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柳暗花明(11)

關燈
沒過多久,吏部尚書唐孝康快步走了進來。見過了楚名棠,唐孝康見楚铮也站在一旁,笑道:“沒想到五公子也在。名棠兄,這孩子這麼小就能為你分憂,真是羨煞唐某了。”

    唐孝康這些時日與楚府走得很近,為了他女兒和楚原之事時常來府中拜訪楚名棠,兩人已頗為相熟。楚铮前些日子受傷卧床時他也曾來探望過幾次,楚铮對他也并不陌生。

    楚名棠客套了兩句,道:“唐兄,吏部中有一官員叫唐甘江的,你可知曉?”

    唐孝康一怔,道:“此人可是近期内調來朝中的?”

    楚名棠點頭道:“正是。”

    唐孝康想了想,臉色微紅,道:“這人是唐某的一個遠房兄弟,唐某見他為人幹練,政績也還可以,便将他調入吏部協助唐某。”唐孝康所言并不盡實,當時楚名棠将數十名楚氏族人外放出京,朝中留下了不少空缺,唐孝康見有機可乘,便利用手中之權大肆調族人入京,可惜他唐家人丁稀少,唐孝康隻好按着族譜,也不管是否認識,隻要是現今為官的,一古腦統統調入朝中。

    楚名棠問道:“那唐兄是否與他相熟?”

    唐孝康有些不自然,道:“此人進京時間不長。而且據說入京途中偶染風寒,一直卧病在床,也未到過唐某府中,隻是派下人到唐某處告罪了一番。”

    楚名棠和楚铮對視一眼,這唐甘江果然疑點多多。

    唐孝康心中疑惑,不由得咳嗽一聲道:“名棠兄何故問及此人?”

    楚名棠遲疑了一下,料想這唐孝康也無膽與那些刺客勾結,道:“為兄懷疑那些刺客可能就藏于那唐甘江府中。”

    唐孝康吓得臉色煞白,連聲道:“這怎麼可能,他也是一朝廷命官,怎會與這些大逆不道的刺客有關聯?”

    楚名棠将楚铮所發現的疑點一一道來,隻是隐去了鷹堂和楚铮之名。

    唐孝康越聽越心驚,冷汗涔涔,雙手不住顫抖,若此事屬實,他唐孝康絕對脫不了幹系,弄不好這剛當沒幾天的吏部尚書就得卸任,忙道:“我們唐家世居臨海府,此人離家至西線為官已多年,下官也并不認識他,隻是見他政績尚可才将他調入京中。”

    楚名棠知道唐孝康想急于撇清關系,暫且安慰他道:“唐大人,本官也知道那段時日中朝廷中下級官員變動較大,此事也怪不了你。到時皇上若怪罪下來,本官自當為你開脫。”口中說得漂亮,楚名棠心裡卻在暗中搖頭,這唐孝康急功近利,為人又頗為貪婪,與他前任湯受望相比除了能幹一些外,其實隻是一路貨色。這吏部交于他之手實在有些不放心,楚原與他女兒的親事暫且還是不要提了。

    唐孝康稍稍松了口氣,躬身行禮道:“多謝太尉大人,下官馬上去調集兵馬,到那唐甘江府中去搜捕賊人。”

    楚铮卻道:“唐大人且慢。”

    楚名棠心中一動,想到那些刺客不是尋常之人,都是些江湖人士,官府中人上門搜查未必就能一網打盡,還是聽聽這兒子的想法為好。

    楚铮道:“父親、唐大人,對這唐甘江如今我們還隻是推測之辭,而且如今夜已深,就這麼貿然闖到他府上去,恐怕有些不妥吧。”

    唐孝康道:“五公子過慮了,那唐甘江隻是吏部一小小令吏,即使搞錯了,他也無膽張揚半句。”

    楚铮笑道:“唐大人,小侄并不是顧慮此事,小侄認為刺客藏身于官員家中是極有可能之事,隻是擔心萬一我們推測有錯,這麼大張旗鼓地闖進唐甘江府中會不會驚動那些刺客;如果那些刺客真在唐甘江府内,他們都是些江湖高手,尋常的差人根本奈何不了他們,反而讓他們趁着夜色四處逃蹿于京中,倘若如此,再想一一追捕可就難了。故孩兒認為明日一早行事較為可行。”

    楚名棠點頭道:“铮兒說得不錯,唐大人,此事還得事先安排妥當。”

    唐孝康也覺得自己太急躁了些,點頭稱是。

    “铮兒,你師父吳先生呢,他怎麼沒與你一同前來?”楚名棠這才想起怎麼沒見吳安然,平時這師徒二人都是形影不離的。

    楚铮道:“今日孩兒與師父分頭行事,師父一直在外搜尋這些刺客下落,可能尚未回府吧。”楚铮未曾與父親說吳安然因魔門而不願插手此事,他不想讓師父和父親之間因此而産生隔閡,一聽父親問起,忙替吳安然遮掩。

    楚名棠也未生疑,對唐孝康說道:“唐大人,你先下去準備明日之事,并告知禮部侍郎楚上棠之子楚慎安,命他明日一早帶二千名禁衛軍到府外等候,與你我一同前往。”

    唐孝康道:“這等兇險之事,太尉大人就不必親自去了吧,由下官前往就可以了。”

    楚名棠笑道:“無妨。本官府中還有些通曉武藝的家将,足以護衛本官。”

    唐孝康見楚名棠心意已決,便不再勸阻,告辭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