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旋乾轉坤
關燈
小
中
大
鄧芝奉召,即整衣而入,他走至宮門前,但見兩行武士,威風凜凜,各執鋼刀、大斧、長劍,一直排列到殿上,鄧芝從容一笑,在刀槍劍陣中穿行,來到殿前,又見大油鼎,鼎内油沸,兩旁武土怒目相向,十分可怕。
張昭喝道:“見了我主,為何不跪拜?” 鄧芝傲然說道:“兩國通使,須以禮相待,今以刀槍劍陣、沸油之鼎相迎,我豈會拜此無禮之國主。
” 鄧芝繼而大笑道:“不料堂堂吳候,一國之主,意畏我一介寒儒。
” 孫權一聽,不由動了真火,喝喝:“孤如何懼你?” 鄧芝道:“既然不懼,為何怕我說話呢?” 孫權道:“孤知你奉孔明詭計,來說動孤與魏國之盟好! 因此不容你胡說八道。
” 孫權見鄧芝意志甚堅,不由欣喜道:“如先生之才,蜀國尚有多少人呢?” 鄧芝歎道:“鄧某微未之才,在蜀國多如沙石,豈敢以絕無僅有而自居。
” 孫權終于欣然笑道:“孫亦正欲與蜀講和,隻是恐怕蜀主年輕識淺,未能全始全終。
” 鄧芝慨然道:“與吳唇齒相依,乃蜀相孔明之意,但孔明在位一日,我敢保證蜀、吳盟好必可保持。
” 孫權大喜道:“難得孔明先生識大體顧全大局,孤有他作主,再無疑慮了!尊使返國,請向孔明轉達孤誠意。
” 鄧芝亦欣然道:“大王放心,我返國必向丞相轉達吳國的盟和誠意。
” 孫權大喜,下令罷酒款待鄧芝,席間,孫權忽然問鄧芝道:“若日後吳、蜀同心滅魏,共得天下,由二主分治,豈不樂乎?” 鄧芝一聽,大笑道:“自古天無二日,世無二主。
滅魏之後,也未知天命所歸于誰!但為人君者,各修政德;為臣者,各盡其忠;如此天下自可保太平,我願亦足矣。
” 孫權欣然笑道:“先生之意,果然甚誠!不似曹丕之奸詭!孤再無思慮,即派使者入蜀,拜見蜀主,以結吳蜀長久盟好。
” 第二天,孫權果然派出使者,入蜀拜見蜀主劉禅、丞相孔明,轉達孫權修好結盟之意。
孔明大喜,即安排好好款待東吳使者。
東吳使者是大臣張溫。
他見後主劉禅年幼無知,席間不曉答對,但悉向他敬酒作禮,心中不由有點輕視,面露冷笑。
張溫的輕蔑神色,雖然一閃即逝,但豈能瞞過孔明的銳目?孔明心中微哼,即目視在席間作陪的蕭候儀。
蕭候儀會意,即一躍而出,以丞相府侍從的身份,向劉禅朗聲道:“主上!容小人于席間獻藝以博吳使一樂麼?” 劉禅不懂答對,道:“一切但問丞相裁決。
” 孔明微微一笑,道:“蕭兄弟乃我的親随,并非朝中之人,可以侍從身份獻藝一樂,未知尊使意下如何?” 張溫聽說是孔明的親随,雖不敢輕慢,但亦并不以為意,随口說道:“但憑孔明先生作主吧。
” 孔明向蕭候儀微一點頭。
蕭候儀即大聲道:“親兵聽令!将我的青龍偃月刀捧出。
”衆親兵領令,疾奔而出。
張溫一聽,神色不由一凜,暗道:聞說當今之世,隻有關羽善使青龍偃月刀,但關羽已去世多時,蜀國怎會有此骁将,能施展青龍偃月刀?莫非其中有詐麼? 張溫轉念之際,四名親兵,已擡出一柄大刀。
張溫一看,認得果然是青龍偃月刀,心中不由又一凜,暗道:此刀據聞重八十二斤,隻有關羽的神力,才可舞動自如,而此人僅乃孔明的親兵,竟有如此神力使此寶刀麼? 蕭候儀奉了孔明暗令,也不客氣,決定施展他以自創猴拳九式結合而創的青龍偃月刀法,令東吳使者張溫懾服,同時亦令義兄關羽的威名重振。
隻見他的青龍偃月刀法,施展舞動起來,十分威猛,在威猛中又帶閃電般的靈捷。
一式“捕風捉影”快如電奔,一式“水中撈月”于無聲處勝驚雷;一式“穿雲裂石”,卻又有如刀劈華山,刀風嘯嘯,觸體生寒。
張溫是文官出身,被刀風襲上身來,竟一陣刺痛……他心中大駭,暗道:刀風已如此厲害,若一刀劈來,我便有千百顆腦袋也揮落了!放眼吳國諸将,根本無人可與此人匹敵,不料蜀國又出了一位神将關羽……張溫對蜀國無人的輕慢,不由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懾怯敬畏。
張溫十分恭敬的向後主劉禅拜退,又向孔明拜别。
孔明親自關張溫上船,返回東吳。
張溫見了孫權,向他說起席間所見,心有餘悸的說:“此人僅是孔明的親兵,卻有當年關羽之神勇……不,他比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 孫權素來甚畏關羽,一聽便駭然說道:“此人到底是誰? 竟會使關羽的青龍偃月刀?
張昭喝道:“見了我主,為何不跪拜?” 鄧芝傲然說道:“兩國通使,須以禮相待,今以刀槍劍陣、沸油之鼎相迎,我豈會拜此無禮之國主。
” 鄧芝繼而大笑道:“不料堂堂吳候,一國之主,意畏我一介寒儒。
” 孫權一聽,不由動了真火,喝喝:“孤如何懼你?” 鄧芝道:“既然不懼,為何怕我說話呢?” 孫權道:“孤知你奉孔明詭計,來說動孤與魏國之盟好! 因此不容你胡說八道。
” 孫權見鄧芝意志甚堅,不由欣喜道:“如先生之才,蜀國尚有多少人呢?” 鄧芝歎道:“鄧某微未之才,在蜀國多如沙石,豈敢以絕無僅有而自居。
” 孫權終于欣然笑道:“孫亦正欲與蜀講和,隻是恐怕蜀主年輕識淺,未能全始全終。
” 鄧芝慨然道:“與吳唇齒相依,乃蜀相孔明之意,但孔明在位一日,我敢保證蜀、吳盟好必可保持。
” 孫權大喜道:“難得孔明先生識大體顧全大局,孤有他作主,再無疑慮了!尊使返國,請向孔明轉達孤誠意。
” 鄧芝亦欣然道:“大王放心,我返國必向丞相轉達吳國的盟和誠意。
” 孫權大喜,下令罷酒款待鄧芝,席間,孫權忽然問鄧芝道:“若日後吳、蜀同心滅魏,共得天下,由二主分治,豈不樂乎?” 鄧芝一聽,大笑道:“自古天無二日,世無二主。
滅魏之後,也未知天命所歸于誰!但為人君者,各修政德;為臣者,各盡其忠;如此天下自可保太平,我願亦足矣。
” 孫權欣然笑道:“先生之意,果然甚誠!不似曹丕之奸詭!孤再無思慮,即派使者入蜀,拜見蜀主,以結吳蜀長久盟好。
” 第二天,孫權果然派出使者,入蜀拜見蜀主劉禅、丞相孔明,轉達孫權修好結盟之意。
孔明大喜,即安排好好款待東吳使者。
東吳使者是大臣張溫。
他見後主劉禅年幼無知,席間不曉答對,但悉向他敬酒作禮,心中不由有點輕視,面露冷笑。
張溫的輕蔑神色,雖然一閃即逝,但豈能瞞過孔明的銳目?孔明心中微哼,即目視在席間作陪的蕭候儀。
蕭候儀會意,即一躍而出,以丞相府侍從的身份,向劉禅朗聲道:“主上!容小人于席間獻藝以博吳使一樂麼?” 劉禅不懂答對,道:“一切但問丞相裁決。
” 孔明微微一笑,道:“蕭兄弟乃我的親随,并非朝中之人,可以侍從身份獻藝一樂,未知尊使意下如何?” 張溫聽說是孔明的親随,雖不敢輕慢,但亦并不以為意,随口說道:“但憑孔明先生作主吧。
” 孔明向蕭候儀微一點頭。
蕭候儀即大聲道:“親兵聽令!将我的青龍偃月刀捧出。
”衆親兵領令,疾奔而出。
張溫一聽,神色不由一凜,暗道:聞說當今之世,隻有關羽善使青龍偃月刀,但關羽已去世多時,蜀國怎會有此骁将,能施展青龍偃月刀?莫非其中有詐麼? 張溫轉念之際,四名親兵,已擡出一柄大刀。
張溫一看,認得果然是青龍偃月刀,心中不由又一凜,暗道:此刀據聞重八十二斤,隻有關羽的神力,才可舞動自如,而此人僅乃孔明的親兵,竟有如此神力使此寶刀麼? 蕭候儀奉了孔明暗令,也不客氣,決定施展他以自創猴拳九式結合而創的青龍偃月刀法,令東吳使者張溫懾服,同時亦令義兄關羽的威名重振。
隻見他的青龍偃月刀法,施展舞動起來,十分威猛,在威猛中又帶閃電般的靈捷。
一式“捕風捉影”快如電奔,一式“水中撈月”于無聲處勝驚雷;一式“穿雲裂石”,卻又有如刀劈華山,刀風嘯嘯,觸體生寒。
張溫是文官出身,被刀風襲上身來,竟一陣刺痛……他心中大駭,暗道:刀風已如此厲害,若一刀劈來,我便有千百顆腦袋也揮落了!放眼吳國諸将,根本無人可與此人匹敵,不料蜀國又出了一位神将關羽……張溫對蜀國無人的輕慢,不由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懾怯敬畏。
張溫十分恭敬的向後主劉禅拜退,又向孔明拜别。
孔明親自關張溫上船,返回東吳。
張溫見了孫權,向他說起席間所見,心有餘悸的說:“此人僅是孔明的親兵,卻有當年關羽之神勇……不,他比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 孫權素來甚畏關羽,一聽便駭然說道:“此人到底是誰? 竟會使關羽的青龍偃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