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奪空城周瑜中藥箭 探死信曹仁困吳寨
關燈
小
中
大
然聞報曹兵讨戰,魯肅起身到營牆探視。
見曹洪立馬營前,曹兵大聲喊叫。
心想,幸得缪春醫術高明,也是我家都督的洪福,病體好轉,必是曹仁靜觀待變,如今不見動靜,故而前來讨戰,探聽虛實。
魯肅傳命各守将不必出戰,謹守寨門。
因此營門緊閉,躺闆高扯。
曹洪見江東營上按兵不動,便命曹兵直至寨門外叫罵,聲聲隻道要捉周郎,欲使吳軍出戰。
曹兵破口大罵:&ldquo呔!周郎小子哎,出營交戰是大丈夫,閉門不出是賴小啊&hellip&hellip&rdquo罵至日暮方回。
一連數日罵戰,魯肅恐怕周瑜生氣,不敢報知。
便命一千吳兵到營牆上敲鑼打鼓,吩咐道,曹兵罵得兇,你們敲得響。
片刻間,營牆上&ldquo乒乒乓乓&rdquo鑼鼓齊鳴。
這班曹兵拚着性命叫罵,哪裡比得過鑼鼓呢,一個個直叫得口幹舌燥,喉嚨嘶啞,精疲力盡。
周瑜雖患瘡痛,耳目尚敏。
聽得外面鑼鼓震天,人聲鼎沸,卻不見魯肅和大将來禀,早已心中有數,便身坐内帳,傳令道:&ldquo來啊!與我傳喚魯子敬。
&rdquo 手下來到營牆,見魯肅道:&ldquo大夫,大都督傳喚。
&rdquo 魯肅急忙來到内帳,見都督的氣色大有好轉,問道&ldquo都督有何吩咐?&rdquo &ldquo子敬,緣何鑼鼓喧鬧?&rdquo 魯肅想,萬萬不能與你說穿。
說道:&ldquo下官正在營上命大将教演士卒。
&rdquo 大家明白,魯肅與一般的文人不同。
他與周瑜多年在一起,很善于用兵。
早有一句佳話在前:&ldquo臨江水戰讓周郎,伏路把關數子敬。
&rdquo兩人一個奪營,一個守寨,配合十分默契。
因此周瑜一死,就由魯肅接任都督。
現在見都督問起營外之事,便推托在操練兵馬上。
周瑜心内自有主張。
心想,曹仁射我一箭,見我并不退兵,便來營前辱罵,摸一摸我軍的底細。
魯肅為了遮蔽我的耳目,命人敲鑼打鼓,這是他的好意,我不來戳穿他。
等我身體一恢複,必要出兵。
因此,命魯肅退出。
曹洪見吳營上仍無大将出戰,日暮時分,帶着曹兵回進城去。
與曹仁講,連日搦戰,無人出兵。
周瑜生死尚難預料。
曹仁吩咐回營歇息。
次日,曹仁自引大軍,擂鼓呐喊,前來搦戰。
吳營前又是一片叫罵之聲:&ldquo命周郎出馬領死!&rdquo喊了半天,杳無音信。
曹仁想,那一天我親眼所見,一箭射在周瑜的左臂上。
為什麼十數日來,吳營既不舉喪,又不接戰呢?周瑜到底有沒有死,難以猜透。
魯肅聽得營外叫罵,立即趕上營牆,見大将多有不平之色。
魯肅想,此時出戰,正中曹仁圈套。
仍然命衆将堅守,拒之不出。
傳令弟兄敲鑼打鼓。
傍晚時分,曹仁引軍自退。
就這樣,今天你來,明天他來,輪番叫罵。
魯肅總是傳令敲鑼打鼓,并不出兵。
光陰迅速,轉眼已到小年除夕,便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九。
曹仁帶了曹洪、曹真、牛金領兵一萬,出南郡。
準備去大罵周瑜,一定要摸清情況,到吳軍大營前,設立旗門,四将扣馬,傳令三軍高聲叫罵。
魯肅見曹兵曹将雲集寨外,叫罵之聲不絕于耳,更甚于往日,便命衆軍敲擊鑼鼓。
頃刻之間,鑼鼓與辱罵之聲混雜在一起,響徹雲霄。
周瑜在内帳休養了二十多天,身體已康複如初了。
心想,今日已是小年夜,明天是最後一天了,要是再不能攻下南郡的話,隻能退下戰場,讓孔明來奪關了。
所以他在内帳坐卧不甯,心急如焚。
忽聽帳外的聲音比往常更響,料定南郡有重兵到來。
心想,天天躲在内帳,錯過期限,不要說曹兵要罵,天下人也要罵我無能。
因此傳令道:&ldquo來,與我傳喚魯子敬。
&rdquo 手下迅速趕上營牆,到魯肅面前道:&ldquo魯大夫,大都督有請。
&rdquo 魯肅想,此事一直瞞過周瑜,今日愈加吵鬧,都督必定又要問我。
他匆匆走下營牆,進内帳,見周瑜頭戴一頂便巾,身穿一件天藍色的戰袍,潇灑風流,精神煥發。
與往日相比,更有一番神氣。
上前問道:&ldquo都督貴體大好了。
不知呼喚下官何事?&rdquo &ldquo子敬,今日又在操兵麼?&rdquo 自己的謊話從人家嘴裡說出來,總覺得有點不大自在,況且魯肅一向誠實,不善于撒謊。
聽了問話,頓了一下,回答道:&ldquo正是。
&rdquo 周瑜想,我第一天問你,就知道你在說謊,今日我已計在心頭,不能再讓你騙下去了。
故而把臉一闆,大怒道:&ldquo唗,子敬爾好大膽!竟敢蒙蔽本督。
莫非賊兵賊将在營前辱罵本督?&rdquo 魯肅見周瑜發怒,隻得從實相告:&ldquo都督,賊兵賊将已罵了十數天了。
下官唯恐驚動都督,有礙貴體,特地敲鑼打鼓,不使都督聽聞。
&rdquo &ldquo子敬意下如何?&rdquo &ldquo待都督箭瘡平複,再議出兵之事。
&rdquo 周瑜聽了,奮然躍起,說道:&ldquo大丈夫食君厚祿,當戰死沙場,以馬革裹屍而還,方不負吳侯重托。
豈可為我一人,而廢國家大事麼?立即傳令,停止喧聞,本督親自出馬。
&rdquo 魯肅不敢違抗,傳令各營門停止敲打。
周瑜随即傳甘甯。
甘甯到内帳,周瑜命他點兵一萬,帶衆将出營,設立旗門,如此如此。
甘甯遵命,退出。
點兵出營。
營牆上忽然鼓停鑼息,聲音辄止,曹兵也停止了叫罵。
隻見吳軍營門大開,躺闆平鋪,掃出一彪人馬,排列旗門。
十餘員吳将各執兵刃,左右分開。
旗門中央擺出一面大旗,旗上寫着&ldquo江東大都督,理内外事:周&rdquo。
一陣鸾鈴之聲傳來,一騎戰馬掃到大旗下扣住絲缰,見馬背上的周瑜頂盔貫甲,頭上雉尾高拽,手執令旗,威武英俊,氣概異常。
以手指着曹仁道:&ldquo呔,賊兵賊将,可認識江東周郎麼?&rdquo 曹軍衆将,無不駭然。
曹仁見周瑜這樣威風凜凜,半點也不象中了毒箭的人,驚駭不己,心想,即使你能死裡逃生,料你禁不起辱罵。
要是金瘡複發,仍然性命不保。
曹仁立馬于旗門之下,揚鞭大罵:&ldquo周郎小子,料必夭逝,還敢小觑我麼?&rdquo曹仁回顧衆軍:&ldquo可大罵之!&rdquo衆軍厲聲大罵:&ldquo呔!周郎小子,小子周郎!&hellip&hellip&rdquo 周瑜一時惱羞成怒,命潘璋出戰。
未及交鋒,隻見周瑜在馬背上把頭搖了幾搖,以袖掩面,忽大叫一聲,然後嘴一張,一股鮮血直噴地噴了出來,手中令旗落地,仰面墜于馬下。
曹仁驅兵殺來,吳将奮力向前抵住,雙方混戰一場。
甘甯救起周瑜,退進營寨。
手下扶着周瑜,送進内帳。
曹仁殺了一陣,見周瑜已被救走,心想,前番中了一支毒箭,今日又口吐鮮血,再不死,我也不相信了。
便傳令收兵,回轉南郡。
這裡吳軍收拾旗門,退入大營。
魯肅與衆将到大帳,要進内帳見都督。
手下攔住道:&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都督有令,一概不見。
&rdquo魯肅問:&ldquo下官魯肅可能進見?&rdquo &ldquo魯老也不能進見。
&rdquo 魯肅想,别人不能見我魯肅可以見。
今日都督氣昏了,把我也攔在外面。
再說周瑜中了毒箭,不能觸怒。
今日氣怒交加,口吐鮮血,裡面無人照料,怎麼辦呢? 忽然内帳傳令甘甯進見。
魯肅想,近來興霸運氣很好,樣樣有份,比我的面子都大。
因此對甘甯道:&ldquo甘将軍,到裡面代下官多多問候。
&rd
見曹洪立馬營前,曹兵大聲喊叫。
心想,幸得缪春醫術高明,也是我家都督的洪福,病體好轉,必是曹仁靜觀待變,如今不見動靜,故而前來讨戰,探聽虛實。
魯肅傳命各守将不必出戰,謹守寨門。
因此營門緊閉,躺闆高扯。
曹洪見江東營上按兵不動,便命曹兵直至寨門外叫罵,聲聲隻道要捉周郎,欲使吳軍出戰。
曹兵破口大罵:&ldquo呔!周郎小子哎,出營交戰是大丈夫,閉門不出是賴小啊&hellip&hellip&rdquo罵至日暮方回。
一連數日罵戰,魯肅恐怕周瑜生氣,不敢報知。
便命一千吳兵到營牆上敲鑼打鼓,吩咐道,曹兵罵得兇,你們敲得響。
片刻間,營牆上&ldquo乒乒乓乓&rdquo鑼鼓齊鳴。
這班曹兵拚着性命叫罵,哪裡比得過鑼鼓呢,一個個直叫得口幹舌燥,喉嚨嘶啞,精疲力盡。
周瑜雖患瘡痛,耳目尚敏。
聽得外面鑼鼓震天,人聲鼎沸,卻不見魯肅和大将來禀,早已心中有數,便身坐内帳,傳令道:&ldquo來啊!與我傳喚魯子敬。
&rdquo 手下來到營牆,見魯肅道:&ldquo大夫,大都督傳喚。
&rdquo 魯肅急忙來到内帳,見都督的氣色大有好轉,問道&ldquo都督有何吩咐?&rdquo &ldquo子敬,緣何鑼鼓喧鬧?&rdquo 魯肅想,萬萬不能與你說穿。
說道:&ldquo下官正在營上命大将教演士卒。
&rdquo 大家明白,魯肅與一般的文人不同。
他與周瑜多年在一起,很善于用兵。
早有一句佳話在前:&ldquo臨江水戰讓周郎,伏路把關數子敬。
&rdquo兩人一個奪營,一個守寨,配合十分默契。
因此周瑜一死,就由魯肅接任都督。
現在見都督問起營外之事,便推托在操練兵馬上。
周瑜心内自有主張。
心想,曹仁射我一箭,見我并不退兵,便來營前辱罵,摸一摸我軍的底細。
魯肅為了遮蔽我的耳目,命人敲鑼打鼓,這是他的好意,我不來戳穿他。
等我身體一恢複,必要出兵。
因此,命魯肅退出。
曹洪見吳營上仍無大将出戰,日暮時分,帶着曹兵回進城去。
與曹仁講,連日搦戰,無人出兵。
周瑜生死尚難預料。
曹仁吩咐回營歇息。
次日,曹仁自引大軍,擂鼓呐喊,前來搦戰。
吳營前又是一片叫罵之聲:&ldquo命周郎出馬領死!&rdquo喊了半天,杳無音信。
曹仁想,那一天我親眼所見,一箭射在周瑜的左臂上。
為什麼十數日來,吳營既不舉喪,又不接戰呢?周瑜到底有沒有死,難以猜透。
魯肅聽得營外叫罵,立即趕上營牆,見大将多有不平之色。
魯肅想,此時出戰,正中曹仁圈套。
仍然命衆将堅守,拒之不出。
傳令弟兄敲鑼打鼓。
傍晚時分,曹仁引軍自退。
就這樣,今天你來,明天他來,輪番叫罵。
魯肅總是傳令敲鑼打鼓,并不出兵。
光陰迅速,轉眼已到小年除夕,便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九。
曹仁帶了曹洪、曹真、牛金領兵一萬,出南郡。
準備去大罵周瑜,一定要摸清情況,到吳軍大營前,設立旗門,四将扣馬,傳令三軍高聲叫罵。
魯肅見曹兵曹将雲集寨外,叫罵之聲不絕于耳,更甚于往日,便命衆軍敲擊鑼鼓。
頃刻之間,鑼鼓與辱罵之聲混雜在一起,響徹雲霄。
周瑜在内帳休養了二十多天,身體已康複如初了。
心想,今日已是小年夜,明天是最後一天了,要是再不能攻下南郡的話,隻能退下戰場,讓孔明來奪關了。
所以他在内帳坐卧不甯,心急如焚。
忽聽帳外的聲音比往常更響,料定南郡有重兵到來。
心想,天天躲在内帳,錯過期限,不要說曹兵要罵,天下人也要罵我無能。
因此傳令道:&ldquo來,與我傳喚魯子敬。
&rdquo 手下迅速趕上營牆,到魯肅面前道:&ldquo魯大夫,大都督有請。
&rdquo 魯肅想,此事一直瞞過周瑜,今日愈加吵鬧,都督必定又要問我。
他匆匆走下營牆,進内帳,見周瑜頭戴一頂便巾,身穿一件天藍色的戰袍,潇灑風流,精神煥發。
與往日相比,更有一番神氣。
上前問道:&ldquo都督貴體大好了。
不知呼喚下官何事?&rdquo &ldquo子敬,今日又在操兵麼?&rdquo 自己的謊話從人家嘴裡說出來,總覺得有點不大自在,況且魯肅一向誠實,不善于撒謊。
聽了問話,頓了一下,回答道:&ldquo正是。
&rdquo 周瑜想,我第一天問你,就知道你在說謊,今日我已計在心頭,不能再讓你騙下去了。
故而把臉一闆,大怒道:&ldquo唗,子敬爾好大膽!竟敢蒙蔽本督。
莫非賊兵賊将在營前辱罵本督?&rdquo 魯肅見周瑜發怒,隻得從實相告:&ldquo都督,賊兵賊将已罵了十數天了。
下官唯恐驚動都督,有礙貴體,特地敲鑼打鼓,不使都督聽聞。
&rdquo &ldquo子敬意下如何?&rdquo &ldquo待都督箭瘡平複,再議出兵之事。
&rdquo 周瑜聽了,奮然躍起,說道:&ldquo大丈夫食君厚祿,當戰死沙場,以馬革裹屍而還,方不負吳侯重托。
豈可為我一人,而廢國家大事麼?立即傳令,停止喧聞,本督親自出馬。
&rdquo 魯肅不敢違抗,傳令各營門停止敲打。
周瑜随即傳甘甯。
甘甯到内帳,周瑜命他點兵一萬,帶衆将出營,設立旗門,如此如此。
甘甯遵命,退出。
點兵出營。
營牆上忽然鼓停鑼息,聲音辄止,曹兵也停止了叫罵。
隻見吳軍營門大開,躺闆平鋪,掃出一彪人馬,排列旗門。
十餘員吳将各執兵刃,左右分開。
旗門中央擺出一面大旗,旗上寫着&ldquo江東大都督,理内外事:周&rdquo。
一陣鸾鈴之聲傳來,一騎戰馬掃到大旗下扣住絲缰,見馬背上的周瑜頂盔貫甲,頭上雉尾高拽,手執令旗,威武英俊,氣概異常。
以手指着曹仁道:&ldquo呔,賊兵賊将,可認識江東周郎麼?&rdquo 曹軍衆将,無不駭然。
曹仁見周瑜這樣威風凜凜,半點也不象中了毒箭的人,驚駭不己,心想,即使你能死裡逃生,料你禁不起辱罵。
要是金瘡複發,仍然性命不保。
曹仁立馬于旗門之下,揚鞭大罵:&ldquo周郎小子,料必夭逝,還敢小觑我麼?&rdquo曹仁回顧衆軍:&ldquo可大罵之!&rdquo衆軍厲聲大罵:&ldquo呔!周郎小子,小子周郎!&hellip&hellip&rdquo 周瑜一時惱羞成怒,命潘璋出戰。
未及交鋒,隻見周瑜在馬背上把頭搖了幾搖,以袖掩面,忽大叫一聲,然後嘴一張,一股鮮血直噴地噴了出來,手中令旗落地,仰面墜于馬下。
曹仁驅兵殺來,吳将奮力向前抵住,雙方混戰一場。
甘甯救起周瑜,退進營寨。
手下扶着周瑜,送進内帳。
曹仁殺了一陣,見周瑜已被救走,心想,前番中了一支毒箭,今日又口吐鮮血,再不死,我也不相信了。
便傳令收兵,回轉南郡。
這裡吳軍收拾旗門,退入大營。
魯肅與衆将到大帳,要進内帳見都督。
手下攔住道:&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都督有令,一概不見。
&rdquo魯肅問:&ldquo下官魯肅可能進見?&rdquo &ldquo魯老也不能進見。
&rdquo 魯肅想,别人不能見我魯肅可以見。
今日都督氣昏了,把我也攔在外面。
再說周瑜中了毒箭,不能觸怒。
今日氣怒交加,口吐鮮血,裡面無人照料,怎麼辦呢? 忽然内帳傳令甘甯進見。
魯肅想,近來興霸運氣很好,樣樣有份,比我的面子都大。
因此對甘甯道:&ldquo甘将軍,到裡面代下官多多問候。
&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