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周公瑾假途荊州道 諸葛亮辱敵蘆花蕩

關燈
想,孔明說他黑氣森森,真是有道理。

    都督操勞過度,日漸消瘦,形容憔悴,不見得會滿面春風吧。

    又患了咯血症,一動真情,當然要斃命的。

    還是趁早回去精心調養,以後再說吧。

    所以在旁谏勸:&ldquo都督,以下官看來,收兵回去吧!&rdquo 周瑜這次吐血,非比前二次,但覺神思恍惚,人體飄蕩不定,知道自己難以回轉了,旁人的谏勸他充耳不聞。

    決定在臨死時,再與孔明鬥一鬥氣。

    便咬牙切齒道:&ldquo諸葛亮啊,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誓取之!&rdquo說罷,吐血不止,昏厥過去。

     衆将見周瑜不停地吐着血,還執意要去攻打西川,知道難以勸轉,倘然有人逆拂他的旨意,死得更快些。

    因此,大家都隻得聽從将令,擁着周瑜到江邊下船,往巴丘進發。

    戰船密密層層排在江上,依次緩緩而行。

    周瑜坐在中艙,不時看着窗外,果然是向西川而去,方才放心。

    魯肅與衆将環繞周圍,給他拭血扶住。

    突然。

    後面傳來陣陣金鑼,一排戰船疾馳而來,報禀老都督程普到來。

     程普奉吳侯之命到柴桑去探視周瑜的病情,途中聞得都督箭瘡已漸平愈,身軀無事,親率衆将及五萬水陸大軍,去奪荊州。

    星夜馳回南徐,具言其事。

    孫權深恐周瑜恃一時之勇,與諸葛亮以命相搏,即令程普引一萬大軍接應。

    程普日夜趱程,今日将近荊州,見無數船隻向西川而去,料是周瑜,又追了幾個時辰,此時方才追着。

    跨上周瑜的大船,進得中艙,見周瑜靠在椅子上,臉無血色,雙目無神,氣喘籲籲,銅盂内一片殷紅。

    知道周瑜又受了孔明的氣,舊病複發。

    上前見禮:&ldquo都督在上,程普有禮了!&rdquo 周瑜聽得程普的聲音,打起精神問道:&ldquo老都督緣何在此?&rdquo &ldquo程普奉吳侯鈞旨,率兵一萬,在後接應都督。

    都督不攻荊州,意欲何往?&rsquo周瑜就将孔明如何言語欺人,關羽如何藐視江東,趙雲如何盛氣淩人一一告知。

    說道,&ldquo請老都督相助本督一臂之力,合兵共取巴丘,以雪江東之恨。

    &rdquo一邊說,一邊又咳出幾口血來。

     衆将捶背的捶背,撸胸的撸胸,忙了一陣子。

    魯肅對程普眨眨眼睛,示意着不能逆他的意。

    程普怎不知道周瑜的脾氣,見魯肅暗示自己,忙說道:&ldquo都督,諸葛亮言之過份,程普怎敢袖手旁觀,定然相助都督進取巴丘!&rdquo 船隻逶迤而行,到傍晚時分,手下送來晚餐,魯肅和衆将谏勸都督,多少要吃些東西。

    周瑜隻是搖頭,仍是滴水不進!衆人見他不吃,哪個還有心思吃得下,都陪着他不吃。

    突然,船首傳來&ldquo锵咚锵咚&rdquo的鑼鼓喧鬧聲。

    周瑜側轉耳朵聽了一會,問道:&ldquo衆位,哪來的鑼鼓之聲?&rdquo 有人進艙報來,前面不遠處,有一條小船;船上懸燈挂彩,劉備和諸葛亮在船上飲酒取樂。

    魯肅想,諸葛亮啊!都督如今已是奄奄一息,被你氣成這個樣子,你還要來糾纏不清;必欲置他于死地而後快。

    魯肅又怕周瑜聽了動怒,忙叱退手下,到周瑜身旁安慰道:&ldquo都督,諒劉備君臣奈何我們不得,由他便了!&rdquo 此時周瑜不能聽到&ldquo諸葛亮&rdquo三個字,一聽見,便怒氣填胸。

    如今又得報諸葛亮找上門來,哪裡還按捺得住。

    傳道:&ldquo來,與本督出艙觀看。

    &rdquo 周瑜說着,就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

    衆将搶步上前攙扶,踉踉跄跄一路往艙外而來,不一會已到船頭。

    周瑜朝前面小船上一看,花花綠綠,閃閃點點,劉備和諸葛亮正在談笑,兩旁還有兩面白布旗挂着。

    周瑜十分敏感地想起,這白布就是為我張挂的。

    頓時怒火上升,問道:&ldquo哪位将軍上前,生擒劉備君臣!&rdquo 甘甯應聲道:&ldquo末将願往。

    &rdquo 甘甯明知捉不住諸葛亮的,但為了使周瑜的病體轉危為安,欣然領命。

    他帶了一隊水軍,跳上小船,抽出腰中的兩柄短戟,站立在船頭上,水軍們劃動雙槳,奮力追了上去。

    不消片刻工夫,兩船離得已近。

    甘甯喊道:&ldquo劉備、諸葛亮慢走,甘甯來也!&rdquo 甘甯叫罷,對前面一看,劉備和諸葛亮理都不理他,隻管自斟自酌,有說有笑。

    命水軍緊劃幾槳,疾似飛箭,離前面的船已不滿三丈水面了。

    甘甯單手握雙戟,兩腿微屈,身體前傾,後足一踮,身子正要騰空蹿到前面的船上去,忽覺得自己的船一動不動,停在原來的位置上,知道情況不妙,要緊雙腳落地。

    幸得他船上功底紮實,及時穩住重心,已經朝前沖了一步,到了船沿上。

    人剛站穩,小船又向前飛駛而去。

    看劉備的船,已離開四丈多遠。

    甘甯又命水軍使勁劃槳,不一會,兩船又隻有三丈之遙了。

    高喊一聲:&ldquo你二人聽了,甘甯來也!&rdquo 這下甘甯學乖了,起跳的架勢先擺好,卻不跳,看自己這條船怎樣停下。

    果然,水軍們拚命劃動,可船一點也不動。

    甘甯以為這些水軍故意這樣,斥道:&ldquo你們好大膽,竟敢戲弄本大将軍!&rdquo 水軍們也不知其所以然,回答說,我等也不知是什麼道理,你不跳,船兒快,你一跳,船就停。

    甘甯想,不是水軍趣鬧,定是水中有人。

    因此,甘甯順着船頭的邊緣向水中一看,一個黑黝黝的面孔探出水面,一對電光眼,兩隻獠牙,滿臉是田螺須髯,便知他是關雲長馬前副将周倉。

    就這會略頓一頓的工夫,劉備的船又劃出了丈餘水面,再跳已夠不着了。

    甘甯暗恨道,剛才遇到關雲長,一見面他就蠻不講理,現在又碰上你這個匹夫來搗亂,先結果了你的性命,再捉劉備、孔明。

    甘甯雙手舉起一對畫戟,對周倉當頂擊下,喝一聲:&ldquo黑臉招打!&rdquo 未等他砸下,周倉向水中一沉,穿過小船,鑽到後艄,兩手抓住船幫。

    甘甯料他必到後面,一個箭步跳了船艄上,果然見黑臉剛露出水面,甘甯迅速揮戟。

    周倉聽得頭頂上一陣風聲,兩手一松,頭一沉,又到了前面。

    就這樣,兩人搞了三四回;劉備的船已從江灣中劃了進去。

    周倉也就此作罷,離船而去。

    甘甯不敢貿然進兵,掉頭回去。

    駛近大船,一躍而上,插好雙戟,說道:&ldquo都督,小将正要上前捉拿劉備君臣,被水中一個黑臉纏住.故而未曾抓獲。

    &rdquo 周瑜在船頭上憑欄眺望,早知道要捉劉備和諸葛亮比登天還難。

    見甘甯回船,他不置可否。

    傳令進艙歇息,船隻繼續追蹤諸葛亮。

    行不多遠,前面又傳來朗朗琴聲。

    周瑜想,天這麼黑了,何人有這般清興在這長江之畔撫弦抒懷呢?遂命人打探。

    須臾,探子報道:&ldquo大都督,離此不遠的江灣之中,地名蘆花蕩,諸葛亮在那裡操琴。

    &rdquo 周瑜聽了,又是一氣。

    心想,今天諸葛亮簡直象幽靈一樣,老是釘着我不放。

    竟然趁我虛弱之時,尋釁滋事。

    既然他如此得意,在蘆花蕩内操琴,倒不如去訪訪他,乘機将他們君臣擒下了。

    傳令道:&ldquo來!與本督兵進蘆花蕩。

    &rdquo 周瑜坐了一條大船,隻帶幾隻小船,轉彎抹角進了蘆花蕩。

    此時正是十月深秋時節,碧水橫波,枯樹落葉。

    一彎新月初起,微風拂拂,吹得四周蘆葉四下晃動,真個是月白風清,蘆花婆娑起舞之時。

    周瑜駕着大船,到蘆花蕩口,見水中有一座荷心亭,燈彩無數,與月光相映成趣。

    亭中綠紗輕飄,香煙缭繞,中央放着一張琴桌,桌上安着一張七弦琴,諸葛亮正聚精會神在撫弄宮商。

     卻說:劉備坐在桌旁,本來還擔心着蕩外的周瑜要殺進來,一聽得孔明的琴聲,頓覺心醉神迷。

    心想,自從我請得孔明出山,我還是第一次正式聽到這樣的妙音,抑揚婉轉,澹蕩盤旋;潛耳動心。

    從前孔聖人在齊國聽了韶樂,弄得三天不知肉味。

    以我看來,軍師的琴聲足使我茶飯不思。

    前番火燒博望、新野,我失去了這樣的好機會,今日總算一飽耳福,縱然一天聽到晚,一年聽到頭,也是百聽不厭。

     請許我說書人在此先點一點題。

    孔明操的琴确實有味,但知音者寥寥無幾,雖然劉備喜愛音樂,也隻是感覺新奇罷了,其實他并不知好在什麼地方,相反時間一長,就不新鮮了。

    誰知在戰亂紛纭之時,能聽到孔明撫琴,從來沒有白聽的,都要花出相當大的代價:博望坡孔明撫琴時,夏侯惇隻是看了一眼,十萬大軍竟燒剩九十六個,火燒新野時,張遼對撫琴的孔明也隻是望了一望,十萬大軍也無一生還;周瑜今日抱病聽曲,才聽得半阙《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