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授陰計衆将違軍令 喬裝扮單劍保劉璋

關燈
他想,真名真姓自然不必說了,可一時要捏出個假名假姓來倒也不是容易的,而且記不牢。

    要是我一心總盯着帳上的動靜,又把自己的真姓名脫口而出,那就不再是偶然的事了,必定會引起黃忠的疑心。

    那怎麼辦呢?張任又不敢多拖延時間,兩眼一轉,見身旁站着馬夫打扮的雷銅,心生一計,忙回答道:&ldquo小将姓雷名銅。

    &rdquo暗想道:雷銅這個名字,我每天要喊上幾十遍,叫順了嘴,他是我的心腹部下,與外界并無什麼交往,除了川裡人熟悉外,其他一概不知。

    我就把這個名字代用一下。

     雷銅見張任也在為難,心裡也頗覺擔憂。

    現在聽得張任頓了一頓之後,說出了自已的名字,暗中好笑:都督啊,我雷銅是個戆大,你用了我的名字,變成了匹夫,我不負責的噢! &ldquo原來雷将軍。

    失敬了。

    &rdquo 張任搪塞過了問話,稍覺心安。

    他一面窺探着大帳,一面也同黃忠應酬起來:&ldquo敢問老将軍大号。

    &rdquo 黃忠想,我的名字盔印上寫得明白,沙場之上也曾威風過,當然同你比起來要響亮得多。

    黃忠一手撩着腮下的白須,顯出頗有得意之神色答道:&ldquo老夫黃忠便是。

    &rdquo &ldquo原是黃老将軍。

    久聞大名。

    &rdquo &ldquo過譽了。

    &rdquo 兩位大将在帳口一言來,一語去,各揣心機。

     說話間,劉備和劉璋早已分賓主坐定。

    桌上皆是鮮美菜肴,金杯銀箸。

    弟兄二人敬酒十分殷勤,言談也很融洽。

    張任遠遠地看着,料道劉璋暫無危險。

    因此便同黃忠對酌起來,大帳上酒過數巡。

    言酣處,劉璋思道,此番劉備應邀提兵到此,必然有益于我。

    我作為一川之主,又是他的宗弟,理應在各方面為他提供方便。

    便說道:&ldquo兄長此番不辭蜀道之險到此相助,小弟甚覺過意不去。

    兄長若有所需,小弟盡力相資。

    &rdquo &ldquo賢弟,自家弟兄何必客套。

    愚兄現有五萬人馬,足備-年糧饷,抵禦狂寇不在話下,何須賢弟操心破費?&rdquo 兩人各不猜忌。

    一個是誠心過問,一個是實言相告。

    故而談笑聲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一點也不拘謹。

    不料帳口的兩個人嘴上在敷衍,四隻耳朵都在聽着裡面的動靜。

    張任聽得劉備帶來五萬人馬,還有一年糧饷,料定這是他進取西川的全部資本。

    暗想,劉備啊,你也想得太天真了些。

    西川五十四州關隘險要,能人濟濟,憑你這些些人馬隻怕連一個關也取不了,何以奪取全川?張任也無心與黃忠交談,端着酒杯細酌慢飲,聚精會神地聽着裡邊的對話。

     &ldquo兄長此番進川相助小弟,未知有哪幾位将軍同來?&rdquo 這又是劉璋在問話。

    張任想,今朝劉備的營上一無刀槍,二無旗子,正不知有多少實力。

    用兵之道要知彼知己,兵将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要是劉備全力以赴,我倒要鄭重些。

    且聽劉備說些什麼。

     早已說過,劉備因為礙着同宗弟兄的面子,不忍以刀兵相加。

    今日宴請劉璋,絲毫沒有陷害之心,相反袒胸露懷,訴說衷情。

    尤其見劉璋懦弱無用,更不忍以強淩弱。

    所以有問必答:&ldquo賢弟聽了,愚兄此來隻帶黃忠、魏延,丁立、白壽,公子劉封、關平諸将。

    &rdquo 張任把劉備的說話牢牢記在心上。

    聽說就隻有這幾個将軍,他想剛才在營前遇到的兩人是丁立、白壽,對面攔住我的是黃忠,兩位公子必是年少将軍,剩下的就是魏延,張任這麼一揣摩,已把漢将的情況摸準了。

    呆會兒舞劍手一跳出來,張任立即斷定就是魏延:因為魏延生得腰圓膀寬,年齡又大,根本不象是個公子。

    不過張任還不太相信劉備就帶這幾個大将,隻怕他把名将隐下不說, 劉璋也是這麼想:劉備手下有幾員威震沙場的虎将,象關雲長、張飛、趙雲等人,久負盛名,要是能來一個,别說孟獲、張魯不是他們的對手,恐怕我們西川也找不出一個旗鼓相當的人來。

    不知他們有沒有來。

    劉璋此刻一來飲酒無事,二則也久聞其名,便問道:&ldquo昔年斬顔良,誅文醜,保皇嫂單騎千裡尋兄的關将軍可曾到來?&rdquo 劉備想,我家二弟非但骁勇無比,而且足智多謀,如今身負重任,當然沒有必要進川。

    因此說道:&ldquo賢弟,我家二弟鎮守襄陽,北拒曹操,難以脫身。

    故而未能同來。

    &rdquo 張任聽了,暗暗贊歎劉備的确是個英雄。

    心想,劉備欲取西川,恐怕别人要奪他的荊襄,命關雲長守住扼要之地。

    能攻則攻,不能攻則退,看來這就是劉備進川的目的。

     劉璋又好奇地問道:&ldquo昔時虎牢關矛挑呂布紫金冠,長坂橋上獨退百萬曹軍的翼德将軍,可曾與兄同來?&rdquo &ldquo賢弟,我家三弟奉命鎮守浔陽江,以防東吳孫權滋擾,因此亦未進川。

    &rdquo 張任暗中聽得明白,料定劉備必有取川之心,隻不過時機還未成熟罷了。

    他想,關、張二人一個鎮襄陽拒曹操,一個守浔陽江防孫權,整個荊襄就無内顧之憂了。

    而劉備就可以穩穩當當地取西川,打上一年半載的仗,也不用擔心後方會出亂子。

    說明劉備遠遠勝過劉璋。

     劉璋聽說關、張二人都未來,頗感失望,恨自己無緣結識劉備的兩位義弟。

    他慢慢呷了一口酒,忽兒想起了什麼事,忙問:&ldquo啊呀兄長,小弟想着了:當年長坂坡前單槍救幼主,血戰百萬曹營的子龍将軍,可曾在此?&rdquo 這句問話引起了張任的注意。

    他想,趙雲此人天下聞名,都稱他是天下第一名槍。

    槍王張繡與其較量,尚不免于死,可見得他的槍法神出鬼沒,超群絕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西川内外稱我為槍祖宗,隻怕也要遜色一點。

    要是趙雲進川,倒是一個很難對付的勁敵。

     劉備想,關、張、趙是我手下最得力的戰将,要是他們都來了,奪取一個西川好比翻掌之易,光現在這幾員大将也夠你消受的了。

    他見劉璋對自己的愛将這麼感興趣,心裡很得意,說道:&ldquo賢弟,我家四弟子龍文兼武備,英雄無敵。

    如今愚兄入川,命其巡視荊州,其責非輕。

    故而亦未到此。

    &rdquo 張任聽得趙雲沒有進川,好象搬去心頭一塊巨石,情緒輕松了些,想道,關、張、趙一個都沒有來,劉備靠的是這幾員大将,看來西川沒多大危險。

     劉璋問一個,總是得到一次失望。

    沉吟半晌,又問道:&ldquo兄長啊,你福份非淺。

    龍、鳳雙奇才,皆在麾下為軍師,何愁漢室不能興?未知諸葛軍師可曾進川否?&rdquo 張任聽得主人問起諸葛亮,心裡&lsquo格登&rsquo一跳,料道自己胸中之才遠遠不及,更因為諸葛亮谙熟天、地、人,用兵神出鬼沒,以一當百,所向披靡,天下列強聞之無不喪魂落魄,因此張任凝神屏息,聽着劉備的回答。

    暗想,要是此人進川,我要格外小心應付。

     劉備聽劉璋問起孔明,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感到萬分的自豪。

    想道:賢弟啊,你雖然擁有五十四州,地盤比我大得多,但人心離散,祖傳基業已岌岌可危。

    而我劉備呢,近幾年來一直捷音頻傳,天下有志之賢才紛紛歸附,三分大業已成雛形,尤其象孔明這樣的當世奇才出山相助,連克曹操、周瑜數仗,從以前我無立錐之地,到今日有荊襄九郡,全靠孔明悉心相助。

    要是今天孔明也在這裡,别說五十餘州指日可破,就是百十來郡也不在話下。

    劉備十分得意地回答說:&ldquo賢弟,我家孔明軍師受愚兄重托,總領荊襄九郡兵馬,未可輕出要地,故而亦未到此。

    &rdquo 張任聽得劉備手下文武中的第一流頭面人物都沒有進川,着實放了心。

    暗忖:大将六員,都無萬夫莫當之勇,孔明不來,誰為主帥呢?聽說龐統也是深通韬略,不知是不是他進川? 帳上弟兄叙話,全無猜忌之心,早被寝帳中的龐統聽個一清二楚。

    他一直想早些上大帳,苦無機會。

    現在聽得劉璋先問關、張、趙,又問諸葛亮,心想,時機來了。

    孔明不來,劉璋必定要問我龐統;得知我在此,十有八九要見我一面,我就乘機上帳,借故殺了他,龐統對身邊的魏延瞥了一眼,意思是:我先走一步,呆會兒喚你出去,大功可成。

    故而重又潛心靜聽。

     果然,劉璋不肯就此甘心,又問:&ldquo兄長,小弟聞得昔年曹營獻連環的鳳雛先生為荊襄副軍師,其才與諸葛軍師齊名,此番進川與否?&rdquo暗想道,要是你劉備光帶這幾個大将進川相助,一個能人也未來,那也顯得你太敷衍了事了,并非真心誠意。

     龐統聽到這裡,心發熱,腳發癢,倏地站起了身,在寝帳中小心地兜了一圈,再坐了下去,表示他迫不及待而又得意非凡的樣子。

     劉備與龐統一向心存隔膜,此番同來出于無奈。

    再說宜都道上吃了這麼大的苦頭,更是不睦。

    見劉璋問起,劉備剛才的一團高興頓然煙消雲散。

    心想,要不是你兄弟問起他,我真不願意提到這個人。

    因此,冷冷地答道:&ldquo龐軍師來的。

    &rdquo 劉璋聽說龐統來的,喜出望外:真不容易,問到現在,方才問到一個大能人,那無論如何要請出來見一見。

    說道:&ldquo啊呀,兄長,不期在此相見龐軍師,小弟平生之願足也。

    何不請上帳來,一睹為快?&rdquo 劉備急了:兄弟啊,這叫我怎麼說呢。

    你要見他的面,他卻要奪你的命。

    要是我聽了他的話,隻怕你的腦袋早已搬了地方,還肯待到現在?為了安全起見,我看還是不見他算了。

    劉備為了不使劉璋見龐統,又不使劉璋起疑,裝作無足輕重的樣子,淡淡地說:&ldquo賢弟,龐士元乃是庸碌之輩,不必見了。

    &rdquo 龐統聽了這句話,氣惱異常,暗說道:劉備啊,象我這種天下奇才,也被你說成是庸碌之輩,那還有什麼可以算作出類拔萃的人呢!照你這種說法,那孔明也不過是個蠢才,愚夫。

    我過去一向以為與你不睦是因為見解高低上的不同所引起,原來你素來忌恨、藐視我,今天方才說出了心裡話。

    那也好,等我打下了西川,讓你自己來辨析一下,到底誰的本領大! 劉璋哪裡明白劉備說話的意思,隻當是劉備當了别人的面不肯誇獎自己的部下,故而大發謙辭,隻免引起别人的誤會。

    心想,你越是客氣,我就越要見一見龐統。

    忙說道:&ldquo兄長何必過謙!鳳雛先生之才,小弟慕名已久,渴思相見,今日豈可坐失良機!&rdquo 劉備想,我哪裡是什麼客氣。

    要是孔明在此,你就是不請,我也要叫他與你見一見。

    可龐統這個人性格暴躁,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