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舉燈火馬超夜戰張飛 懸牌照孔明暗賂楊松

關燈
的半蜀之願也就成了泡影,而且馬超一回到東川必被張魯招贅為婿,楊家之天下定将被他侵吞,反而招來了内顧之憂。

    倘然不答應劉備,這許多禮物得不到還算小事,他手下這班能人名将必将虎視東川,與我楊松結為冤家,有朝一日劉備取了西蜀,豈不是有滅頂之災?楊松老奸巨滑,既貪财,不願白白錯過好處,又心狠,不讓馬超回到阆中。

    思量道:馬超不死,我楊松便無太平之日,來日一定要在張魯面前挑唆幾句,教馬超死在漢軍手中!這樣的話,劉璋取勝,我有半蜀之利;劉備得勝,我也不做冤家,一面打漿兩面光,裡外都可以做人。

    打定主意,楊松便欣然應諾道:&ldquo孫大夫,千歲之前下官定然盡力進言,隻恐将在外,軍命有所不受,則下官無能為力,鞭長莫及的了。

    還請大夫多多上複皇叔,下官必效死力!&rdquo 孫乾聽他說這幾句話,知道他已答應了,至于張魯面前不用擔心,楊松定會自圓其說,把張魯說得團團轉。

    心想,不管怎麼講,隻要切斷了馬超的後路,我家軍師自有妙計收降他。

    馬超一降,莫說西川,就是東川也成了主公的天下!孫乾連聲道謝,叮囑再三以後,便出了楊府,取道葭萌關而回。

    此話不提。

     翌日,楊松就上殿奏明張魯,誣告馬超閉營不戰,必有貳心。

    張魯初時不信,疑是訛傳,楊松讒言道:&ldquo自從初次出兵與張飛夜戰之後,馬超暗連漢軍,駐馬不前。

    皆雲馬超之父馬騰與劉備乃是滅曹之同僚,深相結納,此番馬超必是受了劉備之賄賂,故不肯進兵,久後必反,主公不可不防,理應極早翦除患根!&rdquo張魯被他說不過,将信将疑,果然命人前往葭萌關教馬超罷兵。

    不一日,使者回報:&ldquo馬超言:未成功,不可退兵。

    &rdquo楊松乘機相間道,馬超進又不進,退又不退,必有為難之處,反意已露,何不再催之。

    張魯又遣人去喚,又不見回。

    一連數次,馬超隻為一心要與張飛厮殺,仍是按兵不動。

    楊松便與張魯道:&ldquo此人素無信行,不肯罷兵,其意必反。

    不如命他一月為限,要依三件大事。

    若依得,便有賞;否則必誅!&rdquo張魯問:&ldquo不知要他依我哪三件事?&rdquo楊松道:&ldquo一要張飛之首,二要退荊州兵,三要取西川。

    三件事不成,可獻頭來。

    一面教軍士把守各處關隘,防馬超兵變。

    &rdquo張魯聽了楊松之言,似覺有理,一則抱怨馬超不争氣,忘恩負義,二則又懼怕楊松勢大,做不了他的主,唯怨馬超真有反複之心,隻得依從了楊松之言,命楊松之弟楊柏領兵三千往馬超營中,明則解糧送饷,實則留在軍中密切監視馬超的行動。

     楊柏當即啟程,星夜兼程趕到葭萌關外。

    馬超聞知南鄭有使到此,忙帶了馬岱出營迎接。

    進大帳坐定,馬超便問楊柏來意,楊柏便将張魯之旨盡行說知。

    馬超聞此言好不懊喪,暗恨道:不知又是哪一個沒良心的家夥出的鬼點子,一個月莫說三件事做不了,就是一件也難望成功。

    葭萌關閉了一個多月的門,人影都不見一個,到哪兒去取張飛的首級!分明是誰在故意刁難于我。

    便嘀咕道:&ldquo如何變得恁般快!&rdquo 楊柏見馬超疑惑,又命手下流言道:&ldquo馬超意欲奪西川,自為蜀主,為父報仇,不肯住于漢中。

    今日回兵,必懷異心!&rdquo 馬超聞知,怒滿胸懷,進又不能進,退又退不了,一月之期有限,每日裡苦思冥想,無計可出,隻是将自己的這把利劍磨了又磨,排遣心中煩惱。

     卻說自從張飛戰了馬超一場過後,孔明就挂了一個多月的免戰牌,現在已經到了五月下旬,雖說不打仗,卻也做了件打仗辦不到的事:切斷了馬超的退路。

    今日孔明升堂,已覺時機成熟,便與劉備道:&ldquo主公。

    &rdquo &ldquo啊,軍師。

    &rdquo &ldquo亮閉關一月有餘,今馬超正值進退兩難之際,流言四起,料其走投無路,待亮親住超寨,憑吾三寸不爛之舍,說得馬超來降。

    &rdquo 君臣二人情同魚水,忽聞孔明要單身住馬超營中去,大感驚訝,連連說道:&ldquo這如何使得,這如何使得!&rdquo 孔明見他急成這個樣子,連忙寬慰道:&ldquo主公不必煩惱,亮自有妙計,萬無一失。

    &rdquo &ldquo軍師乃備之股肱心腹,馬超兇悍驕橫,豈是講理之人,倘有疏虞,如之奈何?&rdquo劉備再三不肯放他去。

     劉備為孔明的安全擔心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馬超如今前不能取關,退又說他有反心,正是到了喪心病狂的時候。

    要是孔明單身前去勸降,像馬超這樣的人恃武傲物,怎麼會輕而易舉地就順從呢。

    狗急要跳牆,馬超到了這種艱難困境,很有可能殺了人回去報功,以消張魯對他的嫌隙。

    你是我的頂梁大柱,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不單對不起你自己,興漢大業盡付流水。

    所以,連連把頭搖得象貨郎鼓一樣的快。

     而孔明堅意要去,又說道:&ldquo主公,此刻勸降馬超,正合時宜,不可錯過。

    &rdquo &ldquo勸降之事,何必親勞大駕,軍師可另遣一士前往足矣!若要親去,備實難從命。

    &rdquo 孔明輕聲說道:&ldquo亮恐大堂之上,并無一人能往,不妨主公試問之。

    &rdquo 劉備想,堂上這許多能人賢士,難道就真的挑不出一個能言善辯的說客,我倒不信!便向衆人道:&ldquo諸位,勸降馬超,誰可任之?&rdquo 堂上杳無回音。

     &ldquo哪一位親往超寨,說馬超來降?&rdquo劉備又問。

     堂上還是寂靜一片。

    并不是這些文人無能,他們對勸降馬超并沒有什麼把握,唯恐壞了孔明大事,不敢貿然前往,所以還是覺得不去為好。

     劉備果然不見有人出來應諾,隻得作罷。

    但還是不讓孔明前去。

    他想,為了要馬超歸降,要是傷了孔明,這是得不償失的交易,絕不能去冒這種險。

    故而一時沉默,大家都不作聲。

     就在此時,一當差奔上大堂,&ldquo禀軍師!&rdquo &ldquo何事?&rdquo &ldquo衙外來一行乞之人,大嚷要求見軍師,小人盡力驅趕不走,特來報禀。

    &rdquo &ldquo哦--&rdquo孔明想,我從來沒交過乞丐朋友,來者必非凡人,便對劉備說:&ldquo來者必有益于吾。

    來,傳話相請!&rdquo正是: 苦無良策脫身去,恰有英才托膽來。

     未知來人是哪一位,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