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驚天奧秘
關燈
小
中
大
王。
漢獻帝怎敢不答應?于是下诏晉封曹操為魏王,出入車馬服飾,概依天子禮儀,又為曹操建魏王宮,冊立魏王太子。
曹操假意三次拒絕受封,最後卻欣然受領。
于是,曹操位同朝廷天子,奇貴為王。
曹操既封為王,自然便須确立太子王儲。
此時曹操有子四人,長者是曹丕,次子曹彰,三次曹植,四子曹熊。
曹操的次子曹彰,軍中号為“黃須兒”,神力驚人,可徒手與猛獸搏鬥,是典型的武将,并無繼位為王者的心思,四了曹熊,因排名為四子之未,亦知決無太子之份,因此也并無參與太子之事。
能夠而且有意競争太子位的,便隻有長子曹丕,三子曹植二人。
曹植為人心性聰慧,文章辭采驚人,又十分乖巧,甚得曹操的歡心,相較之下,長子曹丕便陰沉多了,并不善讨好曹操。
因此表面上太子之争,極有利于曹植。
曹丕心感不妙,便向中大夫賈诩求計,賈诩深知曹操已時日無多,日後的朝政江山,必落入太子手上,便趁機匡扶曹丕,讓他順利奪得太子之位。
于是每逢曹操出征或遠行,諸子前來送行,曹植必賣弄才學,歌功頌德,讨曹操歡心。
次子曹彰隻知請戰逞勇,四子曹熊隻會惶恐而立。
而曹丕卻于辭别曹操時,一言不發,淚流滿面,殷殷而拜,依依難舍,連曹操的左右亦為之傷感。
曹操心中便斷定,曹植有才華,但心性浮誇,曹丕穩重,對自己極有誠心。
曹丕又依賈诩授計,買通曹操的近侍,經常在曹操面前說曹丕的好話,于是曹操的心更傾向于曹丕了。
一日,賈诩入工宮見曹操。
曹操問賈诩道:“孤欲立太子,你以為誰為适合人選呢?” 賈诩沉吟不語,過了一會,才道:“魏王,我剛才正思袁紹、劉表二人父子之事。
” 曹操一聽,即呵呵大笑道:“孤明白了!袁紹、劉表二人之基業,皆壞于浮誇之子身上,能保我基業的,隻有誠實沉穩者埃”于是曹操不再猶豫,下旨封立長子曹丕為太子。
至此。
曹操的人謀似乎已戰勝了大意及運命,他不但自己晉身為王,且為他的子孫确立了王者大業,不可逆違的天機似乎也向曹操這一代果雄屈服了。
曹操稱王的消息,迅速傳入蜀川。
此時漢中已全局平定,劉備坐擁益州、漢中、荊州三郡,無論領土、軍力、物力,均足以與曹操、孫權抗衡。
三國鼎立的奇格終于在中華九州大地上形成了。
三國奇格既已形成,那三工鼎立的大勢亦必定随之确立。
曹操稱王的訊息傳入蜀川成都,文武百官聞訊,均萌尊劉備為帝的願望,但誰也不敢向劉備進言,衆人商議之下,派法正為代表,前來拜見孔明。
法正道出文武百官欲尊劉備為帝之意,孔明道:“我亦有此意,不如我等一齊往見主公吧。
” 于是孔明和法正齊赴劉備府上拜見。
劉備見孔明和法正二人到訪,深知兩人均蜀川的棟梁,不敢怠慢,連忙親自出門口迎進。
孔明、法正二人向劉備拜見了。
孔明微笑道:“法正有事向主公禀報,邀我同來。
” 劉備忙道:“法太守有何高見?” 法正再不猶豫,向劉備道:“曹操稱王,其篡漢之心路人皆知啊,今天下無主,主公仁義布于天下,又已坐擁兩川之地,宜順天而行,即登帝位,以名正言順,讨伐國賊,主公不必猶豫,祈速登位。
” 劉備一聽,覺得十分突然,他毫無心理準備,因此忙道:“法太守所言差矣!劉備雖為漢室宗親,畢竟還是漢之臣子。
若登帝位,即屬反漢,與曹操的篡漢自立,有何分别?此事決計不可!軍師洞悉天機,必贊同我的見解,阻止他們吧。
” 孔明道:“不然,當今天下分崩離析,群雄并起,各霸一方。
四海之内,德才之士,之所以舍生忘死為主效力,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主公若因守義避嫌,拒絕衆議,恐失衆望,此乃務虛名而招實禍之不智呀。
” 劉備道:“此議隻怕是法大守一人之意吧。
” 法正一聽,呵呵笑道:“是否法正一人之意,主公大會文武百官,便知底細了。
” 劉備果然當即召集文武百官,于府中議事大堂聚會。
文武百官果然衆口一辭,皆勸劉備進登帝位。
劉備決然說道:“要我僭居帝位,我決計不從,一切且從長計議。
” 文武百官均大聲道:“主公若再推辭,隻怕會人心渙散!” 但劉備隻是不肯點頭答應。
孔明微一沉吟,便道:“主公平生仁義創基立業,必定不肯于此時僭
漢獻帝怎敢不答應?于是下诏晉封曹操為魏王,出入車馬服飾,概依天子禮儀,又為曹操建魏王宮,冊立魏王太子。
曹操假意三次拒絕受封,最後卻欣然受領。
于是,曹操位同朝廷天子,奇貴為王。
曹操既封為王,自然便須确立太子王儲。
此時曹操有子四人,長者是曹丕,次子曹彰,三次曹植,四子曹熊。
曹操的次子曹彰,軍中号為“黃須兒”,神力驚人,可徒手與猛獸搏鬥,是典型的武将,并無繼位為王者的心思,四了曹熊,因排名為四子之未,亦知決無太子之份,因此也并無參與太子之事。
能夠而且有意競争太子位的,便隻有長子曹丕,三子曹植二人。
曹植為人心性聰慧,文章辭采驚人,又十分乖巧,甚得曹操的歡心,相較之下,長子曹丕便陰沉多了,并不善讨好曹操。
因此表面上太子之争,極有利于曹植。
曹丕心感不妙,便向中大夫賈诩求計,賈诩深知曹操已時日無多,日後的朝政江山,必落入太子手上,便趁機匡扶曹丕,讓他順利奪得太子之位。
于是每逢曹操出征或遠行,諸子前來送行,曹植必賣弄才學,歌功頌德,讨曹操歡心。
次子曹彰隻知請戰逞勇,四子曹熊隻會惶恐而立。
而曹丕卻于辭别曹操時,一言不發,淚流滿面,殷殷而拜,依依難舍,連曹操的左右亦為之傷感。
曹操心中便斷定,曹植有才華,但心性浮誇,曹丕穩重,對自己極有誠心。
曹丕又依賈诩授計,買通曹操的近侍,經常在曹操面前說曹丕的好話,于是曹操的心更傾向于曹丕了。
一日,賈诩入工宮見曹操。
曹操問賈诩道:“孤欲立太子,你以為誰為适合人選呢?” 賈诩沉吟不語,過了一會,才道:“魏王,我剛才正思袁紹、劉表二人父子之事。
” 曹操一聽,即呵呵大笑道:“孤明白了!袁紹、劉表二人之基業,皆壞于浮誇之子身上,能保我基業的,隻有誠實沉穩者埃”于是曹操不再猶豫,下旨封立長子曹丕為太子。
至此。
曹操的人謀似乎已戰勝了大意及運命,他不但自己晉身為王,且為他的子孫确立了王者大業,不可逆違的天機似乎也向曹操這一代果雄屈服了。
曹操稱王的消息,迅速傳入蜀川。
此時漢中已全局平定,劉備坐擁益州、漢中、荊州三郡,無論領土、軍力、物力,均足以與曹操、孫權抗衡。
三國鼎立的奇格終于在中華九州大地上形成了。
三國奇格既已形成,那三工鼎立的大勢亦必定随之确立。
曹操稱王的訊息傳入蜀川成都,文武百官聞訊,均萌尊劉備為帝的願望,但誰也不敢向劉備進言,衆人商議之下,派法正為代表,前來拜見孔明。
法正道出文武百官欲尊劉備為帝之意,孔明道:“我亦有此意,不如我等一齊往見主公吧。
” 于是孔明和法正齊赴劉備府上拜見。
劉備見孔明和法正二人到訪,深知兩人均蜀川的棟梁,不敢怠慢,連忙親自出門口迎進。
孔明、法正二人向劉備拜見了。
孔明微笑道:“法正有事向主公禀報,邀我同來。
” 劉備忙道:“法太守有何高見?” 法正再不猶豫,向劉備道:“曹操稱王,其篡漢之心路人皆知啊,今天下無主,主公仁義布于天下,又已坐擁兩川之地,宜順天而行,即登帝位,以名正言順,讨伐國賊,主公不必猶豫,祈速登位。
” 劉備一聽,覺得十分突然,他毫無心理準備,因此忙道:“法太守所言差矣!劉備雖為漢室宗親,畢竟還是漢之臣子。
若登帝位,即屬反漢,與曹操的篡漢自立,有何分别?此事決計不可!軍師洞悉天機,必贊同我的見解,阻止他們吧。
” 孔明道:“不然,當今天下分崩離析,群雄并起,各霸一方。
四海之内,德才之士,之所以舍生忘死為主效力,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主公若因守義避嫌,拒絕衆議,恐失衆望,此乃務虛名而招實禍之不智呀。
” 劉備道:“此議隻怕是法大守一人之意吧。
” 法正一聽,呵呵笑道:“是否法正一人之意,主公大會文武百官,便知底細了。
” 劉備果然當即召集文武百官,于府中議事大堂聚會。
文武百官果然衆口一辭,皆勸劉備進登帝位。
劉備決然說道:“要我僭居帝位,我決計不從,一切且從長計議。
” 文武百官均大聲道:“主公若再推辭,隻怕會人心渙散!” 但劉備隻是不肯點頭答應。
孔明微一沉吟,便道:“主公平生仁義創基立業,必定不肯于此時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