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定韬略張飛演武百日 展奇雄馬超驅兵五萬

關燈
裡也明白張魯的意思,隻是楊松一直說他少有功績,阻撓這門親事。

    現在聽得張魯當面許親,馬超真是求之不得,暗暗得意,非要斬張飛之首,娶張魯之女不可!便上前接令。

     黃權見東川果然命馬超出兵,也覺得寬心了許多,殿上去張魯、楊松等人叙話了片刻,便告辭了張魯,私下多多拜謝了楊松,方才離開南鄭,取道成都。

    劉璋聽說馬超來救,心裡邊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專盼救兵早日到來,以解當務之急。

     卻說馬超奉了張魯之令回到下榻,與兄弟馬岱及大将龐德商議出兵之事,可龐德病魔纏身,卧床不起,不得不留在南鄭将息。

    就這樣一病長久,此番别了馬超弟兄,從此變親為仇,曹操平定東川,收降龐德,而馬超其時亦然投了劉備。

    水淹七軍時,擡了棺材與關羽交戰的就是龐德,龐令明。

    此是後話。

    三天後,馬超聚兵集糧與馬岱帶領五萬人馬離南鄭往陽平關而去,過八十裡路直撲葭萌關,路上非止一日,曉行夜宿,一言表過。

     從劉循回成都,黃權從成都到南鄭讨兵,馬超從南鄭行軍到葭萌關,營寨紮定,如此往返奔波,早己是四月下旬了,也足有百日之期。

    葭萌關守将傅彤是建安十六年投順劉備,一直駐守在此。

    聽說東川發兵将至,星夜命人往雒城告急,一面号令軍士都要嚴陣以待。

    前書已有交代,前三國中新野是個用兵重地,到了後三國葭萌關就成了這部書的中心。

    守在這裡沒有一定的軍事常識是不行的。

    傅彤是個戰将,第一流挨不上,但對守城卻有很多的經驗,從建安十六年一直守到二十四年,盡管大小戰事不斷,卻是固若金湯,萬無一失,這絕非容易之事。

    這一日,眺望關外五裡之遙,旌旗蔽日,營寨紮得層層疊疊,馬超親自在葭萌關外搦戰,聲言要與張飛決一死戰。

    傅将軍又連連向雒城發出告急文書。

     葭萌關數起傳書之卒飛馬趕到雒城,見燕将在街坊中閑逛,數中有個熟悉的,便将葭萌關被困求救的事情告之。

    燕将得此消息,立即奔往府中,把路上所聞之事一一告知。

    張飛練了百來日功夫,面孔黑得烏油滴水,精神煥發,身體練得似鋼筋鐵骨,正愁力氣無處使,聽得燕将如此這般一說,喜出望外,一則驚歎孔明未蔔先知,神機妙算,要我操兵練武的目的就在于迎戰馬超;二則高興自己的武藝又大有進展,又可馳騁疆場,施展威風,與馬超交戰正是旗鼓相當。

    馬超一到,孔明肯定要命我出戰,這是何等榮耀! 卻說葭萌關的送信之人接二連三報進大堂。

    内堂中劉備正與孔明叙談,便問道:軍師,我軍進駐雒城已久,操演得兵強馬壯,正可發兵成都,一舉定下基業,緣何按兵不動?孔明反問道:主公可知張任臨終與劉循耳語些什麼?劉備搖頭說:不知。

    孔明說,我料張任死不甘心,必定吩咐劉循回去向阆中張魯求救。

    東川現有馬超在彼,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倘然兵出葭萌關能斷我軍退路,故而駐兵不前,為的是等候消息。

    劉備這才明白屯兵操軍在此的道理,對孔明老謀深算大加贊賞。

     就在這個時候,信使報上堂來:&ldquo禀軍師,小人奉傅将軍之命,特從葭萌關到此傳書!&rdquo說罷,呈上書信。

     孔明展開書信略微看了一看,十分平靜地傳給了劉備,吩咐送信人回去告複傅将軍,大軍即刻便到。

    旋即傳令擊鼓升堂。

    堂上金鼓敲,衙前火炮響,文武聞訊趕來。

     張飛剛至衙門,便見孔明緩步從内堂踱出。

     孔明坐定,向兩旁擺一擺手,文武仍舊退下。

    這才開口道:&ldquo堂上衆位,今有葭萌關告急到來,東川張魯命西涼将馬超引兵數千而來,屯紮關外。

    此患不除,大軍難以挺進成都,堂上哪位前往與馬超交兵?&rdquo 張飛本當立即上前,但想到老師三番四次地不遂自己的心願,心裡有些不平,暗思道:前番是你叫我操演百日武藝,說有大用。

    如今葭萌關來了馬超,這是一個勁旅,大堂上能夠得上和他較量的隻怕沒有幾個,你老師今日升堂就是發令與馬超交兵,此令非我莫屬,但願你能當着衆人之面說一聲非張飛去不行,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張飛站着不動,可身旁的張苞憋不住了,他想,你老子接令,我也能随軍同往,或許也能和這個大名鼎鼎的馬超戰上幾合,你不去,我也沒有份,不如自己上前接令。

    想到這兒,便想跨上前去。

    張飛見兒子腳步動,知道他的心思,便一把将他拖住,&ldquo兒子啊,不要上前!&rdquo張苞被他死死按住,無法走出,隻得作罷,隻是心裡有點不願。

     近百天來的操兵情況,大家都知道得非常清楚,張飛鍛煉得最刻苦,軍師也最關心他,根據他的武藝和力氣,與馬超交戰比大堂上任何一個人都要适宜。

    明明軍師要他接令,張飛卻佯作不聞,好像對這件大事毫無興趣,不知他動什麼腦筋。

     &ldquo哪位引兵前往葭萌關?&rdquo孔明第二次發問。

     第一次人家都讓你張飛,老實說武藝高強的不是你一個人;第二次問話聲未落,早有一員白袍将從旁閃出:&ldquo軍師,趙雲願往!&rdquo &ldquo啊,子龍,西涼馬超人稱飛将軍,武藝精娴,非等閑可比,将軍未必能勝,且退過一旁。

    &rdquo說着,對趙雲淡淡地一笑。

     自趙雲出山至今,大小戰事非止數百仗,一向得到孔明的褒獎,從未有過像今日這樣把敵将擡得這麼高,當面回絕自己的場面,真有點令人失望。

    但看到孔明的嘴角上的一絲轉瞬即逝的笑意,便領悟到了:其中必是另有道理。

    所以,應諾一聲退了下去。

     一旁的張飛見趙雲被老師拒絕,喜得心花怒放,黑臉也發出光來。

    心裡高興道:這條令箭隻有我還有資格接,這是老師專門留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