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奔單騎曹操臨大厄 保散财糜竺遇敵人

關燈
想,這片土地現在都屬于我的了,這些金銀反正都在我的手掌之中,急什麼呢?等我拿到了曹操,回來時隻要順便拾拾好了&hellip&hellip哼,你想得太天真了!回來時再想拾,還會原封不動地等待你嗎?早就被劉家弟兄拾得精光了!。

    這時候,就在大路旁側裡二裡路外的樹木之中,埋伏着一批軍隊,他們在三更之前就守候在這裡了。

    為首者是一位文官,坐在馬上。

    旗幟卷在那裡,不知何許樣人也。

    要等事情辦妥,才把大旗亮開。

    但我說書的要先把他說穿的。

    這就是孔明派在赤壁附近的第二路伏兵。

    這位文官便是糜竺。

    糜子仲帶來的三千小卒,身上的号衣都反穿着,好象現在新式的兩用衫,這是諸葛亮籌劃細緻:到戰場上來撈外快,又是文官帶領,自然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幹,終究有點危險。

    而号衣一反穿,曹家、孫家的小兵都會以為是他們自己的弟兄,那就要平安不少。

    三千弟兄分成三拔,各司其職:一千是保衛隊,個個手執鋼刀,萬一遇到不可避免的敵人,由他們交戰厮殺;另外一千是照明隊,背上都有兩隻竹筒,裡面插好火把,專門負責在拾金銀時照明的。

    雖然此地離赤壁不遠,火光照得通明,但金銀大多是細小的,為了拾得幹淨、徹底起見,還要加上二千隻火把照明;還有一千弟兄是拾金隊,就是專門拾金銀的,每個手中有一塊二尺見方的包袱布,都象是變古彩戲法的。

    糜竺還不太相信路上有金銀可拾,在馬背上暗暗嘀咕道:&ldquo奉了軍師命令,前來拾金銀。

    &rdquo話剛落完,連忙把下巴托住,自己覺得說出來口軟,象說夢話似的。

    但是,軍師的錦囊是無可非議的,樣樣兌現、不容置疑,他命令這麼做,隻好服從調遣,可心中實在不踏實。

    吩咐手下:&ldquo來呀,去往前邊打,路上可有金銀。

    &rdquo小兵到路邊一看了一看,回來複道,金子銀子并不見,砂子石子倒不少。

    糜竺想,軍師說有金銀,那不會錯。

    既來之,則安之,我們就再等一會兒吧。

    突然聽見殺聲大作,火光沖天。

    雖然是在燒曹兵曹将,但火勢實在猛,在三裡路外看火燒都有點心驚肉跳。

    過了一會兒,聽得大道上馬蹿紛雜,人聲喧鬧,如潮水一般地由西向東湧來。

    從樹林裡望出動,三裡之外的大道上的情景看得清清楚楚。

    小兵一望,&ldquo嗨,曹操!&rdquo劉備的手下大多數都認識曹操的,因為是老對手了。

    隻見曹孟德飛馬逃竄,後面衆文武相随,數十萬曹兵前擁後推,争相逃命,潰不成軍。

    忽然,又見這些文武、小兵個個掏袖子,摸口袋,把雪亮的東西唰唰唰唰地往地上抛。

    糜大夫看着好笑,從心底裡佩服孔明軍師有道理,把别人口袋裡裝的東西都算得準确無誤。

    小兵們看得垂涎欲滴,心熱手癢。

    看到曹兵跑完,就迫不及待地要上前去拾。

    糜竺說,不行,軍師的錦囊上吩咐,要等周瑜的追兵過了之後才能拾。

    小兵不懈地說,江東軍隊一到,不是要被他們拾光了嗎?糜竺解釋道,軍師錦囊上早已寫得明白,說他們不會拾的。

    &ldquo怎麼不會呢?金子銀子哪個不要!&rdquo糜竺說,如果他們拾光,那也沒有辦法。

    這不是我們的過錯,而是軍師的失算。

    性命要緊,大家不要冒險。

    我們是從中漁利,隻好偷偷摸摸,既要避開曹兵,又不能碰上吳卒,否則要偷雞不着蝕把米的。

    正在說話間,聽得西邊的号聲、炮聲、殺聲、鼓聲、馬蹿聲、步伐聲越來越近。

    漢兵們一看,果然江東的追兵已經到來。

    大家瞪着眼睛看他們到底拾不拾。

    周瑜已經打定主意,準備得勝回來順便拾取。

    但是再一想,我是這樣打算的,弟兄們并不知道,他們看到金銀自然要拾的。

    你也拾,我也拾,隊伍就散了,怎麼還能去追曹操呢。

    隻有發一道強制性的命令,制止這種行為。

    所以傳令道:&ldquo來!傳本督将令:拿到曹孟德,賞金千兩,誰敢在些拾取金銀,按軍法立斬!&rdquo傳令兵圈馬往回跑,邊跑邊把都督的将令傳達下去。

    吳兵們聽見,異口同聲應道:&ldquo是羅!&rdquo打勝仗的軍隊軍紀嚴明,令行禁止,象鐵一樣,不比敗軍那樣無法約束。

    一萬八千軍隊繼續前進,金銀都在腳底下面踩過,看都沒人看一眼。

    尤其是大将們,本來就不會架好了武器跳下馬背,特地去拾一點金銀的。

    都督下過令之後,還不放心。

    他想,盡管我的軍隊紀律嚴明,但近二萬人的想法不可能全象我一樣。

    隻要有幾個貪财的弟兄彎下腰去拾一塊,就要引起别人眼紅,也跟了去拾的。

    所以,周瑜一手執令旗,一手撩雉尾,在馬上扭過身子,回頭觀望。

    這批軍隊全是步兵,周瑜騎的是高頭大馬,又在踏镫上站了起來,居高臨下,看得很清。

    不出都督所料,眼皮薄的小兵确實有的。

    這麼多的金銀從腳下踏過,就象觸電一樣,心裡發熱。

    他們想,我們當兵打仗就是為了銅钿銀子。

    如果能拾到一塊稍微大一點的金子,可以抵上我們幾個月的軍饷呢!于是,嘴上答應&ldquo是羅&rdquo,身子一蹲,手在地上一撈,不管撈到是金是銀,是大是小,就往口袋裡一塞。

    正好周瑜回過頭來看見。

    本來是斬齊的隊伍,突然中間的一個人縮下去,非常明顯。

    都督立即将令旗一擺:&ldquo停隊!&rdquo大将們一聽,知道肯定有人違令了。

    周瑜圈轉馬頭往後掃去,到這個小兵面前勒馬:&ldquo呔!大膽不法小卒,竟敢違抗本督将令!&rdquo這個吳兵剛剛站直身子,見大都督到了自己面前,吓得魂飛天外,連忙把手中的東西丢掉。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周瑜抽出寶劍,&ldquo嚓&rdquo地一劍,将他揮為兩段。

    在戰場上違抗将令,那當然沒有什麼好客氣的。

    另外一些也拾了金銀的,連忙偷偷地掏出來丢掉。

    有的小兵吓昏了,把身邊的金銀統統掏出來扔了。

    扔了以後才想起來,哎呀,這是出兵以前發的饷呀!是我的肉裡錢,怎麼也扔了呢!但是丢也丢了,又收不回來的,更不能向都督說明,隻好摳心剜肉,自認倒楣。

    這筆進帳連諸葛亮都沒有算到,拾曹家的金銀還要收孫家的小費,那是萬萬沒有想到的。

    周瑜将寶劍入匣,撥馬回到隊伍前面,揮舞令旗,率兵繼續追趕。

    樹林中的漢兵們看得清楚,江東兵将果然不拾,拾了也都嘔出來的。

    糜竺等到周瑜的隊伍跑光,心想,現在可以去拾了,這是一個空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而且軍師隻保我有一個時辰的險,即在一個時辰内,周瑜的人馬是不可能回來的。

    但是,幹這種既緊張、又有趣的差使,一個時辰是很快的,我們就要趁這段時間又快又好地把地上的金銀拾光。

    于是,糜大夫帶領三千弟兄出樹林,到大路邊。

    先命隊伍站定,他自己騎了馬在路中央朝四面偵察了一番,看清金銀抛灑在多大的範圍内。

    一看,圈子并不大。

    因為曹兵曹将幾乎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丢的,很明顯都在這一塊地方。

    踏勘清楚,便命三千弟兄分三層把這塊寶地團團圍住:内層是拾金隊;中層是照明隊--一人手擎兩個火把,兩個人火把照料一個人,拾到哪裡,照到哪裡;外圍是保衛隊--背朝裡,面向外,手執鋼刀,提防意外。

    糜大夫吩咐,既要拾得快,又要拾得幹淨。

    那一千拾金隊的弟兄也非常有秩序,事先都操練過的:包袱布往地上一攤,各人自拾面前金,莫管他人腳邊銀。

    拾清一處,往裡推進一步&hellip&hellip圈子越來越小。

    起初一千個人拾,後來變八百,再六百,四百&hellip&hellip一直拾到中心點。

    總之一句話,比掃帚掃的還要幹淨。

    弟兄們在拾的時候,糜竺騎着馬在外面兜圈子,一則注視四周動靜,再則注意有沒有人揩油。

    結果都很正經,沒有人拿。

    一是因為糜竺以身作則,自己手都不沾;基二,拾了金銀回去有賞的,大家不敢舞弊;第三,每人後邊都有個照明的,旁邊還有别的弟兄,互相監視着,外邊糜大夫在四周巡視,大家也無法下手,更不願擔一個貪小利的不良名義。

    他們在這裡拾,一批一批散兵遊勇陸續經過,幾十個一夥,幾百個一群。

    一批落伍的曹兵,為追趕丞相大隊,路過此地,發現地上有許多金銀,猜到這是丞相為了阻攔追兵而用的遺金之計。

    好多弟兄都在拾,身上的号衣一律反穿着。

    他們想,這是誰家的人馬呢?哦,大概是自己人。

    生怕江東兵要和他們搶奪,所以号衣反穿,使人家吃不準。

    他們比我們早到一步,運氣好!我們插不進去了,那也就算了。

    看了一看,就繼續趕路了。

    小股的吳兵路過的更多,--凡是不屬于周瑜大隊的人馬,上岸後全都象散了群的鳥,各處&ldquo自由活動&rdquo,有的想撈外快,有的想立功;大将尋大功,小兵找小功。

    他們看到有一班反穿号衣的人在拾金銀,心想,大概是自家弟兄。

    曹兵現在象脫缰的烈性馬,又象喪家狗,狂奔亂竄,不可能有這樣大的膽量和這麼好的秩序。

    這所以要把号衣反穿,無非是都督不許拾,他們在偷偷摸摸撈油水,或者是都督布置下的拾金隊,把曹兵曹将抛棄的金銀收集在一起。

    那末,就讓他們去拾吧。

    隻怪我們的腳短,發不了這樣的财。

    看過就走了。

    正當漢兵們快要拾完的時候,又來了一批吳兵,約三百餘人。

    雖然他們也認為這班反穿号衣的老兄是自己人,但是,并不馬上就跑。

    心想,反正他們就要拾完了,等他們走了之後,我們再去看看,或許我們也能沾一些便宜。

    總共不到一個時辰,地上的金銀已經全部拾光,一千小兵的手中多多少少都是各人一包。

    照明隊員把火把插好的插好,踩熄的踩熄,全都抽出腰間的鋼刀:兩千保護一千。

    糜竺集合隊伍。

    三千軍隊立刻排得整整齊齊。

    糜大夫又吩咐,大家把号衣穿正。

    全體漢兵馬上把号衣脫下,翻個身,重新穿上。

    打旗的小兵把大旗揮開。

    旁邊那三百多個吳兵一看,他們的号衣上前面一個&ldquo劉&rdquo,後面一個&ldquo漢&rdquo。

    啊,是劉家的一班窮鬼!膽子倒真不小,竟敢跑到如火如荼的戰場來攔路搶劫!但他們人數很多,大約有三千光景,比我們多十倍,奈何他們不得。

    再一看旗幟上:&ldquo大漢皇叔麾下,上大夫糜&rdquo。

    派頭真大,大将都不派,來一個文質彬彬的大夫!吳兵見他們的隊伍出發,三百個人一擁而上,趴在地上仔細搜尋。

    尋了半天,就連金銀的屑屑都沒有看見,象大掃除一樣,一點也沒遺漏。

    如果能拾到一丁點,他們倒也心平了。

    不料等了半天工夫,一點收獲都沒有,心裡實在氣憤得很。

    心想,站我們索性再等等看,或許有我們的大将路過,就請他追上去,奪回金銀,也出出我們心頭這口怨氣。

    這些财物本來是曹操丢給大都督的,就應該讓我們發點小财。

    所以他們呆在那裡不走。

    過了不多一會,西邊來了一騎,馬上坐着一員白須老将,吳兵們一看,是老都督程普。

    程老将軍怎麼到這個時候才來呢?因為他是奉令接應黃蓋的,聽說老朋友中箭落水,就帶着弟兄們在江面上搜尋,可是找了半天沒有黃蓋的影蹤。

    後來得悉他已被韓當救起,并送到大都督那裡去了,這才率軍靠岸登陸。

    又得知周瑜率領大隊追趕曹操去了,便帶了本彪人馬去援助殲敵,路經這裡。

    吳兵看見程普,老遠就大聲喊道:&ldquo老都督慢走!&rdquo&ldquo程老将軍慢走哎!&rdquo程普一看,是自己弟兄,便扣馬問道:&ldquo軍士們,有何軍情?&rdquo吳兵告禀說,曹操為了阻擋都督追兵,在這裡抛下許多金銀。

    大都督追趕曹操要緊,來不及拾取。

    不料被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