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赤龍脫困
關燈
小
中
大
必為此分心?但卻可趁曹操進攻東吳的良機,增強兵力,充足糧草,為下一步進取奠基也。
” 劉備對龐統的前半部分析,深有同感,但後半部的論析,卻甚感迷惑。
他忙道:“我遠隔荊州千裡,如何可增強兵力,充足糧草?先生大概錯将益州作荊州吧。
” 龐統呵呵笑道:“不然,我非錯将益州作荊州,而是利用荊州目下之勢,取益州之力以壯大也,主公可派人飛報劉璋,說曹操進攻東吳,孫權派人求救,我與東吳唇齡相依,唇亡則齒寒,因此不得不回救東吳,而張魯不足為患,已退回漢中。
我軍目下兵少糧缺,希望念同宗之誼,速撥精兵三萬,糧草十萬斛相助,如此,則我軍豈非可以大為壯大嗎?隻要主公在益州站穩腳跟,一切便可迎刃而解也。
” 劉備微一沉吟,便失然道:“不錯、隻要我軍實力壯大,又何懼曹操、孫權!我與劉璋情同手足,料他必肯增派兵糧相助。
” 劉備于是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飛送成都劉璋。
但劉備派出的使者,抵涪水關時,卻被守将楊懷、高沛截住查問,楊懷查明使者的來意,便安排高沛守關,他則親自監送使者,抵達成都。
使者向劉璋呈上劉備的書函。
劉璋此時,已接東吳使者派人送來的孫權密函,說劉備欲與東吳聯合謀取益州,心中已經生疑。
他閱罷劉備的書函,心中不由更添疑慮。
劉漳問楊懷道:“楊将軍為何陪使者到此?” 楊懷道:“我已知使者來意,因此特地從涪水關趕來見主公,劉備自屯兵葭萌關,并不肯進攻漢中張魯,隻是日夜練兵,積蓄實力;又廣施恩德,收買民心,甚得北部軍民擁戴,由此足見劉備居心叵測也,他此時向主公求增兵糧,主公若答應劉備所求,則劉備必如虎添翼,後果不堪設想。
” 劉璋聽了,對劉備的疑心不由又添了三分,但仍有點猶豫,道:“話雖如此,但我與劉備有兄弟之親,若加拒絕,劉備必怪我不念兄弟情分,卻如何應對。
” 此時,帳下一人大聲道:“劉備乃當世枭雄,久留蜀川而不走,乃狼虎之心也!主公切勿再為虎添翼埃”此人姓劉名巴,是劉璋的堂侄,劉璋對此人十分信任。
劉璋見劉巴如此判斷,心中不由更感為難、他思忖良久、才無奈說道:“對劉備部下之人不可不防,但我與他兄弟之情不可不顧及,這樣吧,對劉備的求助,我隻答應增兵數千,糧草一萬斛、如此對劉備也算有所交代。
” 劉璋一面又派出使者,将他的意思先行告知劉備。
同時令楊懷、高沛二将,繼續把守關隘,嚴防劉備突襲攻取要關。
劉璋的使背連同四千老弱殘兵,以及一萬斛糧草,送抵葭萌關。
劉備接着了,眼見劉璋派來的援兵僅四千,而且均是不堪一擊的老弱病殘;糧草亦僅一萬斛,其中更有黴爛發臭,不堪食用的大米。
這與劉備所求的三萬精兵、十萬斛精糧,簡直相差十萬八千裡。
劉璋的使者送上劉璋的回書,劉備也不視閱,便恨恨的罵道:“我為你主抵禦強敵,奔波辛勞數百裡,你主卻如此吝啬,教我軍兵如何效力。
”他說時,也不拆看,便将劉璋的回函一把兩下的撕碎了,喝令劉璋的使者速速離去。
劉璋的使者大驚,抱頭竄出,飛奔回成都,向劉璋報訊。
龐統待劉璋的使者離開,便立刻對劉備道:“主公入川以來,向以仁義為重,如今毀書動怒,主公與劉璋的情面便被無情撕破矣。
” 劉備的怒火一沉,冷靜下來,他才醒悟事态果然非憑仁義可以解決,于是便問龐統道:“目下情勢,先生以為如何應付你?” 龐統見劉備終于将進取益州的大計放在心上,不由欣然笑道:“我有三計,主公可擇一而行。
” 劉備聽龐統的口吻,與孔明幾乎如出一轍,不由笑道:“好啊,先生的口氣,與孔明一般無異也!但不知是哪三計?” 龐統道:“現下即發奇兵,晝夜兼程,直取成都,一舉平定益州,此乃上計。
楊懷、高沛二人均蜀中名将,負責扼守通向成都大道的邊關重鎮,主公可以班師回荊州為名,告知楊、高二人,他聞報必來相送,以便就近監視,主公即可趁勢擒殺二人,先奪涪水關,後圖攻入成都,此中計也,下計則是速回荊州,再圖進取,主公宜速作決斷,若猶豫不決,必陷三面受敵之困境也。
” 劉備思忖片刻,終于斷然說道:“先生三計,上計太急進。
下計太遲緩,我便用先生這中計吧。
” 此時,劉備與劉璋彼此的關系進一步惡化,曾向劉備密獻益州軍機圖的張松,在成都聽聞劉備欲退返荊州,不由大驚,慌忙寫密函給劉備,力勸他先取益州。
不料密函未及送出,便被張
” 劉備對龐統的前半部分析,深有同感,但後半部的論析,卻甚感迷惑。
他忙道:“我遠隔荊州千裡,如何可增強兵力,充足糧草?先生大概錯将益州作荊州吧。
” 龐統呵呵笑道:“不然,我非錯将益州作荊州,而是利用荊州目下之勢,取益州之力以壯大也,主公可派人飛報劉璋,說曹操進攻東吳,孫權派人求救,我與東吳唇齡相依,唇亡則齒寒,因此不得不回救東吳,而張魯不足為患,已退回漢中。
我軍目下兵少糧缺,希望念同宗之誼,速撥精兵三萬,糧草十萬斛相助,如此,則我軍豈非可以大為壯大嗎?隻要主公在益州站穩腳跟,一切便可迎刃而解也。
” 劉備微一沉吟,便失然道:“不錯、隻要我軍實力壯大,又何懼曹操、孫權!我與劉璋情同手足,料他必肯增派兵糧相助。
” 劉備于是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飛送成都劉璋。
但劉備派出的使者,抵涪水關時,卻被守将楊懷、高沛截住查問,楊懷查明使者的來意,便安排高沛守關,他則親自監送使者,抵達成都。
使者向劉璋呈上劉備的書函。
劉璋此時,已接東吳使者派人送來的孫權密函,說劉備欲與東吳聯合謀取益州,心中已經生疑。
他閱罷劉備的書函,心中不由更添疑慮。
劉漳問楊懷道:“楊将軍為何陪使者到此?” 楊懷道:“我已知使者來意,因此特地從涪水關趕來見主公,劉備自屯兵葭萌關,并不肯進攻漢中張魯,隻是日夜練兵,積蓄實力;又廣施恩德,收買民心,甚得北部軍民擁戴,由此足見劉備居心叵測也,他此時向主公求增兵糧,主公若答應劉備所求,則劉備必如虎添翼,後果不堪設想。
” 劉璋聽了,對劉備的疑心不由又添了三分,但仍有點猶豫,道:“話雖如此,但我與劉備有兄弟之親,若加拒絕,劉備必怪我不念兄弟情分,卻如何應對。
” 此時,帳下一人大聲道:“劉備乃當世枭雄,久留蜀川而不走,乃狼虎之心也!主公切勿再為虎添翼埃”此人姓劉名巴,是劉璋的堂侄,劉璋對此人十分信任。
劉璋見劉巴如此判斷,心中不由更感為難、他思忖良久、才無奈說道:“對劉備部下之人不可不防,但我與他兄弟之情不可不顧及,這樣吧,對劉備的求助,我隻答應增兵數千,糧草一萬斛、如此對劉備也算有所交代。
” 劉璋一面又派出使者,将他的意思先行告知劉備。
同時令楊懷、高沛二将,繼續把守關隘,嚴防劉備突襲攻取要關。
劉璋的使背連同四千老弱殘兵,以及一萬斛糧草,送抵葭萌關。
劉備接着了,眼見劉璋派來的援兵僅四千,而且均是不堪一擊的老弱病殘;糧草亦僅一萬斛,其中更有黴爛發臭,不堪食用的大米。
這與劉備所求的三萬精兵、十萬斛精糧,簡直相差十萬八千裡。
劉璋的使者送上劉璋的回書,劉備也不視閱,便恨恨的罵道:“我為你主抵禦強敵,奔波辛勞數百裡,你主卻如此吝啬,教我軍兵如何效力。
”他說時,也不拆看,便将劉璋的回函一把兩下的撕碎了,喝令劉璋的使者速速離去。
劉璋的使者大驚,抱頭竄出,飛奔回成都,向劉璋報訊。
龐統待劉璋的使者離開,便立刻對劉備道:“主公入川以來,向以仁義為重,如今毀書動怒,主公與劉璋的情面便被無情撕破矣。
” 劉備的怒火一沉,冷靜下來,他才醒悟事态果然非憑仁義可以解決,于是便問龐統道:“目下情勢,先生以為如何應付你?” 龐統見劉備終于将進取益州的大計放在心上,不由欣然笑道:“我有三計,主公可擇一而行。
” 劉備聽龐統的口吻,與孔明幾乎如出一轍,不由笑道:“好啊,先生的口氣,與孔明一般無異也!但不知是哪三計?” 龐統道:“現下即發奇兵,晝夜兼程,直取成都,一舉平定益州,此乃上計。
楊懷、高沛二人均蜀中名将,負責扼守通向成都大道的邊關重鎮,主公可以班師回荊州為名,告知楊、高二人,他聞報必來相送,以便就近監視,主公即可趁勢擒殺二人,先奪涪水關,後圖攻入成都,此中計也,下計則是速回荊州,再圖進取,主公宜速作決斷,若猶豫不決,必陷三面受敵之困境也。
” 劉備思忖片刻,終于斷然說道:“先生三計,上計太急進。
下計太遲緩,我便用先生這中計吧。
” 此時,劉備與劉璋彼此的關系進一步惡化,曾向劉備密獻益州軍機圖的張松,在成都聽聞劉備欲退返荊州,不由大驚,慌忙寫密函給劉備,力勸他先取益州。
不料密函未及送出,便被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