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千裡單騎

關燈
長為甚走得如此匆促?” 關公在馬上,向曹操欠身作禮道:“關某昔日歸漢,已有言在先,但有故主消息,即當馳往,多番前去相府拜辭,均未能參見丞相,因此才以信函辭拜,封金挂印,歸還丞相,希望丞相不要忘記昔日承諾。

    ” 曹操歎口氣,道:“我欲示信于天下,怎會悔諾?我隻是怕雲長途中缺少盤纏,特别前來相送而已。

    ”說罷,令人将一盤黃金,送過關公處。

     關公道:“承蒙恩賜,尚有剩餘,足夠我路上之用。

    請将此黃金轉贈曾随我征戰的将士。

    ” 曹操道:“我不過是以小小心意,以謝将軍之大功勞,将軍何故推辭呢?” 關公慨然道:“小小功勞,丞相不必介意。

    ” 曹操歎道:“雲長真乃天下義士也,恨曹某人福薄,未能留在身邊。

    恐将軍在路上風寒,今特送上征袍一件,希望将軍勿再推卻。

    ” 曹操說罷,令人把錦袍送了過來。

     關公見曹操意态甚誠,不便強推,但又怕其中有詐,便在馬上,用青龍刀把錦袍挑了過來,披于身上。

    他回頭向曹操道:“多謝丞相贈袍送行,丞相恩德,容日後有緣相會再行圖報。

    ” 關公說罷,不再逗留,策馬下橋,向北面疾馳而去。

     許褚雖然敬重關公,但見他不肯下馬接袍,心中生氣,怒道:“關羽如此傲慢無禮,為甚不設法擒捉?? 曹操長歎一聲道:“他單人匹馬,我數十兵将,他又豈能不加警覺,此非傲慢之舉也,況且他已為我立下大功,力斬袁紹兩員大将,折損袁紹實力近半,我若為難于他,天下人必笑我言而無信也,讓他去吧,日後或尚能留相見之期也。

    ” 曹操說罷,即率諸将回身馳返許都,在路上,曹操尚在思憶關公之義勇,不住歎息,真誠之意,溢于言表。

     曹操此時待關公仁至義盡,不但令在場諸将大為感動,更替他自己日後留下一條十分關鍵的生路。

    若非哪些,曹操必定将于中途夭折,他親手創建的魏國決不會誕生,三分天下的天機大勢,也便非按既定的軌迹演行了。

     此時,袁紹和曹操的中原争雄,卻已進入關鍵性的生死關頭。

     曹操在最初交鋒的兩仗,因戰術運用得當,更得關公之助,力斬袁紹兩員猛将,令袁紹軍力受挫,銳怕已失其半,曹操取得了關鍵性兩戰兩勝。

     但可惜關公卻于此際離去,在當時的戰争條件下,一将可抵萬兵,關公的離去,對曹操是一大打擊,對袁軍畏怯的軍心來說,卻是一股激勵。

     因此在半個月後,袁紹将他留守河北的猛将張郃調來,重整軍力,又向陽武進逼,力求尋曹軍的主力決戰。

     曹軍連續退卻,不久便退至官渡最後一道屏障,袁紹的大軍,也逼近官渡。

     曹操深知已到生死存亡的關頭,便不敢再猶豫,留荀彧守許昌大營,他自己親率二萬大軍,與留在官渡布防的張遼、徐晃諸将會合,抵禦袁紹的進攻。

     此時袁軍的兵力尚達十萬,而曹操卻僅得三萬,雙方兵力對比,十分懸殊。

     喜紹的謀士沮授,向袁紹分析獻計道:“我軍雖然人數多,但比不上曹軍勇猛善戰,而曹軍的弱點是軍糧少,物資缺乏,因此曹軍利于速戰,我軍地宜久攻,隻有以持久之戰,才有消滅曹軍之機。

    ” 但袁紹不但不聽,反而怒斥沮授一番。

    他下令主力部隊開到官渡前線,依托沙堆建立營寨,從東到西幾十裡長,逼曹軍的主力與之決戰。

     曹軍方面,此時僅以三萬兵力,抗擊袁紹的十萬大軍。

     曹操亦知自己不可久守,便首先向袁紹發動進攻,不料卻碰上張郃這一員猛将,有勇有謀,将曹軍擊退了。

     曹操無奈,隻好下令紮下營地,與袁紹軍對抗,更挖下深溝.築起高壘,固守陣地,待機再與袁軍決戰。

     曹操采固守的戰術,對曹軍來說是很不利的,在雙方對峙的期間,曹軍兵少糧缺,士卒疲乏,豫州各郡縣受袁紹招降,官兵多有叛變,後方不穩,連許昌大營的官将,亦有人與袁紹通風報訊。

    更不利的是,曹操的軍糧輸送命脈,被袁軍數次奔襲成功,軍中糧缺,人心浮動,情勢已十分危急。

     此時,連曹操本人亦心生動搖,他寫信給留守許昌的荀彧,流露打算放棄官渡,退守許昌的主意。

     幸而荀彧十分冷靜,堅決反對退兵,他在回複曹操的信中道:“袁紹傾全力集兵官渡,目的是與我軍決一勝負。

    您今以弱對強,若不能争取主動,便會受敵之控制了。

    現下我軍糧兵雖少,卻比不上楚漢時項、劉兩軍在榮陽、成臬相持的艱苦,那時劉邦、項羽均不肯先撤退,就是因為誰先退,誰便會陷于被動局面。

    您以十分之一兵力,據守官渡,扼制袁軍的咽喉,使其不得寸進,已經半年,相持的局面很快就會發生變化,而此正是發取出奇制勝的良機,千萬不可錯失也。

    ” 曹操接荀彧回信,又與軍師荀攸、賈诩參謀等人商議。

     參謀賈诩分析說:“您明達情勢勝于袁紹,勇氣膽識勝袁紹,用人任賢勝于袁紹,當機決勝勝于袁紹,有此四勝而半年未能克敵,原因是太過求萬全之策,隻要能捕捉戰機,當機立斷,則很快便可取勝了。

    ” 曹操至此,再不動搖,決心加強防守,堅持危局,尋求戰機,擊敗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