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諸葛亮大獲全勝 周公瑾夜探敵營

關燈
指一算,一百天就是要三個多月,現在十月底,就是說,要到明年二月初才能把水軍操練好,我的糧草不足,貴在速戰速決。

    再說,二月一開春,從北面向南渡江困難很大,于我軍不利。

    一百天時間太長了。

    因此,曹操限定二奸把水軍在一個月内操練娴熟。

    所以,蔡、張二人自從吃了敗仗的當夜就開始親自督陣指揮。

    他們明白,這次操練過後,與吳兵交戰隻能取勝,不可失敗,再打一次敗仗腦袋不再屬于自己的了。

    故而,一日三次加緊訓練,并且傳令,互相殺傷,一無罪名。

    本來今晚的操練早已結束,周瑜過江看不到如此場面。

    也該他大禍臨頭,蔡、張二人見這幾天操練下來,各方面大有進展。

    因此傳令這一晚格外延長一個時辰,恰巧被周瑜看到了一個結尾。

    由此,今天下半夜的替換慢了一段時間。

    本來下半夜巡哨到江面上接班,現在過了一段時間再派出巡哨,江面上空了一段時間,周瑜就在這一段時間内不知不覺地混了過去。

    此時,周瑜正在想,曹操水戰不懂,而蔡、張二人的本領雖然不及我,但他們兩人在曹營中,是我殺敗曹操的障礙。

    他們兩人是曹操下江南的耳目,不殺蔡、張,我難以敗曹。

    想什麼辦法殺他們呢?孔明在我營中,我尚且殺他不成,更何況他們在曹操手下。

    看來隻有用計。

    什麼計可以殺他們呢?周瑜站在山上并不在看,而是在鎖緊眉頭苦思冥想殺蔡、張之計。

    一時動腦筋忘了回去。

    就在這個時候,一條曹兵的水巡哨小船劃進了左山灣。

    這條小江,本來是條死路,極少有船進去,巡哨的小兵更是足迹罕到,今日要出事,各樣都不巧。

    這條巡哨船進入灣内,小兵見四周烏洞洞一片漆黑,一無動靜,兩人一個在船頭向導,一個在船尾劃槳,直巡入深處。

    一個圈子兜下來,沒有發現什麼意外情況,小船掉頭回出來。

    船頭上的小兵偶然回頭,無意之中雙眼對山上一看,不覺失聲叫了起來:&ldquo慢!你看,山上有一點火光。

    &rdquo劃槳的小兵忙停止劃槳,也回頭朝山上望去,果真有一點火光在閃動。

    他們想,半夜三更不睡覺,那一個到山上閑逛?原來,周瑜上山時,打算探明情況就走的,所以燈火沒有吹熄,再說,山上風大,要點亮一盞燈火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

    因此,小兵自作主張,把燈籠朝自己身後一放,用身體遮住燈光。

    赤壁江邊水營門裡火光沖天,對山上的一點螢火之光根本看不見,但在山灣黑暗處的巡哨小兵不要說一盞燈籠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一個小小的火星也能辨得明明白白。

    現在巡哨小兵借着燈籠火光,見有兩個人影并肩站立,并且見燈光中隐約有一根雉尾抖動。

    起初,他們還隻是懷疑山上的人,并未覺得事情的重大。

    因為這發生在他們巡哨的時間和地段内,故而有責任查清山上兩人的行蹤。

    後來,仔細一瞧,到底被他們看了出來,船頭上的小兵對着船尾的小兵輕聲叫道:&ldquo不好了!對江周郎在山上窺探咱們的大營。

    &rdquo這小兵眼尖得很,一眼之間,已将周瑜看準。

    難道他果然是一目了然嗎?那是不可能的。

    他根據山上二人的各種迹象和自己的估計而判斷出來的。

    首先,半夜三更自己人不會到山上去;水軍還在操練,山上不設崗哨;陸營離此較遠,小兵不可能跑到此地登山觀看。

    其次,一定是敵人的奸細刺探軍情,況且這個奸細非同小可,身價百倍,因為他頭上雙雉高挑,雉尾象征着地位顯赫,權勢滔天。

    不是今天戲台上的美觀裝飾。

    在前後《三國》中,能有資格佩戴這雉尾的人還不滿十個。

    呂布是當時丞相董卓的寄兒子,自己又是溫侯,因此佩戴雙雉;西川五十四州的都督張任,對劉璋忠心不二,武藝高超,也佩戴雙雉;今後江東的呂蒙、陸遜拜帥,也帶雉尾;後《三國》中,曹操後稱魏王,他的第二個兒子黃須兒、小千歲曹彰也是雉尾雙挑;目前,曹營之中隻有曹洪頭戴雉尾,因為他多次救過曹操的性命,保駕有功,曹操感激他,在萬歲爺面前保舉他,給了曹洪兩根雉尾,現在陸營中駐紮,根本沒有可能鬼鬼祟祟地摸到山上去偷看水軍操兵。

    除此之外,唯有三江口的周瑜頭戴雉尾,兩軍隔江對壘,音信不通。

    巡哨小兵對山上的兩個人影仔細看着,暗中商議,确定必是周瑜過江探聽虛實。

    他們想,我們這裡一天三次操兵,殺聲震天,驚動了三江口的周瑜,趁着黑夜和我軍換班的空隙,他偷偷摸摸到此山上。

    我們不管他是周郎還是孫權,隻要它是奸細,我們就要将他拿獲,送至丞相面前領功請賞。

    船頭上的小兵忙說道:&ldquo快去禀報,周瑜在山上窺探咱們的大營。

    &rdquo艄上的小兵起手中闆槳拼命劃動,不一會兒,小船進水營門,前去報禀都督。

    小船靠近大船,巡哨小兵跳了上去,大聲叫嚷:&ldquo報禀都督,不好了,周瑜在赤壁左山上窺探咱們的大營。

    請蔡都督定奪。

    &rdquo小奸一聽周郎在赤壁左山探營,起初還不太相信,以為小兵謊報軍情。

    後來一想,很可能周瑜聽到這裡的操練聲,來探聽虛實。

    小奸是個粗人,想到這裡,喜得他心花怒放,心想,周瑜啊!請都請你不到,近日送上門來,實是天助我敗中取勝。

    老實說,我在此操兵,尚在擔心能否取勝,現在抓住你周瑜,踏平三江不成問題,根本用不着操什麼兵了。

    瑁命巡哨退下,然後下令:&ldquo來!周郎在赤壁左山探?,停止操兵。

    &rdquo傳令兵敲鑼傳令:&ldquo呔!赤壁左山上周瑜探營,大都督傳令:停止操兵。

    &rdquo今日要是小兵禀報張允的話,周瑜就很難逃走,因為張允是個文人,他比蔡瑁的才能要好些。

    但小兵隻懂得有時要向正都督報告的。

    張允在那邊船上正在督陣。

    忽聽一陣鑼響,傳來停止操兵的号令。

    不懂是什麼意思。

    還在想,今晚多操練一個時辰是蔡瑁的主意,如何在這緊張關頭下令停止?你張允還在慢騰騰地想,下邊的小兵聽到鑼聲,都以為暫停了,尤其是蔡瑁那一方的小兵,一部分已停下手中器械,不料張允并沒有下令停止,張允那一方的小兵還在舞動兵刃,向對方刺去,眼明手快的小兵忙起手中的家夥招架,那些來不及招架的小兵見家夥刺來,早已慌了神,不是中刀中槍,就是跌落水中。

    一時間人聲嘈雜,死傷無數。

    須臾,兩邊又刀對刀、槍對槍地操練起來了。

    張允命手下把船搖蔡瑁船旁,跨了上去?道:&ldquo都督,為何停止操練?&rdquo蔡瑁面露喜色對張允說:&ldquo張大夫,适才采禀報,周郎在赤壁左山上探營。

    我們拿獲了周瑜,還要操什麼兵呢?&rdquo&ldquo周郎探營?&rdquo&ldquo是啊!&rdquo&ldquo都督,你枉空啊枉空!&rdquo&ldquo張大夫緣何說本督枉空啊?&rdquo&ldquo既然周瑜探營,我等更應該加緊操練,讓其看出了神,一時忘卻回去。

    然後我等再暗中遣人前去,将赤壁左山團團圍困,叫他插翅難飛。

    現在突然停止操兵,他在山上看得分明,定被他發覺都督企圖,逃遁回去。

    豈不是枉空否?&rdquo蔡瑁聽了張允的話,覺得自己太魯莽,真是枉空。

    好得小兵還在操練,問題不大,恐怕周瑜還沒有發覺。

    張允說:&ldquo請都督速速布置将令,捉拿周郎。

    &rdquo蔡瑁這個人用兵有私心,大功或容易立的功,常差遣自己蔡家的比較親近的大将。

    前番長江交兵,蔡家三弟兄死于甘甯手下,羽翼少了。

    現在舉目四下一看,自己手下的大将大多數不在眼前,隻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