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以假亂真黃蓋受刑 認虛為實魯肅說情

關燈
從和諸葛亮交了朋友以來,在都督面前,我的面子沒有過去大了。

    他往往要訓斥我。

    所以,我去勸恐怕無濟于事,此時能夠讨得下情的,一定要是都督很尊重的人。

    魯肅對帳上四顧一看,隻見武将班中站在最前面的是老都督程普。

    心想,他與黃蓋是數十年的老弟兄,交宜頗深,也是江東三世舊臣,地位高、資格老、而周都督是他一手提拔,主動讓賢,把自己都督的位子讓給了他。

    程老出來讨情,都督無論如何會看在這前輩的份上,讓他幾分。

    不過再一想,不行。

    方才都督橫一個老不法豎一個老匹夫,連老賊都罵了出來,看來他對老人很有成見。

    如果程普出去讨情,正好捅在他的氣眼裡,以為你們老家夥同老家夥搭了檔、結了夥來欺侮他年輕統帥。

    他更要跳得八丈高,血口噴人了。

    而且,現在程普低着頭,皺着眉,大概也有點害伯,看都不敢看周瑜呢。

    那麼我還是别去請教他了,免得他左右為難。

    魯大夫的目光到中央,看到周瑜的身邊坐着的諸葛亮。

    頓時眼前一亮。

    心想,對了,還是請他出馬試試吧。

    盡管都督曾多次要殺害他,但是,最近都督與他及龐統一起商量破曹之計兩下比較融洽,對他很是佩服。

    再說,黃蓋對孔明也有恩德,草船借箭全靠老将軍幫忙。

    看在這一點上,孔明應該出來讨情,為什麼坐在邊上閉目養神,無動于衷?大帳鬧到如此地步,你總不見得還有本事打磕睡?待我去叫他一聲。

    魯肅走到諸葛亮身邊,不敢說話,又是咳冷嗽,起左手的袍袖往他身上一拂:喂,你起來讨讨情啊!&rdquo 孔明早已察覺到魯肅的動機。

    心想,你不要來害人,周瑜早就警告過我了,我一開口,就有危險。

    不過諸葛亮有了一個新發現;魯肅并不是預先安排好的勸客。

    否則他不會急得這般摸樣的。

    那末勸客是準呢?怎麼到現在還不出場呢?難道到黃蓋掉了腦袋再出場? 正在此時,接令官奔到虎案之前。

    說道:&ldquo請大都督行刑令下。

    &rdquo 周瑜一怔。

    本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計中有三個漏洞,現在聽到來請行刑好似當頭一樣,幡然醒悟,第一個漏洞發覺了:沒有勸客。

    到這時候,周瑜後悔不疊:我太心急了:這樣一個要緊人物怎麼沒有安排呢?我一時疏忽,黃蓋也沒有想到這條行刑令一丢下去,黃蓋的腦袋就要落地,這還了得!破曹沒有本事,用計用得把三世功臣殺掉,我還好做人?豈不要被吳侯罵死,被天下人笑死?那末我隻得說穿是計了?也不行。

    這樣一來,下次我再用計,二蔡無論如何不會上當了。

    周瑜頓了一頓,立即發覺不對,唯恐被兩邊看穿。

    連忙開口。

    因為象唱戲一樣,節奏不能脫闆的。

    所以對着接令官高聲問道:&ldquo啊,要行刑令的啊!&rdquo 這完全是外行話了,等于現在到商店裡去買東西,手中拿了商品,卻問售貨員:&ldquo要鈔票的?&rdquo不是要招來售貨員的譏刺:不要錢?你去偷,去搶! 周瑜問得稀奇,接令官回答得爽快:&ldquo那當然。

    &rdquo 周瑜也發覺自己失言了。

    一想。

    也罷!我先把行刑今丢下去,黃蓋人緣好,不愁無人為他讨情。

    不管哪一個人出來求情,我都允準的。

    要做好人、這時正是機會。

    等一下要打的時候來讨情,那就是傻瓜了,哪怕天王老子我也不答應的,非要打滿五下不可。

    都督橫一條心,拔一支行刑令:&ldquo把這老匹夫斬了!&rdquo 行刑令&ldquo嗖&rdquo地往下一丢。

    從接令官的頭飛過。

     接令官旋過身去,在地上拾起行刑令,快步向外奔去。

     斬将的時候,每座營的營門都開直的,從大營口直到中軍帳、都可以一眼望穿。

    當接令官從大帳奔到三營時,黃蓋已經看見了,知道行刑令下來了。

    他心中一驚:都督啊,你怎麼認起真來呢?這條令你怎麼可以丢下來?但是再一想,他也發覺了這條計的弊端了。

    啊呀,沒有勸客!都督弄僵了,隻好把這條令箭丢下來。

    那末,難道我活了六十五歲就這麼冤枉死掉?這倒不願的,看來這條計不會成功了。

    殺了我、無人去對江詐降;不殺我,計策不擊自破。

    幹脆讓我拆穿它算了。

    好在我是單腿跪地,手雖綁牢,腳上無鐐。

    等到鬼頭刀劈下來時,我閃身偏過,再飛起一腿,把刀踢掉。

    然後高喊,這是用計,殺不得的──老将軍準備大拆爛污了。

     周瑜見接令官舉着行刑令奔得飛快,心中恨哪!你這家夥與黃蓋有什麼冤仇,卻要跑得這麼快?慢點好了嘛!──周瑜自己的計中有了漏洞,不怨自己思謀不周、卻瞄埋怨别人其實這是規矩,接了行刑令一定要跑得快,又不能踱方步的。

    周都督不見别人來說情,心想,這怎麼辦?看到孔明坐在邊上默不作聲,便對他把袍袖抖抖:你出來做個好人吧! 谙葛亮已把這出戲的前因後果都猜明白,原來周瑜根本沒有安排勸客。

    心想,你真該死,苦肉計怎能沒有勸客?現在叫我來勸,我不敢。

    你用得着我時,對我撩袍袖。

    這樁事情一過,你又要翻臉不認人,找我的麻煩。

    但這條計不能讓你流産了。

    如果苦肉計不成功,沒有人去詐降,赤壁不能燒,劉皇叔三分天下要落空的。

    我本人不可開口,但可以激動另一個人出來的。

    孔明對旁邊的魯肅看看&hellip&hellip 踱頭因諸葛亮不理睬他,氣得他一個人在那裡發鲠勁,嘴巴裡叽叽咕咕:&ldquo有恩報恩,有德報德。

    知恩不報,何異畜類也!&rdquo 諸葛亮想,踱頭罵起我來了。

    你罵我畜生有什麼用呢?還是趁早出去讨情,老将軍可免一死,苦肉計不至于出醜。

    孔明并不開口,隻用羽扇的扇柄在魯肅的屁股上鑿鑿,冷笑一聲:&ldquo嘿&hellip&hellip&rdquo 魯肅覺得有人鑿他,還有笑聲,回頭一看不是别人,乃是諸葛亮。

    心想你還這麼有趣,這麼高興?黃老将軍人頭将落地,大家都急得雙腳跳,你倒還笑得出?瞎!我懂了。

    都督為什麼老是要殺你?就因為他看到了你這家夥存心不良,将來要奪取我們江東的天下。

    我原來一直不信,為了你,我與他之間的關系也疏遠了。

    今日一看,都督目光敏銳,看人入木三分,我太老實了。

    你現在希望黃蓋被斬,江東又少一位頂天立地的大将,将來你打過江東來就少一個敵手。

    都督要芟除蔡瑁、張允這兩個大将,尚且要動一番腦筋,用一條反間計,而你看到都督斬黃蓋,計都不須用一條,隻要袖手旁觀。

    所以你得意忘形,幸災樂禍,用扇柄來鑿我的屁股了。

    哼!你越是高興,我越要與你鬥口氣。

    哪怕丢掉紗帽,我也要把老将軍的性命救下來,偏不讓你如願。

    魯肅想定主意,沖到帳口,對外面一望,隻見接令官已經奔過三營,将到二營了。

    魯大夫拼足力氣,高減一聲:&ldquo刀下留人!&rdquo 到底是文人,你一聲高喊,接令官還未聽見,還在向前奔去。

    好在每座營裡都有小兵,一營一營向外傳出去:&ldquo站住!魯大夫講情!&rdquo&ldquo魯大夫講情!&rdquo 喊聲傳到接令官的耳朵裡,他馬上腳步刹住。

     周瑜等到這個時候,見魯肅站出來方才放心。

     但魯踱頭叫了一聲刀下留人之後,自己還不敢上去與都督講話。

    眼睛對兩旁文武看看:大家看在我的份上,幫幫忙,一起出來讨情,人多力量大,膽子壯。

     衆文武早就有心讨情,就缺少一個帶頭人。

    現在見魯肅一聲招呼,立刻從兩旁-轟而出,擁到虎案之前一一施禮見都督。

     魯肅說:&ldquo都督,黃老将軍今日雖然出言不遜,冒昧虎駕,望都督念他三世舊臣,功高年邁,看在下官的份上,權且饒他。

    &rdquo&ldquo看蔡中份上。

    &rdquo&ldquo看蔡和份上。

    &rdquo兩個小奸也跟在後面和調。

    但心裡想,你隻管殺好了,用不着看我們的面上。

     周瑜一看,帳上所有文武全都出來讨情,哪伯不是真心,也不得不找個下場勢,順水推舟了。

    唯有諸葛亮坐在邊上,若無其事,漠然處之。

    都督看來今天這個計别人都瞞得過,又是瞞不過他。

    這家夥一副看白戲的面孔,殺黃蓋本則是假的,随便誰來讨情我都肯給些面子的,何況是全體文武出而衆口一詞為老将軍求情?便問道:&ldquo既然如此爾等可願擔保?&rdquo &ldquo下官願保。

    &rdquo&ldquo末将願保。

    &rdquo&hellip&hellip&ldquo下官魯肅,願以合家性命擔保。

    &rdquo &ldquo列位站過兩旁。

    &rdquo &ldquo謝都督!&rdquo&ldquo謝都督!&rdquo&hellip&hellip 文武退到兩旁站好。

    魯肅相反走上一步:&ldquo都督,下官前去與老将軍松綁。

    &rdquo 周瑜想,好極了。

    苦肉汁未設一個勸客,這是我的一個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