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孫家兒郎
關燈
小
中
大
聽了出使許都的使者禀報後動的怒,聽說那司空曹操不僅沒有答應共讨高寵,還出言譏喻說:吳侯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侯爺因此大怒,然後牽動舊瘡以緻複發,現在朱治、張昭、張纮等一幹文武都聚在前廳呢?” 孫尚香心頭一重,孫策的脾性她是知道的,曹操的這幾句話看似輕飄飄的,但卻正擊中孫策的要害和痛處。
“你現在是要向太夫人禀報嗎?”孫尚香問道。
“回二小姐,正是!” 孫尚香略一沉吟,對那家仆道:“這件事你先退下,我自會去禀明太夫人!” “是!”那家仆應了一聲後退下。
前院,孫策寝室。
已滿滿蹬蹬的跻了一屋子人,待孫尚香扶着吳太夫人進來時,張昭、張纮、朱治等一幹留守吳郡的官員已悉數聞訊傳到。
孫策躺在床上,面如金紙,雙目無神,見母親進來,遂強睜開雙眼,叮囑道:“兒天年已盡,恨不能奉養慈母。
今将印绶付于二弟仲謀,望母親朝夕訓誡,那些跟随父親和我一起征殺的舊人,要告訴二弟不能輕怠。
如今天下方亂,以吳越之衆,加之有子布、子綱、公謹諸将輔佐,或大可有為。
仲謀年幼,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争衡,雖然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吳越,我亦不如他。
倘内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今隻恨二弟與周瑜不在此,不得當面叮囑,請母親代為轉告。
” 孫策一口氣說罷,緊閉雙目,稍臾長歎一聲道:“策顧平生,若能驅高寵複江東地,則無憾矣!” 言畢,合目而逝,時年二十四歲。
諸人聞之,皆暗垂淚不已。
黃昏,傍沱大雨中,在吳郡城門外的驿道上,一匹戰馬已跑得口吐白沫,大汗淋漓,馬上一人全身濕透,身軀已是疲憊不堪,挺立不住,卻手中的皮鞭卻猶在不停的揮動,催促着馬兒快行。
“快開城門!”這人擡頭,抹了一把雨水大喝道。
城頭守衛的兵士有眼尖的,叫道:“是二公子回來了,快開門!” 城門吱呀呀的打開,孫權不待完全開啟,一摧坐騎從夾縫中直鑽過去,自聽到兄長病危的消息後,孫權已換過了二匹戰馬,現在跨下的這一匹已是第三匹了。
吳侯府,門前挂着白幡,被風吹得輕輕搖動,這每一動都讓孫權心頭一緊。
“不會的,大哥絕不會死的。
”孫權心裡不住的呐喊着。
然而,府内的景象卻讓他徹底的絕望了,原本議事的正廳已被改作了靈堂,同樣的白幡挂着,刺目的白色讓人炫暈,桌上的燭焰靜止不動着,孫權的心中有一陣刺骨錐心的疼痛襲來,這一瞬間,他隻感覺自己的靈魂已離開了軀體。
眼前是雪一般的帳幔,沒有一絲一毫的皺折,孫權目光幹澀地掃向兩廂,張昭、張纮、朱治、呂範、虞翻、程秉、孫河、孫靜……,一個個都不說話,都靜立着不動。
孫權雙膝跪倒:“大哥——!” 這一聲呼出,孫權的嗓子已然沙啞,後面的話再也說不出來。
背後有兩隻手捉住了孫權的雙臂,将他輕輕扶了起來。
孫權擡眼,卻見是同樣淚流滿面的孫匡。
“二哥!”孫匡哽咽無語。
“蕩寇中郎将程普來吊!”空茫的聲音象是在天外響起,接着是“撲通”一聲。
靈堂内死寂的氛圍頓時被打破,孫權轉頭看去,就見又一個全身素白的人跪在靈前。
“普初為郡吏,從文台公征伐,讨黃巾于宛、鄧,破董卓于陽人,攻城野戰,身被創夷,不想世事難料,文台公遭劉表暗算不幸而薨,少将軍盛年,雄姿英發,猛銳冠世,普遂追随少将軍起兵于曆陽,不想歲月如梭,已然鬓發未斑,可是,今普雖老邁卻尚在,奈何不見少将軍乎?”程普雙目通紅,一邊大叫着,一邊用兩隻鐵拳砸向石闆地,隻擂得整個地上都“咚咚”作響。
“天道何在哇!”程普抑天大呼。
“德謀節哀!”頹然的張昭長長歎了一口氣,提高了聲音,“請老将軍……節哀順變。
” 程普恍若不聞,隻顧着猛擂着地面,直到兩隻拳頭都青腫了,才慢慢停下來,然後深深地叩下頭去。
程普之後,黃蓋,呂範,宋謙等一幹重要的武将都一一趕來祭拜,而在他們中間,唯獨沒有周瑜。
“公謹為什麼還不來?”吳老夫人在孫尚香的攜扶下,強忍着悲痛道。
程普起身泣道:“前線高寵軍攻得緊,公謹身為主帥,離開不得,普臨行前,公謹曾叮囑:一切事情以主公的意思為準!” 吳老夫人點了點頭,雖然不太出門,但前方的戰事她也略知一二,現在孫策剛亡故,前方的将領大多趕回來了,若是周瑜再不堅守在前線,恐怕整個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隻有穩住神亭嶺一線,才能保住吳郡、會稽,雖然是婦道人家,這一點吳老夫人也是知道的。
侯爺因此大怒,然後牽動舊瘡以緻複發,現在朱治、張昭、張纮等一幹文武都聚在前廳呢?” 孫尚香心頭一重,孫策的脾性她是知道的,曹操的這幾句話看似輕飄飄的,但卻正擊中孫策的要害和痛處。
“你現在是要向太夫人禀報嗎?”孫尚香問道。
“回二小姐,正是!” 孫尚香略一沉吟,對那家仆道:“這件事你先退下,我自會去禀明太夫人!” “是!”那家仆應了一聲後退下。
前院,孫策寝室。
已滿滿蹬蹬的跻了一屋子人,待孫尚香扶着吳太夫人進來時,張昭、張纮、朱治等一幹留守吳郡的官員已悉數聞訊傳到。
孫策躺在床上,面如金紙,雙目無神,見母親進來,遂強睜開雙眼,叮囑道:“兒天年已盡,恨不能奉養慈母。
今将印绶付于二弟仲謀,望母親朝夕訓誡,那些跟随父親和我一起征殺的舊人,要告訴二弟不能輕怠。
如今天下方亂,以吳越之衆,加之有子布、子綱、公謹諸将輔佐,或大可有為。
仲謀年幼,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争衡,雖然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吳越,我亦不如他。
倘内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今隻恨二弟與周瑜不在此,不得當面叮囑,請母親代為轉告。
” 孫策一口氣說罷,緊閉雙目,稍臾長歎一聲道:“策顧平生,若能驅高寵複江東地,則無憾矣!” 言畢,合目而逝,時年二十四歲。
諸人聞之,皆暗垂淚不已。
黃昏,傍沱大雨中,在吳郡城門外的驿道上,一匹戰馬已跑得口吐白沫,大汗淋漓,馬上一人全身濕透,身軀已是疲憊不堪,挺立不住,卻手中的皮鞭卻猶在不停的揮動,催促着馬兒快行。
“快開城門!”這人擡頭,抹了一把雨水大喝道。
城頭守衛的兵士有眼尖的,叫道:“是二公子回來了,快開門!” 城門吱呀呀的打開,孫權不待完全開啟,一摧坐騎從夾縫中直鑽過去,自聽到兄長病危的消息後,孫權已換過了二匹戰馬,現在跨下的這一匹已是第三匹了。
吳侯府,門前挂着白幡,被風吹得輕輕搖動,這每一動都讓孫權心頭一緊。
“不會的,大哥絕不會死的。
”孫權心裡不住的呐喊着。
然而,府内的景象卻讓他徹底的絕望了,原本議事的正廳已被改作了靈堂,同樣的白幡挂着,刺目的白色讓人炫暈,桌上的燭焰靜止不動着,孫權的心中有一陣刺骨錐心的疼痛襲來,這一瞬間,他隻感覺自己的靈魂已離開了軀體。
眼前是雪一般的帳幔,沒有一絲一毫的皺折,孫權目光幹澀地掃向兩廂,張昭、張纮、朱治、呂範、虞翻、程秉、孫河、孫靜……,一個個都不說話,都靜立着不動。
孫權雙膝跪倒:“大哥——!” 這一聲呼出,孫權的嗓子已然沙啞,後面的話再也說不出來。
背後有兩隻手捉住了孫權的雙臂,将他輕輕扶了起來。
孫權擡眼,卻見是同樣淚流滿面的孫匡。
“二哥!”孫匡哽咽無語。
“蕩寇中郎将程普來吊!”空茫的聲音象是在天外響起,接着是“撲通”一聲。
靈堂内死寂的氛圍頓時被打破,孫權轉頭看去,就見又一個全身素白的人跪在靈前。
“普初為郡吏,從文台公征伐,讨黃巾于宛、鄧,破董卓于陽人,攻城野戰,身被創夷,不想世事難料,文台公遭劉表暗算不幸而薨,少将軍盛年,雄姿英發,猛銳冠世,普遂追随少将軍起兵于曆陽,不想歲月如梭,已然鬓發未斑,可是,今普雖老邁卻尚在,奈何不見少将軍乎?”程普雙目通紅,一邊大叫着,一邊用兩隻鐵拳砸向石闆地,隻擂得整個地上都“咚咚”作響。
“天道何在哇!”程普抑天大呼。
“德謀節哀!”頹然的張昭長長歎了一口氣,提高了聲音,“請老将軍……節哀順變。
” 程普恍若不聞,隻顧着猛擂着地面,直到兩隻拳頭都青腫了,才慢慢停下來,然後深深地叩下頭去。
程普之後,黃蓋,呂範,宋謙等一幹重要的武将都一一趕來祭拜,而在他們中間,唯獨沒有周瑜。
“公謹為什麼還不來?”吳老夫人在孫尚香的攜扶下,強忍着悲痛道。
程普起身泣道:“前線高寵軍攻得緊,公謹身為主帥,離開不得,普臨行前,公謹曾叮囑:一切事情以主公的意思為準!” 吳老夫人點了點頭,雖然不太出門,但前方的戰事她也略知一二,現在孫策剛亡故,前方的将領大多趕回來了,若是周瑜再不堅守在前線,恐怕整個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隻有穩住神亭嶺一線,才能保住吳郡、會稽,雖然是婦道人家,這一點吳老夫人也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