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張飛鎮守長坂橋 趙雲二沖當陽道

關燈
第五回張飛鎮守長坂橋 趙雲二沖當陽道 自從趙雲一走,張飛一個人在橋上十分寂寞。

    但是約好了明日太陽當頂為期,一定要等到那個時候。

    張飛接上馬背,捧了條矛,不住擡起了頭朝子龍去的方向了望,側着耳朵傾聽,不一會左邊有殺聲,一會兒右邊有殺聲,隐隐傳來。

    阿戆想,老趙人比我小,膽比我大。

    心中為子龍擔憂,嘴裡自言自語:&ldquo老趙哇,曹兵百萬,你匹馬單槍,我看是兇多吉少,定要送掉老命──啊呀!他送了老命,二嫂與侄兒便怎樣?老趙不會死,不會死的!&rdquo 這倒并不是張飛一個人在發神經病,因為大家是大将,同樣是吃這碗飯的,深知其中的難處和危險,所以很為子龍着急。

    阿憨一個人守在這裡,沒有人陪伴,确實悶得慌,一會兒看看,一會兒聽聽,一會兒伸手到皮袋袋裡抓把東西吃吃。

    到明天這個時候,吃得皮袋翻過來,阿戆用舌頭舔了。

    實在感到無聊,騎了馬在橋下&ldquo啊達&hellip&hellip&rdquo兜兜圈子,耍上一通長矛,或者跳下馬背,抽出三尺青鋒,舞上一路劍。

    白天還好一點,四周看得清爽,一到晚上──今天不象昨天那樣的暗星夜,而是萬裡無雲,碧天如水,皓月當空,繁星密布,是象趙子龍出風頭的日子。

    一般都說十五的月亮圓,其實是最圓在十六,稱正圓──月光下望去,遠近都是死屍堆。

    長闆河裡偶然有條把魚跳起來,&ldquo咕冬&rdquo一下,張飛一吓,明明知道沒有鬼的,但一個人在這死屍的包圍中,總有點汗毛凜凜。

    遙望西北角上,火光沖天,炮聲震耳欲聾。

    聽到有殺聲,張飛就比較定心,知道趙雲未出危險,因為在曹營中沖殺的隻有子龍。

    好不容易挨到東方發白,張飛在馬背上伸了個懶腰:&ldquo呵,天明了!&rdquo 已是正月十七日。

    見曹營上的标燈漸漸熄滅。

    劉備派人來問張飛,究竟作何打算?張飛叫小兵回複劉皇叔:我與老趙約好,等到他太陽當頂。

    張飛眼看太陽冉冉升起,不覺已将當頂。

    對西北方望去,趙雲影蹤全無。

    張飛想,老趙到此時不回來,肯定戰死在敵營之中了。

    待我趕快保着大哥走吧。

    其實,趙雲此時正是最危險的時刻,是他在長扳坡中碰到的最大的難關,即相遇北地槍王張繡,子龍被迫使用從未用過的煞手槍:&ldquo七探蛇盤槍&rdquo。

    如果你張飛一走,趙雲沖出長扳坡,回到這裡無人接應,那就危險了。

    張飛剛要想走,轉念一想,且慢,既然一天一夜都等下來了,不妨再多等他一個時辰。

    到太陽偏西,如果子龍再不來,我保了大哥跑,我也對得起他了。

    即使老趙不死,以後碰到我,埋怨我為啥&ldquo半吊子&rdquo、放生,我就好說我等到你太陽偏西才走的。

    這樣我就沒有錯處了── 幸得張飛多等一個時辰,否則趙雲要弄僵了。

    阿戆從現在起,的确逐步聰明、細心起來了,到将來進西川後,人家稱他賽孔明呢。

     這裡我未來先說,已經說到了九月十七日的中午了。

    這樣,等我說到趙雲沖出長扳坡,回到長闆橋時,書的話頭就可以把牢。

    所謂&ldquo說書容易種根難&rdquo,要靠事先作好鋪排。

     回過頭來再說趙雲。

    子龍别了張飛直往當陽而來,擡頭一看,隻見一座大營攔住去路,營牆上&ldquo高&rdquo字大旗飄揚。

    趙雲想,莫非高覽又活轉來了?剛才明明被我沖得帳坍旗倒,而現在又整整齊齊,而且仍然是&ldquo高&rdquo字旗飄揚。

    奇怪!子龍依然沖上原來那座土山,察看敵營。

    到山頂一看,樹枝上的斧頭沒有了,高覽的死屍也不見。

    真的死後複蘇了嗎?被我在咽喉口這麼一槍,我想總不會再活轉來了吧! 當然,高覽是不會活過來的了。

    而是曹操的大隊已到此地,頭營上将名叫高平、高槐,就是高覽的兩個堂房兄弟。

    原來高覽手下的三萬騎兵,除了死掉的之外,有一部分就留在這座營裡。

    高平、高槐聽說阿哥高覽被一白袍小将槍挑,心中非常惱恨,囑咐那些小兵說,你們如果見到那個殺死高大将軍的白袍小将,立即前來禀報,我們要替兄長報仇。

    現在營牆上的曹兵中,有幾個就是原先高覽手下的,發現土山上又是那個白袍小将在探看大營,連忙奔下營牆去禀報。

     高家弟兄坐在帳上。

    兩人都是黑臉,身高都要九尺開外。

    高平善用一杆長柄錘頭。

    一部《三國》中隻有兩個人用這種武器,除高平外,還有一個是西川鎮守近天嶺的大将鄧銅。

    一般的錘都是短的,而他們的長錘柄長一丈二尺;兄弟高槐使的是一字镏金镋。

    古代作戰有這麼一句話,叫做&ldquo錘镋之将不可輕敵&rdquo。

    就是說,使用這兩種武器的大将,都是好本事。

    但是在長扳坡中,再好的大将都不是趙雲的對手。

    并非說書的故意把他說得好,子龍确實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名将,非但戰法精通,武藝超群,而且聰明靈巧。

    因此,高氏弟兄兩打一,卻被趙雲一槍挑去兩個。

     現在,弟兄二入正在談論:&ldquo大哥,&rdquo &ldquo賢弟。

    &rdquo &ldquo我家高覽兄長,本領如此高強,竟被小将槍挑,實是可惱:倘若高覽兄長英靈有感,命這小将前來領死,我等弟兄出馬,與兄長報仇雪恨!&rdquo 正在此時,小兵奔上帳來:&ldquo報禀二位高将軍!&rdquo &ldquo何事報來?&rdquo &ldquo小卒在營牆上發現,那個白袍小将又在土山上窺探咱們大營。

    請二位高将軍定奪:&ldquo 高平問道:&ldquo就是那個小将麼?&rdquo &ldquo不錯。

    &rdquo 弟兄二人放聲大笑。

     &ldquo賢弟,高覽兄長果然有靈。

    待我等弟兄出馬,結果了這小将。

    &rdquo &ldquo來,與我等帶馬扛家夥。

    &rdquo 小兵把兩匹馬帶過來,另外四個小兵扛來兩柄武器。

    高氏弟兄站起身來,整盔理甲出大帳,上馬背,武器拿到手中。

    高平在前,高舉長錘,高槐在後,倒拖镏金镋。

    營門開,躺闆平,兩聲炮響,一千小兵沖出來,設立旗門。

     子龍正在土山上看營,但見前面營寨層層疊送,直到山上,總有幾十裡長。

    因為山套有寬有狹,寬的地方紮營,狹的地方就成為通道,所以營頭并不是接牢的。

    頭營到二營就相隔了一條三、四裡長的山套。

    故而趙雲沖殺交戰時,曹操從山上望下來可以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