜其一槍,免受斷肢之痛。
雲問其姓名,言道乃是皇叔麾下馬軍之首,家居小丕東門,姓王名德。
雲問他可有甚言相囑,他道,家有一子尚幼,單名一個平,表字子均,教雲倘能相遇,看在其父為大漢獻軀的份上,格外照拂一二,死亦瞑且。
雲聞其言,觀其景,何忍刺他一槍,雲聞得深山之中有嬰兒啼哭之聲,便将鞘中寶劍擲于地上,撥馬而走。
待雲救得小主出山時,見汝父項中寒光閃閃,已自飲劍而亡了&hellip&hellip&rdquo 王平聽到這兒,忍不住撕心裂肺的痛楚,竟嚎啕大哭了起來:&ldquo父親,小兒王平在此,爾可聽得麼?父親啊&hellip&hellip&rdquo一陣悲,一陣喊。
&ldquo王平,操賊乃是殺父之仇人,亂世之元兇,爾不思興漢滅曹,而助奸作亂,豈不是不忠?汝父古冤于九泉,爾不思報仇雪恨,卻為賊篡逆,豈不是不孝?汝父與雲皆為漢室出力,爾反興兵抵擋,豈不是不&hellip&hellip義?&rdquo&ldquo父親啊,小兒王平果然是不忠不孝不義之人,何顔于世,不如撞死階前以慰先靈!&rdquo說着便要自尋短見。
趙雲大喝一聲道:&ldquo王平,好無道理!雲要爾死,何不斬于沙場之上!爾切須記取,操賊與汝誓不兩立!&rdquo王平猛然醒悟,面朝漢水方向咬牙切齒道:&ldquo老賊啊老賊,王平不報殺父之仇非為大丈夫!&rdquo 帳上的文武将士也都握拳捋臂,要與曹操血戰到底。
趙雲的這番話激怒了馬超,他從王平父親之死聯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與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隻見他揎臂高嚷道:&ldquo老賊,馬超殺父之仇未報,定不與你幹體!&rdquo到此,他又轉身對孔明道:&ldquo請軍師付超将令一支,待馬超連夜殺過漢水,取操賊之首,報殺父之仇!&rdquo 王平也讨令道:&ldquo軍師,小将也願殺過漢水,為父雪恨。
&rdquo&ldquo&hellip&hellip&rdquo衆将一一讨令,躍躍欲試。
孔明感到士氣這麼高漲,正是向曹操開戰的當口。
便傳令大隊連夜橫渡漢水,天明時向魏營進攻。
将令傳下,文武各去打點行裝。
王平回到大營,号令大開營門,迎接漢軍。
魏軍雖多,盡是小卒,誰敢違抗,隻得俯首帖耳,開直營門,全部歸降。
大隊漢軍來到漢水大營,一面準備夜渡,一面拆去了營寨。
孔明命所有弟兄拔寨盡起,親抵江邊指揮。
半夜之間,漢軍全都到了對岸。
次日清早,曹操剛剛升坐大帳,就昕得殺聲四起,探子象走馬燈似地穿梭不息,都向大帳上擁來。
都說王平獻了大營,引着漢軍夜渡漢水。
曹操被這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搞得手足無措,他做夢也沒想到王平非但沒有為他效勞,反而倒打一耙,知道這裡已無險可據,速令大隊後撤。
片刻間,魏營全部拆光。
一切軍需糧饷裝載上車,匆匆向後退去。
可漢軍來勢兇狠,如秋風掃落葉般地卷了過來,曹操命所有戰将都留在後面抵擋。
兩軍就在漢水邊兵對兵、将對将地鏖戰起來。
戰場延綿數裡,呼聲傳之數十裡,&ldquo殺&hellip&hellip&rdquo 一片混戰,漢水之畔殺聲連天,可是馬超卻無心混戰,他一心要找到曹操,一個兒騎着戰馬在戰場中東闖西蕩,金槍亂刺一通。
忽見人群稠密處龍冠熠熠有光,正是曹操在向酣戰中的戰将發号施令,身旁圍繞着一大群文臣謀士。
馬超縱馬上前,高聲吼道&ldquo老賊休走,馬超特來讨還血債,為父報仇,爾往哪裡走!&rdquo 這幫文人平時都是主意,到了這個時候便慌得手忙腳亂了,看到馬超飛馳而來,忙催促曹操:&ldquo千歲快走,馬超來了!&rdquo就象看見了閻王那樣害怕,曹操未走,他們便已一哄而散,丢下主子自顧逃命去了。
曹操見了馬超的确也是怕得不得了,因為馬超這個人武藝高強,殺性又重,與他又有殺父之仇,幾番險落馬超之手,尤其是當年潼關一戰,被他殺得割須棄袍,差一點送掉性命,雖說事隔多年,但想起來還是曆曆在日,猶似昨日,别說看見他的人,就是聽到他的名字,也會感到毛骨悚然,心驚肉跳。
曹操也顧不得漢水邊的戰将,策馬就逃,邊走邊叫:&ldquo誰來搭救老夫!誰來搭救老夫!&rdquo馬超十分得意趕了上去,&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