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張翼德兩次救駕 趙子龍初沖當陽
關燈
小
中
大
劉備想,因為你這張嘴喜歡瞎說,是要給點苦頭你吃吃。
便說:&ldquo既然現在來了,那就跟我一同過橋吧。
&rdquo 但是糜芳說:&ldquo皇叔,趙雲他竟反了。
&rdquo 張飛一聽,已經環眼瞪出了,厲聲問道:&ldquo怎麼,老趙他竟反了麼?&rdquo &ldquo是啊,趙雲确是反了。
&rdquo &ldquo爾怎樣知曉?&rdquo &ldquo三将軍,自從敵軍沖來,後面兩隊全被沖散。
你将軍與皇叔一時分離,公子劉封前來求救于趙雲。
子龍先是不肯前去,後被主母一再催促,要他救了主公再來保護。
趙雲無奈,在臨行之時對亂軍中高聲喊道:&rsquo投主去了!&lsquo三将軍,投主自然是投奔曹操,趙雲豈非反了?&rdquo 張飛聽完這番話,氣得須發皆立。
心想,吃敗仗時應當大家齊心協力,才是正道,即使你趙雲不願随我大哥,那也不可勉強,但是你去投奔曹操,我決不與你甘休!張飛想到此時,故意放輕嗓音對劉備講:&ldquo大哥,你且先過橋梁。
&rdquo 劉備想,我本來要過橋的,你何必多講一句?!畢竟二十多年的弟兄,張飛的性格劉備豈有不知,便問道:&ldquo三弟,愚兄過橋,你便怎樣?&rdquo &ldquo老張前往亂軍之中找尋老趙。
&rdquo &ldquo找他則甚?&rdquo &ldquo不見老趙,還則罷了&hellip&hellip&rdquo &ldquo見了子龍,你又怎樣?&rdquo &ldquo見了老趙,老張要賞他一槍!&rdquo與其讓他投奔了曹操來打我們,我還是先把他一槍殺了。
在這種重大問題上,就要看劉備這當家人是否能掌穩這舵了。
如果他點一點頭,張飛果真要去尋趙雲,而且自己人殺自己人最方便,趙雲不防,肯定被張飛一矛刺死。
即使今後弄明白,人也已經死了。
劉備聽了糜芳的話,覺得不太可能。
第一,我在戰場上沒有聽到關于子龍造反的話;第二,此話出在你糜芳的口中,我實在不敢相信;第三,雖則我現在是吃敗仗,但是當初子龍來投奔我時,我也是處于徐州失守剛剛大敗之後,弟兄剛在古城聚會,景況并不比現在好多少。
如果他嫌我窮的話,也不會來投奔我了。
由此可見,子龍投敵之說不可輕信。
反過來講,即使子龍真要去投曹操,那也是無法可想的事情。
現在你兄弟主要任務應該是守住這座橋。
你一走,我們在樹林裡就沒有保障了。
所以劉備将張飛一把拖住:&ldquo三弟,不可莽撞,鎮守橋梁要緊。
子龍究竟如何,日後自有分曉,何必如此心躁。
&rdquo 張飛感到自己一走,橋梁無人鎮守,大哥要有危險,馬上象釘了釘似的趕他走也不走了。
于是,皇叔帶了劉辟、龔都、糜芳和弟兄、百姓,陸續過橋。
過橋後一、二裡路,有片小樹林。
穿過小樹林哥走一、二裡路,一片大樹林。
大家進樹林下馬休息。
張飛一個人在橋面上,雖然不走,但嘴裡一直在嘀咕:&ldquo老趙啊,你竟反了,老張要與你算帳!&rdquo 你在這裡罵趙雲,子龍為了救劉備苦頭吃足。
他離開頭隊後,往西北方沖去,兜了一個大圈子,未見劉皇叔的影蹤,隻是殺了一些曹兵。
一來當陽地方大,二來劉備早被張飛救跑了。
于龍想,雖然找不到皇叔,但沒有聽到劉備陣亡或被擒的消息,諒必被三将軍或别人救去了,我還是快點回去保護主母、小主吧。
所以圈馬回來。
跑了相當一段路,扣馬對前面看看,不見主母的蘆轎車。
再跑一段,望望還是不見,這下子龍着急了。
心想,我的馬快,按時間來講,車子最多跑這一點路。
難道剛剛路上錯過?也不可能,不是一個兩個人,軍隊要五百,車子有兩部,還有二位糜大夫,絕不會錯過的。
趙雲就騎着馬在附近兜圈子,眼睛四面看,耳朵八方聽。
剛才說張飛他們到長闆橋時天已亮了,現在回過頭來說趙雲,還在下半夜。
前面早已說過,今天是暗星黑夜,看不清楚。
正在此時,前面不遠處有一隊曹兵經過,蔑條、火把明亮。
趙雲借這一點火光對四下一看,隻見地上有不少木闆。
子龍順手用槍&ldquo嚓&rdquo戳住一塊闆,舉起來,注目一看,&ldquo啊呀!&rdquo&ldquo啡!&rdquo──槍一甩,木闆飛得老遠。
為啥這樣着急?因為看到闆上有字:&ldquo寅字十七号&rdquo,這是裝在主母車子後面的箱子上的闆。
劉備雖窮,畢竟是一家皇叔,小百姓逃難也要有不少東西呢。
趙雲保護主母不是第一次,他是劉備的&ldquo主騎&rdquo,相當于現在的保衛局長,一向擔負着保護劉備以及家眷的重任,此番從樊城撤離時也是如此。
一個月來,趙雲跟在車後,無意之中已把這些箱子看得很熟了。
現在子龍想,箱子既已摔得粉碎,人肯定被踩成肉泥相仿了。
想必我一走之後.頭隊也同後面兩
便說:&ldquo既然現在來了,那就跟我一同過橋吧。
&rdquo 但是糜芳說:&ldquo皇叔,趙雲他竟反了。
&rdquo 張飛一聽,已經環眼瞪出了,厲聲問道:&ldquo怎麼,老趙他竟反了麼?&rdquo &ldquo是啊,趙雲确是反了。
&rdquo &ldquo爾怎樣知曉?&rdquo &ldquo三将軍,自從敵軍沖來,後面兩隊全被沖散。
你将軍與皇叔一時分離,公子劉封前來求救于趙雲。
子龍先是不肯前去,後被主母一再催促,要他救了主公再來保護。
趙雲無奈,在臨行之時對亂軍中高聲喊道:&rsquo投主去了!&lsquo三将軍,投主自然是投奔曹操,趙雲豈非反了?&rdquo 張飛聽完這番話,氣得須發皆立。
心想,吃敗仗時應當大家齊心協力,才是正道,即使你趙雲不願随我大哥,那也不可勉強,但是你去投奔曹操,我決不與你甘休!張飛想到此時,故意放輕嗓音對劉備講:&ldquo大哥,你且先過橋梁。
&rdquo 劉備想,我本來要過橋的,你何必多講一句?!畢竟二十多年的弟兄,張飛的性格劉備豈有不知,便問道:&ldquo三弟,愚兄過橋,你便怎樣?&rdquo &ldquo老張前往亂軍之中找尋老趙。
&rdquo &ldquo找他則甚?&rdquo &ldquo不見老趙,還則罷了&hellip&hellip&rdquo &ldquo見了子龍,你又怎樣?&rdquo &ldquo見了老趙,老張要賞他一槍!&rdquo與其讓他投奔了曹操來打我們,我還是先把他一槍殺了。
在這種重大問題上,就要看劉備這當家人是否能掌穩這舵了。
如果他點一點頭,張飛果真要去尋趙雲,而且自己人殺自己人最方便,趙雲不防,肯定被張飛一矛刺死。
即使今後弄明白,人也已經死了。
劉備聽了糜芳的話,覺得不太可能。
第一,我在戰場上沒有聽到關于子龍造反的話;第二,此話出在你糜芳的口中,我實在不敢相信;第三,雖則我現在是吃敗仗,但是當初子龍來投奔我時,我也是處于徐州失守剛剛大敗之後,弟兄剛在古城聚會,景況并不比現在好多少。
如果他嫌我窮的話,也不會來投奔我了。
由此可見,子龍投敵之說不可輕信。
反過來講,即使子龍真要去投曹操,那也是無法可想的事情。
現在你兄弟主要任務應該是守住這座橋。
你一走,我們在樹林裡就沒有保障了。
所以劉備将張飛一把拖住:&ldquo三弟,不可莽撞,鎮守橋梁要緊。
子龍究竟如何,日後自有分曉,何必如此心躁。
&rdquo 張飛感到自己一走,橋梁無人鎮守,大哥要有危險,馬上象釘了釘似的趕他走也不走了。
于是,皇叔帶了劉辟、龔都、糜芳和弟兄、百姓,陸續過橋。
過橋後一、二裡路,有片小樹林。
穿過小樹林哥走一、二裡路,一片大樹林。
大家進樹林下馬休息。
張飛一個人在橋面上,雖然不走,但嘴裡一直在嘀咕:&ldquo老趙啊,你竟反了,老張要與你算帳!&rdquo 你在這裡罵趙雲,子龍為了救劉備苦頭吃足。
他離開頭隊後,往西北方沖去,兜了一個大圈子,未見劉皇叔的影蹤,隻是殺了一些曹兵。
一來當陽地方大,二來劉備早被張飛救跑了。
于龍想,雖然找不到皇叔,但沒有聽到劉備陣亡或被擒的消息,諒必被三将軍或别人救去了,我還是快點回去保護主母、小主吧。
所以圈馬回來。
跑了相當一段路,扣馬對前面看看,不見主母的蘆轎車。
再跑一段,望望還是不見,這下子龍着急了。
心想,我的馬快,按時間來講,車子最多跑這一點路。
難道剛剛路上錯過?也不可能,不是一個兩個人,軍隊要五百,車子有兩部,還有二位糜大夫,絕不會錯過的。
趙雲就騎着馬在附近兜圈子,眼睛四面看,耳朵八方聽。
剛才說張飛他們到長闆橋時天已亮了,現在回過頭來說趙雲,還在下半夜。
前面早已說過,今天是暗星黑夜,看不清楚。
正在此時,前面不遠處有一隊曹兵經過,蔑條、火把明亮。
趙雲借這一點火光對四下一看,隻見地上有不少木闆。
子龍順手用槍&ldquo嚓&rdquo戳住一塊闆,舉起來,注目一看,&ldquo啊呀!&rdquo&ldquo啡!&rdquo──槍一甩,木闆飛得老遠。
為啥這樣着急?因為看到闆上有字:&ldquo寅字十七号&rdquo,這是裝在主母車子後面的箱子上的闆。
劉備雖窮,畢竟是一家皇叔,小百姓逃難也要有不少東西呢。
趙雲保護主母不是第一次,他是劉備的&ldquo主騎&rdquo,相當于現在的保衛局長,一向擔負着保護劉備以及家眷的重任,此番從樊城撤離時也是如此。
一個月來,趙雲跟在車後,無意之中已把這些箱子看得很熟了。
現在子龍想,箱子既已摔得粉碎,人肯定被踩成肉泥相仿了。
想必我一走之後.頭隊也同後面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