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權利重組(5)
關燈
小
中
大
方令信突然接口道:“名棠,老夫幼子中誠至今未婚,今日老夫厚顔,替犬子向名棠提親。”
楚名棠愣住了,沒想到方令信也随棍而上。
郭懷見機不可失,忙施一禮道:“既然相國大人有此意,太尉大人,小女之事,還是過些時日再說吧。”說完便落荒而逃。
楚名棠望着郭懷匆匆離去的身影,不解道:“相國大人,你怎麼當着郭懷的面就提及此事,難道不擔心他禀報皇上嗎?”
方令信傲然一笑:“那又如何,名棠若答應了此事,方家與楚家結親,你家欣兒又是王烈老侯爺的外孫女,這大趙國又有何人能阻攔。況且也可借此事警告一下儲君,讓他明白憑他的能力,将來還是安安心心地做好皇上吧。”
楚名棠沉默半晌,暗想若是方令信先前所說的是他肺腑之言,那楚王方三家就是首度結盟共同對抗皇上了,如此說來兩家聯姻倒也是件好事,于是說道:“此事本官回府尚要與夫人商量一下,明日給相國大人答複。”
方令信笑道:“此事老夫是唐突了些,還請名棠見諒。”
兩人又客套了幾句,回到廳内與梁上允道了别,便各自起程回府。
方令信上了馬車,方中誠也跟了進來,問道:“父親,您和楚太尉商量得怎樣?”
方令信欣慰地看着這個兒子,方家也就這孩子最成器了,做事果斷,成熟老練,方家内府他管理得井井有條,自己好多事也可與他一同商量,以後方家交給他自己也就放心了。
方令信笑道:“楚名棠是個精明之人,老夫今日之言他是不會盡然全信的,但除去梁上允對他楚家全然無害,又可削弱皇上之助力,他怎會不答應。我們方家丢了個吏部尚書,能得到刑部尚書之位,也算聊勝于無了。”
方中誠道:“舅舅已被楚太尉免職,如今尚是待罪之身,這刑部尚書一職父親準備由誰出任為好?”
方令信道:“就讓你二叔來擔當此職吧,儲君既然是孺子不可教,他以後也就不用再操心了。雖說為父已是相國,你二叔再出任尚書有些不合适,但朝中律法對此沒有明文規定。過幾天老夫再去找一下楚名棠,隻要他無異議,梁上允、成奉之又已被除去,朝中還有誰膽敢反對。”
方中誠點頭道:“孩兒也覺得與其投效皇上,還不如與楚家結盟。皇上年老體弱,儲君心胸狹窄,睚眦必報,根本成不得大事,這朝中大權還不如由方楚王三家把持穩妥些。”
方令信道:“誠兒你說的不錯,為父也正是此意。楚王方三家已把持朝政數十年,這數十年來大趙國力日漸強盛。可皇上不知受了何人挑撥,非要鏟除楚家,也不想想這些年來正是因為楚王方三家相互牽制,不由得任何一家獨大,才在朝中已形成一平衡之勢,若一旦打破,大趙國将朝政動蕩,百姓也不得安生。何況皇上和儲君對世家掌權向來痛恨無比,若沒了楚王兩家,方家便是朝中唯一的世家大族,到時在位的無論是皇上還是儲君,都不會容忍方家再掌朝政,他們想将朝中大權集于一身,我方家就成了他們最大的眼中釘。論家族勢力,方家還不如楚王兩家,又怎能與皇上相抗衡,隻能任由其宰割了,我方家傳承數百年,豈能在為父手中斷了香火。”
方中誠點頭道:“父親所言極是。”
方令信問道:“誠兒,楚名棠幾個兒子與你同輩,你覺得他們如何?”
方中誠想了想道:“楚軒和楚原到了禁衛軍後,孩兒雖沒有與他們正面沖突,但也暗中較量過幾次,感覺這兩兄弟中楚軒沉着穩健,向來喜歡謀定而後動,楚原則咄咄逼人,做事膽大心細,前些時日他們聯手對付孩兒,孩兒無能,實不是他們對手,方家子弟已經吃了幾次虧了。”
方令信笑道:“這那楚軒和楚原老夫也了解一些,的确也是人中之龍,以一敵二,誠兒你輸得不冤,不過你放心,以後這種事不會再有了。”
方中誠不解:“這是何故?”
方令信笑道:“過幾日那楚軒和楚原就要到南線大營去了,楚家子弟群龍無首,又有何人與你争鋒。”
方中誠道:“此事當真?他們兩人才到京中沒多久啊,怎麼這麼快就又要離京了?”
方令信道:“應該不假,可能是楚名棠要堵楚家族人之口吧,畢竟前些日子不少楚家官員被他調離京城了,他讓兒子到軍營中曆練一番也屬正常。兵部的調令已經下來了,呈報到為父之處。為父也不願在這些小事上與楚名棠為難,已同意此事。”
方中誠懷疑道:“那也不對啊,照理來說,楚太尉将他們兄弟當中一人調到南線大營就夠了,當年父親也隻是将大哥送到西線大營,将孩兒卻留在了身邊。”
楚名棠愣住了,沒想到方令信也随棍而上。
郭懷見機不可失,忙施一禮道:“既然相國大人有此意,太尉大人,小女之事,還是過些時日再說吧。”說完便落荒而逃。
楚名棠望着郭懷匆匆離去的身影,不解道:“相國大人,你怎麼當着郭懷的面就提及此事,難道不擔心他禀報皇上嗎?”
方令信傲然一笑:“那又如何,名棠若答應了此事,方家與楚家結親,你家欣兒又是王烈老侯爺的外孫女,這大趙國又有何人能阻攔。況且也可借此事警告一下儲君,讓他明白憑他的能力,将來還是安安心心地做好皇上吧。”
楚名棠沉默半晌,暗想若是方令信先前所說的是他肺腑之言,那楚王方三家就是首度結盟共同對抗皇上了,如此說來兩家聯姻倒也是件好事,于是說道:“此事本官回府尚要與夫人商量一下,明日給相國大人答複。”
方令信笑道:“此事老夫是唐突了些,還請名棠見諒。”
兩人又客套了幾句,回到廳内與梁上允道了别,便各自起程回府。
方令信上了馬車,方中誠也跟了進來,問道:“父親,您和楚太尉商量得怎樣?”
方令信欣慰地看着這個兒子,方家也就這孩子最成器了,做事果斷,成熟老練,方家内府他管理得井井有條,自己好多事也可與他一同商量,以後方家交給他自己也就放心了。
方令信笑道:“楚名棠是個精明之人,老夫今日之言他是不會盡然全信的,但除去梁上允對他楚家全然無害,又可削弱皇上之助力,他怎會不答應。我們方家丢了個吏部尚書,能得到刑部尚書之位,也算聊勝于無了。”
方中誠道:“舅舅已被楚太尉免職,如今尚是待罪之身,這刑部尚書一職父親準備由誰出任為好?”
方令信道:“就讓你二叔來擔當此職吧,儲君既然是孺子不可教,他以後也就不用再操心了。雖說為父已是相國,你二叔再出任尚書有些不合适,但朝中律法對此沒有明文規定。過幾天老夫再去找一下楚名棠,隻要他無異議,梁上允、成奉之又已被除去,朝中還有誰膽敢反對。”
方中誠點頭道:“孩兒也覺得與其投效皇上,還不如與楚家結盟。皇上年老體弱,儲君心胸狹窄,睚眦必報,根本成不得大事,這朝中大權還不如由方楚王三家把持穩妥些。”
方令信道:“誠兒你說的不錯,為父也正是此意。楚王方三家已把持朝政數十年,這數十年來大趙國力日漸強盛。可皇上不知受了何人挑撥,非要鏟除楚家,也不想想這些年來正是因為楚王方三家相互牽制,不由得任何一家獨大,才在朝中已形成一平衡之勢,若一旦打破,大趙國将朝政動蕩,百姓也不得安生。何況皇上和儲君對世家掌權向來痛恨無比,若沒了楚王兩家,方家便是朝中唯一的世家大族,到時在位的無論是皇上還是儲君,都不會容忍方家再掌朝政,他們想将朝中大權集于一身,我方家就成了他們最大的眼中釘。論家族勢力,方家還不如楚王兩家,又怎能與皇上相抗衡,隻能任由其宰割了,我方家傳承數百年,豈能在為父手中斷了香火。”
方中誠點頭道:“父親所言極是。”
方令信問道:“誠兒,楚名棠幾個兒子與你同輩,你覺得他們如何?”
方中誠想了想道:“楚軒和楚原到了禁衛軍後,孩兒雖沒有與他們正面沖突,但也暗中較量過幾次,感覺這兩兄弟中楚軒沉着穩健,向來喜歡謀定而後動,楚原則咄咄逼人,做事膽大心細,前些時日他們聯手對付孩兒,孩兒無能,實不是他們對手,方家子弟已經吃了幾次虧了。”
方令信笑道:“這那楚軒和楚原老夫也了解一些,的确也是人中之龍,以一敵二,誠兒你輸得不冤,不過你放心,以後這種事不會再有了。”
方中誠不解:“這是何故?”
方令信笑道:“過幾日那楚軒和楚原就要到南線大營去了,楚家子弟群龍無首,又有何人與你争鋒。”
方中誠道:“此事當真?他們兩人才到京中沒多久啊,怎麼這麼快就又要離京了?”
方令信道:“應該不假,可能是楚名棠要堵楚家族人之口吧,畢竟前些日子不少楚家官員被他調離京城了,他讓兒子到軍營中曆練一番也屬正常。兵部的調令已經下來了,呈報到為父之處。為父也不願在這些小事上與楚名棠為難,已同意此事。”
方中誠懷疑道:“那也不對啊,照理來說,楚太尉将他們兄弟當中一人調到南線大營就夠了,當年父親也隻是将大哥送到西線大營,将孩兒卻留在了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