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奔單騎曹操臨大厄 保散财糜竺遇敵人
關燈
小
中
大
但放我過來了,而且還自告奮勇幫我抵擋後面的吳将。
不知這個應該作何解釋。
孔明笑着說,你放心,不會有危險的。
這種情況我雖然沒有完全料到,但基本上都算準了。
我料定曹操必然敗退聚鐵山,周瑜一定全力以赴追趕曹孟德,他們兩家的人馬都不會跑到這條通往樊口山的小路上來的;除非是有人準備來投奔我們,才會踏上這條路。
碰到這樣的人,自然隻會對你有幫助,而不會有害處的。
江東正在打勝仗,不可能人人來投降,來者隻有曹将。
那末,即使他跑到半路又改變主意,重新回去,那也不妨。
因為曹操那裡他肯定回不去了,隻能去投周瑜。
而我們現在是孫、劉聯合,他絕對不會傷害自家人的性命。
至于那些金銀末,也不會失掉的。
倘若你過了竹林之後碰到他,那時後面已無吳将追趕,他就根本不知道你們包裹裡是什麼東西;如果在竹林相遇,你們隻要逃進竹林,他就奈何你們不得。
說了你别見氣,金銀走掉以後,你這個人在他們的眼裡就沒有什麼價值了,不論是曹将還是吳将,都不會來和你這個光棍胡攪蠻纏了。
所以,這着棋子貌似危險,實際上卻是十分安全的。
你是否這樣感覺呢?糜竺聽得佩服之至。
說,既然你一切都算對了,怎麼還說沒有完全料到呢?孔明道,你正巧碰上一位老熟人,他一聽到你的姓名就和你稱兄道弟,這是我所沒有料到的。
糜竺說,那肯定是他弄錯人。
孔明說,我看不是。
要說弄錯,那隻會在剛一見面時發生,哪有特地問清了姓名之後反而弄錯之理?我知道你在家之時,一向好善樂施,急公好義,扶危濟困,仁義待人。
此人一定受過你的恩典的。
你倒想想看,曹将之中有哪一個得到過你的好處的。
糜子仲想了半天,搜索枯腸,一點印象都沒有。
搖搖頭說,沒有。
我與曹将素無瓜葛,一個都不認識的。
說起曹将,劉備他倒大多相識的。
略一思索,就被他想起來了。
提醒糜竺說,當初我要殺朱靈、路招,不是你給他們讨的情嗎?經劉備這一點穿,子仲方才恍然大悟:哦,對了,是路招,這而貌回想起來了。
于是,劉備就把當初的一段經曆給孔明講了一遍。
孔明說,這就對了。
因為有此前情,所以他此番又想來降。
但又因你主公上回執意不收,故而他半途而廢,改投江東周瑜去了。
劉備、糜竺連連點頭稱是,對軍師的神機妙算贊歎不已。
糜竺的事情告一段落,回過頭來再說路招。
他放過恩公之後,見吳将并不追趕,心想,這樣最好,免得發生沖突。
等一下如果周都督問起此事,我隻要說明是為報救命之恩,料想他也是一位通情達理的統帥,決不至于見怪吧。
那末,現在我先去向這員吳将打個招呼,然後跟他一起去追趕都督的大隊。
所以,路招将馬一拎,向程普那裡跑馬而去。
程普老将軍看了半天才看出個所以然來,原來前面來的并不是諸葛亮的救兵。
心想,不是劉家人,必定是曹家将。
不知道他在搞些什麼鬼名堂,把金銀和那文官都放跑了,還想幹什麼?程普弄不清是怎麼回事。
現在見他拍馬向自己沖來,心想,怎麼,你還要幫着劉家的人來跟我拚命啊?你們曹、劉兩家是不共戴天的冤家,這金銀本來是你們的,你怎麼人和錢都不要,卻反而盯上我這個老頭兒呢?我才沒有那麼傻呢,金銀已經沒有了,還跟你幹打空拚有什麼意思!?所以,程普圈轉馬頭,率隊追趕都督去了。
路招跟在程普後面把他當作向導,去找周瑜投降。
周瑜追曹操越來越近了。
曹孟德見遺金計絲毫沒起作用,心想,被他們這樣窮追猛趕,聚鐵山也要失守的。
所以傳令:&ldquo列公,與老夫回馬抵擋周郎。
&rdquo 後面的曹兵往兩旁閃開,所有的曹将都圈馬回頭抵敵,曹操帶領衆文官督戰。
周瑜見曹将殺回馬槍,便命令衆将迎戰。
于是,二家大将混戰在一直。
雖然曹将在數量上占優勢,但好手不多,又無心戀戰,而且騎的都是滑背的草馬,使不上勁;東吳将倒都是精勇異常,士氣又足,而且騎的都是好坐騎,得心應手。
所以,一個吳兵可以抵擋兩三員曹将。
當然,遇到好手,也隻能一對一,打個平手。
雙方小兵呐喊助威,喊殺連天。
正打得難分難解之時,程普趕到。
見周瑜在督戰,便到他的馬前,拱手道:&ldquo都督,程普來遲了。
&rdquo &ldquo老都督,爾亦來了。
&rdquo &ldquo是啊。
請問都督,适才曹賊抛下的金銀,都督何不命人拾取?&rdquo 周瑜想,怎麼你的見識也這般淺?大敵當前,哪有貪小利而舍大局的?&ldquo老都督,追趕曹賊要緊。
那些金銀,本督收兵回去之時,順道拾取便了。
&rdquo &ldquo都督,不待你收兵回去,早已被人拾光的了。
&rdquo &ldquo啊!何人拾取?&rdquo程普把方才的所見所聞簡述了一遍。
說,本來我或許還能追上劉家的人馬,不料前面殺出一員将,我以為是諸葛亮設下的埋伏,故而不敢造次,隻得遠遠觀看,哪裡想得到,曹家的人竟會不要自家的金銀,把劉家的人和金銀統統放過去,反來追趕于我。
正說到這裡,聽得後面有人連連喊叫:&ldquo周大都督慢走,末将來也!&rdquo 程普一看來人,指着後面說,喏喏喏,就是這個家夥,一直追到這裡來了。
此人大概有點毛病的。
周瑜也覺得十分奇怪:我們素不相識,他到這兒來幹什麼?見他把大刀架在鳥翅環上,恭恭敬敬地在叫自己大都督。
心想,莫非是來投降我的麼?路招在離開周瑜三、四丈的地方就跳下馬背,步行到周瑜馬前。
打躬道:&ldquo周大都督,末将路招特來歸降都督。
适才為了報答糜大夫昔日救命之恩,故而放走金銀,望都督莫怪。
末将甘願跟随都督生擒曹孟德,将功補過。
望都督收留。
&rdquo周瑜想,你方才跑到那條小路上去,分明是想去投奔劉備,後來不知為了什麼緣故,又回心轉意來投降我了。
你這種三心兩意之人是靠不住的。
但是,我又不能不收。
我如果不準許他降,别人還以為我是為了那區區金銀在和他斤斤計較呢。
那末,還是先收下了再說,免得他到了這裡還要有二心。
便道:&ldquo路将軍是真心歸降本督,請将軍立即上陣,一同抵擋賊将。
&rdquo路招見周瑜的面色不大高興,出言吐語也很生硬、冷漠,就連一句體面的客套話都沒有,而且要他立即上陣應敵,後悔自己不識人,心想,看來他對我并不感興趣,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裡。
也可能是為了那些金銀而我的氣。
人說周瑜器量小,胸襟狹,今天看來,果然不錯。
百聞不如一見嘛。
嗨!我方才既然救了糜大夫,也算得上為皇叔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糜先生是個忠厚好人,如果請他幫一把忙,他一定會極力舉薦的,皇叔也可能會收留下我。
我怎麼一時之間腦子會轉不過彎的呢!可現在再懊悔又有什麼用,為時已晚了。
既然到了這個田地,隻能将錯就錯,上去交戰了再說。
便答應了一聲&ldquo遵命&rdquo,便奔過去跳上烏骓馬,金背刀一執,沖進厮殺圈子。
曹操正在凝神督戰,忽見路招從對面殺進我群,頓時咬牙切齒,氣憤填膺。
心想,這個逆賊果然降了周瑜,而且還幫着周瑜來砍殺我的大将。
不将此賊殺了,後患無窮!便傳令:&ldquo哪位将軍速将路招這個逆賊斬了,與老夫報仇雪恨,并為叛逆者戒。
其功非小!&rdquo 曹兵立即一起喊叫:&ldquo丞相有令,快将逆賊路招斬了,與丞相報仇雪恨呐!&rdquo曹将們聽見此令,都想來殺路招。
但因為與吳将打得不可開交,一時都脫不了身。
阿戆樂進聽到路招二字,特别刺激耳膜。
心想,這家夥把我的寶馬騙去了,我正要找他算帳呢!想着想着,便虛晃一斧,甩開交手的吳将,直撲路招。
&ldquo呔!大膽匹夫,竟敢騙去俺的寶馬。
去吧!&rdquo當頭就是一斧。
路招起馬招架。
按本領來講,路招不如樂進,但樂進騎的是滑背馬,明吃三分虧。
所以,正好打個平手,兩柄武器&ldquo當啷&hellip&hellip&rdquo緊緊咬在一起。
路招胯下的這匹烏骓馬一看,對面馬背騎的是自己的主人,料想自己的背上肯定是主人的仇敵。
馬雖是畜生,但戰馬對于要幫主人這一點是懂得的。
這匹戰馬突然來一個屁股一撅,後蹄一拎。
在這勢均力敵、武器上都吃足分量的時候,怎麼可以來這麼一個後掀!路招穩不住身體,手又抽不出來,&ldquo啊呀!&rdquo一聲,身子從馬頭頸邊上翻了下去,大刀脫手。
樂進頓覺向前一沖,趁勢往路招攔腰一斧,&ldquo嚓!&rdquo屍分兩段。
烏骓馬跑到主人身邊,阿戆縱身躍上自己的坐騎。
待他回看時,那匹滑背馬已經不知被誰搶去了。
周瑜一看,轉眼工夫路招陣亡。
心想,這樣也很好。
本來倒很難處置他,現在被曹将殺死,幹幹淨淨,就算沒有這麼回事。
曹操見樂進斧劈路招,心中平了半口氣。
但是轉念一想,這樣無休無止地打下去終非了局。
這樣吧,讓他們在這時作對成雙地打,我一個人先偷偷趕往聚鐵山,命糧營将士布好陣勢,作好抵敵的準備。
那末,此地的人馬退過去就不要緊了。
于是,丞相趁大家隻注意到圈子裡時,便悄悄然退出人群。
那你也應該帶上個把大将保護保護呀!曹操想,大将現在都在聚精會神地同吳将交戰,如果我去叫一個下來,就有人會發覺。
本來大家還有相當的士氣,一旦得知我一個人先溜走,他們馬上就會渙散下來,無心戀戰。
被周瑜追上來,我仍舊要完蛋。
好在這條路上偏僻得很,是不會有人的。
所以,曹操單人匹馬奪路向聚鐵山竄去。
這裡的曹将們還以為丞相在背後督陣,因此不敢稍有懈怠,繼續拚力厮殺。
曹孟德奪路離開了戰場一段路後,趱馬飛馳,向聚鐵山沖去。
跑了一大段路程,江邊上來兩員吳将,就是奉命焚燒曹操水營的韓當、周泰。
二老十分順利地燒毀了水營後,趕在周瑜前頭上了岸,沿着江邊也想找點意外功勞。
忽然見大路上掃來一人一騎。
韓當眼快,辨認出了就是曹操。
而周泰目鈍,不以為然,兩人争執不下。
其實,兩人的判斷都是有根據的。
韓當看的是上面,一頂相貂,是曹操;周泰看的是下面,兩隻光腳,不是曹操。
身為丞相,怎麼會赤着腳又戴着相貂呢?等到曹操近前,兩人這才看清楚,身上明明穿的是一領蟒袍,玉帶圍腰。
故而相視一笑:果真是曹操!兩人被這種意外的相遇喜得心花怒放:哈哈,老運來了!本來我們隻想随便找點功勞,不料會碰上曹操,而且隻他孑然一身,光棍一個,連個護衛的大将也沒有。
二擒一,手到拿來,别想逃得出我們的手掌。
二老高喊一聲:&ldquo呔!曹賊哪裡走,韓當、周泰來也。
&rdquo舉着大刀,拍馬追來。
曹操回頭一看,啊,這裡怎麼會殺出兩個東吳将來的呢?我太大意了,應該帶一個大将保護着走的。
現在沒有辦法,隻有快逃,離聚鐵山越近越有救。
丞相的雙腿拚命來擊馬腹,身子磕在馬背上亡命而逃,一邊還在呼叫:&ldquo誰來搭救老夫!誰來搭救老夫!&rdquo滑背馬潑開四蹄&ldquo啊啦&hellip&hellip&rdquo疾馳而去。
但是韓、周騎的畢竟是好戰馬,所以越追越近,越追越近&hellip&hellip正是:雄師燒盡偏無救,荒徑走絕總有敵。
未知曹操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不知這個應該作何解釋。
孔明笑着說,你放心,不會有危險的。
這種情況我雖然沒有完全料到,但基本上都算準了。
我料定曹操必然敗退聚鐵山,周瑜一定全力以赴追趕曹孟德,他們兩家的人馬都不會跑到這條通往樊口山的小路上來的;除非是有人準備來投奔我們,才會踏上這條路。
碰到這樣的人,自然隻會對你有幫助,而不會有害處的。
江東正在打勝仗,不可能人人來投降,來者隻有曹将。
那末,即使他跑到半路又改變主意,重新回去,那也不妨。
因為曹操那裡他肯定回不去了,隻能去投周瑜。
而我們現在是孫、劉聯合,他絕對不會傷害自家人的性命。
至于那些金銀末,也不會失掉的。
倘若你過了竹林之後碰到他,那時後面已無吳将追趕,他就根本不知道你們包裹裡是什麼東西;如果在竹林相遇,你們隻要逃進竹林,他就奈何你們不得。
說了你别見氣,金銀走掉以後,你這個人在他們的眼裡就沒有什麼價值了,不論是曹将還是吳将,都不會來和你這個光棍胡攪蠻纏了。
所以,這着棋子貌似危險,實際上卻是十分安全的。
你是否這樣感覺呢?糜竺聽得佩服之至。
說,既然你一切都算對了,怎麼還說沒有完全料到呢?孔明道,你正巧碰上一位老熟人,他一聽到你的姓名就和你稱兄道弟,這是我所沒有料到的。
糜竺說,那肯定是他弄錯人。
孔明說,我看不是。
要說弄錯,那隻會在剛一見面時發生,哪有特地問清了姓名之後反而弄錯之理?我知道你在家之時,一向好善樂施,急公好義,扶危濟困,仁義待人。
此人一定受過你的恩典的。
你倒想想看,曹将之中有哪一個得到過你的好處的。
糜子仲想了半天,搜索枯腸,一點印象都沒有。
搖搖頭說,沒有。
我與曹将素無瓜葛,一個都不認識的。
說起曹将,劉備他倒大多相識的。
略一思索,就被他想起來了。
提醒糜竺說,當初我要殺朱靈、路招,不是你給他們讨的情嗎?經劉備這一點穿,子仲方才恍然大悟:哦,對了,是路招,這而貌回想起來了。
于是,劉備就把當初的一段經曆給孔明講了一遍。
孔明說,這就對了。
因為有此前情,所以他此番又想來降。
但又因你主公上回執意不收,故而他半途而廢,改投江東周瑜去了。
劉備、糜竺連連點頭稱是,對軍師的神機妙算贊歎不已。
糜竺的事情告一段落,回過頭來再說路招。
他放過恩公之後,見吳将并不追趕,心想,這樣最好,免得發生沖突。
等一下如果周都督問起此事,我隻要說明是為報救命之恩,料想他也是一位通情達理的統帥,決不至于見怪吧。
那末,現在我先去向這員吳将打個招呼,然後跟他一起去追趕都督的大隊。
所以,路招将馬一拎,向程普那裡跑馬而去。
程普老将軍看了半天才看出個所以然來,原來前面來的并不是諸葛亮的救兵。
心想,不是劉家人,必定是曹家将。
不知道他在搞些什麼鬼名堂,把金銀和那文官都放跑了,還想幹什麼?程普弄不清是怎麼回事。
現在見他拍馬向自己沖來,心想,怎麼,你還要幫着劉家的人來跟我拚命啊?你們曹、劉兩家是不共戴天的冤家,這金銀本來是你們的,你怎麼人和錢都不要,卻反而盯上我這個老頭兒呢?我才沒有那麼傻呢,金銀已經沒有了,還跟你幹打空拚有什麼意思!?所以,程普圈轉馬頭,率隊追趕都督去了。
路招跟在程普後面把他當作向導,去找周瑜投降。
周瑜追曹操越來越近了。
曹孟德見遺金計絲毫沒起作用,心想,被他們這樣窮追猛趕,聚鐵山也要失守的。
所以傳令:&ldquo列公,與老夫回馬抵擋周郎。
&rdquo 後面的曹兵往兩旁閃開,所有的曹将都圈馬回頭抵敵,曹操帶領衆文官督戰。
周瑜見曹将殺回馬槍,便命令衆将迎戰。
于是,二家大将混戰在一直。
雖然曹将在數量上占優勢,但好手不多,又無心戀戰,而且騎的都是滑背的草馬,使不上勁;東吳将倒都是精勇異常,士氣又足,而且騎的都是好坐騎,得心應手。
所以,一個吳兵可以抵擋兩三員曹将。
當然,遇到好手,也隻能一對一,打個平手。
雙方小兵呐喊助威,喊殺連天。
正打得難分難解之時,程普趕到。
見周瑜在督戰,便到他的馬前,拱手道:&ldquo都督,程普來遲了。
&rdquo &ldquo老都督,爾亦來了。
&rdquo &ldquo是啊。
請問都督,适才曹賊抛下的金銀,都督何不命人拾取?&rdquo 周瑜想,怎麼你的見識也這般淺?大敵當前,哪有貪小利而舍大局的?&ldquo老都督,追趕曹賊要緊。
那些金銀,本督收兵回去之時,順道拾取便了。
&rdquo &ldquo都督,不待你收兵回去,早已被人拾光的了。
&rdquo &ldquo啊!何人拾取?&rdquo程普把方才的所見所聞簡述了一遍。
說,本來我或許還能追上劉家的人馬,不料前面殺出一員将,我以為是諸葛亮設下的埋伏,故而不敢造次,隻得遠遠觀看,哪裡想得到,曹家的人竟會不要自家的金銀,把劉家的人和金銀統統放過去,反來追趕于我。
正說到這裡,聽得後面有人連連喊叫:&ldquo周大都督慢走,末将來也!&rdquo 程普一看來人,指着後面說,喏喏喏,就是這個家夥,一直追到這裡來了。
此人大概有點毛病的。
周瑜也覺得十分奇怪:我們素不相識,他到這兒來幹什麼?見他把大刀架在鳥翅環上,恭恭敬敬地在叫自己大都督。
心想,莫非是來投降我的麼?路招在離開周瑜三、四丈的地方就跳下馬背,步行到周瑜馬前。
打躬道:&ldquo周大都督,末将路招特來歸降都督。
适才為了報答糜大夫昔日救命之恩,故而放走金銀,望都督莫怪。
末将甘願跟随都督生擒曹孟德,将功補過。
望都督收留。
&rdquo周瑜想,你方才跑到那條小路上去,分明是想去投奔劉備,後來不知為了什麼緣故,又回心轉意來投降我了。
你這種三心兩意之人是靠不住的。
但是,我又不能不收。
我如果不準許他降,别人還以為我是為了那區區金銀在和他斤斤計較呢。
那末,還是先收下了再說,免得他到了這裡還要有二心。
便道:&ldquo路将軍是真心歸降本督,請将軍立即上陣,一同抵擋賊将。
&rdquo路招見周瑜的面色不大高興,出言吐語也很生硬、冷漠,就連一句體面的客套話都沒有,而且要他立即上陣應敵,後悔自己不識人,心想,看來他對我并不感興趣,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裡。
也可能是為了那些金銀而我的氣。
人說周瑜器量小,胸襟狹,今天看來,果然不錯。
百聞不如一見嘛。
嗨!我方才既然救了糜大夫,也算得上為皇叔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糜先生是個忠厚好人,如果請他幫一把忙,他一定會極力舉薦的,皇叔也可能會收留下我。
我怎麼一時之間腦子會轉不過彎的呢!可現在再懊悔又有什麼用,為時已晚了。
既然到了這個田地,隻能将錯就錯,上去交戰了再說。
便答應了一聲&ldquo遵命&rdquo,便奔過去跳上烏骓馬,金背刀一執,沖進厮殺圈子。
曹操正在凝神督戰,忽見路招從對面殺進我群,頓時咬牙切齒,氣憤填膺。
心想,這個逆賊果然降了周瑜,而且還幫着周瑜來砍殺我的大将。
不将此賊殺了,後患無窮!便傳令:&ldquo哪位将軍速将路招這個逆賊斬了,與老夫報仇雪恨,并為叛逆者戒。
其功非小!&rdquo 曹兵立即一起喊叫:&ldquo丞相有令,快将逆賊路招斬了,與丞相報仇雪恨呐!&rdquo曹将們聽見此令,都想來殺路招。
但因為與吳将打得不可開交,一時都脫不了身。
阿戆樂進聽到路招二字,特别刺激耳膜。
心想,這家夥把我的寶馬騙去了,我正要找他算帳呢!想着想着,便虛晃一斧,甩開交手的吳将,直撲路招。
&ldquo呔!大膽匹夫,竟敢騙去俺的寶馬。
去吧!&rdquo當頭就是一斧。
路招起馬招架。
按本領來講,路招不如樂進,但樂進騎的是滑背馬,明吃三分虧。
所以,正好打個平手,兩柄武器&ldquo當啷&hellip&hellip&rdquo緊緊咬在一起。
路招胯下的這匹烏骓馬一看,對面馬背騎的是自己的主人,料想自己的背上肯定是主人的仇敵。
馬雖是畜生,但戰馬對于要幫主人這一點是懂得的。
這匹戰馬突然來一個屁股一撅,後蹄一拎。
在這勢均力敵、武器上都吃足分量的時候,怎麼可以來這麼一個後掀!路招穩不住身體,手又抽不出來,&ldquo啊呀!&rdquo一聲,身子從馬頭頸邊上翻了下去,大刀脫手。
樂進頓覺向前一沖,趁勢往路招攔腰一斧,&ldquo嚓!&rdquo屍分兩段。
烏骓馬跑到主人身邊,阿戆縱身躍上自己的坐騎。
待他回看時,那匹滑背馬已經不知被誰搶去了。
周瑜一看,轉眼工夫路招陣亡。
心想,這樣也很好。
本來倒很難處置他,現在被曹将殺死,幹幹淨淨,就算沒有這麼回事。
曹操見樂進斧劈路招,心中平了半口氣。
但是轉念一想,這樣無休無止地打下去終非了局。
這樣吧,讓他們在這時作對成雙地打,我一個人先偷偷趕往聚鐵山,命糧營将士布好陣勢,作好抵敵的準備。
那末,此地的人馬退過去就不要緊了。
于是,丞相趁大家隻注意到圈子裡時,便悄悄然退出人群。
那你也應該帶上個把大将保護保護呀!曹操想,大将現在都在聚精會神地同吳将交戰,如果我去叫一個下來,就有人會發覺。
本來大家還有相當的士氣,一旦得知我一個人先溜走,他們馬上就會渙散下來,無心戀戰。
被周瑜追上來,我仍舊要完蛋。
好在這條路上偏僻得很,是不會有人的。
所以,曹操單人匹馬奪路向聚鐵山竄去。
這裡的曹将們還以為丞相在背後督陣,因此不敢稍有懈怠,繼續拚力厮殺。
曹孟德奪路離開了戰場一段路後,趱馬飛馳,向聚鐵山沖去。
跑了一大段路程,江邊上來兩員吳将,就是奉命焚燒曹操水營的韓當、周泰。
二老十分順利地燒毀了水營後,趕在周瑜前頭上了岸,沿着江邊也想找點意外功勞。
忽然見大路上掃來一人一騎。
韓當眼快,辨認出了就是曹操。
而周泰目鈍,不以為然,兩人争執不下。
其實,兩人的判斷都是有根據的。
韓當看的是上面,一頂相貂,是曹操;周泰看的是下面,兩隻光腳,不是曹操。
身為丞相,怎麼會赤着腳又戴着相貂呢?等到曹操近前,兩人這才看清楚,身上明明穿的是一領蟒袍,玉帶圍腰。
故而相視一笑:果真是曹操!兩人被這種意外的相遇喜得心花怒放:哈哈,老運來了!本來我們隻想随便找點功勞,不料會碰上曹操,而且隻他孑然一身,光棍一個,連個護衛的大将也沒有。
二擒一,手到拿來,别想逃得出我們的手掌。
二老高喊一聲:&ldquo呔!曹賊哪裡走,韓當、周泰來也。
&rdquo舉着大刀,拍馬追來。
曹操回頭一看,啊,這裡怎麼會殺出兩個東吳将來的呢?我太大意了,應該帶一個大将保護着走的。
現在沒有辦法,隻有快逃,離聚鐵山越近越有救。
丞相的雙腿拚命來擊馬腹,身子磕在馬背上亡命而逃,一邊還在呼叫:&ldquo誰來搭救老夫!誰來搭救老夫!&rdquo滑背馬潑開四蹄&ldquo啊啦&hellip&hellip&rdquo疾馳而去。
但是韓、周騎的畢竟是好戰馬,所以越追越近,越追越近&hellip&hellip正是:雄師燒盡偏無救,荒徑走絕總有敵。
未知曹操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