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思慈母孝子得驚夢 試燕将坐堂險露情
關燈
小
中
大
暗想,我不是生人,而是敵人,要是這個探子報的是川中大事,它不是洩了密。
既然是他叫我坐着,我也沒有必要現在就走,管他報的軍情對我有用沒用,聽了再說。
&ldquo既然款留,陳式再坐片刻。
&rdquo &ldquo有何軍情報來?&rdquo 燕将根據張飛的預謀,看了一眼陳式,欲言又止,意思是這裡坐着川将,說出來不方便。
張飛說:&ldquo陳将軍是本督的朋友,但說無妨!&rdquo &ldquo喏。
小卒自白帝城而來,諸葛軍師業已取得關廂。
&rdquo &ldquo那守将劉郃可降麼?&rdquo張飛問。
&ldquo初時不降,後劉太夫人以死相誡,劉将軍方才獻關降漢。
&rdquo &ldquo啊呀,莫非劉母死了麼?&rdquo張飛驚問道。
&ldquo是的。
劉太夫人效學當年徐母,投環自盡了。
&rdquo &ldquo啊呀,善哉劉太夫人!&rdquo張飛假惺惺歎了口氣,好象很可惜。
&ldquo退下。
&rdquo 待燕将退出後,張飛回過身來對陳式說:&ldquo陳将軍,白帝城失守,劉母身亡,此等大事爾不可不報與劉将軍知曉。
本督不再強留于你,速速回去禀達,若要本督相助的事,隻管前來傳言。
&rdquo 陳式聽說了這些事後大吃一驚,本想立即就走,又恐張飛不放。
此時張飛要他回去,陳式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對張飛拱手道:&ldquo陳式告退了!&rdquo &ldquo陳将軍,後會有期。
恕不能遠送&mdash&mdash來,與陳将軍帶馬!&rdquo 陳式出營上馬奔回劍閣而去。
這裡大帳上議論紛紛:怎麼張飛這裡的探子竟能探到陸路上的呢?為什麼探子禀報時,張飛并不要陳式回避呢?都在猜疑不定。
張飛笑着說:&ldquo衆位将軍,列位先生,探子非是旁人,乃是本督身旁的燕将,這些話都是剛才本督離帳時教他這麼說的,就是說給陳式聽的。
本督知道劉巴是個大孝之人,要是陳式回去一說,必定要來歸降本督,豈不是一條妙計!&rdquo 原來是條計,倒想得不錯。
能瞞過大家,也就能騙得劉巴相信。
不過也有人不以為然,畢竟這條計用得太過份,就算劉巴肯投降也不會心甘情願的。
一旁孫乾道:&ldquo三将軍,既用此計,不可無人去劍閣報信。
還須命一能幹之人,往關廂去一趟。
&rdquo 這句話一點不錯,劉巴聽到了這個噩耗之後必定要想,既稱漢軍有人送信,那末劉郃就想不到給我送個消息?何況人命關天的大事。
張飛回到寝帳,見那燕将正在脫下漢軍探子的号衣,忙對他說,大帳報信報得好,把陳式蒙騙住了,老張再命你穿上川軍探子的号衣往劍閣去一趟,要是成功,便可取得劍閣。
燕将也很得意,張飛怎麼說,他就怎麼應,一點不加思索,換上了川軍的号衣,記着張飛的叮囑,出帳上馬向關廂馳去。
卻說:陳式進了關廂直抵衙門,命手下通報劉巴。
劉巴自從陳式被擒以後,更是悶悶不樂,一個人心事重重地在想着如何把陳式救回來,但是怎麼救法,劉巴沒有主意。
好不容易想到了關押在這裡的兩個漢将,可以用兩個人去換回一個來。
正想着,手下報說陳式回來了。
這麼平安無事地回到劍閣,不能不叫劉巴懷疑陳式回來的用意。
是放回來的,還是投降了回來的?為什麼要放?是不是回來做說客的?瞬息間思緒萬千。
&ldquo來,相請陳将軍大堂相見!&rdquo 陳式上堂。
&ldquo劉将軍,陳式回來了。
&rdquo &ldquo陳将軍請坐。
如何便能歸來?&rdquo 陳式坐定之後,把到了漢營的所見所聞從頭至尾,詳詳細細地叙述了一遍。
心裡明白,自己是從漢營放出來,而且是無緣無故回來的,既沒有受傷,也不是逃跑的,這種事情最難講清,往往會引起自己人的誤解。
所以,在說話間講得越仔細越好。
劉巴聽說自己的老母已懸粱自盡,也不辨辨其中是否有詐,早已淚灑衣襟。
他是一個孝子,因為思念老母昨天還做了個夢,照這麼說來,昨天夢中所見已是老母的靈魂,是來向自己永訣的。
畢竟還隻是二十九歲的人,沒經過什麼風浪,噩耗傳來,已是哭得昏天黑地。
冷靜下心來一想,娘親因何而死的?陳式說是因為兄長不降漢軍,故而要以死相誡。
那就是說娘親要我們弟兄倆都要歸順漢軍,遺訓是不能不遵守的。
隻有歸降漢室才能使陰靈瞑目于九泉之下。
&mdash&mdash徐庶是個絕頂聰慧的人,尚且會中曹操的奸計,何況是劉巴了。
&mdash&mdash劉巴忍着悲痛,對陳式說:&ldquo陳将軍,俗雲&lsquo忠孝難以雙全&rsquo,今日劉巴為娘盡孝,難為西川盡忠了。
&rdquo &ldquo劉将軍便欲怎樣?&rdquo &ldquo遵母親遺訓,投順漢室。
陳将軍乃是嚴老将軍的心腹,你我今番握别,分道揚镳,各事其主了。
請陳将軍速回巴郡,劉巴不能相送了。
來啊,請漢将毛仁、苟璋大堂相見!&rdquo 陳式知道一個人在極度悲痛的時候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的,往往會因此鑄成大錯。
現在劉巴一聽就降,要是阻擋他,必定适得其反,最好的辦法就是叫他先冷靜下來。
陳式立即喝住手下:&ldquo慢來!&rdquo起身對劉巴道:&ldquo劉将軍降漢已決,陳式也不阻攔,人各有志,不能勉強。
然将軍可知其中有詐否?&rdquo 劉巴聽得這麼一講.覺得似有道理,忙問:&ldquo陳将軍,詐在哪裡?&rdquo當然希望全是假的。
陳式略一思索,說道:&ldquo若說詐在何處,陳式也難料定。
隻是有一事不明:既然漢軍有細作通報,緣何劍閣反而音悉全無?&rdquo &ldquo這個?&rdquo劉巴想,對呀,兄長降了漢軍,娘親又懸梁自盡,這樣的大事情怎麼會沒有一封家信的呢?故而也沉思起來。
但又想起自己做過的一個夢,俱與此事契合.片刻後,他又問道:&ldquo陳将軍,我且問你,漢軍細作何時報來?你可曾親耳聞得?&rdquo 陳式說,當時張飛見你愁眉不展,便問我這是何故,我就說是為了思念白帝城的老母。
過了一會,他就突然腹痛大作,離帳而去。
大約也隻有上茅廁解溲的工夫,他就回了進來,說也奇怪,上了大帳好似失魂落魄一般,說話颠三倒四,神情恍惚,好象
既然是他叫我坐着,我也沒有必要現在就走,管他報的軍情對我有用沒用,聽了再說。
&ldquo既然款留,陳式再坐片刻。
&rdquo &ldquo有何軍情報來?&rdquo 燕将根據張飛的預謀,看了一眼陳式,欲言又止,意思是這裡坐着川将,說出來不方便。
張飛說:&ldquo陳将軍是本督的朋友,但說無妨!&rdquo &ldquo喏。
小卒自白帝城而來,諸葛軍師業已取得關廂。
&rdquo &ldquo那守将劉郃可降麼?&rdquo張飛問。
&ldquo初時不降,後劉太夫人以死相誡,劉将軍方才獻關降漢。
&rdquo &ldquo啊呀,莫非劉母死了麼?&rdquo張飛驚問道。
&ldquo是的。
劉太夫人效學當年徐母,投環自盡了。
&rdquo &ldquo啊呀,善哉劉太夫人!&rdquo張飛假惺惺歎了口氣,好象很可惜。
&ldquo退下。
&rdquo 待燕将退出後,張飛回過身來對陳式說:&ldquo陳将軍,白帝城失守,劉母身亡,此等大事爾不可不報與劉将軍知曉。
本督不再強留于你,速速回去禀達,若要本督相助的事,隻管前來傳言。
&rdquo 陳式聽說了這些事後大吃一驚,本想立即就走,又恐張飛不放。
此時張飛要他回去,陳式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對張飛拱手道:&ldquo陳式告退了!&rdquo &ldquo陳将軍,後會有期。
恕不能遠送&mdash&mdash來,與陳将軍帶馬!&rdquo 陳式出營上馬奔回劍閣而去。
這裡大帳上議論紛紛:怎麼張飛這裡的探子竟能探到陸路上的呢?為什麼探子禀報時,張飛并不要陳式回避呢?都在猜疑不定。
張飛笑着說:&ldquo衆位将軍,列位先生,探子非是旁人,乃是本督身旁的燕将,這些話都是剛才本督離帳時教他這麼說的,就是說給陳式聽的。
本督知道劉巴是個大孝之人,要是陳式回去一說,必定要來歸降本督,豈不是一條妙計!&rdquo 原來是條計,倒想得不錯。
能瞞過大家,也就能騙得劉巴相信。
不過也有人不以為然,畢竟這條計用得太過份,就算劉巴肯投降也不會心甘情願的。
一旁孫乾道:&ldquo三将軍,既用此計,不可無人去劍閣報信。
還須命一能幹之人,往關廂去一趟。
&rdquo 這句話一點不錯,劉巴聽到了這個噩耗之後必定要想,既稱漢軍有人送信,那末劉郃就想不到給我送個消息?何況人命關天的大事。
張飛回到寝帳,見那燕将正在脫下漢軍探子的号衣,忙對他說,大帳報信報得好,把陳式蒙騙住了,老張再命你穿上川軍探子的号衣往劍閣去一趟,要是成功,便可取得劍閣。
燕将也很得意,張飛怎麼說,他就怎麼應,一點不加思索,換上了川軍的号衣,記着張飛的叮囑,出帳上馬向關廂馳去。
卻說:陳式進了關廂直抵衙門,命手下通報劉巴。
劉巴自從陳式被擒以後,更是悶悶不樂,一個人心事重重地在想着如何把陳式救回來,但是怎麼救法,劉巴沒有主意。
好不容易想到了關押在這裡的兩個漢将,可以用兩個人去換回一個來。
正想着,手下報說陳式回來了。
這麼平安無事地回到劍閣,不能不叫劉巴懷疑陳式回來的用意。
是放回來的,還是投降了回來的?為什麼要放?是不是回來做說客的?瞬息間思緒萬千。
&ldquo來,相請陳将軍大堂相見!&rdquo 陳式上堂。
&ldquo劉将軍,陳式回來了。
&rdquo &ldquo陳将軍請坐。
如何便能歸來?&rdquo 陳式坐定之後,把到了漢營的所見所聞從頭至尾,詳詳細細地叙述了一遍。
心裡明白,自己是從漢營放出來,而且是無緣無故回來的,既沒有受傷,也不是逃跑的,這種事情最難講清,往往會引起自己人的誤解。
所以,在說話間講得越仔細越好。
劉巴聽說自己的老母已懸粱自盡,也不辨辨其中是否有詐,早已淚灑衣襟。
他是一個孝子,因為思念老母昨天還做了個夢,照這麼說來,昨天夢中所見已是老母的靈魂,是來向自己永訣的。
畢竟還隻是二十九歲的人,沒經過什麼風浪,噩耗傳來,已是哭得昏天黑地。
冷靜下心來一想,娘親因何而死的?陳式說是因為兄長不降漢軍,故而要以死相誡。
那就是說娘親要我們弟兄倆都要歸順漢軍,遺訓是不能不遵守的。
隻有歸降漢室才能使陰靈瞑目于九泉之下。
&mdash&mdash徐庶是個絕頂聰慧的人,尚且會中曹操的奸計,何況是劉巴了。
&mdash&mdash劉巴忍着悲痛,對陳式說:&ldquo陳将軍,俗雲&lsquo忠孝難以雙全&rsquo,今日劉巴為娘盡孝,難為西川盡忠了。
&rdquo &ldquo劉将軍便欲怎樣?&rdquo &ldquo遵母親遺訓,投順漢室。
陳将軍乃是嚴老将軍的心腹,你我今番握别,分道揚镳,各事其主了。
請陳将軍速回巴郡,劉巴不能相送了。
來啊,請漢将毛仁、苟璋大堂相見!&rdquo 陳式知道一個人在極度悲痛的時候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的,往往會因此鑄成大錯。
現在劉巴一聽就降,要是阻擋他,必定适得其反,最好的辦法就是叫他先冷靜下來。
陳式立即喝住手下:&ldquo慢來!&rdquo起身對劉巴道:&ldquo劉将軍降漢已決,陳式也不阻攔,人各有志,不能勉強。
然将軍可知其中有詐否?&rdquo 劉巴聽得這麼一講.覺得似有道理,忙問:&ldquo陳将軍,詐在哪裡?&rdquo當然希望全是假的。
陳式略一思索,說道:&ldquo若說詐在何處,陳式也難料定。
隻是有一事不明:既然漢軍有細作通報,緣何劍閣反而音悉全無?&rdquo &ldquo這個?&rdquo劉巴想,對呀,兄長降了漢軍,娘親又懸梁自盡,這樣的大事情怎麼會沒有一封家信的呢?故而也沉思起來。
但又想起自己做過的一個夢,俱與此事契合.片刻後,他又問道:&ldquo陳将軍,我且問你,漢軍細作何時報來?你可曾親耳聞得?&rdquo 陳式說,當時張飛見你愁眉不展,便問我這是何故,我就說是為了思念白帝城的老母。
過了一會,他就突然腹痛大作,離帳而去。
大約也隻有上茅廁解溲的工夫,他就回了進來,說也奇怪,上了大帳好似失魂落魄一般,說話颠三倒四,神情恍惚,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