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作說客李恢力勸馬超 逢故敵趙雲勇挑猿精
關燈
小
中
大
一盆水一樣,迫使李恢後退了數步。
東川之軍一面放箭,一面高聲嚷道:&ldquo李恢招箭哪!&hellip&hellip&rdquo 一片喧嚣聲傳進了大帳.驚動了無情無緒的馬超。
自從楊柏到了這兒,馬超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限制,樣樣都是楊柏說了算數,弄得馬超無法可想,隻指望對面關廂中早日派人出來決戰。
可葭萌關就象死了一樣,杳無動靜。
忽然聽得營前一陣叫喊之聲,以為漢軍前來挑戰,頓然精神倍長,便問手下道:&ldquo營前何事喧嘩?&rdquo 當即有手下來報:&ldquo營前來一儒雅文士,口稱求見将軍,因言語冒渎楊将軍,故被亂箭擋住。
&rdquo 馬岱忙說道:&ldquo莫非是葭萌關遣來說客否?&rdquo 馬超想,很有可能。
目前自己處于這種困境,諸葛亮必定有所察覺,所以派一文人來說降。
這倒好,我馬超一肚子的氣積壓了好幾天沒地方出,今日算他倒楣來做我的出氣洞。
便對馬岱說:&ldquo來者必是辯士,來說我降漢。
汝速喚五十刀斧手伏于帳下,吾舉手為号,将來人砍為肉醬。
&rdquo &ldquo是。
&rdquo馬岱自去喚人。
&ldquo來,傳我之令,休射亂箭,傳來人見我!&rdquo 手下趕到前營傳下馬超之令,亂箭戛止。
楊柏雖然明裡暗裡自作主張,拉攏人心,但對馬超的軍令還不敢違抗,知道他的本領高強,是惹不起的,隻得命手下放下趟闆。
李恢昂然進了大帳,見馬超渾身金盔金甲,端坐帳中不動,暗想,幾十年不見,面貌大變,隻怕馬超也認不出自己了。
果不出所料,馬超并沒有立即認出從小同窗,見他并無官戴,一身布衣,吃不透他是來幹什麼的,便叱道:&ldquo汝來為何?&rdquo 李恢十分坦然道:&ldquo特來做說客。
&rdquo 列國年間,刺客、說客盛行,到了三國時期皆以明槍交戰為上,刺客漸消,而一般的人也愧為說客,即使是當說客也不會承認。
一部《三國》,兩客皆有,唯有李恢大義凜然,自認不韪,光明磊落。
馬超聞言,從腰間抽出半口青鋒,厲聲道:&ldquo吾匣中寶劍新磨,容汝言之,其言不通,請試吾劍!&rdquo 李恢冷笑道:&ldquo汝前不能取葭萌關取張飛之首,後不能退南鄭斷楊松之頭,将軍之禍不遠矣!但恐新磨之劍雖則鋒利,卻不能試吾之頭,将欲自試也!&rdquo &ldquo吾有何禍?&rdquo馬超以為李恢在恫吓他。
&ldquo豈不聞越之西子,善毀者不能閉其美;齊之鐘女,善美者不能掩其醜?&rdquo 這句話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個女人:一個是越國的西施,任憑别人對她怎麼評價,說她怎麼壞,可她的姝麗容貌卻是無人不知道的,堪謂&ldquo天生麗質難自棄&rdquo。
另一個齊國醜女叫鐘離春,不管她怎麼打扮,人家又怎麼奉承她,但仍然沒有一點美的感覺,反而越打扮越難看,&ldquo妝煞鵝頭總是鴨的頸&rdquo。
李恢借用這個典故是為了說明世上的事情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比喻馬超此時的處境進退維谷,暫時的安靜隐伏着殺機,用不着裝成若無其事的樣子。
&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馬超頓時語塞。
李恢又說:&ldquo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此天下之常理也。
&rdquo一個人的一生就象天上的太陽和月亮,盡管它們都有最中和最圓的時候,但能維持多久呢?不要以為自已身懷絕技就恃才傲物,目空一切,順風篷不要扯得太足,就好象太陽不會一天到晚當頂,月亮也不會夜夜圓滿一樣。
&ldquo今将軍與曹操有殺父之仇,而隴西又有切齒之恨,前不能救劉璋而退荊州之兵,後不能制楊松而見張魯之面;目下四海難容,一身無主;若複有渭橋之敗,冀城之失,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rdquo 馬超聽了這番話頗有感觸,便将寶劍入匣,拱手道:&ldquo先生之言,令超茅塞頓開。
請教尊姓大名。
&rdquo說了這許多話,連他是誰還沒搞清楚。
&ldquo在下乃隴西李恢!&rdquo 面前就是同窗李恢,馬超驚喜交織,以前也曾聽說他在劉璋手下供職,但多年未通音信,不知他在哪裡。
這些年來馬超打了不少漂亮仗,名聲大噪,對過去的相知也大多淡忘了。
想不到自己近來象染上了瘟疫一樣,到處碰壁,到處被人鄙視,老友相會也無面目。
便說:&ldquo公言極善;但超無路可行。
&rdquo 李恢正色道:&ldquo将軍既聽吾言,帳下何故伏刀斧手?&rdquo 馬超滿面愧色,大叱道:&ldquo與吾退下!&rdquo說罷,又命手下設座、獻茶。
馬超問:&ldquo未知先生有何見教?&rdquo 李恢道:&ldquo将軍身有三過。
&rdquo &ldquo何為三過?&rdquo &ldquo不思滅曹興漢,謂之不忠;不報殺父之仇,謂之不孝;兵伐皇叔劉備,謂之不義。
不忠不孝不義,乃是将軍取敗之道也!&rdquo 馬超想,劉備與父親本是弟兄,同受獻帝衣帶血诏,發誓伐操。
後父親遭曹操殺戮,劉備就是父輩之交,今日平定西川就是為了日後興師滅操。
現在被自己牽制在此,實在不該。
馬超面露惶色,大覺不安。
點了點頭,又問:&ldquo先生現在何處謀求功名?&rdquo &ldquo恢無意于功名,浪迹天下。
&rdquo &ldquo先生此來欲教超怎
東川之軍一面放箭,一面高聲嚷道:&ldquo李恢招箭哪!&hellip&hellip&rdquo 一片喧嚣聲傳進了大帳.驚動了無情無緒的馬超。
自從楊柏到了這兒,馬超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限制,樣樣都是楊柏說了算數,弄得馬超無法可想,隻指望對面關廂中早日派人出來決戰。
可葭萌關就象死了一樣,杳無動靜。
忽然聽得營前一陣叫喊之聲,以為漢軍前來挑戰,頓然精神倍長,便問手下道:&ldquo營前何事喧嘩?&rdquo 當即有手下來報:&ldquo營前來一儒雅文士,口稱求見将軍,因言語冒渎楊将軍,故被亂箭擋住。
&rdquo 馬岱忙說道:&ldquo莫非是葭萌關遣來說客否?&rdquo 馬超想,很有可能。
目前自己處于這種困境,諸葛亮必定有所察覺,所以派一文人來說降。
這倒好,我馬超一肚子的氣積壓了好幾天沒地方出,今日算他倒楣來做我的出氣洞。
便對馬岱說:&ldquo來者必是辯士,來說我降漢。
汝速喚五十刀斧手伏于帳下,吾舉手為号,将來人砍為肉醬。
&rdquo &ldquo是。
&rdquo馬岱自去喚人。
&ldquo來,傳我之令,休射亂箭,傳來人見我!&rdquo 手下趕到前營傳下馬超之令,亂箭戛止。
楊柏雖然明裡暗裡自作主張,拉攏人心,但對馬超的軍令還不敢違抗,知道他的本領高強,是惹不起的,隻得命手下放下趟闆。
李恢昂然進了大帳,見馬超渾身金盔金甲,端坐帳中不動,暗想,幾十年不見,面貌大變,隻怕馬超也認不出自己了。
果不出所料,馬超并沒有立即認出從小同窗,見他并無官戴,一身布衣,吃不透他是來幹什麼的,便叱道:&ldquo汝來為何?&rdquo 李恢十分坦然道:&ldquo特來做說客。
&rdquo 列國年間,刺客、說客盛行,到了三國時期皆以明槍交戰為上,刺客漸消,而一般的人也愧為說客,即使是當說客也不會承認。
一部《三國》,兩客皆有,唯有李恢大義凜然,自認不韪,光明磊落。
馬超聞言,從腰間抽出半口青鋒,厲聲道:&ldquo吾匣中寶劍新磨,容汝言之,其言不通,請試吾劍!&rdquo 李恢冷笑道:&ldquo汝前不能取葭萌關取張飛之首,後不能退南鄭斷楊松之頭,将軍之禍不遠矣!但恐新磨之劍雖則鋒利,卻不能試吾之頭,将欲自試也!&rdquo &ldquo吾有何禍?&rdquo馬超以為李恢在恫吓他。
&ldquo豈不聞越之西子,善毀者不能閉其美;齊之鐘女,善美者不能掩其醜?&rdquo 這句話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個女人:一個是越國的西施,任憑别人對她怎麼評價,說她怎麼壞,可她的姝麗容貌卻是無人不知道的,堪謂&ldquo天生麗質難自棄&rdquo。
另一個齊國醜女叫鐘離春,不管她怎麼打扮,人家又怎麼奉承她,但仍然沒有一點美的感覺,反而越打扮越難看,&ldquo妝煞鵝頭總是鴨的頸&rdquo。
李恢借用這個典故是為了說明世上的事情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比喻馬超此時的處境進退維谷,暫時的安靜隐伏着殺機,用不着裝成若無其事的樣子。
&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馬超頓時語塞。
李恢又說:&ldquo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此天下之常理也。
&rdquo一個人的一生就象天上的太陽和月亮,盡管它們都有最中和最圓的時候,但能維持多久呢?不要以為自已身懷絕技就恃才傲物,目空一切,順風篷不要扯得太足,就好象太陽不會一天到晚當頂,月亮也不會夜夜圓滿一樣。
&ldquo今将軍與曹操有殺父之仇,而隴西又有切齒之恨,前不能救劉璋而退荊州之兵,後不能制楊松而見張魯之面;目下四海難容,一身無主;若複有渭橋之敗,冀城之失,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rdquo 馬超聽了這番話頗有感觸,便将寶劍入匣,拱手道:&ldquo先生之言,令超茅塞頓開。
請教尊姓大名。
&rdquo說了這許多話,連他是誰還沒搞清楚。
&ldquo在下乃隴西李恢!&rdquo 面前就是同窗李恢,馬超驚喜交織,以前也曾聽說他在劉璋手下供職,但多年未通音信,不知他在哪裡。
這些年來馬超打了不少漂亮仗,名聲大噪,對過去的相知也大多淡忘了。
想不到自己近來象染上了瘟疫一樣,到處碰壁,到處被人鄙視,老友相會也無面目。
便說:&ldquo公言極善;但超無路可行。
&rdquo 李恢正色道:&ldquo将軍既聽吾言,帳下何故伏刀斧手?&rdquo 馬超滿面愧色,大叱道:&ldquo與吾退下!&rdquo說罷,又命手下設座、獻茶。
馬超問:&ldquo未知先生有何見教?&rdquo 李恢道:&ldquo将軍身有三過。
&rdquo &ldquo何為三過?&rdquo &ldquo不思滅曹興漢,謂之不忠;不報殺父之仇,謂之不孝;兵伐皇叔劉備,謂之不義。
不忠不孝不義,乃是将軍取敗之道也!&rdquo 馬超想,劉備與父親本是弟兄,同受獻帝衣帶血诏,發誓伐操。
後父親遭曹操殺戮,劉備就是父輩之交,今日平定西川就是為了日後興師滅操。
現在被自己牽制在此,實在不該。
馬超面露惶色,大覺不安。
點了點頭,又問:&ldquo先生現在何處謀求功名?&rdquo &ldquo恢無意于功名,浪迹天下。
&rdquo &ldquo先生此來欲教超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