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趙雲詐敗擒向彪 孔明巧奪錦江營

關燈
,一個十八,都随父親鎮守錦江。

    在錦江上遊處紮下三座大營:靠這裡第一座是大公子向彪的營頭,有一萬水軍;中間是向寵的大本營,距水營三裡之遙;左側是二公子向賢的糧營,兩座營頭共有四萬弟兄。

     向寵原是荊州人氏,其祖父向耿,父親向囊,早已身亡,全靠其叔父向朗扶養。

    向朗昔日曾在荊州劉表手下為官,因見劉表難成天下,又一向不睦,便棄職入川,至今已有十載光景。

    向寵自幼随叔從軍,直至成家立業。

    向朗對向寵父子三人恩德非淺,如今年已七十,就在向寵軍中安享晚年之樂。

    當然向寵的為人十分忠厚,對向朗就象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樣孝順。

    因此,向家祖孫三代就奉了都督張任之命同守錦江。

    向寵是蜀中名将,武藝高強,而他的二位公子就是少爺脾氣了,隻是徒有虛名而已。

    本當馬上就要兵進錦江,隻因鄧銅被打得鼻青臉腫,所以暫不開拔。

    現在聽得陽群的一番介紹,閉着雙目頻頻點首,暗自在醞釀着進取錦江大營的計策。

    須臾,雙目睜開,展箋揮筆寫就一封錦囊,從令架上拔出一支令箭,命趙雲領兵三千,來日一早按錦囊之計兵進錦江,将令箭、錦囊一并付與趙雲。

    趙雲接令退出。

    孔明又命三千漢軍去換下近天嶺上的三千川軍。

    因為孔明引兵在向西川縱深發展,外圍的關廂受不到川軍的威脅,不需留下大将,隻要留下三千漢軍和所有降軍一起鎮守就可以了。

     一宵已過,直抵來朝。

    孔明傳令起營拔寨,大隊進兵。

    趙雲引了三千弟兄首當其沖,上馬提槍。

    弟兄們一早飽餐,輕裝快馬,高擎着趙雲的大旗,在隆隆炮聲之中,雄赳赳、氣昂昂地沿着錦江向上遊飛馳而去。

     近天嶺失守的消息在昨天已傳到了錦江大營,向寵關照水營上的向彪要密切注視漢軍的動向,謹慎守營禦敵,還派出數名精明能幹的心腹手下往近天嶺去探聽漢軍的消息。

    今日一早,錦江岸上的大道上有兩騎快馬向上遊疾飛而去,正是向寵手下的兩個探子得到了孔明進兵的确切消息往大營去禀報。

    這時已到了第一座營頭水營,連聲叫喊:&ldquo呔!我的哥,快放船啰,我們打探軍情回來了!&rdquo 水營上的川軍見他們是大營上的弟兄,料有緊急軍情,連忙放出兩條小船。

    兩個探子一人下得一條小船,一個直往大營去向向寵報訊,另一個直往此地水營守将處告急。

     大公子向彪一早坐在帳上。

    十九歲的孩子倒也長得很象樣了,渾身銀盔銀甲。

    乍一見英姿煥發,氣概非常,大有打平天下無敵手之态,舉止形容皆是名将的風度,常用一杆長槍,但論起武藝來還隻是略知皮毛。

    年輕人好勝心強,自以為本領大得非凡,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正所謂&ldquo初生牛犢不怕虎&rdquo。

    常言道:初學三年,天下敢跑;再學三年,寸步難行。

    向彪自恃父親是西川的名将,眼高手低,往往把自己比作父親一般勇猛。

    昨日聽聞近天嶺失守,毫無懼意,反而躍躍欲試,以為正是顯露本領的機會。

    所以坐在帳上自言自語道:&ldquo男兒志氣強,忠心報朝綱。

    本少爺向彪奉父命鎮守錦江水營,聞得諸葛亮連克二關,不日便至本營,顯名揚威正是其時也!&rdquo 正說着,手下跌跌沖沖進了大帳,&ldquo報大少爺,諸葛亮率陸軍下川,奪夔關收陽群,取近天嶺擒鄧銅。

    如今營寨盡起,漢将趙雲為頭隊,浩浩蕩蕩将近水營,其勢洶湧,請大少爺定奪!&rdquo &ldquo唔?退下!&rdquo 探子&ldquo喏&rdquo聲而退下。

     向彪想,父親常與我們弟兄二人談及常山名将趙雲,說他的槍法是天下罕見,世上無雙。

    當年在長坂坡單槍匹馬沖撞百萬曹營,三天三夜殺去五十四員上将,就連北地槍王張繡亦未免于難,把他講得如何了得。

    想那趙雲并沒有三頭六臂,也是個人,恁的會如此般神通廣大,我不太相信。

    今日他既然撞到我的營上來,倒要去領教一番。

    俗話說:&ldquo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rdquo殺退趙雲,保全大營。

    ──這位公子爺還是小孩子的性格,見識尚少。

    豈知你的槍能和趙雲比嗎?但在向彪看來,天隻比笠帽大了一點。

    隻聞他一聲令下:&ldquo來,與本少爺點兵一千,帶馬扛槍,迎戰趙雲!&rdquo 好大的口氣!一千川軍奉令擺渡登岸,在營前排列旗門。

    大公子整頓盔甲,步出營帳,正要下船。

    忽從上遊飛來一條小船,船頭上站立着一個弟兄,見他大有出戰之意,高聲呼道:&ldquo嗳,大少爺慢走!&rdquo 向彪聞聲,站定身軀,雙手叉腰,注目對來人一看,認得是父親營中的心腹,心想,不知這弟兄又從父親那兒帶來了什麼消息。

    問道:&ldquo呼喚本少爺怎樣?&rdquo &ldquo大少爺,向大将軍已知諸葛亮引軍而來,特命小人趕來傳言,以鎮守為上,切莫貿然與趙雲接戰。

    &rdquo &ldquo嗯?&rdquo向彪在川中很少與本領好的大将交手,今日趙雲趕來,用的是同樣的兵器,所以不和趙雲較量幾下,簡直有點心癢難熬;一則想趁此機會掂一掂自己的斤兩,二則欲在趙雲身上找些便宜。

    但是父親已有命令,又違抗不得,眼見得一樁好事将被阻撓,不免大感不悅。

    便指着岸上說道:&ldquo本少爺的弟兄已然登岸,臨陣退縮于軍不利。

    你去回複我家父親大人,向彪隻去會會漢将,便引軍而退。

    &rdquo 這個弟兄雖然是奉了向寵之命而來,但他深知錦江水營和糧營上的兩個寶貝少爺倚仗着父親的威勢是何等的任性,他的話不敢加以拂逆,隻得掉轉船頭立即回轉大營,去禀複向寵。

     向彪婉言打發了傳令的弟兄,下得小船直往對岸而去。

    至江邊登岸,上馬提槍,抵陣前扣馬。

    擡頭見江邊大道上戰塵滾滾,旗幡獵獵,鼓角聲聲,刀槍紛紛,數千漢軍席卷而來。

    軍前一員戰将遍體銀裝,白馬銀槍,馬後跟着一面随風飄卷的先鋒大旗,上書&ldquo常山趙&rdquo三字。

    不須再問,他就是千軍飛魂寒膽,萬馬銷魄驚心的趙子龍。

     趙雲趕到這裡,見前面二裡之處的江面上有一座水營紮得很是堅固,暗想,雖然軍師在錦囊之上有妙計安排,若是向彪并不出營迎戰,我又沒有戰船,怎麼奪下這個營頭呢?正思想間,水營門大開,一千小卒,如浪潮般洶湧而出。

    他們蕩着小船上岸,在大道上列好陣勢,旗上有&ldquo錦江大公子向&rdquo等字。

     不一會見向彪也馳馬而出。

    趙雲心中得意,果不出軍師所料,向彪已帶兵前來對陣。

    遂傳令軍士停隊,自己為了解除向彪的戒備,将長槍架在鳥翅環上,點馬往水營跑去。

     向彪見對面陣内跑出的一将,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并非英雄氣概,以手指道:&ldquo呔!來者何人?&rdquo 趙雲故意對着他滿臉堆笑,十二分謙和地拱手道:&ldquo前面馬上莫非是大公子向彪麼?&rdquo 向彪把槍一抖,将頭一昂:&ldquo正是!&rdquo &ldquo久仰!末将趙雲有禮了。

    &rdquo 向彪想,我父親名震川内川外,我弟兄二人雖說涉世不深,量你趙雲不會不知道我們的威風,照樣見了我還得打拱作揖。

    便單手執槍,向趙雲把手一擺,盛氣淩人地喝道:&ldquo趙雲,既知本公子的威名,還不與我滾下馬來受縛,莫非定要我親自動手不成?&rdquo 趙雲暗自好笑:一個乳臭未退、血迹未幹的小子,不知從哪裡學來這股傲慢勁,竟然這般目空一切。

    對付你這種人我不用家夥也可以擒你到手。

    你喜歡傲氣,那就給你多壓幾頂高帽子。

    趙雲裝着很是膽怯的模樣說道:&ldquo大公子說哪裡話來,趙雲豈敢前來冒犯,隻因身不由已。

    我家軍師率陸軍進川,先取夔關收陽群,又奪近天嶺擒鄧銅,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趙雲奉了軍師之命前來規勸,請大公子獻營納降,以複興漢室,順應天意!&rdquo 向彪想,你們是順應天意,那我們就是逆天行事了?無非是想叫我投降,哪有這樣便當,我們向家父子素來鐵骨铮铮,幾時向人屈膝俯首過?便将長槍一揚:&ldquo呸!趙雲休得口出污言,我向家乃是西蜀曆代忠良,豈肯歸附枭雄劉備!速去回複諸葛亮早日退兵,要不然本大公子的長槍無情,莫怪我傷了同宗的和氣!&rdquo 趙雲又道:&ldquo向大公子,軍師命我不得營頭不可退軍,如此徒手而回,豈不辱沒了常山趙雲昔日的威風?&rdquo 向彪想,你說得多麼輕飄!我這個營頭又不是紙糊的,就這麼容易被你得去?還不是存心和我糾纏?便大怒道:&ldquo趙雲休得在此浪言!若不退兵,便到本公子的槍上領死!&rdquo 趙雲見他忘乎所以,也就裝作不敢戰又不得不戰的模樣,輕聲應道:&ldquo大公子要戰,趙雲奉陪!&rdquo便起手中長槍裝腔作勢地打了一個大圈,軟綿綿地朝向彪的當胸處刺去,喝一聲:&ldquo公子看槍!&rdquo 向彪見銀槍頭刺來飄浮得很,并無多大力氣,暗想,趙雲徒有虛名,發出的槍來還沒有我向彪的分量大,真是不打不相識,一打就見原形。

    就用足渾身之力,揮舞長槍招架上去,&ldquo趙雲且慢!&rdquo 老實說,這個時候趙雲要用力還來得及,隻要兩臂一振,槍上可以立漲千斤,而且還能迅速變換槍法。

    今日不然,趙雲見向彪拚力招架自己的槍,非但不加力,反而在兩槍相交之瞬間,右手在鑽子上一按,順着向彪的用力方向往外蕩了出去,不待向彪還手,圈馬拖槍而逃,顯出一副吃敗仗狼狽奔逃的樣子,口中連連高叫:&ldquo公子實是槍法精妙,趙雲非你對手,收兵回去也!&rdquo 趙雲一逃,漢軍當然都站不住了,你推我攘地往後潰散,發一聲喊:&ldquo走啊&hellip&hellip&rdquo抱頭狼狽而逃。

     向彪萬萬料不到趙雲這麼經不起打,半個回合就拍馬而走,真使他感到驚喜萬分。

    他并未考慮趙雲有詐,隻感到趙雲的槍上毫無分量,就象銀針戳在棉花上一樣的軟綿綿的。

    還以為自己近年來槍法大有長進,力氣也大得連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趙雲吃不消了!正所謂英雄出少年。

    心想,今天幸得我沒有聽父親的命令,要是不出水營,這個出風頭的機會就要錯過了!趙雲是天下名将,我是無名之輩。

    無名之輩打敗了天下名将,我向彪豈不就是天下第一名槍了?趙雲啊,照你這種本領,我無法想象你是怎麼會在長坂坡前連斬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