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張昭巧遣魯子敬 孔明誤走迎賓館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回張昭巧遣魯子敬孔明誤走迎賓館
魯肅回府。
文武都各自集中商議對策。
文官派人暗中打聽武将在商量些什麼;武将也派人去打探文官在議論何事。
孔明在江東的出現,不知不覺地使得武将拿孔明作為後盾,而文官變成對手,劇烈的争端豁然明朗。
因此,舌戰群儒,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衆文官一到迎賓館,大家坐定。
有人問張昭:&ldquo子布先生,孔明已到吳中,我等用什麼辦法來對付他?&rdquo張昭說:&rdquo明天我們一早到此聚議。
孔明不來,便宜了他;要是來的話,我們大家齊齊心,&lsquo打&rsquo他一頓。
&rdquo&ldquo子布先生啊,打人乃是武将的事,他們講拳頭大,臂膀粗。
但也要講理的,也不是好亂打人的。
我們文官不要說打人,就是說話粗俗一點,也要被人恥笑:枉空!喝喝墨水,一點不懂體面。
豈可打人呢?&rdquo&ldquo你們這班人,之所以要被人嘲笑,就在這點上。
&rdquo&ldquo為什麼呢?&rdquo&ldquo你們聽着個&lsquo打&rsquo字,就以為一定是拳打腳踢?&rdquo&ldquo不是這樣,又作何道理!&rdquo&ldquo&lsquo打&rsquo字,有很多解釋,除了拳打腳踢之外,我們文人用嘴較量,也是一種打法。
這便是舌戰。
&rdquo&ldquo啊,明白了!原來是這樣。
&rdquo 聽得張昭說,要與諸葛亮舌戰,大家七嘴八舌,議論不休。
他們都在想,我們文人做事,全憑一張嘴。
成事在于這張嘴,敗事也在這張嘴;晉升在于這張嘴,下貶也在這張嘴。
明天要與諸葛亮鬥口,這真是極好的機會。
雖然他是山林隐士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不過也要叫他嘗嘗我們江東文人的厲害。
要當着他的面,說得他沒有面孔在江東。
說到舌戰,這擔文人個個好口才,好文才,人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可是,諸葛亮身旁的一個人,最使他們傷腦筋。
他就是江東魯大夫。
有他在場,這些文人就不敢輕易得罪諸葛亮。
即使孫權在旁,他也不會附炎趨勢。
文人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魯敬遣開,讓諸葛亮孤身一人到此迎賓館,把他說得無顔上大堂見吳侯。
但是,怎樣遣走魯肅呢?大家一籌莫展,無法可想。
張昭說:&ldquo要拉走子敬,隻須下官略施小計。
&rdquo衆文官問:&ldquo計将安出?&rdquo張昭說道:&ldquo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我們無後顧之憂也!&rdquo大家滿心歡喜,欣然同意。
張昭這人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的計沒有,這種計倒一想就出。
衆人覺得張昭此計甚好。
不過明朝吳侯升堂,我們文人必須早些聚集到此,有充分的時間同諸葛亮見高低。
我們一個接一個,與他車輪大戰,料他一口一舌,怎敵得過我等舌劍唇槍!可戰得他舌幹唇焦,張口結舌,逃出此江東。
不然吳侯升堂,我們就不能将他戰勝。
張昭在旁又出主意道:&ldquo諸位若不嫌怠慢,到寒舍飲一夜酒,以思量對策,對付孔明。
明日一早,我等前往迎賓館。
不知衆位意下如何?&rdquo 衆文人想,這再好也沒有了!邊飲酒,邊論事,從容不迫。
那些自以為才疏學淺的文人,也就不告而退。
約有二、三十位上大夫,都覺得自己能言善辯,就跟了張昭,來到他的府第。
再說,武将派出的手不,到迎賓館探聽明自,聽說文人明早要打孔明,轉身來到官廳:&ldquo報老将軍!&rdquo 黃老将軍正與衆将研究對策,見手下人報來。
要緊問道:&ldquo何事?&rdquo &ldquo報老将軍,不好了!我打聽到這班文人,明朝齊齊心,要打孔明先生。
請老将軍定奪。
&rdquo 黃蓋聽得此話,信以為真。
他想,孔明先生乃是有名之士,又是文墨之輩,怎經得起這許多人的拳打腳踢?鄰國聯兵,擊敗強敵,此乃安邦定國之良謀。
雖然與你們文人所見不合,也應以禮待之,以理服之,豈可以勢壓人,動手動腳?枉空滿腹經綸,反不及我等武将!因此,他對衆将說:&ldquo列位将軍!&rdquo &ldquo老将軍!老将軍!&rdquo衆将齊聲叫道。
&ldquo這班文人實是放屁!&rdquo &ldquo放屁放屁!确實放屁!&rdquo &ldquo來朝請衆位早些到此,幫了軍師打文官!&rdquo隻有老将軍說得出這種話。
有些武将聽說文人聚集迎賓館,商議一個夜晚,便對老将軍說:&ldquo老将軍,聽說文人邊飲酒,邊磋商,通宵達旦。
&rdquo黃老将軍聽說,想他們吃一夜酒,我們也吃一夜酒。
對衆将說;&ldquo要吃酒,這便當得很。
到我家中吃一夜,明天一早來。
&rdquo就這樣,大将都到黃蓋家中。
老将軍真正高興,為了孔明先生,他宴請衆武将。
他們到黃蓋府第直鬧到天亮,這且不提。
文官到張昭府第大廳,酒肴擺好,大家坐定。
說東道西,高談闊論。
吃了好一會,張昭想,起初隻管請請請,沒有仔細看一看,到底哪幾位大夫來我家的。
現在席間略覺靜一點,讓我望一望。
他将手中筷子一擱,撩起三绺清須,對四周一看,倒被他看着了一個尴尬人。
啥人?諸葛瑾!他想,明天我們要說煞你家兄弟,你怎麼也跟到這裡?剛才沒有注意到,大家講的話一定被他聽見。
現在見到了他,應該打個招呼:&ldquo子瑜大夫。
&rdquo 諸葛瑾到此一言未
文武都各自集中商議對策。
文官派人暗中打聽武将在商量些什麼;武将也派人去打探文官在議論何事。
孔明在江東的出現,不知不覺地使得武将拿孔明作為後盾,而文官變成對手,劇烈的争端豁然明朗。
因此,舌戰群儒,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衆文官一到迎賓館,大家坐定。
有人問張昭:&ldquo子布先生,孔明已到吳中,我等用什麼辦法來對付他?&rdquo張昭說:&rdquo明天我們一早到此聚議。
孔明不來,便宜了他;要是來的話,我們大家齊齊心,&lsquo打&rsquo他一頓。
&rdquo&ldquo子布先生啊,打人乃是武将的事,他們講拳頭大,臂膀粗。
但也要講理的,也不是好亂打人的。
我們文官不要說打人,就是說話粗俗一點,也要被人恥笑:枉空!喝喝墨水,一點不懂體面。
豈可打人呢?&rdquo&ldquo你們這班人,之所以要被人嘲笑,就在這點上。
&rdquo&ldquo為什麼呢?&rdquo&ldquo你們聽着個&lsquo打&rsquo字,就以為一定是拳打腳踢?&rdquo&ldquo不是這樣,又作何道理!&rdquo&ldquo&lsquo打&rsquo字,有很多解釋,除了拳打腳踢之外,我們文人用嘴較量,也是一種打法。
這便是舌戰。
&rdquo&ldquo啊,明白了!原來是這樣。
&rdquo 聽得張昭說,要與諸葛亮舌戰,大家七嘴八舌,議論不休。
他們都在想,我們文人做事,全憑一張嘴。
成事在于這張嘴,敗事也在這張嘴;晉升在于這張嘴,下貶也在這張嘴。
明天要與諸葛亮鬥口,這真是極好的機會。
雖然他是山林隐士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不過也要叫他嘗嘗我們江東文人的厲害。
要當着他的面,說得他沒有面孔在江東。
說到舌戰,這擔文人個個好口才,好文才,人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可是,諸葛亮身旁的一個人,最使他們傷腦筋。
他就是江東魯大夫。
有他在場,這些文人就不敢輕易得罪諸葛亮。
即使孫權在旁,他也不會附炎趨勢。
文人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魯敬遣開,讓諸葛亮孤身一人到此迎賓館,把他說得無顔上大堂見吳侯。
但是,怎樣遣走魯肅呢?大家一籌莫展,無法可想。
張昭說:&ldquo要拉走子敬,隻須下官略施小計。
&rdquo衆文官問:&ldquo計将安出?&rdquo張昭說道:&ldquo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我們無後顧之憂也!&rdquo大家滿心歡喜,欣然同意。
張昭這人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的計沒有,這種計倒一想就出。
衆人覺得張昭此計甚好。
不過明朝吳侯升堂,我們文人必須早些聚集到此,有充分的時間同諸葛亮見高低。
我們一個接一個,與他車輪大戰,料他一口一舌,怎敵得過我等舌劍唇槍!可戰得他舌幹唇焦,張口結舌,逃出此江東。
不然吳侯升堂,我們就不能将他戰勝。
張昭在旁又出主意道:&ldquo諸位若不嫌怠慢,到寒舍飲一夜酒,以思量對策,對付孔明。
明日一早,我等前往迎賓館。
不知衆位意下如何?&rdquo 衆文人想,這再好也沒有了!邊飲酒,邊論事,從容不迫。
那些自以為才疏學淺的文人,也就不告而退。
約有二、三十位上大夫,都覺得自己能言善辯,就跟了張昭,來到他的府第。
再說,武将派出的手不,到迎賓館探聽明自,聽說文人明早要打孔明,轉身來到官廳:&ldquo報老将軍!&rdquo 黃老将軍正與衆将研究對策,見手下人報來。
要緊問道:&ldquo何事?&rdquo &ldquo報老将軍,不好了!我打聽到這班文人,明朝齊齊心,要打孔明先生。
請老将軍定奪。
&rdquo 黃蓋聽得此話,信以為真。
他想,孔明先生乃是有名之士,又是文墨之輩,怎經得起這許多人的拳打腳踢?鄰國聯兵,擊敗強敵,此乃安邦定國之良謀。
雖然與你們文人所見不合,也應以禮待之,以理服之,豈可以勢壓人,動手動腳?枉空滿腹經綸,反不及我等武将!因此,他對衆将說:&ldquo列位将軍!&rdquo &ldquo老将軍!老将軍!&rdquo衆将齊聲叫道。
&ldquo這班文人實是放屁!&rdquo &ldquo放屁放屁!确實放屁!&rdquo &ldquo來朝請衆位早些到此,幫了軍師打文官!&rdquo隻有老将軍說得出這種話。
有些武将聽說文人聚集迎賓館,商議一個夜晚,便對老将軍說:&ldquo老将軍,聽說文人邊飲酒,邊磋商,通宵達旦。
&rdquo黃老将軍聽說,想他們吃一夜酒,我們也吃一夜酒。
對衆将說;&ldquo要吃酒,這便當得很。
到我家中吃一夜,明天一早來。
&rdquo就這樣,大将都到黃蓋家中。
老将軍真正高興,為了孔明先生,他宴請衆武将。
他們到黃蓋府第直鬧到天亮,這且不提。
文官到張昭府第大廳,酒肴擺好,大家坐定。
說東道西,高談闊論。
吃了好一會,張昭想,起初隻管請請請,沒有仔細看一看,到底哪幾位大夫來我家的。
現在席間略覺靜一點,讓我望一望。
他将手中筷子一擱,撩起三绺清須,對四周一看,倒被他看着了一個尴尬人。
啥人?諸葛瑾!他想,明天我們要說煞你家兄弟,你怎麼也跟到這裡?剛才沒有注意到,大家講的話一定被他聽見。
現在見到了他,應該打個招呼:&ldquo子瑜大夫。
&rdquo 諸葛瑾到此一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