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走華容曹操饒口舌 崇重耳雲長守信義

關燈
第十六回走華容曹操饒口舌 崇重耳雲長守信義 曹孟德見他們告辭而去,指着走在襄陽大道上的文武道:&ldquo列公,這班文武不聽老夫良言谏勸,誤入歧途,定要被關将軍一個個地生擒活捉。

    &rdquo 哪裡知道他們倒是安然無事,十分順利地到襄陽,你曹操聰明過頭,送上門去,在關雲長面前低三下四。

    曹操自信小路太平,一聲令下:&ldquo來!跟老夫走華容道。

    &rdquo &ldquo丞相請!&rdquo大家沒精打采地跟随其後。

     小兵在前,曹操率文武在後,二十七騎向華容道内進去。

    走不多遠,隐隐傳來&ldquo殺──&rdquo的聲音。

    驚弓之鳥再也受不住吓唬了。

    文武連忙扣住馬匹,問曹操道:&ldquo丞相,可曾聽到喊殺之聲?&rdquo 曹操也側轉耳朵在屏息靜聽,隻聽得喊殺之聲由高而低,由近到遠,臉上又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安慰衆人道:&ldquo列位休得驚慌,此乃諸葛亮的詭計。

    &rdquo &ldquo請問丞相,何以見得?&rdquo 曹操說,&ldquo實則虛之,虛則實之&rdquo,此處若有埋伏,此時殺來,為時尚早。

    況且呼聲漸已清退,必是諸葛亮恐老夫不走大道,故而命一班弟兄喊殺一陣,企圖吓退老夫。

    可不是麼?爾等仔細聽了,還有喊聲否? 文武一聽,果然殺聲全無,又不見人馬到來,繼續放心趕露。

    行約二、三裡地面,忽見前面烽火四起,狼煙滾滾,文武勒住馬匹,說道:&ldquo丞相且慢,前邊恐有火攻。

    &rdquo 曹操審視片刻,微微笑道:&ldquo嘿&hellip&hellip區區小計,怎瞞得過老夫!&rdquo &ldquo此話怎講?&rdquo 曹操說,想前番火燒博望,火燒新野,二處火攻何等厲害,皆是我等進了他的火攻圈子方才起火。

    如今人未到,先發火,不是詭計又是什麼,孔明多謀,故意命人于山僻燒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上走,他便伏兵于大路等候。

    我料已定,偏不中他之計! 曹操象個導遊似的,邊走邊解釋,把一個個疑點都解開了,把原先願走小道的文武的心都講活了,感到自己的判斷确實是錯的,華容道事情雖多,卻是太平的。

    心想,到底丞相比我們要高明得多,看問題比我們透徹,這一步算他走對了。

    那末,走大道的人可就遭殃了,不是被殺就是被擒。

    大家贊道:&ldquo丞相妙算,人不可及。

    &rdquo 大家一恭維,曹操更是眉飛色舞。

    遂命張遼前去打探一下。

    大家都勒馬等候消息,張遼單身獨騎迳向前邊而去。

    走不到一裡路發現在山腳下的樹林中有一大堆野草,仍然在絲蔓着濃煙,寒風一吹,整個條道上都籠罩着一股股的黑煙。

    但是一兵一卒全無張文元圈馬回複丞相道,不出丞相所料,果然如此。

     又走了五裡路,突然前面的曹兵都停住了腳步,高聲喊道:&ldquo不好走唻!不好走啦!&hellip&hellip&rdquo 曹操舉目一看,搖頭歎息不已。

    隻見前面道路上樹木橫斜,足有半裡之遙。

    而且這些樹木左邊的倒向右邊,右邊的倒向左邊,縱橫交錯,層層疊疊,根本無法行走。

    曹操想,此處山僻路險,昨晚一場大雨,坑塹内積水不流,泥濘不堪,難以前進。

    現在孔明又伐木塞路,更是寸步難行。

    孔明啊,憑你如何刁鑽,使盡伎倆,老夫爬也要爬過去,絕不走回頭路。

    因此傳令道:&lsquo軍士們,小道确是峻險,卻是太平無事;大路雖則寬闊,但必有伏兵。

    想孔明砍伐樹木,填塞山路,實是可惡!大家忍耐一下,與我到前邊搬木運竹掃除障礙,再行前進。

    &rdquo 這班曹兵三天未食,人皆饑倒,馬盡困乏,焦頭爛額者不計其數,哪裡有這樣的力氣來搬運樹木。

    故而一個個站立不動。

    曹操想,不可多耽誤時間了,務必即時行動。

    倘然關雲長在大道上不見我,尾随追來,性命難保。

    遂厲聲道:&ldquo如有違抗将令者立斬!&rdquo說罷,用手去按左腰間的寶劍。

    摸了幾摸未摸到,低頭一看,哪來什麼寶劍,連劍匣也不知到了什麼地方去了。

    頓時一陣心酸,掉下兩滴眼淚。

    哭一聲:&ldquo啊呀,老夫的這口寶劍呢?&rdquo 文武見他落淚,驚異不已:百萬雄師敗光,你尚且時而談笑,毫無悲痛之感;如今掉了一口寶劍,反倒涕流滿面,何必這麼輕人重物呢? 這是有道理的:軍隊喪盡,今後還可以招募,而腰裡的這口寶劍,他看作自己的性命,吃飯睡覺都佩在身邊,終日不離,是護身的法寶。

    剛才在葫蘆谷改裝時,蒯越穿了蟒袍,寶劍仍挂在玉帶上未取下來。

    現在身上沒了寶劍,他内心恐慌得很,一且有人行刺,就措手不及了。

    因為他是靠行刺董卓起家的,就不得不防人家刺他來奪取天下。

    再者,前番戰長坂坡時,被趙雲奪去了一口青釭,這次肯定又落到了張飛手裡,好人好劍,誰還打得過他們!因此曹操才落眼淚。

     張遼忙上前勸道:&ldquo丞相,事到如今,何必悲傷。

    待到皇城之後再行打造。

    末将匣中寶劍尚可一用。

    &rdquo說罷,抽出劍來,遞與丞相。

     曹操即令張遼執劍在手,對遲慢者立斬不饒。

    張遼便跑馬上前,指揮曹兵把樹木拖開。

    此時軍已餓乏,衣甲濕透,旗幡不整,個個怨恨在心。

    都在想,悔不該當初不走襄陽道,跟了這老賊走這閻王路,好處沒得到,還要對我們呼幺喝六。

    早知這樣,我們甯願走大道的,即使碰上關将軍,我們也不怕,因為關雲長從不枉殺小兵的,我們索性投降過去算了。

    現在這些曹兵被張遼監視着,誰還敢多言多語呢,隻得忍氣吞聲服從命令。

    他們迅速把身上的繩索解下來,系在又粗又大的樹幹上,拚着全力把樹木拖在道路兩側,中間清出一條路來。

     曹操等人點馬而過。

    大約在午後未時,即現在下午三時前後,曹家兵将零零落落走出這段道路,隻見前面丘陵起伏,豁然開朗。

    曹操想,出了這個口子就是平坦的路,直通南郡了。

    沒走多遠,前面停馬不進。

    曹操問是何故。

    回報說,前邊地窄路險,坎坷不平,一個大水坑攔住去路不能前進。

    曹操跑去一看,路面上坑坑窪窪,一潭泥水把路給擋了。

    心想,到了這裡再回頭也來不及了,隻有大家再努一把力想辦法過去。

    否則後面追上來,我們仍然是死路一條。

    因此,怒叱道:&ldquo軍旅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豈有泥濘不堪行走之理!&rdquo命強壯者擔土束柴,搬木運蘆,填坑搭橋。

     軍士們可憐,到這個時候誰還有氣力。

    他們在張遼的威逼下,隻得回過頭去,把剛才橫在路上的樹木拖過來,築起一座浮橋。

    其時,号哭之聲,不絕于耳。

     曹操與文武都下了馬背,帶着馬從浮橋上走了過去。

    過了泥坑,路稍平坦。

    曹操回顧身後,除了二十六位文武之外,數千小兵一個都沒有過橋。

    而且這些大将并無铠甲整齊者。

    曹操想,關雲長還未露面,這條路上有沒有伏兵,我也無法估量,一路上可能還要用着你們。

    所以站定身體,招呼道:&ldquo弟兄們,來啊!&rdquo 這班弟兄跟了曹操逃命,一路之上吃盡苦頭,怨聲載道,恨之入骨。

    總指望有了曹操能太平些,但一樁樁的麻煩象沒完沒了似的,水遠看不到邊。

    他們想與其活活地被折磨死在華容道上,還不如投了劉備,過幾天太平日子再說。

    如果劉備那裡也呆不住,索性棄甲歸鄉,耕種田園,免得在外奔東走西,總比現在自在得多。

    可這個老賊不管我們死活,臨走讓我們出一口惡氣。

    他們對着前面的曹操,破口大罵:&ldquo呔!曹操你這老王八蛋,長坂坡殺戮無辜難民數十萬。

    神靈有眼,今日同你總算。

    前面路上關君侯正等着你呢!我等投劉皇叔去也!&rdquo 曹兵大罵了一通,也算出了口氣,旋轉身去,投樊口山去了。

    此話表過不提。

     曹操挨了一頓罵,見他們走得一個都不剩,對着文武苦笑一聲:&ldquo列公,八十三萬皇師全軍覆滅,自古至今,世所罕見!&rdquo人家吃敗仗也是有的,八萬、十萬總會逃回一些,隻有我曹操鋪天蓋地出來,孤單零零回去,好不悲慘! 文武倒都是忠心耿耿的,在旁極力為他排解:隻要能保得性命回去,何愁招不到數十萬兵馬,再過一年半載還可以卷土重來。

    請丞相趕路。

     過了泥坑,道路就開闊了。

    這裡地面高,路又平整,經大半天風一吹,路面并不十分潮濕。

    曹操見日頭漸漸西移,夜暮将臨。

    遠遠望去,暮霭中南郡城樓忽明忽暗,似隐似現,四下寂靜無聲,偶爾有幾隻鴉雀從頭頂上掠過。

    曹操率文武跨上馬背,忽又生出一個念頭來,心想,二十七騎回去,太沒臉面,不妨來個苦中作樂,解解悶。

    喚道:&ldquo列公。

    &rdquo &ldquo丞相,丞相!&rdquo &ldquo老夫在黃州橋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