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奔單騎曹操臨大厄 保散财糜竺遇敵人

關燈
第九回奔單騎曹操臨大厄保散财糜竺遇敵人 許褚押着車輛剛剛離開陸營,吳家兵将就駕着一百二十輛戰車,從後營沖到前營,勢不可擋,翻騰着的火球從左右兩營向中軍營滾來,整個一座陸營陷入一片火海。

    守營大将早已躍上馬當先謀求生路去了。

    曹兵四散而逃,包頭鼠竄。

    連環舟上逃下來的文武将士和陸營裡逃出來的兵将彙聚在一起,統統擁往赤壁左山避難。

     曹操在小船船頭上看到陸營也全都燒光了,十分傷感。

    張遼在旁安慰道:&ldquo丞相不必悲傷,你看文武将士全在赤壁左山之上。

    丞相登岸吧。

    &rdquo曹操擡頭一望,果然,左山上的人馬象烏鴉似地都栖滿在那裡,心想,這場大火肯定把他們吓破了膽,在伸長了脖子等我回去,那末,就照文遠的話,上了岸再說吧,&ldquo文遠,你我登岸吧。

    &rdquo 張遼放下闆槳,提起大刀,攙扶着曹操踏上江岸。

    他說,丞相,我先走,你跟在我後面。

    文遠對江灘上看了一看,朝岸上走了一個弓背形,然後筆直向前。

    曹操想,筆直上去不是很方便吧?何必去兜那麼小圈子呢?其實,這是張遼細心。

    因為江灘與海灘相仿,都是淤泥屯積的地方,被東風一吹,表面上一層已經幹得龜裂了,好象很堅實,實際上下面仍然是稀爛的,踩上去就會立即下陷。

    張遼先看一看,再沿着原先的腳印走,那就穩妥無虞了。

    而曹操對此一點不懂,自作聰明,想走近路,也沒有發覺眼前這段江灘腳印全無,隻管走去。

    曹操一步跨下去,腳下傳來&ldquo噗&rdquo的一聲。

    低頭一看,腳背已被陷沒了,那末,你就趕快向後縮上去呀!他還不吸取教訓,以為偶爾踩上了泥窪,跨前一步就可以拔起來了。

    要緊第二隻腳再跟下去。

    唯知淤泥表面硬,下面爛。

    它一點不客氣,&ldquo噗!&rdquo又陷了進去,叫&ldquo啊呀&rdquo已經來不及了。

    他想拔左腳,右腳陷得更深;想拔右腳,左腳直陷下去。

    這時候的曹操真正感到什麼叫做難以自拔了!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隻得高喊:&ldquo文遠,文遠,快來呀!&rdquo張遼還一直以為曹操跟在背後呢,因此頭也不回在朝前走。

    現在聽得急劇的喊聲,回頭一望,哎呀!欲話說,倒楣時候喝冷水都硌牙齒,你還要貪走什麼近路呢?張文遠隻好回到老地方。

    但曹操站的地方他也不能去的,過去的話,同樣要陷下去,這是&ldquo公平交易,老少無欺&rdquo的。

    張遼隻得回到小船船頭上,探出上身,兩手叉住曹操的腰部,用力把他象拔蘿蔔似地拔了起來。

     曹操大叫:&ldquo哎喲,老夫的靴兒!&rdquo 張遼朝他的腳上一看,兩隻腳上都沒靴了,全都陷進淤泥裡了。

    這就無法取回羅!倒也上了譜,真成了道道地地的赤腳丞相。

    其實,這是說書人在幫曹操的忙。

    從何說起呢?讓他在這裡陷掉雙靴,葫蘆谷遇到張飛時又摘去丞相貂,剝掉蟒袍,這樣,到了華容道才能活命。

    因為關雲長見他敗得如此可憐,便已手軟三分了。

    如果他仍是頭戴相貂,身穿蟒袍,手捧令旗,神氣活現,紅面孔豈會憐憫他、放他逃生?張遼說,你現在沒法走路,還是我來背你,走起來快些。

    曹操想,才一會兒工夫,倒已經被人背了兩次。

    張文遠馱着丞相,離開江灘,到達岸上。

    張遼關照一聲:&ldquo丞相站穩了。

    &rdquo把他平穩地放了下來。

    曹操穿着襪子站在地上,感覺到這種滋味兒不大好受。

    張遼見些窘迫之狀,說,要不把我的靴子脫下來給你吧。

    曹操連忙搖手制止道,不要。

    一則,你穿的是戰靴,我穿不慣;二來,你赤了腳不便行軍、作戰,今天難免還要與敵人交鋒,還是先到了山上再說吧。

     這裡先交代一下:後來,曹操到了山上之後,由于事情紛亂,急于逃命,靴子的事情也就忘記了;結果一直未曾有工夫,曹操也就一直赤腳到華容道。

    當下,張遼喝住幾個在驚慌逃竄的小兵,命他們扶着丞相上山。

    曹操想,吃敗仗吃得丞相變跷腳了,要人家這麼扶着走。

    曹兵攙扶丞相在前,張遼跟在後面。

    到半山腰,小兵把丞相放下來。

    山上的地面怪石嶙峋,七高八低,赤着腳站在滿是砂石的山破上,更是痛得他龇牙咧嘴,啧啧叫苦。

    小兵就近找了一塊較平坦的山石,撣掉上面的泥土,請丞相坐下。

    曹操長歎一聲,擺準架子,坐了下去。

    他坐慣了皮榻子的,不知道坐石頭是什麼滋味,&ldquo通&rdquo的一坐,&ldquo哎喲!&rdquo屁股都要碎成四片了。

    山石冰冷繃硬,坐在那裡并不見得比站着要舒服多少。

     張遼手執大刀站在丞相邊上,氣喘籲籲,把丞相從連環舟上救到這裡,确實很辛苦。

     逃避在這裡的文武官員見丞相到此,紛紛上前見禮。

    曹操對四下一看,雖然水、陸兩路都已燒光,但文官武将還大多在這裡。

    回頭往下一看,山腳下四周聚滿了小兵,漫山遍野,密密層層,大約有四、五十萬。

    曹操想,雖然此山暫可歇息,但涼亭雖好,并非久留之地。

    水、陸兩營都完了,隻有趕快退守糧隊。

    有四、五十萬人馬,糧饷保全,就最多隻能算輸了一半,還有一半實力,足可以作一場殊死的決戰呢。

    然而,此去聚鐵山九十餘裡,靠兩條腿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匹坐騎,至少可以代步。

    因此,對四下一望,一匹馬都沒有,文武也都雙腳着地。

    問道:&ldquo列公,爾等的馬匹哪裡去了?&rdquo 文武們都說,早被先上岸的弟兄們搶光了,連拉車子的馬都不剩一匹,否則我們怎會呆在這裡不走呢! 曹操想,這倒要命了。

    目前最低限度要有兩匹馬,一匹是我騎,一匹是一員大将騎了保護我一起走。

    可現在要一匹馬比登天還難。

    此時,要想尋覓坐騎的人又何止曹操一個呢!山下也有一個人同曹操一樣,急于要搞到一匹戰馬。

    誰呢?就是叛将路招。

    他為了要捉曹操,在連環舟上耽擱的時間長了,等他逃上岸,馬匹早就被别人搶得精光。

    路招想,機謀已破,我已不可能再在曹操手下為将吃飯了。

    周瑜那裡也沒有交情,連一個熟人都沒有,隻怕他心懷嫌隙,不肯收留。

    還是去投劉備吧,過去早就認識的。

    但是,要去樊口山,必須有一匹好的坐騎。

    否則非但跑不了那麼多的路,倘使我反叛丞相的消息一傳開,肯定有人要來捉我。

    我打都沒有辦法打。

    或許他們已經知道了,正找機會處置我呢。

    所以,路招非常着急。

    正在此時,隻見陸營右營方向沖來一人一騎,仔細一看,馬上的大将是樂進。

    路招想,樂文謙有點戆的,而且陸路上的大将不大可能知道我已經反叛丞相,待我把他的這匹騙過來。

    便招呼道:&ldquo文謙将軍慢走。

    &rdquo 樂進扣馬一看,是路招。

    便問:&ldquo路将軍,你一人在些何幹?&rdquo &ldquo文謙将軍,丞相現在在左山之上,欲朝糧隊而去。

    怎奈無有良馬,故命末将下山尋找。

    請文謙将軍将寶馬交于末将,待路招送與丞相。

    &rdquo略微有點頭腦的人就不會上當:丞相要馬嗎?那很好,我正要到左山去見丞相,我自己騎去便了。

    但是,樂進确實傻頭傻腦,加上曹操一向号令嚴明威信高,叫誰辦的事,誰就得不折不扣辦好。

    聽了路招的話,想都沒有想一想,居然馬上服服貼貼跳下馬來。

    說道:&ldquo好,請路将軍将此馬速速上山送與丞相。

    &rdquo &ldquo多謝文謙将軍。

    &rdquo 路招跨上馬背便走。

     阿戆扛了斧頭,步行往左山而去。

    到半山,見丞相坐在那裡。

    上前參見:&ldquo丞相,末将樂進有禮。

    &rdquo&ldquo文謙将軍罷了。

    &rdquo &ldquo請問丞相,何不速速退往聚鐵山?&rdquo &ldquo老夫早有此意,奈何無有良馬。

    &rdquo &ldquo咦!?末将的坐騎不是由路招帶與丞相了麼?&rdquo提起路招,曹操立即想到連環舟上的一幕情景,怒火中燒。

    心想,要不是這厮搶掉我的小船,我早就上岸了。

    既不會受黃蓋的驚吓,也許還能将陸營保住。

    這個逆賊可惡之至!便問樂進:&ldquo爾的馬匹究竟怎樣?&rdquo 樂進如實講了一遍。

    曹操搖搖頭,長歎一聲:&ldquo唉!文謙,爾受了路招之騙了。

    &rdquo曹操想,本來還無暇想到這件事,既然樂進提到,那就向大家宣布一下。

    路招先搶船,後掠馬,劣迹昭彰,免得不知情者再上他的當,而且還要全軍共誅之!&ldquo列公,路招反了。

    他在連環舟上要生擒老夫去投周郎。

    &rdquo &ldquo嘩--&rdquo一陣羅唣。

    &ldquo路招反了!&rdquo&ldquo大膽逆賊!&rdquo&ldquo可惡的匹夫!&rdquo&hellip&hellip 樂阿戆恨得咬牙切齒。

    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沒有馬,大家都隻能呆在這裡。

    &ldquo乓&hellip&hellip&rdquo随風傳來金鑼之聲。

    衆人回頭對江面上一看,隻見大批戰船沖殺過來。

    知道是周瑜的大隊人馬到了。

    曹操想,他們一登陸,把這座山團團包圍,我的大将沒有戰馬,無法交鋒。

    即使他們不沖上山,我們不消幾天就會都餓死在這裡。

    得趕快離開這裡啊!否則就等死啦!但是馬&hellip&hellip 暫且讓曹操在山上急一會兒。

    因為黃蓋已在長江裡泡了半天了,說書人再不把他撈起來,老頭兒要淹死了。

    其實,曹操還未上岸,黃蓋已從水裡起來了。

    老将軍中箭跌下長江,小船上的二十五名吳兵看得清楚,但是來不及救。

    等了一會不見老将軍出水,料定他已被江水沖走了,隻得回到黃蓋的大船及三千弟兄停泊的地方,告訴大家,老将軍中箭落水,不落不明。

    三千兵劃了一百二十條浪裡鑽分散在江面上往來穿梭,四處尋找:&ldquo老将軍哎!老将軍哎!&rdquo尋找多時,仍舊不見黃蓋的影蹤。

    黃公覆畢竟是老将,跌下長江時,金鞭已經脫手,左臂上的箭傷在水裡一泡,倒也并不覺得痛了,況且頭腦十分清醒。

    雖然年近花甲,不能與身強力壯的年輕大将比力氣,但他深谙水性,功底紮實。

    吸足一口氣,就在水下拚命劃動,認準了江心方向潛去。

    他想,如果就在近旁出水,或許連環舟上還有曹兵曹将暗中窺視,施放冷箭,所以要潛得越遠越好。

    但是,我出水之後,一定要有東西被我抓住,否則,就這樣拚蠻力遊過長江吃不消的。

    黃蓋在下面換了一口水,潛到不能再潛時,方始把氣一屏,頭一昂,手一壓,腳一蹬,浮上水來。

    頭還未曾探出水面,右手先伸上去,在江面上一撩。

    一是摸摸頭頂上有沒有東西壓住,二是想能不能抓牢一件有浮力的東西。

    巧了,手剛一抓,就抓到了一樣東西。

    老将軍這才把頭探出水面,口中的冷水噴掉,睜開雙眼一看,原來吊在一條大船的舵上。

    向四周一望,船上的旗号是&ldquo孫&rdquo、&ldquo吳&rdquo。

    知道是自己人的船。

    便喊道:&ldquo快來相救老夫!&rdquo 掌舵的吳兵被船下的呼救聲吓了一跳:怎麼水裡有聲音?他把頭伸出艄尖,俯首一看,叫了起來:&ldquo哎呀,不好了,黃老将軍落水了!&rdquo 叫聲喚來了好幾個弟兄,問明情由以後,大家動手,把黃蓋死拉硬拽地拖上了船。

    這艘是韓當的船,奉命來燒曹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