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張文遠傳令進城 諸葛亮火燒新野
關燈
小
中
大
。
心想,你問我往哪裡走,我還要考慮一下。
這時,四面的鑼聲不絕,不斷有小兵跑來報警。
一個軍政官冒着烈火奔到此地,見三員大将都在衙門口,連忙到張遼馬前:&ldquo報禀先行将&hellip&hellip&rdquo 他還沒有報出來,張遼就把他打斷了:&ldquo諸葛亮的埋伏四起,本先行早已明白,不必多報,與我退下!&rdquo 意思是:我現在需要冷靜地考慮一下。
你不要來多煩了!張遼想,往東門跑怎麼樣?不行,東方甲乙木,木能生火。
南門吧?更不行,南方丙丁火&hellip&hellip看來還是北門有點希望,北方壬癸水,水能克火。
其實,北門倒是死路,諸葛亮對付你們三人的第三道口子就在北門。
北門的火最大。
張遼哪裡知道,招呼許褚、夏侯惇:&ldquo向北關而走!&rdquo 夏侯惇将馬一拎,第一個向北面逃去。
許褚馬上跟上去,張遼在最後。
此時,路上的篷帳已經一炱而光,房屋牆坍壁倒,整個城市煙霧彌漫。
曹兵們在濃煙烈火中狂奔亂跑,哭爹喊娘。
三員将越往北跑,發現火勢越來越猛。
夏侯惇雖然領着頭在跑,但心裡在想,諸葛亮刁得很,會不會他知道我們一定要走北門,故意把北門的火布置得最厲害?擡頭一看,離開北門約剩二、三裡路,面前有一座橋,橋面很高。
其實,這座橋就叫三裡橋,離開北門三裡。
确實被你夏侯惇猜到,此地就是孔明殺你們三人的第三道口子。
就在三裡橋的兩頭橋堍,各埋着竹節磷花,就等你們三将到來,将你們炸死在此。
夏侯惇想,讓我到橋面上去登高一望,看看哪個方向火勢最弱,我們就往哪裡跑,不能再向北門去了。
打定主意,馬掃上三裡橋,對前面一看,隻見北門方向一片通紅,火趁風勢,越燒越猛。
這邊火光一亮,一批小兵倒下去,那邊&ldquo轟&rdquo地一響,一批弟兄葬身火海。
夏侯惇一看,&ldquo嗬唷!&rdquo這個地方好去的啊!就在此時,聽得北門城邊&ldquo轟!&rdquo一聲巨響。
但見一股濃煙,騰空而起。
隐約傳來小兵們的叫喊聲:&ldquo不要過來羅!北關敵樓燒塌啦!&rdquo夏侯惇想,城門都阻塞了,我們再去幹什麼?看來張遼的判斷不對,不能聽他的。
我還是另想别法。
圈轉馬來,對四面一望,隻見南門的火也很厲害,西門也差不多,再看到東門,哎!諸葛亮的用兵确是特别,我也認為東門不利。
東方甲乙木,木能生火。
但是,現在看來,東門倒是生路。
因為兩裡路長的一條東大街,基本上都是平屋,樓房很少,因此火勢較弱。
夏侯惇考慮定當,一準往東門去。
照理,他應從原路回去,叫了許褚、張遼一道走。
但是,這家夥自私得很。
他想,現在越快越好,來不及去招呼他們了,還是獨溜吧。
所以,他一下橋面就往左首的小巷裡一鑽。
因為現在濃煙密布,許褚、張遼也看不清楚,還以為夏侯惇在前面呢。
張遼此時也發覺往北門走是不利的,必須立即掉頭。
因此,招呼許褚說,你往旁邊讓一讓,我來到前面去叫住夏侯惇。
許仲康的馬往邊上一閃,張遼沖到前面,看見三裡橋,掃上橋梁,扣住馬匹,對前面一看,隻見北面一片紅光,知道夏侯惇不會再往前跑了。
因為他先上橋面,先看清形勢。
張遼圈轉馬頭,對四面一望,東門火最小。
不問可知,一隻眼已向東門而去。
這家夥也不招呼一聲。
我知道的,他一直希望我挨燒,現在燒得這種樣子,他高興都來不及呢,哪裡還會顧及我們? 張遼回下橋面,就對許褚說:&ldquo仲康,北關火勢猛烈,你我速往東門而去。
&rdquo 許褚:&ldquo好。
&rdquo 阿戆此時毫無主見,這種火攻從未見過,力氣再大也沒有用。
本來依靠夏侯惇,現在他又不見了。
所以,張遼怎麼說,他就怎麼辦,十分聽話。
立即圈馬向東而去。
張遼跟在他後面。
三将還算運氣,這第三道口子又被他們逃過了。
他們剛剛跑出十多丈路,三裡橋就炸坍了。
因為藥線是拖在北關城門口的,敵樓燒坍,藥線就點着了。
但是,畢竟有三裡路,燒過來需要一定的時間。
現在張遼、許褚聽得後面&ldquo轟&rdquo地一聲,回頭一看,一座橋已經飛到半空。
嗬唷,好險啊!北門敵樓燒坍,三裡橋炸掉,吓得樊城城樓上的劉備雙眼緊閉。
本來皇叔與孔明在樊城城樓上一面飲酒,一面看新野火燒。
現在,見新野火勢這麼大,劉備看得有些膽戰心驚。
聽到傳來哭喊慘叫之聲,不由得毛骨悚然。
最後,看到北門城樓燒坍,三裡橋炸掉,劉備實在看不下去了,說道:&ldquo軍師,你我走吧!&rdquo 孔明笑笑,我在燒敵人,你可要吓得逃走?既然你不要看了,那末就走吧。
君臣下城樓,小僮推過四輪車,手下帶過坐騎,二人上車馬,一路往衙門而來。
樊城的百姓都在登高了望,有的趴在樓窗上,有的爬到屋頂上,見新野燒得滿天通紅,好象馬上要蔓延到樊城來似的,都很緊張。
那些從新野移來的居民,更有切膚之痛,一面看,一面在講:&ldquo我的家在西南角上,你看西南方燒得多麼旺,想必保不牢了!&rdquo&ldquo我的家在北面,你看北門的火勢還要厲害,看來已經燒掉的了!&rdquo都看得啼啼哭哭,悲悲戚戚。
正好此時劉備、孔明的車馬經過,老百姓一見,都哀聲喊道:&ldquo皇爺啊!皇爺啊!&rdquo 劉備知道他們的心情,安慰道:&ldquo子民們,劉備無能,累得你們抛撇家鄉,房廊化為灰燼,都是劉備一人之罪也!&rdquo 你這樣一講,百姓們倒很感動。
有的說:&ldquo雖然我們的房子燒了,但性命總算保住。
這不能怪你皇叔,都是曹操可惡。
劉備一路安民,一路往衙門而去。
到大堂上坐定,諸葛亮就說:&ldquo主公,新野燒管燒,我們逃管逃,早些離開樊城,可以避免一場大敗。
&rdquo劉備說:&ldquo我等走了,子民們怎樣?&rdquo孔明說:&ldquo顧不得許多了。
&rdquo劉備說:&ldquo豈能丢下子民,我等逃生?萬萬使不得!&rdquo其實,孔明并非不顧百姓,他早已考慮過,讓他們留在本地,曹兵殺到,他們隻要向附近山裡去避一避,等曹兵一過境,他們就能回來的。
相反,照你劉備的意思,帶了百姓一起跑,肯定跑不快,被曹兵的大隊追上,倒都要被殺光。
但是,皇叔固執己見,無論如何不聽從孔明的勸告。
就因為君臣意見不一,故而屏僵在樊城不走。
等到後來想走,曹操大軍已到,來不及了。
此事後書再提。
再說,新野的張遼、許褚,逃過了第三道口子,直往東門而來。
許褚在前,張遼在後。
到東大街西口,橫裡掃過來一騎馬,馬背上坐的是夏侯惇。
此地火勢雖然小一些,但是煙霧依然很濃,看不清楚,一隻眼看見那邊沖過來一員大将,他以為是劉備手下的将領,也不打話,提起就是一槍。
許褚也沒有來得及看清,隻見一員大将向自己一槍刺來,總以為是敵将,連忙舉刀招架。
&ldquo當啷&hellip&hellip&rdquo兩柄武器碰頭,槍尖點牢九環刀的刀盤。
這時,夏侯惇方始看清:&ldquo原來是仲康!&rdquo 許褚:&ldquo原來是元讓!&rdquo 張遼也看
心想,你問我往哪裡走,我還要考慮一下。
這時,四面的鑼聲不絕,不斷有小兵跑來報警。
一個軍政官冒着烈火奔到此地,見三員大将都在衙門口,連忙到張遼馬前:&ldquo報禀先行将&hellip&hellip&rdquo 他還沒有報出來,張遼就把他打斷了:&ldquo諸葛亮的埋伏四起,本先行早已明白,不必多報,與我退下!&rdquo 意思是:我現在需要冷靜地考慮一下。
你不要來多煩了!張遼想,往東門跑怎麼樣?不行,東方甲乙木,木能生火。
南門吧?更不行,南方丙丁火&hellip&hellip看來還是北門有點希望,北方壬癸水,水能克火。
其實,北門倒是死路,諸葛亮對付你們三人的第三道口子就在北門。
北門的火最大。
張遼哪裡知道,招呼許褚、夏侯惇:&ldquo向北關而走!&rdquo 夏侯惇将馬一拎,第一個向北面逃去。
許褚馬上跟上去,張遼在最後。
此時,路上的篷帳已經一炱而光,房屋牆坍壁倒,整個城市煙霧彌漫。
曹兵們在濃煙烈火中狂奔亂跑,哭爹喊娘。
三員将越往北跑,發現火勢越來越猛。
夏侯惇雖然領着頭在跑,但心裡在想,諸葛亮刁得很,會不會他知道我們一定要走北門,故意把北門的火布置得最厲害?擡頭一看,離開北門約剩二、三裡路,面前有一座橋,橋面很高。
其實,這座橋就叫三裡橋,離開北門三裡。
确實被你夏侯惇猜到,此地就是孔明殺你們三人的第三道口子。
就在三裡橋的兩頭橋堍,各埋着竹節磷花,就等你們三将到來,将你們炸死在此。
夏侯惇想,讓我到橋面上去登高一望,看看哪個方向火勢最弱,我們就往哪裡跑,不能再向北門去了。
打定主意,馬掃上三裡橋,對前面一看,隻見北門方向一片通紅,火趁風勢,越燒越猛。
這邊火光一亮,一批小兵倒下去,那邊&ldquo轟&rdquo地一響,一批弟兄葬身火海。
夏侯惇一看,&ldquo嗬唷!&rdquo這個地方好去的啊!就在此時,聽得北門城邊&ldquo轟!&rdquo一聲巨響。
但見一股濃煙,騰空而起。
隐約傳來小兵們的叫喊聲:&ldquo不要過來羅!北關敵樓燒塌啦!&rdquo夏侯惇想,城門都阻塞了,我們再去幹什麼?看來張遼的判斷不對,不能聽他的。
我還是另想别法。
圈轉馬來,對四面一望,隻見南門的火也很厲害,西門也差不多,再看到東門,哎!諸葛亮的用兵确是特别,我也認為東門不利。
東方甲乙木,木能生火。
但是,現在看來,東門倒是生路。
因為兩裡路長的一條東大街,基本上都是平屋,樓房很少,因此火勢較弱。
夏侯惇考慮定當,一準往東門去。
照理,他應從原路回去,叫了許褚、張遼一道走。
但是,這家夥自私得很。
他想,現在越快越好,來不及去招呼他們了,還是獨溜吧。
所以,他一下橋面就往左首的小巷裡一鑽。
因為現在濃煙密布,許褚、張遼也看不清楚,還以為夏侯惇在前面呢。
張遼此時也發覺往北門走是不利的,必須立即掉頭。
因此,招呼許褚說,你往旁邊讓一讓,我來到前面去叫住夏侯惇。
許仲康的馬往邊上一閃,張遼沖到前面,看見三裡橋,掃上橋梁,扣住馬匹,對前面一看,隻見北面一片紅光,知道夏侯惇不會再往前跑了。
因為他先上橋面,先看清形勢。
張遼圈轉馬頭,對四面一望,東門火最小。
不問可知,一隻眼已向東門而去。
這家夥也不招呼一聲。
我知道的,他一直希望我挨燒,現在燒得這種樣子,他高興都來不及呢,哪裡還會顧及我們? 張遼回下橋面,就對許褚說:&ldquo仲康,北關火勢猛烈,你我速往東門而去。
&rdquo 許褚:&ldquo好。
&rdquo 阿戆此時毫無主見,這種火攻從未見過,力氣再大也沒有用。
本來依靠夏侯惇,現在他又不見了。
所以,張遼怎麼說,他就怎麼辦,十分聽話。
立即圈馬向東而去。
張遼跟在他後面。
三将還算運氣,這第三道口子又被他們逃過了。
他們剛剛跑出十多丈路,三裡橋就炸坍了。
因為藥線是拖在北關城門口的,敵樓燒坍,藥線就點着了。
但是,畢竟有三裡路,燒過來需要一定的時間。
現在張遼、許褚聽得後面&ldquo轟&rdquo地一聲,回頭一看,一座橋已經飛到半空。
嗬唷,好險啊!北門敵樓燒坍,三裡橋炸掉,吓得樊城城樓上的劉備雙眼緊閉。
本來皇叔與孔明在樊城城樓上一面飲酒,一面看新野火燒。
現在,見新野火勢這麼大,劉備看得有些膽戰心驚。
聽到傳來哭喊慘叫之聲,不由得毛骨悚然。
最後,看到北門城樓燒坍,三裡橋炸掉,劉備實在看不下去了,說道:&ldquo軍師,你我走吧!&rdquo 孔明笑笑,我在燒敵人,你可要吓得逃走?既然你不要看了,那末就走吧。
君臣下城樓,小僮推過四輪車,手下帶過坐騎,二人上車馬,一路往衙門而來。
樊城的百姓都在登高了望,有的趴在樓窗上,有的爬到屋頂上,見新野燒得滿天通紅,好象馬上要蔓延到樊城來似的,都很緊張。
那些從新野移來的居民,更有切膚之痛,一面看,一面在講:&ldquo我的家在西南角上,你看西南方燒得多麼旺,想必保不牢了!&rdquo&ldquo我的家在北面,你看北門的火勢還要厲害,看來已經燒掉的了!&rdquo都看得啼啼哭哭,悲悲戚戚。
正好此時劉備、孔明的車馬經過,老百姓一見,都哀聲喊道:&ldquo皇爺啊!皇爺啊!&rdquo 劉備知道他們的心情,安慰道:&ldquo子民們,劉備無能,累得你們抛撇家鄉,房廊化為灰燼,都是劉備一人之罪也!&rdquo 你這樣一講,百姓們倒很感動。
有的說:&ldquo雖然我們的房子燒了,但性命總算保住。
這不能怪你皇叔,都是曹操可惡。
劉備一路安民,一路往衙門而去。
到大堂上坐定,諸葛亮就說:&ldquo主公,新野燒管燒,我們逃管逃,早些離開樊城,可以避免一場大敗。
&rdquo劉備說:&ldquo我等走了,子民們怎樣?&rdquo孔明說:&ldquo顧不得許多了。
&rdquo劉備說:&ldquo豈能丢下子民,我等逃生?萬萬使不得!&rdquo其實,孔明并非不顧百姓,他早已考慮過,讓他們留在本地,曹兵殺到,他們隻要向附近山裡去避一避,等曹兵一過境,他們就能回來的。
相反,照你劉備的意思,帶了百姓一起跑,肯定跑不快,被曹兵的大隊追上,倒都要被殺光。
但是,皇叔固執己見,無論如何不聽從孔明的勸告。
就因為君臣意見不一,故而屏僵在樊城不走。
等到後來想走,曹操大軍已到,來不及了。
此事後書再提。
再說,新野的張遼、許褚,逃過了第三道口子,直往東門而來。
許褚在前,張遼在後。
到東大街西口,橫裡掃過來一騎馬,馬背上坐的是夏侯惇。
此地火勢雖然小一些,但是煙霧依然很濃,看不清楚,一隻眼看見那邊沖過來一員大将,他以為是劉備手下的将領,也不打話,提起就是一槍。
許褚也沒有來得及看清,隻見一員大将向自己一槍刺來,總以為是敵将,連忙舉刀招架。
&ldquo當啷&hellip&hellip&rdquo兩柄武器碰頭,槍尖點牢九環刀的刀盤。
這時,夏侯惇方始看清:&ldquo原來是仲康!&rdquo 許褚:&ldquo原來是元讓!&rdquo 張遼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