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張飛施計攻克巴丘 廖登酬宴羨豔降漢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回張飛施計攻克巴丘 廖登酬宴羨豔降漢
建安十七年七月下旬,張飛任水軍大都督以後,與孔明兵分兩路進川。
所謂&ldquo水軍&rdquo,當然要走水路,張飛帶領水軍進川的第一個口子就是巴丘,一定要先坐船而去。
其實,孔明率陸軍進川,有時也要渡江涉水,所以陸中有水,水中有陸。
現在張飛坐一艘巨艦,旗杆上飄揚着一面大纛,上書&ldquo大漢水軍大都督、燕山張&rdquo,迎風獵獵招展;後面大号艨艟、二号戰艦&hellip&hellip擁塞江心。
眺望江面,旗幡招風,刀槍耀日,戰鼓隆隆,号角聲聲。
這一日已是八月初,水軍已近巴丘。
巴丘并不大,隻是一個鎮。
但地勢險要,關隘堅固,從外向内強攻很難奏效。
前幾年周瑜曾想在這個地方打入西川,可沒打下來,反而懷憤而亡,故有&ldquo巴丘命終處,憑吊欲傷情&rdquo之話。
足智多謀的周瑜尚且打不下巴丘,何況初任都督的張飛呢。
巴丘鎮已近在眼前,張飛傳令停船,築起瞭望台,率領參謀孫乾、參議糜竺,還有毛仁、苟璋、劉辟、龔都、範疆、張達,一起登台向敵營眺望。
張飛一身帥盔帥甲,腰懸鞭、劍、弓、箭,長短皆全。
居高臨下,将川營看得一清二楚:中間一個大營,約有三萬人馬,營頭上插着兩面大旗,一面上書&ldquo賴&rdquo,一面上書&ldquo廖”左右各有一營,各有一萬兵,也各插一面大旗,左邊的是&ldquo曹”右邊的是&ldquo馬&rdquo。
張飛仔細看了一會,傳喚道:&ldquo向導何在!&rdquo 向導聽到了傳喚聲,立即上前單腿跪見道:&ldquo大都督,向導在!&rdquo &ldquo老張問你,中何大營上姓賴的,叫什麼名字?&rdquo &ldquo禀都督,中營上的川将叫賴忠。
&rdquo &ldquo賴忠?&rdquo &ldquo正是。
&rdquo 張飛想,我們劉、關、張三弟兄馳騁疆場數十年,各路諸侯都接觸過,就是西川的人不太熟悉,尤其這些守關将我從沒聽說過。
軍師叫我在用兵上要知彼知己,這個賴忠雖說是個無名将,但能守第一關,必定有些來曆,讓我好好地打聽一下。
便問:&ldquo賴忠的臉蛋子是什麼顔色?&rdquo 向導想,怎麼打仗還要問人家的臉色?幸得我已經打聽到了,便答道:&ldquo禀都督,賴忠是黑臉。
&rdquo &ldquo黑臉啊?&rdquo &ldquo是。
&rdquo &ldquo可知有多大年齡?&rdquo 向導奇怪,怎麼問了臉色還要問年齡?軍師用兵從來沒有這麼噜蘇的。
在你手下當差實在是吃力!想了想,回答道:&ldquo年有四十餘歲。
&rdquo 張飛見兩旁文武都看着自己,便解釋道:&ldquo衆位聽了,老張從水道入川,這是第一關,故而先要問個明白。
老張想來,生黑臉的大将,一般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hellip&hellip&rdquo 大家聽了,都在發笑,你自己也生個黑臉,莫非也是匹夫,這不是自已罵自己嗎? 張飛又說道:&ldquo不過,黑臉也并不全是匹夫。
一般過了四十歲以後,便漸漸地聰明了,懂得吃苦學乖了。
賴忠年過四十,老張料他已很聰明,不會怎麼呆頭呆腦了。
向導,那中營上還有一将叫什麼名字?&rdquo &ldquo回都督,他叫廖登。
&rdquo &ldquo臉蛋子是什麼顔色?&rdquo &ldquo也是黑臉。
&rdquo &ldquo哈哈,也是黑臉,多大年紀?&rdquo &ldquo二十有餘。
&rdquo 張飛聽說廖登隻有二十多歲,而且還是個黑臉,眼中一亮,好象找到了稀世珍寶,對兩旁笑道:&ldquo哈&hellip&hellip衆位,二十幾歲的黑臉正是魯莽的時候。
好比老張那時什麼都不懂,隻知道殺人痛快,連朝廷的欽差也敢打。
這廖登如今二十餘歲,老張料他也是個有勇無謀的匹夫。
&rdquo 張飛以前的所作所為,自然大家都知道。
盡管他從年齡上分析出了敵将的弱點,但文武并不以為然,反而以為他是在胡思亂想。
其實,張飛肯動腦筋這麼想,就說明他已經找出了進攻巴丘的缺口。
但數十年來的現實,使得大家無法一下子改變對張飛已形成的印象,一定要打下了巴丘鎮,張飛在軍中的威信才能逐步提高。
張飛又問向導:&ldquo可知左營誰為将?&rdquo &ldquo曹俊。
&rdquo &ldquo臉蛋子怎樣?&rdquo &ldquo生一個青臉。
&rdquo &ldquo青臉?&rdquo &ldquo是。
&rdquo 張飛回身對兩旁文武道:&ldquo衆位,可知老張緣何要這般詢問?&rdquo 文武想,你這個都督今天怎麼象算命先生一樣,還要排時辰八字呢!我們怎麼知道你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因此都搖了搖頭,表示不明白。
張飛得意地說道:&ldquo老張素知生就白色的、青色臉蛋的人,大都是聰明有為,有的巧而智足,有的刁而計廣,好比我家老趙生一個白臉,既巧又刁。
想那曹俊生了個青臉,必定有些計謀。
兩旁以為如何?&rdquo 兩旁文武想,哎,不錯。
這幾句話倒很有道理,想不到你張飛也能講出這麼一大套,做了都督竟然也有幾句中聽的話了。
大家忙附和道:&ldquo言之有理。
&rdquo &ldquo向導,老張問你,這右營姓馬的叫什麼?&rdquo &ldquo叫馬漢。
&rdquo &ldquo他生的什麼臉蛋?&rdquo &ldquo黃臉。
&rdquo &ldquo黃臉?紅臉、黃臉,多是忠厚老實之輩,我家二哥生個大紅臉,便是一個厚道之人。
&rdquo張飛想了片刻,又自言自語道:&ldquo一個青臉,一個黃臉,兩個黑臉。
嗨--&rdquo 文武想,别的計策不想,老是問人家生的是什麼臉。
從沒看到有這樣的主帥,看樣子跟着你進川不會有太平。
文官武将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因為張飛第一次當主帥,用兵之道不熟,剛到第一個口子,還不知巴丘的底細,而且張飛的用兵,當然比不上孔明那樣周密、細緻,大家擔心張飛打無把握之仗。
但是,張飛的一言一行也不是沒有根據的。
他用川将同自已相比,用自己各個不同年齡時的行為作對照,這樣一分析,張飛就覺得自己是處在優勢地位。
可是,現在卻沒有一個有用的辦法,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用什麼計來破巴丘。
問道:&ldquo衆位可有妙計将小小巴丘奪取?&rdquo 文武相對看了一眼,都回答說:&ldquo都督,我等無計可施,請問都督有何計策?&rdquo 張飛搖了搖頭,懊喪地說道:&ldquo老張也沒得!&rdquo心想,我與軍師分兵進川,為的是營救大哥。
再說我拜軍師為師已多年,連一個巴丘鎮都打不下來,不要說對不起大哥,在先生面前怎麼文代?這個鎮一定要打下來,可用什麼計策去奪關呢?張飛搜索枯腸,絞盡腦汁,忽兒環眼一瞪,嘴角露出一絲掩飾不住的笑意,暗忖:有了!從荊州出兵時,先生為我送行,付我一封錦囊,吩咐我到了闵江,在無法過江時可以拆看,這封錦囊中必定有萬全之計。
雖然我還不知道這裡離闵江有多少路,這封錦囊中的計策可不可用,反正先生遠在陸地,倒不如讓我先看它一看,能用則用,
所謂&ldquo水軍&rdquo,當然要走水路,張飛帶領水軍進川的第一個口子就是巴丘,一定要先坐船而去。
其實,孔明率陸軍進川,有時也要渡江涉水,所以陸中有水,水中有陸。
現在張飛坐一艘巨艦,旗杆上飄揚着一面大纛,上書&ldquo大漢水軍大都督、燕山張&rdquo,迎風獵獵招展;後面大号艨艟、二号戰艦&hellip&hellip擁塞江心。
眺望江面,旗幡招風,刀槍耀日,戰鼓隆隆,号角聲聲。
這一日已是八月初,水軍已近巴丘。
巴丘并不大,隻是一個鎮。
但地勢險要,關隘堅固,從外向内強攻很難奏效。
前幾年周瑜曾想在這個地方打入西川,可沒打下來,反而懷憤而亡,故有&ldquo巴丘命終處,憑吊欲傷情&rdquo之話。
足智多謀的周瑜尚且打不下巴丘,何況初任都督的張飛呢。
巴丘鎮已近在眼前,張飛傳令停船,築起瞭望台,率領參謀孫乾、參議糜竺,還有毛仁、苟璋、劉辟、龔都、範疆、張達,一起登台向敵營眺望。
張飛一身帥盔帥甲,腰懸鞭、劍、弓、箭,長短皆全。
居高臨下,将川營看得一清二楚:中間一個大營,約有三萬人馬,營頭上插着兩面大旗,一面上書&ldquo賴&rdquo,一面上書&ldquo廖”左右各有一營,各有一萬兵,也各插一面大旗,左邊的是&ldquo曹”右邊的是&ldquo馬&rdquo。
張飛仔細看了一會,傳喚道:&ldquo向導何在!&rdquo 向導聽到了傳喚聲,立即上前單腿跪見道:&ldquo大都督,向導在!&rdquo &ldquo老張問你,中何大營上姓賴的,叫什麼名字?&rdquo &ldquo禀都督,中營上的川将叫賴忠。
&rdquo &ldquo賴忠?&rdquo &ldquo正是。
&rdquo 張飛想,我們劉、關、張三弟兄馳騁疆場數十年,各路諸侯都接觸過,就是西川的人不太熟悉,尤其這些守關将我從沒聽說過。
軍師叫我在用兵上要知彼知己,這個賴忠雖說是個無名将,但能守第一關,必定有些來曆,讓我好好地打聽一下。
便問:&ldquo賴忠的臉蛋子是什麼顔色?&rdquo 向導想,怎麼打仗還要問人家的臉色?幸得我已經打聽到了,便答道:&ldquo禀都督,賴忠是黑臉。
&rdquo &ldquo黑臉啊?&rdquo &ldquo是。
&rdquo &ldquo可知有多大年齡?&rdquo 向導奇怪,怎麼問了臉色還要問年齡?軍師用兵從來沒有這麼噜蘇的。
在你手下當差實在是吃力!想了想,回答道:&ldquo年有四十餘歲。
&rdquo 張飛見兩旁文武都看着自己,便解釋道:&ldquo衆位聽了,老張從水道入川,這是第一關,故而先要問個明白。
老張想來,生黑臉的大将,一般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hellip&hellip&rdquo 大家聽了,都在發笑,你自己也生個黑臉,莫非也是匹夫,這不是自已罵自己嗎? 張飛又說道:&ldquo不過,黑臉也并不全是匹夫。
一般過了四十歲以後,便漸漸地聰明了,懂得吃苦學乖了。
賴忠年過四十,老張料他已很聰明,不會怎麼呆頭呆腦了。
向導,那中營上還有一将叫什麼名字?&rdquo &ldquo回都督,他叫廖登。
&rdquo &ldquo臉蛋子是什麼顔色?&rdquo &ldquo也是黑臉。
&rdquo &ldquo哈哈,也是黑臉,多大年紀?&rdquo &ldquo二十有餘。
&rdquo 張飛聽說廖登隻有二十多歲,而且還是個黑臉,眼中一亮,好象找到了稀世珍寶,對兩旁笑道:&ldquo哈&hellip&hellip衆位,二十幾歲的黑臉正是魯莽的時候。
好比老張那時什麼都不懂,隻知道殺人痛快,連朝廷的欽差也敢打。
這廖登如今二十餘歲,老張料他也是個有勇無謀的匹夫。
&rdquo 張飛以前的所作所為,自然大家都知道。
盡管他從年齡上分析出了敵将的弱點,但文武并不以為然,反而以為他是在胡思亂想。
其實,張飛肯動腦筋這麼想,就說明他已經找出了進攻巴丘的缺口。
但數十年來的現實,使得大家無法一下子改變對張飛已形成的印象,一定要打下了巴丘鎮,張飛在軍中的威信才能逐步提高。
張飛又問向導:&ldquo可知左營誰為将?&rdquo &ldquo曹俊。
&rdquo &ldquo臉蛋子怎樣?&rdquo &ldquo生一個青臉。
&rdquo &ldquo青臉?&rdquo &ldquo是。
&rdquo 張飛回身對兩旁文武道:&ldquo衆位,可知老張緣何要這般詢問?&rdquo 文武想,你這個都督今天怎麼象算命先生一樣,還要排時辰八字呢!我們怎麼知道你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因此都搖了搖頭,表示不明白。
張飛得意地說道:&ldquo老張素知生就白色的、青色臉蛋的人,大都是聰明有為,有的巧而智足,有的刁而計廣,好比我家老趙生一個白臉,既巧又刁。
想那曹俊生了個青臉,必定有些計謀。
兩旁以為如何?&rdquo 兩旁文武想,哎,不錯。
這幾句話倒很有道理,想不到你張飛也能講出這麼一大套,做了都督竟然也有幾句中聽的話了。
大家忙附和道:&ldquo言之有理。
&rdquo &ldquo向導,老張問你,這右營姓馬的叫什麼?&rdquo &ldquo叫馬漢。
&rdquo &ldquo他生的什麼臉蛋?&rdquo &ldquo黃臉。
&rdquo &ldquo黃臉?紅臉、黃臉,多是忠厚老實之輩,我家二哥生個大紅臉,便是一個厚道之人。
&rdquo張飛想了片刻,又自言自語道:&ldquo一個青臉,一個黃臉,兩個黑臉。
嗨--&rdquo 文武想,别的計策不想,老是問人家生的是什麼臉。
從沒看到有這樣的主帥,看樣子跟着你進川不會有太平。
文官武将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因為張飛第一次當主帥,用兵之道不熟,剛到第一個口子,還不知巴丘的底細,而且張飛的用兵,當然比不上孔明那樣周密、細緻,大家擔心張飛打無把握之仗。
但是,張飛的一言一行也不是沒有根據的。
他用川将同自已相比,用自己各個不同年齡時的行為作對照,這樣一分析,張飛就覺得自己是處在優勢地位。
可是,現在卻沒有一個有用的辦法,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用什麼計來破巴丘。
問道:&ldquo衆位可有妙計将小小巴丘奪取?&rdquo 文武相對看了一眼,都回答說:&ldquo都督,我等無計可施,請問都督有何計策?&rdquo 張飛搖了搖頭,懊喪地說道:&ldquo老張也沒得!&rdquo心想,我與軍師分兵進川,為的是營救大哥。
再說我拜軍師為師已多年,連一個巴丘鎮都打不下來,不要說對不起大哥,在先生面前怎麼文代?這個鎮一定要打下來,可用什麼計策去奪關呢?張飛搜索枯腸,絞盡腦汁,忽兒環眼一瞪,嘴角露出一絲掩飾不住的笑意,暗忖:有了!從荊州出兵時,先生為我送行,付我一封錦囊,吩咐我到了闵江,在無法過江時可以拆看,這封錦囊中必定有萬全之計。
雖然我還不知道這裡離闵江有多少路,這封錦囊中的計策可不可用,反正先生遠在陸地,倒不如讓我先看它一看,能用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