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将之殒

關燈
且我大意失荊州,有何面目見兄長?有何顔面對孔明先生?但義弟年少有為,尤勝當年的關羽,我已有他代我現世,實踐我未意之志,我雖死又有何憾呢?……平兒,你若欲逃生,可先自奔出,我為你阻擋追兵。

    ” 關平哭道:“父師既已決心赴死,平兒又怎會獨生?便讓我留在父師身邊,為保叔父侯儀殺出重圍,盡最後一分馀力吧。

    ” 關羽和關平父子二人,與數萬東吳軍血戰,從二更時分,打到天明,三十名新兵已全部血戰而死。

    關羽和關平亦身受多處刀傷,血流披面,仍拼死奮戰。

    進到耗盡最後一絲戰力,吐出最後一口氣,才突然挺立馬上不動,壯烈逝去……東吳兵将關羽、關平父子二人的死身獻于呂蒙的賬前。

     呂蒙見關羽屹立不倒,他深恨關羽占據荊州多年,令他這位荊州太守的官位有名無實,便冷笑道:“關羽!你死後尚不肯向我呂蒙拜倒麼?我偏要令你身首不存。

    ” 呂蒙說罷,親執利劍,向關羽的人頭揮去,關羽的人頭應聲而落,關羽的脖子腔中,噴出一股赤色的煙氣,呼地将呂蒙罩祝呂蒙立刻大叫一聲,昏倒地上,再也不醒。

    從将見狀大驚,慌忙将呂蒙擡入後來趕到的孫權帳中,向孫權告急。

     孫權大驚,向呂蒙細視,呂蒙忽然躍身而起,揪住孫權的衣領,厲聲大叫道:“碧眼小兒!認得我關雲長麼?” 衆将見了大駭,慌忙搶進救孫權。

    呂蒙一手将孫權推倒地上,大步走到孫權帥位上,端然而坐,一面掀發大喝道:“呂蒙,你為報私怨,搶奪荊州,好當你的荊州太守,競勾結曹操,使奸計壞我北伐漢賊大業,我好恨,生不能殺你,死亦必以赤龍煞氣取你生命……” 孫權一聽“赤龍煞氣”四字,猛地意起他不久前的夢境,确證關羽果然是以刀劈孫氏祖墓之人,但關羽不知底細,不但不能克滅孫氏龍氣,反被他的赤龍煞氣所侵,行事魯莽,才有此敗之厄運……不料此時他體内的赤龍煞氣,又因呂蒙斬其首級,由脖腔噴出,侵襲呂蒙……孫權知不可硬抗,慌忙跪拜在地。

    帳中東吳将士,亦慌亂地跪拜叩頭。

     帥座上的呂蒙,此時才傲然大笑三聲,然後七孔噴血,倒地而死,呂蒙既死,東吳中其他将士倒平安無恙,孫權這才明白,關羽雖死,其英魂依然恩怨分明。

    他并非因失荊州而恨,而隻恨呂蒙因私人之利,奪取荊州,才取他生命。

    若呂蒙是出于公心,為國盡忠而戰,他便必可保無恙了……孫權不由感歎不已。

     不久有快馬來報,說留守麥城的周倉,因見關羽父子已遇害,亦自刎而死。

    麥城不費一兵一卒,亦被取占。

     孫權見周倉以死殉主,心中不由備添感慨。

    他不得不承認,關羽雖然失了荊州,兵敗身亡,但他的确是一位忠肝義膽的英雄之士,他一旦亡逝,當世便再尋不出另一位關雲長了……孫權感歎之際,有人入報,說張昭自江東趕來求見。

    孫權請張昭進帳,詢問張昭為什麼匆匆而來。

     張昭恃是兩朝老臣,說話毫不客氣:“主公有失策之處埃”孫權正為重奪荊州而興奮,聞張昭如此說話,不禁有點不悅,沉聲道:“孤有何失策之處?” 張昭道:“如今雖然重奪荊州,但關羽父子死在東吳之手,東吳奇禍必至!關羽與劉備桃園結義,誓同生死,關羽被殺,劉備、張飛豈有不為他報仇之理。

    劉備已據有兩川之地,雄兵數十萬,更有諸葛亮之謀,張、黃、馬、趙四勇,劉備若舉傾國之兵,攻打東吳,主公試問能抵擋得了麼?”孫權一聽,吃驚道:“果然如此,我尚未慮及此事呀……如今江東有危,我該怎麼辦呢?” 張昭微笑道:“主公放心,我來此已有萬全之策了。

    ” 孫權忙道:“子布有何妙策?” 張昭神秘的一笑,道:“我聽說呂蒙因斬關羽人頭,至受其煞氣所侵,死于非命未知是否如此?” 孫權道:“孤正思想此怪事,尚未敢下判斷。

    ” 張昭道:“這怪異之事,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而劉備若攻打東吳,必先聯合曹操,曹、劉聯軍攻吳,則吳必危也。

     因此可将關羽的人頭,派人呈送曹操。

    一來讓曹操感受關羽之煞氣,折其壽數,二來向劉備暗示,關羽之死,乃受曹操主使,如此一來,劉備必深恨曹操,不攻吳而轉攻曹,我便可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