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曹孟德除冠披發 趙子龍空營距敵

關燈
問上去一點反應也沒有,這使曹操感到捉摸不定。

    他又向前走了幾步,對漢營内外又審視了一遍,仍然難以斷定營中是否有人。

    便詭谲地對趙雲笑遭:&ldquo趙雲,休用空營計來诳吾。

    想那諸葛孔明遠在定軍,毫無防備,若被老夫趕去,必能打個措手不及,故而設下此計來阻擋老夫,莫非如此?&rdquo 趙雲想,千真萬确,被你一言道破,一點也不差,我的目的就在于此,當然我既不否認,也不承認,啞巴做到底,由你去猜想。

     趙雲一則是沙場老将,經曆了千奇百怪的場面,所以不怕。

    二則早己把握住了曹操生平多疑這個性格,料他隻是說說而已。

    因此,仍是不動聲色。

     曹操一生多疑,天下盡聞。

    他的疑心雖也成功了不少事,但也往往疑而不決,坐失良機,剛才他已說趙雲用的是空營計,其實這不是他的決斷,他想通過當面試探來肯定這個論點,可因為趙雲毫無表示,又被他自己否定了。

     其實,曹操考慮的比别人多,各種猜測充坼腦際,一定要被事實證明了,他才敢動手,這是他的謹慎之處,但也常常失誤。

     曹操又問道:&ldquo趙雲,爾敢營前獨騎擋道,莫非晴伏精兵誘老夫中計?&rdquo&ldquo&hellip&hellip&rdquo還是一片靜穆。

     曹操回顧兩旁:&ldquo列公。

    &rdquo&ldquo千歲有何吩咐?&rdquo&ldquo爾等以為漢營之中可有埋伏?&rdquo這又是曹操證實自己猜想的一種方法,往往吃不準,摸不透的時候,聽取一下文武的意見來使自己的設想成立或者推翻。

    而文武也往往能夠享受這樣的&ldquo殊榮&rdquo。

     當然,要回答曹操的話也要動一動腦子,胡言亂語是不行的。

    此時被曹操這樣一問,兩旁立即聯想起了漢軍的頭号人物諸葛亮。

    埋伏也就是用計,用計就是諸葛亮的化身。

    自從孔明出山以來,連打幾個不敗之仗,無人不知孔明這個人神鬼莫測,變化無窮,使威風一時的曹操也大驚失色,連遭慘敗。

    所以,兩旁不敢多言,一個個張口結舌,不知所雲。

     曹操手下不乏能人,别人不作聲,可有一個人頗有見地,他從後面擠着來到曹操的馬前,&ldquo魏王千歲言之極善。

    趙雲倉皇而逃,恐我軍長驅而入,定軍山難以堅守,故而設下空營一座,特為疑兵。

    吾料漢軍人困馬乏,無能抵禦數萬雄師,用此一計養精蓄銳,以逸待勞,此乃趙雲之智也。

    千歲可令大隊前沖,此營可破矣,請千歲詳察。

    &rdquo 曹操一看,不是别人,卻是司馬仲達。

    此人在昔年一直不大得意,僅當個馬槽之頭,赤壁戰中做了陸路總巡哨,如今是前軍運糧官,隻為他博學多才,每每料事如神,曹操十分忌恨他,因此一向不重用。

    聽了這番話,曹操覺得和自己的想法完全一緻,而且足以識破趙雲計謀,但隻因為是司馬懿說了這番話,曹操便覺得滿腹的不高興,更覺得不能聽他的話。

    然而又想不出适當的理由來回駁他的話,故而隻是重重地歎了口氣,&ldquo唔&mdash&mdash&rdquo不置可否。

    這一&ldquo晤&rdquo,弄尴尬了司馬懿,他以為曹操聽了自己的話,一定會有個表示,或進或退,不想曹操不陰不陽,連個下文也沒有。

    暗忖道:這老賊之所以不成大事,就是不聽良盲,疑而不決,分明自己意識到了這一點,就是不去這樣做,錯失這樣好的機會。

    便催問道&ldquo千歲鈞意如何?&rdquo說罷,側目向趙雲看去,意思是這點小小的伎倆可以騙過曹操,卻瞞不過我,你休想得逞。

     趙雲聽在耳裡,急在心上,他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也意料不到曹操會不會聽他的話。

    暗想,要是曹操聽從了此人之言,大營難保了,必定弄得不可收拾,後果不堪設想。

     人稱趙雲渾身是膽,此話一點也不錯,越在危難之時,他越表現出令人吃驚的鎮定來。

    因此對司馬懿的話當成了耳旁風,若無其事,沉着自若,别說表情沒變,就連眼腈也沒眨一下。

     曹操一方面在不滿意司馬懿的話,一方面也在觀察趙雲的神色,可看來看去看不出什麼變化,也就越對司馬懿反感:兩旁皆是文韬武略,跟随我數十年,一時也捉摸不定,難道就是你出人頭地,能看出是計?便厲聲道:&ldquo仲達,素聞趙雲足智多謀,況謹慎用事。

    定軍山近在咫尺,豈無接應?兵法雲:&lsquo空城莫入,空營莫進&rsquo,老夫豈不知耶!速速退過一旁。

    &rdquo 一團好意化為烏有,司馬懿忿恨不已:老你的賊!忠言逆耳,執迷不悟,真是個老糊塗!司馬懿長歎一聲,搖頭而退。

     曹操雖然喝退了司馬懿,但也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看來這是一座空營。

    然而再看一看趙雲,見他非但沒有驚惶之色,反而更覺坦然了些,又難以斷定營中沒有伏兵。

     司馬懿被叱下後,再也沒有魏将敢出來獻策了,一片肅靜。

    恰在此時,劈面吹來一股微風,風中似乎有陣陣鼾聲。

     曹操更加迷惑不解:既然營中沒有伏兵,漢軍絕不敢這樣大膽放肆地打鼾,而且聲音這樣響,竟能傳出營來,說明不是一個兩個,而且無數人都在酣睡。

    五萬敵軍就在營前,他們敢睡覺嗎?必是故意裝睡,以鼾聲來誘我攻營。

    哈哈!趙雲總算露出馬腳來了。

    至此,曹操方才拿定主意,斷定營中有伏兵。

    是進還是退?這又給曹操出了難題。

    要是不戰自退,趕了這些路徒勞往返,手下不服;要是麾軍而上,中了趙雲的埋伏,非但司馬懿要笑,而且大敗而歸,士氣大落。

    曹操左右為難,不能自解。

    就在此時,魏軍後隊一陣騷亂,&ldquo不好味,糧寨起火啦&hellip&hellip米倉山不保啦&hellip&hellip&rdquo這一陣混亂,使曹操從沉思中驚醒過來,他回頭一看,米倉山上濃煙滾澆烈焰騰騰,彌漫着天空,籠罩着整個山頭。

     曹操見此情景,反面鎮定了下來,暗思道:我将趙雲和黃忠全部趕出了數十裡地,怎麼糧寨會被焚燒的呢?糧是軍中之膽,四十萬大軍全靠着這座米倉山,這批糧草一燒,軍心不固,我何以立足漢中? 曹操想到這兒,立即傳令道:&ldquo衆将斷後,大隊徐徐而退,亂者令斬!&rdquo頗刻間前隊變後隊,後隊改前隊衆将押後,曹操帶着大軍策馬而行,果然行伍不亂,井然有序。

    趙雲見米倉山上起火,也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但見魏軍已向後撤,挺槍大喝道:&ldquo老賊休逃,趙雲來也!&rdquo 曹操想,原來伏兵不在營中,卻在我的山上,仍然中了諸葛亮的計策。

    如果趙雲再掩軍殺來,大隊必定要亂。

    遂喝令道:&ldquo大隊倍道而行!&rdquo 趙雲将長槍向前一招,營中頓時号炮轟鳴:&ldquo當!咚!&rdquo喊聲四起:&ldquo殺&hellip&hellip&rdquo炮嗚聲、喊殺聲驚動了後營的漢軍。

    黃忠和衆軍休息了這許多時間,精神大振,從地上一躍而起,跳上馬背。

    早有手下來報消息,黃忠立即吩咐拆去大營,率領七千弟兄随後追趕上去。

    尤其看到米倉山起火,戰事上起了根本的變化,群情激奮,士氣更盛。

     正是:彌漫烏煙複焰熾,豪雄老将愈風流欲知是誰放的火,米倉山可曾燒毀,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