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重返上京(3)
關燈
小
中
大
楚名棠臉色微變,道:“你是魔門血影堂的人?”
吳安然見楚名棠似對魔門頗為忌憚,心中一沉:“大人也知道魔門?”
楚名棠向楚夫人看去,隻見楚夫人面色如常。
吳安然心中失望,起身說道:“吳某深知魔門在天下人眼中是旁門左道,口碑甚差,大人若也嫌棄魔門,吳某隻好告辭了,不過請大人開恩,讓春盈随吳某一同離去。”說完,轉身欲走。
楚夫人突然開口道:“吳先生且慢。”轉頭向楚名棠一笑,“此事已過去快兩百年了,你也不必顧忌了。吳先生說來與我們兩家也有淵源,不妨說了吧。”
吳安然聽了一頭霧水,他與楚王兩家會有什麼淵源,除了騙楚铮當了徒弟,但顯然楚夫人所指絕非此事。
楚名棠點點頭,對吳安然說道:“吳先生應該知道,我們楚家先祖是當朝開國重臣逍遙侯先行公,但先行公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吳先生可能熟悉,叫做楚問天。”
吳安然如中雷擊,呆呆地看着楚名棠。楚問天乃是血影堂第十二代堂主,後來據說和胡蠻一位高手在漠北決一死戰,兩人同歸于盡。此時一聽楚問天非但沒死,而且竟然成了北趙的逍遙侯,吳安然心中疑霾叢生。
楚名棠繼續說道:“當年北方胡蠻入侵中原,後漢王朝灰飛煙滅。胡蠻在我漢人土地上燒殺擄掠,當時魔門之主甯先生天縱其才,率魔門十萬餘衆率先起事抵抗胡蠻,中原各大世家、門派也抛棄門戶之見,紛紛響應,并共擁甯先生為首,誓将胡蠻驅出中原。”
吳安然道:“這些吳某也都知道。這是魔門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隻可惜好景不長,甯門主在五年後離奇失蹤,不久又傳出楚堂主戰死漠北,白道人士趁機發難,逼得我魔門大部不得不退回西域,中原隻剩下我血影堂和天魅堂。”
吳安然說到此處,突然略有所悟:“難道我血影堂能留在中原是因為楚堂主之故?”
楚名棠道:“正是。甯先生失蹤後,魔門便再也沒有一個能服衆之人,先祖見同門之人紛争不休,心灰意冷,于是和一名長老宣布退出魔門,并在魔門祖師像前發誓不帶走魔門一人,并答應絕不将魔門武功外傳,對外隻宣稱已經戰死漠北。先祖和那名長老退出魔門後,但仍不忘驅逐胡蠻,投身于本朝太祖麾下,最終被封為逍遙侯。此事雖然隐密,但各大世家和血影堂繼任堂主都隐約知道一些,血影堂自此雖仍自命為魔門一脈,但對魔門之命卻陽奉陰違。各大世家見先祖不久就已統帥十萬大軍,也就沒對血影堂動手。”
吳安然長籲口氣,道:“那與楚堂主一同退出魔門的那位長老可是王長松王長老?”
楚夫人在一旁答道:“正是,隻是後來改名王鎮遠,就是妾身的先祖鎮遠公。”
吳安然看了看楚夫人夫婦,道:“那大人和夫人怎麼不會武功?”
楚名棠笑道:“先祖和鎮遠功曾立誓不将魔門武功外傳,其中包括自己的後人,楚王兩家從此也再沒人修習魔門武功。這些秘密因夫人是王家長女,當然早就知道,本官則是幾年前才聽楚氏族人說過,卻沒想到世道輪回,當年先祖是血影堂堂主,如今铮兒又拜先生為師,重新修習血影堂武功,這倒也并不違背先祖誓言。”
吳安然卻有些郁悶,他看楚铮那小子怎麼也不像血影堂的傳人。
離開平原城的日子終于到了。楚名棠坐在馬車内,輕輕掀開窗簾,看着這熟悉的街道,不由得長歎一聲。終于要離開平原城了,為了這一天,他整整等了十三年。
此時天剛微亮,但路兩旁還是站了一些百姓,靜靜地看着太守大人的車隊。楚名棠任太守期間,賞罰分明、治理有方,平原城日漸富庶,城中百姓是感受最深的。聽說太守大人要調往京城,頗有幾分不舍,不一會兒,人越聚越多,但卻井然有序。
車隊到了城門口,平原郡内百官在此已等候多時。楚名棠走下馬車,與繼任太守甯方謙為首的幾個官員寒喧一番。甯方謙的女兒已與楚軒定親,原本準備楚名棠從江邊大營回來後便成親,卻不想楚名棠這麼快就調往京城,此事隻好耽擱下來,等楚名棠到了京城安定下來後再做定奪。
楚名棠和甯方謙是多年老友,又是準親家,相互之間客套話便少了許多,楚名棠對甯方謙交代了一番,向衆官和百姓們拱拱手,重新登上馬車。為了楚名棠此行安全,甯方謙又從平原大營調了三千軍士,随着楚府的二千家将一起上路了。
依楚名棠的性子,他并不想打擾沿途的官府。但楚太尉上京赴任,途中各郡府豈敢怠慢,早就打聽好太尉大人的行程,楚名棠每到一處,當地官員離城十裡相迎,楚名棠也不好駁地方官員面子,隻好随他們去了。
楚名棠轉念一想,皇上聖旨隻是催促自己早日離開南線大營,卻并未明确限自己何時到京,何況自己既然要到朝中為官,能對地方官員多了解一些也是好的。于是他一路上暗中觀察,倒也對那些官員了解了七八成。
吳安然見楚名棠似對魔門頗為忌憚,心中一沉:“大人也知道魔門?”
楚名棠向楚夫人看去,隻見楚夫人面色如常。
吳安然心中失望,起身說道:“吳某深知魔門在天下人眼中是旁門左道,口碑甚差,大人若也嫌棄魔門,吳某隻好告辭了,不過請大人開恩,讓春盈随吳某一同離去。”說完,轉身欲走。
楚夫人突然開口道:“吳先生且慢。”轉頭向楚名棠一笑,“此事已過去快兩百年了,你也不必顧忌了。吳先生說來與我們兩家也有淵源,不妨說了吧。”
吳安然聽了一頭霧水,他與楚王兩家會有什麼淵源,除了騙楚铮當了徒弟,但顯然楚夫人所指絕非此事。
楚名棠點點頭,對吳安然說道:“吳先生應該知道,我們楚家先祖是當朝開國重臣逍遙侯先行公,但先行公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吳先生可能熟悉,叫做楚問天。”
吳安然如中雷擊,呆呆地看着楚名棠。楚問天乃是血影堂第十二代堂主,後來據說和胡蠻一位高手在漠北決一死戰,兩人同歸于盡。此時一聽楚問天非但沒死,而且竟然成了北趙的逍遙侯,吳安然心中疑霾叢生。
楚名棠繼續說道:“當年北方胡蠻入侵中原,後漢王朝灰飛煙滅。胡蠻在我漢人土地上燒殺擄掠,當時魔門之主甯先生天縱其才,率魔門十萬餘衆率先起事抵抗胡蠻,中原各大世家、門派也抛棄門戶之見,紛紛響應,并共擁甯先生為首,誓将胡蠻驅出中原。”
吳安然道:“這些吳某也都知道。這是魔門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隻可惜好景不長,甯門主在五年後離奇失蹤,不久又傳出楚堂主戰死漠北,白道人士趁機發難,逼得我魔門大部不得不退回西域,中原隻剩下我血影堂和天魅堂。”
吳安然說到此處,突然略有所悟:“難道我血影堂能留在中原是因為楚堂主之故?”
楚名棠道:“正是。甯先生失蹤後,魔門便再也沒有一個能服衆之人,先祖見同門之人紛争不休,心灰意冷,于是和一名長老宣布退出魔門,并在魔門祖師像前發誓不帶走魔門一人,并答應絕不将魔門武功外傳,對外隻宣稱已經戰死漠北。先祖和那名長老退出魔門後,但仍不忘驅逐胡蠻,投身于本朝太祖麾下,最終被封為逍遙侯。此事雖然隐密,但各大世家和血影堂繼任堂主都隐約知道一些,血影堂自此雖仍自命為魔門一脈,但對魔門之命卻陽奉陰違。各大世家見先祖不久就已統帥十萬大軍,也就沒對血影堂動手。”
吳安然長籲口氣,道:“那與楚堂主一同退出魔門的那位長老可是王長松王長老?”
楚夫人在一旁答道:“正是,隻是後來改名王鎮遠,就是妾身的先祖鎮遠公。”
吳安然看了看楚夫人夫婦,道:“那大人和夫人怎麼不會武功?”
楚名棠笑道:“先祖和鎮遠功曾立誓不将魔門武功外傳,其中包括自己的後人,楚王兩家從此也再沒人修習魔門武功。這些秘密因夫人是王家長女,當然早就知道,本官則是幾年前才聽楚氏族人說過,卻沒想到世道輪回,當年先祖是血影堂堂主,如今铮兒又拜先生為師,重新修習血影堂武功,這倒也并不違背先祖誓言。”
吳安然卻有些郁悶,他看楚铮那小子怎麼也不像血影堂的傳人。
離開平原城的日子終于到了。楚名棠坐在馬車内,輕輕掀開窗簾,看着這熟悉的街道,不由得長歎一聲。終于要離開平原城了,為了這一天,他整整等了十三年。
此時天剛微亮,但路兩旁還是站了一些百姓,靜靜地看着太守大人的車隊。楚名棠任太守期間,賞罰分明、治理有方,平原城日漸富庶,城中百姓是感受最深的。聽說太守大人要調往京城,頗有幾分不舍,不一會兒,人越聚越多,但卻井然有序。
車隊到了城門口,平原郡内百官在此已等候多時。楚名棠走下馬車,與繼任太守甯方謙為首的幾個官員寒喧一番。甯方謙的女兒已與楚軒定親,原本準備楚名棠從江邊大營回來後便成親,卻不想楚名棠這麼快就調往京城,此事隻好耽擱下來,等楚名棠到了京城安定下來後再做定奪。
楚名棠和甯方謙是多年老友,又是準親家,相互之間客套話便少了許多,楚名棠對甯方謙交代了一番,向衆官和百姓們拱拱手,重新登上馬車。為了楚名棠此行安全,甯方謙又從平原大營調了三千軍士,随着楚府的二千家将一起上路了。
依楚名棠的性子,他并不想打擾沿途的官府。但楚太尉上京赴任,途中各郡府豈敢怠慢,早就打聽好太尉大人的行程,楚名棠每到一處,當地官員離城十裡相迎,楚名棠也不好駁地方官員面子,隻好随他們去了。
楚名棠轉念一想,皇上聖旨隻是催促自己早日離開南線大營,卻并未明确限自己何時到京,何況自己既然要到朝中為官,能對地方官員多了解一些也是好的。于是他一路上暗中觀察,倒也對那些官員了解了七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