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機暗轉
關燈
小
中
大
感憂慮,見到諸葛慧返回協防,她又有關羽新授的調兵令符,心中這才稍安,王甫并不知華佗的身份來曆,因此并不以為意,心中料想華佗對防守荊州并無多大幫助。
幸而不久蕭侯儀亦趕到烽火台,王甫見了蕭候儀,心中不由十分欣喜,因為蕭侯儀在陸口以神功威震江東将士的訊息,早已傳遍荊州各地了。
原來蕭侯儀不放心諸葛慧,孤身一人面對東吳十萬大軍,因此向關羽再三請求,讓他與諸葛慧同赴烽火台協防。
關羽知蕭侯儀與諸葛慧兄妹情深,他如何放心在此危急時刻讓她孤身犯險?而且關羽對東吳動态亦有點擔心,他斷定陸口對岸的烽火台是防守荊州的關鍵,隻要烽火台嚴密監視東吳軍的動靜,及時燃點烽火請求,讓他率五百精兵,直接趕去陸口對面的烽火台,與王甫、諸葛慧協同防守。
王甫見到蕭侯儀及他帶來的五百精兵,心中這才大為寬慰,料定烽火台有此有力支援,必可保不失。
而隻要保住烽火台不失,那便可保證及時回救荊州,東吳的奇兵突襲亦必受挫敗。
諸葛慧見蕭侯儀趕到,心中十分歡喜,她心知蕭侯儀必定是牽挂她的安危,卻故意格格笑道:“師哥啊,你回來之意,是視防守荊州重于北伐中原嗎?” 蕭侯儀卻斷然的搖頭道:“非也。
在我心中,兩者一般重大。
” 諸葛慧笑道:“那麼為甚不顧北伐中原,而回返烽火台?莫非是為我諸葛慧的安危而來麼……” 蕭侯儀的心事被諸葛慧輕輕揭破,他臉上不由一紅,忙掩塞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諸葛慧格格笑道:“若然是呵,我很快樂;若然不是,我也很喜歡埃”蕭侯儀知師妹刁鑽古怪,知她話中另有涵義,因而問道:“為什麼?師妹。
” “防守荊州,是二哥向我的重托埃”王甫和華佗二人,在一旁見他師兄妹二人逗趣,也沒插話,但卻從中發現,諸葛慧對她二哥孔明感情之深,決非旁人所能想像。
隻要是孔明的意思,諸葛慧也不問對錯,必定不惜去赴湯蹈火,因為諸葛慧的關系,蕭侯儀盡管不太情願,最終仍被扯進三國逐鹿争雄的漩渦中來了……王甫因此心中十分寬慰,他料定憑蕭侯儀的神威,以及諸葛慧的智計,必可保住烽火台;而隻要烽火台可守,荊州的防守便有保障了。
不料就在諸葛慧和蕭侯儀,以及關羽增派的五百精兵,抵達荊州烽火台的第三日傍晚時分,荊州南郡的快馬,突然馳抵烽火台,說是奉糜芳将軍之命,請王甫、諸葛慧、蕭侯儀等,速趕荊州南郡,商議緊張軍情;快馬又說糜芳将軍特别吩咐,事關防守荊州的要務,請三人務必速赴南郡。
諸葛慧心中有點疑惑,本不欲赴南郡,她若拒赴,蕭侯儀自然亦不會前去。
但王甫卻道:“糜芳本已對防守的荊州心生懈怠,他如今相召,我等若拒絕赴會,糜芳必定心生驚懼,更無心防守,萬一荊州有失,我等便難免有怠慢軍機之失職罪埃”諸葛慧為堅穩糜芳防守荊州的信心,無奈答應跟随王甫,趕赴南郡。
諸葛慧既已答應,蕭侯儀自然再無異議,三人一道,乘怏馬趕赴荊州南郡。
三人趕抵南郡,迳赴糜芳的軍營,糜芳早在帥帳中等候,他殷情的迎接三人,絲毫不以主将的身份自居,王甫以為糜芳已意識到防守荊州的責任重大,因此禮賢下士,虛心求教,也不以為意。
糜芳迎入王甫、諸葛慧、蕭侯儀三人,卻并不急于商議軍情,反而下令擺宴,說是慰問三人防守烽火台的勞苦功高。
三人見糜芳盛意拳拳,他又是鎮守荊州的主将,不便拒絕,隻好坐下飲宴。
席間,糜芳談笑風生,神色一派從容,再無往日的怨氣流露。
王甫心中不由大感安慰,心道:隻要糜芳盡忠職守,積極防禦,荊州必定可保不失了…… 他因此大為放心,與糜芳暢飲。
諸葛慧心中雖然有點驚疑,但見糜芳神态從容,不似已生異心,而且又知他是劉備的舊屬,決無反叛的可能,無奈之下,也隻好放下疑惑,與蕭候儀舉杯相飲起來。
不料就在當天傍晚,王甫、諸葛慧、蕭侯儀三人離開陸口對岸的烽火台不久,便有數艘快船,船上之人皆身穿白衣,傍晚白霧迷江,因此直駛抵岸邊烽火台下,守烽火台的荊州兵才猛地發覺。
荊州兵慌忙喝間,來者是誰? 快船上的白衣人回答道:“我等皆是江上販運客商,因受江上霧迷,不辨方向,到此暫泊。
”白衣人說罷,又取出船上的财物,送贈荊州兵。
荊州兵大喜,紛紛收授,任由白衣人的快船泊到烽火台下。
到二更時分,王甫、諸葛慧、蕭侯儀三人尚在趕返烽火台的途中,泊在烽火台下的數艘快船,突然沖出近百兵将,閃電般沖上烽火台,将守台的荊州兵士生擒活捉。
然後向陸口對面發出暗号,八十艘戰船,滿載東吳兵,如箭般疾馳過來。
船上呂蒙、丁奉、徐盛大将親自督率,兵士奮勇急先,不到半個時辰,東吳大軍便已将荊州軍的沿江防守炮台據點拔除了。
東吳
幸而不久蕭侯儀亦趕到烽火台,王甫見了蕭候儀,心中不由十分欣喜,因為蕭侯儀在陸口以神功威震江東将士的訊息,早已傳遍荊州各地了。
原來蕭侯儀不放心諸葛慧,孤身一人面對東吳十萬大軍,因此向關羽再三請求,讓他與諸葛慧同赴烽火台協防。
關羽知蕭侯儀與諸葛慧兄妹情深,他如何放心在此危急時刻讓她孤身犯險?而且關羽對東吳動态亦有點擔心,他斷定陸口對岸的烽火台是防守荊州的關鍵,隻要烽火台嚴密監視東吳軍的動靜,及時燃點烽火請求,讓他率五百精兵,直接趕去陸口對面的烽火台,與王甫、諸葛慧協同防守。
王甫見到蕭侯儀及他帶來的五百精兵,心中這才大為寬慰,料定烽火台有此有力支援,必可保不失。
而隻要保住烽火台不失,那便可保證及時回救荊州,東吳的奇兵突襲亦必受挫敗。
諸葛慧見蕭侯儀趕到,心中十分歡喜,她心知蕭侯儀必定是牽挂她的安危,卻故意格格笑道:“師哥啊,你回來之意,是視防守荊州重于北伐中原嗎?” 蕭侯儀卻斷然的搖頭道:“非也。
在我心中,兩者一般重大。
” 諸葛慧笑道:“那麼為甚不顧北伐中原,而回返烽火台?莫非是為我諸葛慧的安危而來麼……” 蕭侯儀的心事被諸葛慧輕輕揭破,他臉上不由一紅,忙掩塞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諸葛慧格格笑道:“若然是呵,我很快樂;若然不是,我也很喜歡埃”蕭侯儀知師妹刁鑽古怪,知她話中另有涵義,因而問道:“為什麼?師妹。
” “防守荊州,是二哥向我的重托埃”王甫和華佗二人,在一旁見他師兄妹二人逗趣,也沒插話,但卻從中發現,諸葛慧對她二哥孔明感情之深,決非旁人所能想像。
隻要是孔明的意思,諸葛慧也不問對錯,必定不惜去赴湯蹈火,因為諸葛慧的關系,蕭侯儀盡管不太情願,最終仍被扯進三國逐鹿争雄的漩渦中來了……王甫因此心中十分寬慰,他料定憑蕭侯儀的神威,以及諸葛慧的智計,必可保住烽火台;而隻要烽火台可守,荊州的防守便有保障了。
不料就在諸葛慧和蕭侯儀,以及關羽增派的五百精兵,抵達荊州烽火台的第三日傍晚時分,荊州南郡的快馬,突然馳抵烽火台,說是奉糜芳将軍之命,請王甫、諸葛慧、蕭侯儀等,速趕荊州南郡,商議緊張軍情;快馬又說糜芳将軍特别吩咐,事關防守荊州的要務,請三人務必速赴南郡。
諸葛慧心中有點疑惑,本不欲赴南郡,她若拒赴,蕭侯儀自然亦不會前去。
但王甫卻道:“糜芳本已對防守的荊州心生懈怠,他如今相召,我等若拒絕赴會,糜芳必定心生驚懼,更無心防守,萬一荊州有失,我等便難免有怠慢軍機之失職罪埃”諸葛慧為堅穩糜芳防守荊州的信心,無奈答應跟随王甫,趕赴南郡。
諸葛慧既已答應,蕭侯儀自然再無異議,三人一道,乘怏馬趕赴荊州南郡。
三人趕抵南郡,迳赴糜芳的軍營,糜芳早在帥帳中等候,他殷情的迎接三人,絲毫不以主将的身份自居,王甫以為糜芳已意識到防守荊州的責任重大,因此禮賢下士,虛心求教,也不以為意。
糜芳迎入王甫、諸葛慧、蕭侯儀三人,卻并不急于商議軍情,反而下令擺宴,說是慰問三人防守烽火台的勞苦功高。
三人見糜芳盛意拳拳,他又是鎮守荊州的主将,不便拒絕,隻好坐下飲宴。
席間,糜芳談笑風生,神色一派從容,再無往日的怨氣流露。
王甫心中不由大感安慰,心道:隻要糜芳盡忠職守,積極防禦,荊州必定可保不失了…… 他因此大為放心,與糜芳暢飲。
諸葛慧心中雖然有點驚疑,但見糜芳神态從容,不似已生異心,而且又知他是劉備的舊屬,決無反叛的可能,無奈之下,也隻好放下疑惑,與蕭候儀舉杯相飲起來。
不料就在當天傍晚,王甫、諸葛慧、蕭侯儀三人離開陸口對岸的烽火台不久,便有數艘快船,船上之人皆身穿白衣,傍晚白霧迷江,因此直駛抵岸邊烽火台下,守烽火台的荊州兵才猛地發覺。
荊州兵慌忙喝間,來者是誰? 快船上的白衣人回答道:“我等皆是江上販運客商,因受江上霧迷,不辨方向,到此暫泊。
”白衣人說罷,又取出船上的财物,送贈荊州兵。
荊州兵大喜,紛紛收授,任由白衣人的快船泊到烽火台下。
到二更時分,王甫、諸葛慧、蕭侯儀三人尚在趕返烽火台的途中,泊在烽火台下的數艘快船,突然沖出近百兵将,閃電般沖上烽火台,将守台的荊州兵士生擒活捉。
然後向陸口對面發出暗号,八十艘戰船,滿載東吳兵,如箭般疾馳過來。
船上呂蒙、丁奉、徐盛大将親自督率,兵士奮勇急先,不到半個時辰,東吳大軍便已将荊州軍的沿江防守炮台據點拔除了。
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