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厲兵秣馬
關燈
小
中
大
三月裡,枝頭的嫩芽已在悄然綻開,春天就在不知不覺間到來了,而大喬的心卻被徹骨的寒意包圍着,離豫章城越近,她的心就越發的劇烈跳動着。
不知道高寵還認不認識自已,識得了又不知肯不肯救自已于苦海,還有父親和妹妹仍在那個該死一萬次的夏侯衡手中,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
大喬坐在車轎中,好一陣的胡思亂想,臉上忽爾飄起一朵紅雲,忽爾又皺起秀眉發愁,就在患得患失之中,豫章到了。
豫章城比起高寵初占時已大了很多,這二年來南遷流民的不斷湧入為這座城市注入了勃勃的生機,而豐收的光景、安甯平靜的秩序也使得百姓有了添置物件的本錢和信心。
商人對于賺錢的機會比起平常人來說,總有着不一樣的直覺,豫章的富庶吸引了遠在交趾、徐州、許都、邺城等地的商賈,他們帶來了嶺南的玳瑁、珍珠、龜甲、海鹽,還有中原的鐵具、書籍和陶器,所有這些在豫章的集市上都可以見到。
通過歲末的這一場鏊戰,許多人都看到了高寵不窮兵黩武、不騷擾百姓的誠意,他“以民為天”的思想不僅吸引來了杜襲、繁欽等諸多中原名士的歸附,而且也使豫章在不知不覺間已成為了除荊州外,江北士族躲避戰亂的第二個選擇。
這些南渡的名士一般都是舉家、舉族遷移,他們在帶來聲望的同時,也使得高寵極力興辦的學府日漸興旺,不僅是官學報名的人多,象管甯等人早些創辦的私學也已頗具規模。
在皖城戰事結束之後,高寵一面組織官吏規劃屯田方案,安置随軍南遷的民衆,使得他們能盡快在豫章安下家來;另一方面加緊肅清劉勳軍的殘寇,并籌建一支新的軍隊。
與孫策、劉勳的連續激戰,雖然取得了防禦戰的勝利,但是損失同樣很大,除了甘甯的水師大捷取勝傷亡不大外,防守上缭的朱桓、顧雍軍、鎮守彭澤的徐盛部都損失了大批優秀的将士,當然,最慘重的還是高寵的親衛部隊,三百精銳經過白崖山惡戰後,僅剩下了不到五十人,如果得不到兵員的有效補充,這幾支軍隊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
好在随着高寵的軍事冒險一次次的成功,給了豫章百姓以無比的信心,守土護家的口号被各縣的官吏傳達了下去,勇躍參加軍隊的男子絡繹不絕。
到了二月底,高寵麾下重又聚集起了一支無堅不摧的軍隊。
建安三年二月十日,駐守石印山的太史慈部乘着孫策軍暫時後撤的時機,向盤踞在丹楊郡泾縣陰陵的宗帥祖郎部發動了進攻,十三日,祖郎率所部一千人歸降,至此,鎮守東線的高寵軍人數增至三千衆,這支丹楊軍主要由生活在泾縣一帶的宗民組成,戰鬥力相當的強悍。
同時,有感于石印山要隘對于豫章的重要性,參與上缭守城的數十輛霹靂戰車被高寵調往了太史慈處,石印山要隘正成為高寵軍東部戰線的一道無法越過的屏障。
早在二月初,在劉晔和雷緒的召攏下,潰散為賊的廬江劉勳殘部大多歸降,高寵以這些人和幸存的親衛為主要力量,重新組建了精銳的親兵部隊——宿衛,共計一千五百人。
他們的統領便是死守白崖山的廬江人雷緒,性情剛勇堅悍的他用武力牢牢的震懾住了那些橫行無忌的賊寇,使得他們一個個乖乖的聽從他的号令。
此外,彭澤也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高寵更加看重,守在這裡的徐盛部擴充到了二千人,其中水軍五百人,戰船三十餘艘。
除了甘甯的三千人的錦帆船隊外,彭澤水軍的力量是最強的,同時,他們也是優先補充精壯兵士的部隊,這一次大戰使得高寵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河流縱橫的水鄉澤國作戰,水軍是決定戰争勝負的關健。
在守衛上缭時定下赫赫戰功的朱桓部已成為了高寵軍的另一支勁旅,所部增加到了二千人,對着劉勳窮追猛打的他現在正沿江
不知道高寵還認不認識自已,識得了又不知肯不肯救自已于苦海,還有父親和妹妹仍在那個該死一萬次的夏侯衡手中,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
大喬坐在車轎中,好一陣的胡思亂想,臉上忽爾飄起一朵紅雲,忽爾又皺起秀眉發愁,就在患得患失之中,豫章到了。
豫章城比起高寵初占時已大了很多,這二年來南遷流民的不斷湧入為這座城市注入了勃勃的生機,而豐收的光景、安甯平靜的秩序也使得百姓有了添置物件的本錢和信心。
商人對于賺錢的機會比起平常人來說,總有着不一樣的直覺,豫章的富庶吸引了遠在交趾、徐州、許都、邺城等地的商賈,他們帶來了嶺南的玳瑁、珍珠、龜甲、海鹽,還有中原的鐵具、書籍和陶器,所有這些在豫章的集市上都可以見到。
通過歲末的這一場鏊戰,許多人都看到了高寵不窮兵黩武、不騷擾百姓的誠意,他“以民為天”的思想不僅吸引來了杜襲、繁欽等諸多中原名士的歸附,而且也使豫章在不知不覺間已成為了除荊州外,江北士族躲避戰亂的第二個選擇。
這些南渡的名士一般都是舉家、舉族遷移,他們在帶來聲望的同時,也使得高寵極力興辦的學府日漸興旺,不僅是官學報名的人多,象管甯等人早些創辦的私學也已頗具規模。
在皖城戰事結束之後,高寵一面組織官吏規劃屯田方案,安置随軍南遷的民衆,使得他們能盡快在豫章安下家來;另一方面加緊肅清劉勳軍的殘寇,并籌建一支新的軍隊。
與孫策、劉勳的連續激戰,雖然取得了防禦戰的勝利,但是損失同樣很大,除了甘甯的水師大捷取勝傷亡不大外,防守上缭的朱桓、顧雍軍、鎮守彭澤的徐盛部都損失了大批優秀的将士,當然,最慘重的還是高寵的親衛部隊,三百精銳經過白崖山惡戰後,僅剩下了不到五十人,如果得不到兵員的有效補充,這幾支軍隊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
好在随着高寵的軍事冒險一次次的成功,給了豫章百姓以無比的信心,守土護家的口号被各縣的官吏傳達了下去,勇躍參加軍隊的男子絡繹不絕。
到了二月底,高寵麾下重又聚集起了一支無堅不摧的軍隊。
建安三年二月十日,駐守石印山的太史慈部乘着孫策軍暫時後撤的時機,向盤踞在丹楊郡泾縣陰陵的宗帥祖郎部發動了進攻,十三日,祖郎率所部一千人歸降,至此,鎮守東線的高寵軍人數增至三千衆,這支丹楊軍主要由生活在泾縣一帶的宗民組成,戰鬥力相當的強悍。
同時,有感于石印山要隘對于豫章的重要性,參與上缭守城的數十輛霹靂戰車被高寵調往了太史慈處,石印山要隘正成為高寵軍東部戰線的一道無法越過的屏障。
早在二月初,在劉晔和雷緒的召攏下,潰散為賊的廬江劉勳殘部大多歸降,高寵以這些人和幸存的親衛為主要力量,重新組建了精銳的親兵部隊——宿衛,共計一千五百人。
他們的統領便是死守白崖山的廬江人雷緒,性情剛勇堅悍的他用武力牢牢的震懾住了那些橫行無忌的賊寇,使得他們一個個乖乖的聽從他的号令。
此外,彭澤也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高寵更加看重,守在這裡的徐盛部擴充到了二千人,其中水軍五百人,戰船三十餘艘。
除了甘甯的三千人的錦帆船隊外,彭澤水軍的力量是最強的,同時,他們也是優先補充精壯兵士的部隊,這一次大戰使得高寵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河流縱橫的水鄉澤國作戰,水軍是決定戰争勝負的關健。
在守衛上缭時定下赫赫戰功的朱桓部已成為了高寵軍的另一支勁旅,所部增加到了二千人,對着劉勳窮追猛打的他現在正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