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開舌戰二傑交鋒 拟火攻三賢定計

關燈
的,龐統早已給我打過招呼了。

    但是,看到周瑜的臉上白一陣、紅一陣,窘态百出;龐統一句連一句,咄咄逼人,先生倒有點顧慮了。

    心想,龐統今日到此,主要是來幫江東的忙,共破曹兵百萬,這是大事。

    幫我出氣和為他自己洩憤是小事,既然已把周瑜逼到如此地步。

    那也差不多了。

    他畢竟是大都督,今天他已經十分謙讓了。

    如果逼得他走投無路,那末物極必反,俗話說,狗急要跳牆。

    他是枇杷葉面孔,毛得很,一旦他惱羞成怒,那就收不了場了。

    豈不是弄巧成拙、以小失大?還是适可而止的好。

    另外,龐統在我背後一直自稱天下第一能人,對我不服氣。

    那末,今天也可以與他在暗中較量一、兩個照面。

    所以孔明對周瑜看看:你老是對我居心不良,屢屢欲置我于死地,但我這裡倒是英雄心,看你如此狼狽,我看不下去了。

    不過你的嘴巴也太笨了,極容易回答的話,已被逼得這般模樣了。

    現在我來回答,保證答得一面打牆兩面光,既不得罪你們兩人,又要說得是龐統的錯。

    你聽着,好好學學!孔明把手一拱,道:&ldquo龐兄。

    &rdquo 龐統對他看着:你插什麼嘴?叫你不要開口的!&ldquo孔明兄怎樣?&rdquo &ldquo想那十月三十一仗,乃是初次交兵,雙方試探一番。

    雖然我軍大獲全勝,畢竟小戰而已。

    曹孟德兵多将廣,若要一仗成功,談何容易?龐兄問之不當了。

    &rdquo 周瑜一聽,我心裡也想說這麼幾句話,但是一下子不知怎麼會卡在喉嚨口講不出來的。

    諸葛亮回答得多麼漂亮! 其實這舌戰也同技擊一樣,有它的一些基本規律和套路的。

    你首先要對這些基本的攻守法則能夠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再加上臨場經驗,才能随機應變,對答如流。

    周瑜既沒有這種娴熟的基本功,又沒有豐富的臨場經驗,所以不堪一擊,經不起一問。

    現在他聽孔明這麼講了,也象小孩子摹仿大人樣子似的,對着龐統:&ldquo是啊,十月三十一仗,乃是小戰而已,若要一仗成功,談何容易?鳳雛先生問之不當了!&rdquo 龐士元聽得一肚皮氣,剛想向諸葛亮瞪眼睛,又聽得周瑜在拾其牙慧,還在講下去。

     大都督心想,我光講這麼幾句,太顯得我拙嘴笨舌了,旁邊的手下人聽了也要笑話我的,總要有點變化、發揮才好。

    于是,他又加了一句:&ldquo欲破百萬曹兵,還須用計也。

    &rdquo 孔明對他看看:這句話我可沒有講過啊! 周瑜想,加一句又不要緊的,否則我真的要變成鹦鹉了。

     不料你不會講話的人,多說一句也要出毛病的。

    龐統抓住話柄,問道:&ldquo請問都督,有何妙計?&rdquo 諸葛亮對周瑜看看:怎麼樣?我的話沒有漏洞的,你這一句話就有空子好鑽。

    龐統知道你心中無計,故意以此來将你一軍。

     周瑜想,跟你們這種人說話真困難,文绉绉,酸溜溜,刁鑽刻薄,我實在不能勝任。

    他對孔明看看:又弄僵了,幫忙幫到底,索性請你了。

     孔明想,你這位大都督的口才實在不行。

    這句話不是也很容易回答的嗎?而且我回答出來,又是龐統的錯。

    但是,我講了之後,希望你不要再亂發揮了。

     &ldquo龐兄。

    &rdquo 龐統一聽,又是孔明。

    你自己叫我幫你的忙,結果你反而去幫他的忙,臂膀往外彎,給我掮木梢。

    好,你講吧!你講完之後,我就跟你幹!所以說:&ldquo孔明兄,有何見教?&rdquo &ldquo龐兄聽了:身為都督,自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破敵大計,早已成于胸中。

    然而軍機秘密,豈能洩露!何勞你局外之人多問?&rdquo 周瑜一聽,妙極了!孔明非但幫我解了圍,而且還替我争回了面子。

    其實我心中根本沒有什麼破敵大計。

    好在跟他這樣說說總會的。

    &ldquo是啊,破敵大計本督早已成于胸中。

    然而軍機秘密不可洩露。

    何勞你局外之人多問?&rdquo 龐統氣得話都沒有,拿起杯子來一飲而盡。

    酒杯一放,準備把矛頭轉向孔明。

    隻見他低倒了頭,不知在動什麼腦筋,龐士元知道,他嘴巴比我厲害,我除了揭穿他漁翁得利之外,沒有别的話可以難倒他。

    弄得不好,反而自己要丢醜現眼。

    況且他為劉備的三分基業不辭辛勞,花了不少心血,我如果揭了他的底,等于葬送了他的前程,犯不着。

    看在我們師弟兄的份上,再放他一着,如果他再不識相,那我就不客氣了。

    想到這裡,龐統又沖着周瑜道:&ldquo都督,如此飲酒無以為樂,不妨行個酒令,也好席上生風。

    &rdquo 周瑜一聽,心想,這又是存心來難倒我的。

    他們山林隐士追逐自在,諸子百家、三教九流都可涉獵,樣樣精熟。

    我怎能與他們比呢?少年從軍,過的是戎馬生活,注意的是行軍布陣、用兵作戰。

    這種吟詩答對、行令猜謎是我之短。

    但又不能挫其雅興。

    好在諸葛亮會幫忙,諒也無妨。

    所以答道:&ldquo如此,請鳳雛先生出令。

    &rdquo 龐統說,令中要說前朝的一君一臣在交談,談話中要嵌入另一個臣子的名字,最後要以比他們年代更早的一個古人姓名來收場。

    可以用諧音。

    &ldquo大都督先請。

    &rdquo 周瑜想,我聽了半天也沒有聽出你講的是什麼意思。

    便對孔明把袍袖一抖:請你先開個頭,示範一下,我依樣畫葫蘆大概還可以。

     孔明想,方才龐統已經在對我瞪眼睛了,我再做你的擋箭牌,恐怕龐統不依。

    不過冤家已經做了,就幫忙幫到底吧。

    反正龐統出的題目,我總能對付得了的。

    明知他是要為難一下周瑜,但我隻裝不懂。

    我作為席上的一員,行酒令自然也有我的份,先講後講都一樣。

    所以就對周瑜看看:聽好了! &ldquo亮獻醜了。

    &rdquo 龐統對他看看:今日怎麼都是你在獻醜?誰要你獻醜! 諸葛亮隻當不知道,自管自行令道:&ldquo吳王宮中作賦,子胥到來百批(伯嚭)。

    吳王道:&lsquo明日春遊去,與君柳下會(惠)&rsquo。

    &rdquo 周瑜一聽,懂了:吳王夫差與伍子胥是一君一臣,伯嚭是另一個臣子;最後講的柳下惠是比他們更早的古人。

    照這個樣子不算難,我也會的。

    &ldquo本督獻醜了。

    &rdquo 龐統想,這家夥倒是聰明的,一經指點,他已經學會了。

    &ldquo大都督請。

    &rdquo 周瑜想,孔明說吳王,我就說越王,近一點,都屬我們江東地界。

    便行令道:&ldquo越王錢塘觀潮,問文種道:&lsquo此浪一瀉多少?&rsquo答曰:&lsquo足有萬裡(範蠡)。

    &rsquo待到潮平浪靜,君臣泛舟江上(姜尚)。

    &rdquo 周瑜說完,噓了一口氣,好象從肩上卸下了一副重擔。

    對龐統道:&ldquo鳳雛先生請了。

    &rdquo &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 這家夥自己倒沒有準備好。

    他以為周瑜行不出這個令的,沒想到孔明會先做榜樣,周瑜又學得那樣快。

    不過這種雕蟲小技畢竟不在龐士元話下,他眼珠一轉,便已想好,道:&ldquo高祖暗渡陳倉,與蕭何道:&lsquo今夜月色全無。

    &rsquo答曰:&ldquo幸有寒星(韓信)照耀,尚可趕路(甘露)&rsquo。

    &rdquo 大家行過酒令,各自飲了個滿杯。

     龐士元一邊喝酒,一邊在動腦筋:是否要轉攻孔明?突然之間,想到一個有趣的主意:他們兩個都是有主人的,隻有我是個閑散之人,倒不如借行酒令來取笑他們幾句。

    他便忽然一笑,說,方才我們的酒令是講已故了的前人,現在要講活着的今人。

    仍是一主一臣交談,話中再嵌入另一個臣子的姓名,但此番除了姓名之外,還須加上此人的表字。

    結尾就不須再用别的古人名字了。

     周瑜想,你的花頭真多。

    反正我有靠山,不要緊。

    他對孔明看看:老規矩,還是你先來開場。

     諸葛亮想,我是準備引火燒身,讓龐統來攻擊我了。

    但他這個酒令的意圖我已清楚,是想取笑我們。

    那麼,我來講得遠點,與在座的人都無關系。

    便道:&ldquo亮獻醜了。

    &rdquo 龐統想,你怎麼這麼喜歡獻醜呢?好,這個酒令講完之後,我決計要與你算帳了,說道:&ldquo請教。

    &rdquo 孔明令曰:&ldquo劉璋救災,命張松前去發赈(法正)。

    囑咐道:&lsquo凡孝子者須多予一份,此為孝食(直)也&rsquo。

    &rdquo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