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權利重組(3)
關燈
小
中
大
楚名棠默然,總不能告訴他兩家先祖是魔門出身的師兄弟吧。
方令信原本也沒指望他會回答,道:“可惜皇上就沒看到這一點,自他登基之日起,便處心積慮想要鏟除楚家,卻沒注意到王烈時不時就偷偷出手幫一下楚家。皇上所一力促成你和王家大小姐的婚事更是一大失策,上京楚家原本逐漸沒落,楚天放卻将你推上這宗主之位,老夫猜想王家在其中也是出了大力吧。如今楚王兩家變得密不可分,王烈并無兒子,王家勢力名棠你的夫人握有大半,三個兒子又都為她所出。皇上想要鏟除楚家,談何容易。”
楚名棠冷然道:“相國大人分析得如此透徹,名棠深感佩服。”
方令信道:“名棠你切勿誤會,老夫隻是忍不住猜測一番而已。自董程兩家覆滅,蕭家不知所終,朝中就剩下楚王方三家,這幾十年來朝政穩定,天下太平,我大趙國力日漸強盛,想當年僅西秦一家就打得我朝差點連上京城都丢了,可前些日子同時對南齊西秦用兵也是遊刃有餘,名棠你更是将南齊打得元氣大傷。如此情形隻要再保持十年,我大趙國一統天下絕非紙上空談。”
楚名棠怦然心動,這正是他一生最大的夢想,卻沒想到眼前這老奸巨滑的方令信居然也與他有着同樣的想法。
楚名棠畢竟久經政事,也不會就此輕信,想了想淡淡說道:“不過皇上如今對楚家猜忌如此之深,我楚家族人雖有心效力,無奈報國無門哪。”
方令信并不回答,反問道:“聽說名棠你曾對天發誓,今生絕無反大趙之意?”
楚名棠暗暗凜然,此話是他在郭懷府上所說,看來這個老狐狸也是耳目衆多,于是也不否認,道:“正是。”
方令信點頭道:“自古以來,皇上最擔心的就是臣子篡位,對你我這般權臣百般防範,也不能說皇上所顧慮的沒有道理。既然名棠立下誓言,老夫也就放心些了,隻要以後你不違此誓,楚家危急之時,方家也會助你一臂之力。”
楚名棠聞言一驚,但見方令信既然如此說,幹脆也直言問道:“相國為何有如此一說?”
方令信道:“老夫方才說過,方家謹守的是大趙國的平衡之道,皇上想要鏟除楚王兩家,原本就是失策,此事無論成敗,趙國必然元氣大傷,西秦虎狼之師屯兵西線,必将乘虛而入,則大趙危矣。趙國若不在,我方家又焉存?即使能拒西秦于邊境之外,沒了你楚王兩家,于我方家又何益,老夫已是當朝相國,百官之首,方家門生弟子雖不能與你們楚家相比,但也可說是遍天下。到時皇上最忌憚的就是方家了,所重用的必是郭懷、梁上允和成奉之等人,這三人才能也不過爾爾,那郭懷打仗是把好手,從政簡直就是一介莽夫。而楚王兩家留下的空缺必由他們幾家的子弟頂替。可他們這些人為官最多不過三代,門生子弟哪及得上楚王兩家這般人才濟濟,到時大批平庸之徒充斥朝堂之上,朝政必将大亂,可大趙朝政經得起兩次大亂嗎?”
楚名棠沉默不語
方令信突然一笑道:“何況梁上允等人掌握大權,我方家必成衆矢之的,若有可能,必将趕盡殺絕。老夫這條老命倒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總要為兒孫後代想想。而楚王方三家輪番把握朝政多年,相互間雖也紛争不斷,但總是你分我合,都懂得把握一個'度'字,彼此間還有些香火之情。況且老夫也與你們兩家也鬥慣了,有種棋逢對手的感覺,老夫這相國還要當上好幾年,有名棠你做對手也是件快事。至于郭懷和梁上允等人老夫還不屑與他們為伍,你看今日這婚事,辦得一點品味都沒有。”
楚名棠笑道:“相國大人既然如此說了,名棠也願奉陪到底。可名棠有些不明白,如今皇上已經不再對我楚家步步相逼,方相國有些話言重了吧。”
方令信哼了聲道:“名棠,你以為老夫指的是當今皇上嗎?當今皇上雖優柔寡斷,算不上是英明之主,但他還懂得識人用人,懂得權衡利弊,他若龍體無恙,此番話老夫今日就不會說了。”
楚名棠盯着方令信:“相國大人指的是儲君?”
方令信點點頭道:“你可知前些日子他到了老夫府上,與老夫商量了些什麼?”
楚名棠一哂,道:“儲君對楚家憤恨由來以久,還能說什麼,無非是讓相國助他對付楚家。”
方令信冷哼道:“他到了老夫府上,态度倒頗為謙恭,想必這兩年皇上也教了他不少道理。他先是與老夫探讨了一番治國之道,想必是臨時找人捉刀的,隻可惜老夫稍加細問,他便原形畢露,說得漏洞百出,隻是反複堅持一事,就是你們楚王兩家是朝中最大禍患,若不鏟除天下不甯。老夫耐着性子跟他解釋如今強敵在側,何況你們楚王兩家掌握着南線大營,西線北疆也是頗有根基,還是維持現狀的好,而且楚王兩家又無反意,何必苦苦相逼。儲君一聽就臉色大變,大概是沒想到老夫竟是如此一說,轉身就告辭,看來是連方家也怨恨上了。”
方令信原本也沒指望他會回答,道:“可惜皇上就沒看到這一點,自他登基之日起,便處心積慮想要鏟除楚家,卻沒注意到王烈時不時就偷偷出手幫一下楚家。皇上所一力促成你和王家大小姐的婚事更是一大失策,上京楚家原本逐漸沒落,楚天放卻将你推上這宗主之位,老夫猜想王家在其中也是出了大力吧。如今楚王兩家變得密不可分,王烈并無兒子,王家勢力名棠你的夫人握有大半,三個兒子又都為她所出。皇上想要鏟除楚家,談何容易。”
楚名棠冷然道:“相國大人分析得如此透徹,名棠深感佩服。”
方令信道:“名棠你切勿誤會,老夫隻是忍不住猜測一番而已。自董程兩家覆滅,蕭家不知所終,朝中就剩下楚王方三家,這幾十年來朝政穩定,天下太平,我大趙國力日漸強盛,想當年僅西秦一家就打得我朝差點連上京城都丢了,可前些日子同時對南齊西秦用兵也是遊刃有餘,名棠你更是将南齊打得元氣大傷。如此情形隻要再保持十年,我大趙國一統天下絕非紙上空談。”
楚名棠怦然心動,這正是他一生最大的夢想,卻沒想到眼前這老奸巨滑的方令信居然也與他有着同樣的想法。
楚名棠畢竟久經政事,也不會就此輕信,想了想淡淡說道:“不過皇上如今對楚家猜忌如此之深,我楚家族人雖有心效力,無奈報國無門哪。”
方令信并不回答,反問道:“聽說名棠你曾對天發誓,今生絕無反大趙之意?”
楚名棠暗暗凜然,此話是他在郭懷府上所說,看來這個老狐狸也是耳目衆多,于是也不否認,道:“正是。”
方令信點頭道:“自古以來,皇上最擔心的就是臣子篡位,對你我這般權臣百般防範,也不能說皇上所顧慮的沒有道理。既然名棠立下誓言,老夫也就放心些了,隻要以後你不違此誓,楚家危急之時,方家也會助你一臂之力。”
楚名棠聞言一驚,但見方令信既然如此說,幹脆也直言問道:“相國為何有如此一說?”
方令信道:“老夫方才說過,方家謹守的是大趙國的平衡之道,皇上想要鏟除楚王兩家,原本就是失策,此事無論成敗,趙國必然元氣大傷,西秦虎狼之師屯兵西線,必将乘虛而入,則大趙危矣。趙國若不在,我方家又焉存?即使能拒西秦于邊境之外,沒了你楚王兩家,于我方家又何益,老夫已是當朝相國,百官之首,方家門生弟子雖不能與你們楚家相比,但也可說是遍天下。到時皇上最忌憚的就是方家了,所重用的必是郭懷、梁上允和成奉之等人,這三人才能也不過爾爾,那郭懷打仗是把好手,從政簡直就是一介莽夫。而楚王兩家留下的空缺必由他們幾家的子弟頂替。可他們這些人為官最多不過三代,門生子弟哪及得上楚王兩家這般人才濟濟,到時大批平庸之徒充斥朝堂之上,朝政必将大亂,可大趙朝政經得起兩次大亂嗎?”
楚名棠沉默不語
方令信突然一笑道:“何況梁上允等人掌握大權,我方家必成衆矢之的,若有可能,必将趕盡殺絕。老夫這條老命倒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總要為兒孫後代想想。而楚王方三家輪番把握朝政多年,相互間雖也紛争不斷,但總是你分我合,都懂得把握一個'度'字,彼此間還有些香火之情。況且老夫也與你們兩家也鬥慣了,有種棋逢對手的感覺,老夫這相國還要當上好幾年,有名棠你做對手也是件快事。至于郭懷和梁上允等人老夫還不屑與他們為伍,你看今日這婚事,辦得一點品味都沒有。”
楚名棠笑道:“相國大人既然如此說了,名棠也願奉陪到底。可名棠有些不明白,如今皇上已經不再對我楚家步步相逼,方相國有些話言重了吧。”
方令信哼了聲道:“名棠,你以為老夫指的是當今皇上嗎?當今皇上雖優柔寡斷,算不上是英明之主,但他還懂得識人用人,懂得權衡利弊,他若龍體無恙,此番話老夫今日就不會說了。”
楚名棠盯着方令信:“相國大人指的是儲君?”
方令信點點頭道:“你可知前些日子他到了老夫府上,與老夫商量了些什麼?”
楚名棠一哂,道:“儲君對楚家憤恨由來以久,還能說什麼,無非是讓相國助他對付楚家。”
方令信冷哼道:“他到了老夫府上,态度倒頗為謙恭,想必這兩年皇上也教了他不少道理。他先是與老夫探讨了一番治國之道,想必是臨時找人捉刀的,隻可惜老夫稍加細問,他便原形畢露,說得漏洞百出,隻是反複堅持一事,就是你們楚王兩家是朝中最大禍患,若不鏟除天下不甯。老夫耐着性子跟他解釋如今強敵在側,何況你們楚王兩家掌握着南線大營,西線北疆也是頗有根基,還是維持現狀的好,而且楚王兩家又無反意,何必苦苦相逼。儲君一聽就臉色大變,大概是沒想到老夫竟是如此一說,轉身就告辭,看來是連方家也怨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