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穎上徐庶

關燈
今之局勢,為将軍計,當以聯合劉表共擊張怿為上策,劉表傳檄而定荊襄,其人善權謀乏征戰,今遭大敗,又遇張濟據南陽擾荊北重塞,暫無力南侵,然其心懷守土複仇之志,必思破敵之計,将軍若能派得力之士往襄陽遊說,此事必成;将軍與張羨雖有盟約在先,然如今張怿行背盟之事,此屬不信不義之舉,必為荊南士人所不齒,實是自尋死路,将軍待時機成熟時反戈一擊,荊南之地歸将軍矣。

    ” “惜在荠州、攸縣兩地,我軍與劉表軍輪番惡戰,雙方士卒均死傷甚巨,彼此怨仇已結,要想僅憑三寸之舌,舌辯之利化幹戈為玉帛,難矣!”我反駁道。

     “将軍隻見其一,不見其二,将軍可知黃祖屯重兵于江夏所為何故?非為防着将軍,乃為防孫策興兵來犯耳,江東孫策負殺父之仇,今又虎踞江東,兵強糧足,時言興兵讨伐,此當為劉表之心腹大患,比之江東孫策,将軍與張羨、張濟諸人不過是介癬之癢,雖除之不易,但也無礙大事。

    今将軍鎮守豫章,聯劉則為荊州之閘,可阻孫策西犯,合孫則荊州門戶洞開,荊州士卒豈是孫策虎狼之師的敵手,其中利害劉表豈能不加思慮!” 徐庶一番話如拔雲見日,令我茅塞頓開,這一次徐庶态度言辭與上次大不相同,言語間處處為我謀劃,我心中大喜過望,知其已有心為我所用,這其中除了劉晔的說服外,恐怕是在劉表處碰了壁回來,不得已才回頭找上我的吧。

     比之漢室宗親的劉表,我确實差距甚多,我道:“先生思慮久遠,謀略有度,寵心服矣,若不棄寵身份卑微,豫章偏遠,寵即拜先生為軍師,先生有言,寵當言聽而計從。

    ” 徐庶也自動容道:“前番将軍請教于我,我斷言婉拒,思慮将軍必心中不忿,今一見方知是吾多慮了,蒙将軍看重,庶必當彈盡竭慮,效犬馬之勞,唯将軍圖之!” 我心中大喜,道:“若能得先生相助,真乃寵之幸也。

    ” 這一晚,我與徐庶一夜叙談,隻恨相識甚晚。

     不覺天已微明,徐庶挑着油燈中的殘花,道:“想那日我也是誤打誤着,一路南來,聽逃亡的鄉民說荠州口一帶血戰成河,戰況慘烈,卻不想會遇上将軍?” 我慚道:“全軍覆沒,隻身逃命,實在無顔苟活世上。

    ” 徐庶道:“将軍以五百兵力,敵精騎十倍于汝,此戰能撕殺成如此結局,已然不易,若換作旁人不消一個時辰就潰敗了。

    隻不是将軍勇則勇矣,卻缺少謀略,荠州口一戰,敵騎來援,見火光沖天必心生恐懼,将軍可擇一伏地,設虛兵退敵,待敵先鋒退去,再往西退,如此可保全力。

    再不然,也可置一支精兵于陣後,待敵通過後,鳴鼓殺出直取敵将,若能斬殺敵主将,則敵衆必四散,如此則荠州口之危可解!” 的确在面臨敵騎兵突襲的情況下,我隻考慮了雙方的力量對比,便倉促的做出了撤退的決定,果然我能在事先偵察清楚荠州口一帶的地形地貌,真如徐庶所說找到一處設伏的地方,也許周鲂他們就用不着死了。

     “也算将軍命大,碰上韓玄這樣的膿包主将,要是換成了文聘或者其它稍有實力的敵将,将軍的性命就送在那裡了!”這一次,徐庶話說得直率之極,毫不客氣。

     我被徐庶說得頭上冷汗直冒,徐庶的話句句珠玑,從戰略、戰術到偵察、機變,無一不是知理之言,我心俱服。

     隻是這紙上談兵容易,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戰場上,決定往往就在一瞬間,又哪裡容許人一個個的去推斷可能的結果。

     豎日清晨,我收拾行裝,辭别張機,與徐庶、劉晔一起離開清竹溪,向長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