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

關燈
名猛将,向趙子龍奔走的方向瘋狂追趕。

     趙子龍聽身後殺聲震天,知曹軍随後追擊,他此時已知無力抵禦曹操的千軍萬馬了,隻好拼着後一口氣,縱馬飛馳,心中隻盼有人前來接應。

     他奔馳了三十裡,猛見前面橫着一道河,河上有橋,一位黑鐵塔似的将軍,正挺矛立馬于橋上,不由大喜叫道:“翼德救我。

    ”,橋上挺矛立馬之将,正是張飛,他見趙子龍渾身浴血,懷中以腰帶綁着一位嬰兒,他已接糜竺的報訊,知趙子龍北去。

     絕非背叛降敵,而是單槍匹馬,闖入曹操的百萬軍中,懷藏劉備的獨子阿鬥,出重圍而逃。

    張飛心中不由又感又佩,他是心直口快之人,不由縱馬而出相迎,口中一面大叫道:“子龍! 我差點向你動矛直取!請諒張飛魯莽之罪。

    ” 張飛一面說,一面伸手一指河上之長橋,慨然道:“子龍快由此橋過去,不必顧後,天翻地崩,張飛替你頂住了。

    ” 趙子龍策馬從張飛馬側而過,一面道:“翼德小心!後面曹軍精英,傾巢而出矣。

    ” 張飛咬牙道:“子龍你既能從百萬軍中救阿鬥,張飛難道便不可以獨擋曹操百萬兵麼!子龍且去告訴哥哥,但教張飛有一口氣在,決不讓曹軍越雷池半步。

    ” 趙子龍馳過長闆橋,張飛亦返回橋上,立馬挺矛,向對面怒目而視。

     不久,曹操收降的劉表荊将文聘,已當先率軍趕到。

    文聘深知劉備軍師諸葛亮的曆害、張飛的神勇,又見張飛虎須倒豎,環眼圓睜,手執蛇矛,立馬橋上,孤身一人,他身後林中,塵土飛揚,疑有伏兵。

    立刻勒住馬,不敢進前。

     接着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許褚諸将亦到。

    見張飛獨立橋上。

    曹仁、夏侯惇均吃過孔明的大虧,深恐此乃孔明疑兵之計,都不敢近前,隻好紮住陣腳,成一字形排在河的西面。

     曹操接報,心中懷疑,恐是孔明用兵之計,便從後奔馳了上來,探看動靜。

     張飛怒視曹軍百萬之衆,毫不畏懼,隻欲來一番浴血死戰,他見曹軍後面,隐隐露出一面青羅傘蓋,知是曹操親身來探,便厲聲大喝道:“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其聲猛如轟雷,曹軍聞了,皆感腿顫。

     曹操在前鋒軍中央,見狀連忙吩咐将他身後的青羅傘移走,向左右的親兵将道:“我曾聽關雲長說,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将首級,猶如探襄取物!今日在此相逢,你等須小心留意了。

    ” 曹操話音未落,張飛又暴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上來決一死戰。

    ” 曹操見此陣勢,心中生怯,先萌退意。

    他的親兵亦開始向後移動了。

     張飛見狀,不由又大怒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為何故?” 喝聲未絕,曹操身邊的親将夏候傑,自聞曹操之言,本已心驚肉跳,經不起張飛連番如雷暴吼,吓得肝膽碎裂,倒撞落馬一命嗚呼。

     曹操見了,撥馬轉身便走。

    身後諸将見狀,亦一齊轉身而逃,勢如退潮。

    曹操心驚膽戰,連頭冠亦掉落,披頭散發而逃,狼狽之極。

     曹操正慌急奔逃,他的戰馬,卻猛地被随後趕上的張遼、許褚扯住了,曹操餘驚未息,惶急道:“這張飛非人!簡直如神如鬼!你二人扯馬幹麼?欲教我曹操喪命嗎?” 張遼道:“丞相且稍安勿驚,料張飛再勇,亦孤身一人而已,不足如此畏也。

    ”曹操依然心怯道:“若是孔明之計又如何?你二人先回探查清楚再說。

    ” 張了、許褚二人,無奈隻好馳馬而回,再到長闆橋打探消息。

     這一面張飛見曹軍如潮水般退去,他也不去追殺,下令後面林中的二十餘名親兵,解去馬拖樹枝,拆掉長闆橋,然後得意地跑回,向正在林中歇息的劉備回報。

     劉備一聽,便微歎一口氣,道:“三弟勇則勇矣,可惜未工心計。

    ”張飛忙道:“為什麼?” 劉備道:“三弟若不斷橋,曹操懷疑我軍中有孔明定計,恐有埋伏,必不敢進,如今你已斷橋,曹操便知孔明不在軍中,我軍力弱心怯,他便必揮軍過來了……事不宜遲,快上馬啟程吧。

    ” 劉備身邊,此時已僅剩五百餘兵力,保護着劉備一衆,走小路直插漢津,準備南渡漢水,直抵江陵,與孔明會合。

     此時張遼、許褚已馳返長闆橋,見橋斷人去,回報曹操。

     曹操一聽,便呵呵笑道:“既斷橋,乃自暴其虛,足證孔明不在劉備軍中了!張飛匹夫之勇,何足懼哉。

    ” 于是曹操下令,集中一萬兵力,限一夜須将三道橋架好,明日向劉備追擊。

    劉備一衆兵将,星夜動身,趕赴漢津。

    第二天中午,即将抵達漢津時,忽見後面塵頭大作,喊殺之聲震天。

    劉備不由哀歎道:“前無援軍,後有追兵,這如何是好?” 他無奈隻好令張飛、趙子龍二人準備應敵。

     此時果然是曹軍追殺而來,但卻非曹操親率,而是曹洪統領。

    原來曹操在長闆橋,等待築橋的當晚,他忽然心有所觸,便将衆大将召來,向衆大将道:“劉備已成釜底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