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關門打虎

關燈
把額上沁出的細汗,诘問道:“”素聞元龍兄結交遍布五湖四海,見多識廣,名揚徐淮,以兄之見,孫策會如何應對?“高寵會意的朝着徐庶點了一下頭,徐庶的這一句話也是高寵要問的,眼下陳登現在雖然已是高寵的盟友,但出于保存實力的目的,陳登的婉拒并不出乎意外。

    不過,陳登父子能夠經曆徐州三任州牧(陶謙、劉備、呂布)交替而不倒,絕不是浪得虛名之輩,對于眼下的戰事,陳登的意見是值得一聽的。

     陳登聽徐庶相問,幹咳兩聲之後,長身而起,緩緩說道:“吳越兩郡,盛産魚米,民殷府豐,乃孫策之根本也,必不肯失,将軍遣朱桓軍占曲阿,意切斷孫策東歸之路,進而陷其大軍于孤立無助之境地,孫策何許人也,焉不知将軍之企圖。

    故以登愚見,孫策退兵在即,而決戰則方始。

    ” 高寵心念一動,陳登見識果然不同反響,聯及魯肅臨别前說的大禹治水的故事,高寵忽然間明白了魯肅話中包含的深意,孫策的西征大軍就好比奔湧的洪水,如果簡單的封堵效果不彰,而最好的辦法是效仿大禹疏流入海。

     當然,這個“疏”字的含義絕不會是讓孫策舒舒服服毫發無傷的逃回吳郡、會稽,而是以殲滅孫策軍精銳為主的戰役。

     以自已目前的實力,妄想一口吞下孫策是不現實的,在得知秣陵失守的消息後,孫策必然會迅速的回援,而高寵麾下雖有三萬軍,但精銳之師經過逍遙津、當利口、秣陵連續的征戰,已經非常的疲勞,而不谙水戰的淮南新卒要訓練為伍,還需要一段的時間。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陳登憑着敏銳的判斷能力,清醒的指出了高寵面臨的危險,單憑着這一份見識,已讓高寵不得不刮目相看。

     想到此處,高寵又轉身對徐庶道:“軍師,傳令甘甯,立即率三千精銳接應朱桓,同時,命令各軍加強秣陵守備,不得稍有松懈。

    ” 陳登看着高寵那張年輕自信、從容鎮定的臉寵,心頭一陣恍惚,身逢亂世之際,陳登知道自已不具備争霸天下的能力,以公來說,輔佐明主、濟世安民是他的理想,以私來說,保住陳氏在徐州的既得利益,是他的責任。

     而要做到這一切,尋找到一個合适的靠山是必須的,自從陶謙做了徐州牧以來,劉備、呂布先後輪換着掌控徐州的實權,但在陳登的心中,他們充其量不過是一時的豪傑,還當不得真正的王者,唯有許昌的曹操才是最适合投靠對象。

     但現在,高寵的表現動搖了陳登本以為堅定的信心,當豫章、零陵、桂陽三郡被高寵取下時,陳登雖然驚異,但并不以為無權無勢白手起家的高寵會有多大的作為,而時隔不到一年,高寵敗孫策、滅劉勳,破袁術,渡長江,不僅席卷淮南,更是屢屢以弱勝強,就是兵多将廣的孫策也奈何不了他。

     或許有一天,這漢家的天下也會掌握在高寵的手中! 或許我的選擇應該改變? 陳登的心頭忽陰忽睛,反複不定,而在他那張蠟黃的臉上,卻看不到一絲的變化。

     這病成了陳登掩飾内心的僞裝。

     重新踏上江東的土地,聞着夏日裡青澀的稻香,朱桓有一種想要狂喊的沖動,自從建安二年離開江東以來,朱桓無時無刻不挂念着故土家鄉。

     朱桓的胸口被沸騰的欲念所充斥:“這一次順利拿下曲阿後,孫策的數萬兵卒将悉數被兜入包圍之中,命運可想而知。

    相信此戰過後,江東就再無敵手與寵帥争鋒了,到時候,再揮師北上,挺進中原——。

    ” “将軍,前方離曲阿城已不到三裡了,是否先派斥候打探一下城中敵情?”當先開路的兵卒策馬回來禀道。

     朱桓收回狂想的思緒,擡頭看了看西落的斜陽,道:“曲阿不過一空城耳,兵貴神速,令全軍加快速度,務必在天黑之前入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