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江東流
關燈
小
中
大
孔明一聽,心中便暗道:周瑜必因說我歸江東不從,心生忌恨,設此借刀殺人之計,我若推辭,他必把破壞聯盟的罪責壓我,不如答應,再作打算吧……孔明心中轉念,便欣然道:“孔明謹遵都督差使。
”說罷辭出,調集兵馬去了。
魯肅獲知此事,不由大吃一驚,連忙間周瑜道:“公瑾命孔明往劫曹軍糧草,是何用意?” 周瑜咬牙道:“孔明日後必為江東之患,我決殺之!但恐因此破壞彼此聯盟,才借曹操之手殺他,以絕江東後患。
” 魯肅心中惴惴不安,不知孔明是否明白他處境的險惡,便找孔明探查。
魯肅但見孔明毫無難色,正在整頓周瑜派出的一千兵馬,便要起行。
魯肅心性忠厚,不忍坐視孔明赴險,便向他有所暗示說道:“先生此行,可知是否能成事呢?” 孔明一聽,即呵呵笑道:“我水戰、步戰、馬戰、車戰,路路精通,有何俱哉?子敬與公瑾僅得一能,怎可與我相比?” 魯肅道:“我與公瑾為甚隻得一能?” 孔明道:“江東不是有兒歌唱道:伏路把關魯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麼?你等于陸地但能伏路把關,周公瑾隻懂水戰,不能陸戰也。
” 魯肅心中不服氣,便将此言告知周瑜,周瑜一聽便怒道:“孔明敢欺我不精陸戰嗎?我不用他,自引一萬大軍,親赴聚鐵山斷曹操糧草。
” 周瑜怒氣攻心,果然點撥兵馬,要去親斷曹軍糧草。
魯肅隐隐覺得此舉不妥,但又無計勸服周瑜,隻好又連忙跑去向孔明問計。
孔明從容鎮靜,迎接魯肅,毫無懼意。
孔明聽魯肅傳話,說周瑜決定自己親去斷曹操糧軍,便微笑一下,坦誠的對魯肅道:“公瑾令我斷曹操糧草,乃欲藉曹操之手殺我罷了,我因此以言相戲,不料公瑾又不能容納。
如今強敵在前,孫、劉兩家,合則兩利,分則俱亡,若互相謀算加害,則未戰便已先敗也。
” 孔明一頓,又誠懇說道:“曹操多謀,他平生慣斷人糧草,以出奇制勝,他豈會不以重兵防守糧草呢?公瑾若真去劫糧,必被曹操所擒,唯今之計,隻宜先與曹軍進行水戰,務求一戰初勝,挫敗曹軍的銳氣,動搖他的軍心,然後才能尋機施計破之,希望子敬好好向公瑾解釋。
” 魯肅深為孔明的誠意打動,他也不敢遲疑,立即告辭,立赴中軍大營,将孔明之意,向周瑜解釋陳述其中的利弊。
周瑜沉吟不語,好一會才歎道:“此人見識謀略,勝我十倍,今日不除,日後必為江東之禍患也。
” 魯肅忙勸道:“誠然,但如今強敵當前,用人之際,怎可自斷臂助呢?望公瑾以國家大計為重,待破曹之後,再以謀伏為佳。
” 周瑜又沉吟半響,才長歎一聲道:“強敵壓境,可惜我兵勢殊弱,非要藉助劉備之軍不可,看來也隻好依你之言行事了。
” 周瑜說罷,也打消了親去劫曹操糧草的冒險主意。
此時三江口西南六十裡外的江夏,劉備自孔明赴江東後,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因為孔明在劉備的心中的分量,猶如心脈,若心脈一斷,劉備的生命也就不保。
他實在放心不下,便吩咐劉琦鎮守江夏,他自己則赴夏口。
劉備抵達夏口,向東面望去,但三江口方向,旌旗隐隐,戰船如黑雲遮江,是東吳已出兵迎戰曹操,心中不由大喜、劉備為配合孔明,吩咐将江夏的兵力,大部分調到樊口,準備與江東兵馬聯合作戰。
但仍不見孔明回來,劉備便與諸将商議道:“孔明一去東吳,再無音訊,他身邊隻得一位雕雪姑娘護衛,雕雪雖然精于武功,但畢竟是女流之輩,怎可保護孔明周全?我十分擔憂。
” 此時糜竺亦在座,他一聽便含笑道:“主公放心,我知憑孔明之力,足可自保有餘也。
” 劉備仍擔心道:“孔明乃天下奇才,隻怕易招人忌恨,先生若有閃失,劉備的一切也就完了。
” 糜竺道:“不如由我迳赴江東水寨,以探聽江東方面的情勢。
” 劉備大喜,即備美酒等禮物令糜竺赴東吳水寨,以犒軍為名,探聽江東軍情的虛實。
糜竺領令,駕小舟順流而下,一路駛入周瑜的中軍水寨。
軍士入報周瑜,周瑜吩咐召入。
糜竺以臣屬之禮,拜見了周瑜,又獻上美酒等犒軍禮物,周瑜吩咐置酒款待糜竺。
糜竺在席間,趁機向周瑜道:“我軍軍師孔明先生,留在東吳已久,劉将軍十分挂念,請周都督準允孔明與我同回江夏。
” 周瑜一聽,便斷然的拒絕道:“如今孔明與正與我共謀破曹之計,豈可分離?我亦正欲見劉将軍,可惜軍務在身,未能赴江夏拜望,劉将軍欲會孔明,不如便請他移駕三江口吧。
” 糜竺見接不回孔明,反而被周瑜搶先請了劉備赴三江口,他也不敢作主,隻好告辭,連夜返回樊口。
糜竺将周瑜相邀之意,向劉備說知。
劉備也不猶豫,立刻答應親赴三江口水寨。
關公道:“周瑜乃善謀之上,又無孔明書信,隻恐其中有詐,不可輕舉妄動。
” 劉備道:“我今正聯合東吳破曹,周郎欲見我,我若不去,便非同盟誠意了,怎能成大事呢?” 關公道:“兄
”說罷辭出,調集兵馬去了。
魯肅獲知此事,不由大吃一驚,連忙間周瑜道:“公瑾命孔明往劫曹軍糧草,是何用意?” 周瑜咬牙道:“孔明日後必為江東之患,我決殺之!但恐因此破壞彼此聯盟,才借曹操之手殺他,以絕江東後患。
” 魯肅心中惴惴不安,不知孔明是否明白他處境的險惡,便找孔明探查。
魯肅但見孔明毫無難色,正在整頓周瑜派出的一千兵馬,便要起行。
魯肅心性忠厚,不忍坐視孔明赴險,便向他有所暗示說道:“先生此行,可知是否能成事呢?” 孔明一聽,即呵呵笑道:“我水戰、步戰、馬戰、車戰,路路精通,有何俱哉?子敬與公瑾僅得一能,怎可與我相比?” 魯肅道:“我與公瑾為甚隻得一能?” 孔明道:“江東不是有兒歌唱道:伏路把關魯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麼?你等于陸地但能伏路把關,周公瑾隻懂水戰,不能陸戰也。
” 魯肅心中不服氣,便将此言告知周瑜,周瑜一聽便怒道:“孔明敢欺我不精陸戰嗎?我不用他,自引一萬大軍,親赴聚鐵山斷曹操糧草。
” 周瑜怒氣攻心,果然點撥兵馬,要去親斷曹軍糧草。
魯肅隐隐覺得此舉不妥,但又無計勸服周瑜,隻好又連忙跑去向孔明問計。
孔明從容鎮靜,迎接魯肅,毫無懼意。
孔明聽魯肅傳話,說周瑜決定自己親去斷曹操糧軍,便微笑一下,坦誠的對魯肅道:“公瑾令我斷曹操糧草,乃欲藉曹操之手殺我罷了,我因此以言相戲,不料公瑾又不能容納。
如今強敵在前,孫、劉兩家,合則兩利,分則俱亡,若互相謀算加害,則未戰便已先敗也。
” 孔明一頓,又誠懇說道:“曹操多謀,他平生慣斷人糧草,以出奇制勝,他豈會不以重兵防守糧草呢?公瑾若真去劫糧,必被曹操所擒,唯今之計,隻宜先與曹軍進行水戰,務求一戰初勝,挫敗曹軍的銳氣,動搖他的軍心,然後才能尋機施計破之,希望子敬好好向公瑾解釋。
” 魯肅深為孔明的誠意打動,他也不敢遲疑,立即告辭,立赴中軍大營,将孔明之意,向周瑜解釋陳述其中的利弊。
周瑜沉吟不語,好一會才歎道:“此人見識謀略,勝我十倍,今日不除,日後必為江東之禍患也。
” 魯肅忙勸道:“誠然,但如今強敵當前,用人之際,怎可自斷臂助呢?望公瑾以國家大計為重,待破曹之後,再以謀伏為佳。
” 周瑜又沉吟半響,才長歎一聲道:“強敵壓境,可惜我兵勢殊弱,非要藉助劉備之軍不可,看來也隻好依你之言行事了。
” 周瑜說罷,也打消了親去劫曹操糧草的冒險主意。
此時三江口西南六十裡外的江夏,劉備自孔明赴江東後,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因為孔明在劉備的心中的分量,猶如心脈,若心脈一斷,劉備的生命也就不保。
他實在放心不下,便吩咐劉琦鎮守江夏,他自己則赴夏口。
劉備抵達夏口,向東面望去,但三江口方向,旌旗隐隐,戰船如黑雲遮江,是東吳已出兵迎戰曹操,心中不由大喜、劉備為配合孔明,吩咐将江夏的兵力,大部分調到樊口,準備與江東兵馬聯合作戰。
但仍不見孔明回來,劉備便與諸将商議道:“孔明一去東吳,再無音訊,他身邊隻得一位雕雪姑娘護衛,雕雪雖然精于武功,但畢竟是女流之輩,怎可保護孔明周全?我十分擔憂。
” 此時糜竺亦在座,他一聽便含笑道:“主公放心,我知憑孔明之力,足可自保有餘也。
” 劉備仍擔心道:“孔明乃天下奇才,隻怕易招人忌恨,先生若有閃失,劉備的一切也就完了。
” 糜竺道:“不如由我迳赴江東水寨,以探聽江東方面的情勢。
” 劉備大喜,即備美酒等禮物令糜竺赴東吳水寨,以犒軍為名,探聽江東軍情的虛實。
糜竺領令,駕小舟順流而下,一路駛入周瑜的中軍水寨。
軍士入報周瑜,周瑜吩咐召入。
糜竺以臣屬之禮,拜見了周瑜,又獻上美酒等犒軍禮物,周瑜吩咐置酒款待糜竺。
糜竺在席間,趁機向周瑜道:“我軍軍師孔明先生,留在東吳已久,劉将軍十分挂念,請周都督準允孔明與我同回江夏。
” 周瑜一聽,便斷然的拒絕道:“如今孔明與正與我共謀破曹之計,豈可分離?我亦正欲見劉将軍,可惜軍務在身,未能赴江夏拜望,劉将軍欲會孔明,不如便請他移駕三江口吧。
” 糜竺見接不回孔明,反而被周瑜搶先請了劉備赴三江口,他也不敢作主,隻好告辭,連夜返回樊口。
糜竺将周瑜相邀之意,向劉備說知。
劉備也不猶豫,立刻答應親赴三江口水寨。
關公道:“周瑜乃善謀之上,又無孔明書信,隻恐其中有詐,不可輕舉妄動。
” 劉備道:“我今正聯合東吳破曹,周郎欲見我,我若不去,便非同盟誠意了,怎能成大事呢?” 關公道:“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