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瓦口關魏将拒敵 蒙頭山漢軍紮寨
關燈
小
中
大
聽得前面廳堂上人聲喧嘩,擡頭一看,廳堂上好象變成了作坊,桌子上放着幾匹白布,二三十個人圍在一堆,有的裁、有的縫,還有的在用竹子穿,一旁地上堆滿了已經做好了的小白旗,人頭濟濟,忙碌不堪。
小白旗上寫着&ldquo成都美酒,軍前公用&rdquo,&ldquo成都佳釀,犒賞三軍&rdquo,廳堂正中的一張書桌上,一個小僮在磨墨,一個小僮在傳送小旗,孔明面裡背外,正在白旗上埋頭書寫。
魏延最怕孔明,才走到庭心就站定了身子,向上拱手道:&ldquo軍師在上,魏延在此有禮了!&rdquo 孔明寫得正起勁,好象沒聽見。
魏延跨前幾步已到廳堂口,提高了一些嗓音道:&ldquo軍師,魏延拜見!&rdquo 魏延見孔明仍是無動于衷,心中老大不快活,有點不耐煩了,可棒瘡剛剛愈合,自然不敢得罪他,隻得忍氣吞聲,仍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态度,向前又走了幾步,離孔明隻有丈餘路又行了一禮道&ldquo軍師在上,魏延奉主公之命前來相請軍師上堂議事。
&rdquo心裡想,我請不動你,難道劉備之命你也敢違抗?看你還應不應聲!不料沒等魏延行完禮,孔明已下令道:&ldquo文常聽令!&rdquo 魏延一楞:我是奉主命來請你的,怎麼你又發令給我了呢?擡身見孔明已轉過身來,手裡果真有一支令箭,既不象發脾氣,又不象尋開心,俨然是一副大堂發令的架勢,暗自轉念道:今日這支令箭不知又叫我做什麼差使,是不是又在找我的岔子。
便戰戰兢兢地應聲道:&ldquo魏延在此,聽候軍師吩咐。
&rdquo &ldquo亮付汝将令一支,引領三千漢軍,解押一千壇美酒去葭萌關外翼德營中,即刻起身,不得有誤!&rdquo 魏延覺得奇怪,曆古以來,不論誰為主帥,行軍打仗一律禁酒。
主公就是為了此事拿不定主意,命我到此請你前去商榷,你卻一反常态,反要我遣送美酒一千壇去張飛營中,這如何使得!主公知道了豈不要連累于我?魏延正待回絕,想到孔明此人神出鬼沒,老謀深算,一旦違抗,罪過不輕,不如聽他将争去蒙頭山走一趟,劉備也怪罪不到我的頭上。
便接令道:&ldquo魏延遵命。
&rdquo 魏延退出,去校場點齊三千軍士回到軍師府前,見那兒車輛無數,皆是滿載酒壇,足有千壇之數。
車上小白旗迎風飄揚,獵獵作響。
魏延上馬提刀,押了車輛出成都直往葭萌關而去。
卻說劉備在大堂等了好久,既不見孔明到來,又不見魏延回報,心中頗急。
忽有手下來報,魏将軍奉了軍師之命已押了千壇美酒出了成都。
堂上衆文武聽得此言,無不驚駭,哪裡弄得清孔明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紛紛要劉備再命人前去同個明白來報。
劉備又喚道:&ldquo兒啊!&rdquo&ldquo父皇在上,孩兒在。
&rdquo劉封應道。
&ldquo命汝代父往軍師府相請先生到此。
&rdquo&ldquo是。
&rdquo 劉封出轅門到軍師府,亦然象魏延那樣毫無阻攔地走到了第三井中。
此時廳堂上無人忙碌,鴉雀無聲,隻有孔明穩坐中央,一手輕搖羽扇,一手高擎令箭,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子。
劉封匆匆跨進廳堂,正要開口施禮,孔明已喚道:&ldquo公子劉封聽令!&rdquo 劉封想,聽說魏延被你一支将令差往張飛大營,此刻又來差遣我,我是代父來請你上堂,不是随便可以使喚的。
便說道:&ldquo軍師在上,小将奉&hellip&hellip&rdquo 孔明立即打斷了他的話,&ldquo公子休得多言!本軍師命爾領兵一千,錦囊一封,去後院中取百壇陳釀,即時啟程往三将軍營中犒賞三軍,不得遲誤,違令軍法論處I&rdquo這種沒頭腦的小将隻有以軍法來鎮住他。
劉封果然被孔明封住了嘴,哪裡敢違抗将令,隻得取了令箭和錦囊,應聲而退,跟着書僮到後院來領百壇美酒。
到那兒一看,吓了一跳,這酒壇真不小,就泥封也有寺院中的蒲團一樣大小,一壇酒步說也有四五百斤。
一輛車裝一壇酒,十輛車一排,除了走道全被車子塞足。
劉封吐了一下舌頭,點齊軍士,四人一輛,徐徐推出後院,這才點馬執槍,奉命往蒙頭山去。
劉備聞得劉封又被孔明差往蒙頭山去送酒,愈加百思不得其解,弄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便傳令退堂,急步匆匆出了轅門,直奔軍師府而來,要問一個清楚。
軍師府上見劉備枉駕親至,飛也似地報了進去。
孔明早作準備,略一整頓衣冠,出廳堂來接主公。
君臣二人在中門相遇,孔明搶步上前施禮道:&ldquo未知主公屈臨鄙府,亮迎接來遲,幸勿見怪。
主公請!&rdquo君臣堂上坐定,劉備迫不及待地說道:&ldquo軍師,葭萌關傅彤來書,道張飛無寸土之功,反欲索求美酒。
備素知三弟性躁好飲,又常酒後誤事,特請軍師轅門相商。
不知軍師何故三請不至,反命上将解酒出關,備實不解,還望軍師賜教一二。
&rdquo 劉備對孔明一向言聽計從,雖然不知孔明為什麼縱容張飛飲酒,但其中必有道理,出于一種對弟兄的關切,所以特來問個明白,以免懸念。
孔明暗笑:主公啊,盡管你與張飛有數十年弟兄之情,卻不如我對他這樣熟悉。
過去他的确是個魯莽匹夫,常要飲酒誤事,但這畢竟已經成為過去,如今要他誤事,他也不肯,此番飲酒非但誤不了事,反而要在這酒上面打一個大勝仗,奪下瓦口關,打破阆中大門。
便微微笑道:&ldquo嘿&hellip&hellip主公不必擔憂,隻管耳聽佳音便了。
&rdquo&ldquo軍師雖如是之說,備不甚明了。
&rdquo 孔明隻得向他解釋道,數十年來,三将軍向以魯莽無謀而聞名于天下,尤其是曹操手下衆将多年不與交鋒,隻知其能勇冠三軍,而不知其智能蓋世。
今日三将軍用酒,非為解饞,實為施計,此計一成,昔日酒醉誤事之名譽一旦收回,曹操必定刮目相看也。
劉備聽了這番話,頓開茅塞,數十年手足之交,實不如教年師生之誼,不覺問道:&ldquo軍師既是如此,何不大堂發令?&rdquo&ldquo亮恐大堂發令主公阻攔,況亮用兵向以出人意料為上,倘然人雲亦雲,何為計哉?&rdquo 劉備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要是人人都明白了此計可行,那曹将也不會中計了。
孔明作事真是變化莫測,居然可以同葭萌關外的張飛遙相呼應。
劉備這才感到放心,但有了這些酒,張飛如何便可以戰勝曹将。
還是一個謎。
當然這是不便多問的。
話說到這般田地,君臣二人都會心地笑了起來。
有道是:誤事多由酒上起,妙思常在杯中生。
欲知張飛如何取勝張颌,且看下回分解。
小白旗上寫着&ldquo成都美酒,軍前公用&rdquo,&ldquo成都佳釀,犒賞三軍&rdquo,廳堂正中的一張書桌上,一個小僮在磨墨,一個小僮在傳送小旗,孔明面裡背外,正在白旗上埋頭書寫。
魏延最怕孔明,才走到庭心就站定了身子,向上拱手道:&ldquo軍師在上,魏延在此有禮了!&rdquo 孔明寫得正起勁,好象沒聽見。
魏延跨前幾步已到廳堂口,提高了一些嗓音道:&ldquo軍師,魏延拜見!&rdquo 魏延見孔明仍是無動于衷,心中老大不快活,有點不耐煩了,可棒瘡剛剛愈合,自然不敢得罪他,隻得忍氣吞聲,仍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态度,向前又走了幾步,離孔明隻有丈餘路又行了一禮道&ldquo軍師在上,魏延奉主公之命前來相請軍師上堂議事。
&rdquo心裡想,我請不動你,難道劉備之命你也敢違抗?看你還應不應聲!不料沒等魏延行完禮,孔明已下令道:&ldquo文常聽令!&rdquo 魏延一楞:我是奉主命來請你的,怎麼你又發令給我了呢?擡身見孔明已轉過身來,手裡果真有一支令箭,既不象發脾氣,又不象尋開心,俨然是一副大堂發令的架勢,暗自轉念道:今日這支令箭不知又叫我做什麼差使,是不是又在找我的岔子。
便戰戰兢兢地應聲道:&ldquo魏延在此,聽候軍師吩咐。
&rdquo &ldquo亮付汝将令一支,引領三千漢軍,解押一千壇美酒去葭萌關外翼德營中,即刻起身,不得有誤!&rdquo 魏延覺得奇怪,曆古以來,不論誰為主帥,行軍打仗一律禁酒。
主公就是為了此事拿不定主意,命我到此請你前去商榷,你卻一反常态,反要我遣送美酒一千壇去張飛營中,這如何使得!主公知道了豈不要連累于我?魏延正待回絕,想到孔明此人神出鬼沒,老謀深算,一旦違抗,罪過不輕,不如聽他将争去蒙頭山走一趟,劉備也怪罪不到我的頭上。
便接令道:&ldquo魏延遵命。
&rdquo 魏延退出,去校場點齊三千軍士回到軍師府前,見那兒車輛無數,皆是滿載酒壇,足有千壇之數。
車上小白旗迎風飄揚,獵獵作響。
魏延上馬提刀,押了車輛出成都直往葭萌關而去。
卻說劉備在大堂等了好久,既不見孔明到來,又不見魏延回報,心中頗急。
忽有手下來報,魏将軍奉了軍師之命已押了千壇美酒出了成都。
堂上衆文武聽得此言,無不驚駭,哪裡弄得清孔明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紛紛要劉備再命人前去同個明白來報。
劉備又喚道:&ldquo兒啊!&rdquo&ldquo父皇在上,孩兒在。
&rdquo劉封應道。
&ldquo命汝代父往軍師府相請先生到此。
&rdquo&ldquo是。
&rdquo 劉封出轅門到軍師府,亦然象魏延那樣毫無阻攔地走到了第三井中。
此時廳堂上無人忙碌,鴉雀無聲,隻有孔明穩坐中央,一手輕搖羽扇,一手高擎令箭,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子。
劉封匆匆跨進廳堂,正要開口施禮,孔明已喚道:&ldquo公子劉封聽令!&rdquo 劉封想,聽說魏延被你一支将令差往張飛大營,此刻又來差遣我,我是代父來請你上堂,不是随便可以使喚的。
便說道:&ldquo軍師在上,小将奉&hellip&hellip&rdquo 孔明立即打斷了他的話,&ldquo公子休得多言!本軍師命爾領兵一千,錦囊一封,去後院中取百壇陳釀,即時啟程往三将軍營中犒賞三軍,不得遲誤,違令軍法論處I&rdquo這種沒頭腦的小将隻有以軍法來鎮住他。
劉封果然被孔明封住了嘴,哪裡敢違抗将令,隻得取了令箭和錦囊,應聲而退,跟着書僮到後院來領百壇美酒。
到那兒一看,吓了一跳,這酒壇真不小,就泥封也有寺院中的蒲團一樣大小,一壇酒步說也有四五百斤。
一輛車裝一壇酒,十輛車一排,除了走道全被車子塞足。
劉封吐了一下舌頭,點齊軍士,四人一輛,徐徐推出後院,這才點馬執槍,奉命往蒙頭山去。
劉備聞得劉封又被孔明差往蒙頭山去送酒,愈加百思不得其解,弄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便傳令退堂,急步匆匆出了轅門,直奔軍師府而來,要問一個清楚。
軍師府上見劉備枉駕親至,飛也似地報了進去。
孔明早作準備,略一整頓衣冠,出廳堂來接主公。
君臣二人在中門相遇,孔明搶步上前施禮道:&ldquo未知主公屈臨鄙府,亮迎接來遲,幸勿見怪。
主公請!&rdquo君臣堂上坐定,劉備迫不及待地說道:&ldquo軍師,葭萌關傅彤來書,道張飛無寸土之功,反欲索求美酒。
備素知三弟性躁好飲,又常酒後誤事,特請軍師轅門相商。
不知軍師何故三請不至,反命上将解酒出關,備實不解,還望軍師賜教一二。
&rdquo 劉備對孔明一向言聽計從,雖然不知孔明為什麼縱容張飛飲酒,但其中必有道理,出于一種對弟兄的關切,所以特來問個明白,以免懸念。
孔明暗笑:主公啊,盡管你與張飛有數十年弟兄之情,卻不如我對他這樣熟悉。
過去他的确是個魯莽匹夫,常要飲酒誤事,但這畢竟已經成為過去,如今要他誤事,他也不肯,此番飲酒非但誤不了事,反而要在這酒上面打一個大勝仗,奪下瓦口關,打破阆中大門。
便微微笑道:&ldquo嘿&hellip&hellip主公不必擔憂,隻管耳聽佳音便了。
&rdquo&ldquo軍師雖如是之說,備不甚明了。
&rdquo 孔明隻得向他解釋道,數十年來,三将軍向以魯莽無謀而聞名于天下,尤其是曹操手下衆将多年不與交鋒,隻知其能勇冠三軍,而不知其智能蓋世。
今日三将軍用酒,非為解饞,實為施計,此計一成,昔日酒醉誤事之名譽一旦收回,曹操必定刮目相看也。
劉備聽了這番話,頓開茅塞,數十年手足之交,實不如教年師生之誼,不覺問道:&ldquo軍師既是如此,何不大堂發令?&rdquo&ldquo亮恐大堂發令主公阻攔,況亮用兵向以出人意料為上,倘然人雲亦雲,何為計哉?&rdquo 劉備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要是人人都明白了此計可行,那曹将也不會中計了。
孔明作事真是變化莫測,居然可以同葭萌關外的張飛遙相呼應。
劉備這才感到放心,但有了這些酒,張飛如何便可以戰勝曹将。
還是一個謎。
當然這是不便多問的。
話說到這般田地,君臣二人都會心地笑了起來。
有道是:誤事多由酒上起,妙思常在杯中生。
欲知張飛如何取勝張颌,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