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真龍結穴
關燈
小
中
大
罷,轉身便返回廚房中去了。
那老婆婆見了,不由微歎口氣,喃喃說道:“這丫頭,當真先人後己!她把爹爹的口糧給人吃了,她自己必定又在明日挨一日饑餓,把她自己的一份口糧騰出來,重做一頓飯給她爹爹吃!哎,這丫頭天生俠義心腸,可惜偏生于亂世,可苦了她了。
” 老婆婆雖然是喃喃自語,她的話卻已清晰地傳人龐德公和諸葛亮的耳中,兩人不由一怔,停箸苦笑,競再也吃不下去了。
龐德公對少女印象極好,他微一沉吟,便問老婆婆道:“請教婆婆,你家真的是姓貂麼?” 老婆婆道:“老身娘家姓秋,嫁人貂家已六十多年,老身先夫老年得子,即丫頭貂娣的爹爹,亦即老身的獨子。
可惜我兒長到廿五歲那年、先夫便無疾而終,含笑而逝,或許先夫是終有子孫繼香煙而欣慰吧!我兒二十娶妻,不久,即誕下丫頭,先夫祈求貂家有孫繼後,便給那丫頭取名為‘娣’,意即望她的腳頭有福,替貂家帶來弟弟。
但天有不測風雲,自孫女貂娣出生後,先是她爺爺含笑而逝,接而媳婦也一病去世。
我兒感傷之下,決不肯再娶。
哎,貂娣這丫頭,其心性偏像她的爺爺,但凡她喜歡的,便不顧一切去相助,休道她自己的口糧,即使她的生命,隻怕也樂意獻出來啊!老身唠叨多話,兩位休怪。
” 諸葛亮一聽,不由目詢龐德公一眼,見他含笑微一點頭,便不再猶豫,坦率的問道:“那請問婆婆,貂娣姑娘的爺爺,是否名勃呢?” 老婆婆一聽,不由大奇,失聲叫道:“小孩兒,你為甚會知道先夫的姓名?你多大年紀了,竟然知道這九年前的往事?” 諸葛亮察色觀言,已知這一家必是東平峰上,那墓中人貂勃的後人了。
他也不答老婆婆的疑問,又含笑道:“那再請問老婆婆,貂勃老前輩是否葬于東平湖中的東平峰?當年貂老伯去世,是誰替你貂家勘點東平峰墓地呢?務請老婆婆以實情相告。
” 老婆婆一聽,十分驚奇的瞪了諸葛亮一眼,欲言又止,似甚感為難,但見諸葛亮滿臉正氣,老婆婆終于确信這爺孫二人決非歹惡之輩。
這才長歎一聲,說出貂家一段十分離奇怪異、卻又十分凄美動人的往事……原來老婆婆的丈夫,果然姓貂名勃,世居東平湖中東平峰山腳,以務農為生。
到貂勃二十歲那年,他的父母便因貧病交加去世了。
父母死後,留下幾畝田地,供貂勃過活。
貂勃自幼便酷愛鮮花異草,把田地耕作種糧之事抛開,改而種植花果異草。
他又特别酷愛玫瑰,但凡覓得異種玫瑰,便喜歡得如獲珍寶,也不管有得吃沒得吃,有錢無錢,但凡遇到各種玫瑰,或是他喜歡的品種,便非買下不可。
有時他實在拿不出銀兩,便把身上的衣服典當,然後再把玫瑰花買回來。
日積月累,到貂勃三十歲那年,祖輩留下來的幾畝田地,以及他的屋前屋後、屋中院内,便均植滿了各等玫瑰花種。
他平日便靠種花維生,把一些次等的花拿去市集賣了,換回一些日常生活衣食,他又以玫瑰花的花瓣,釀制了一種玫瑰花茶,拿至市面出售,買的人倒贊不絕口,紛紛認準他的字号來購買,倒也衣食無缺。
他眼見玫瑰花可以營生,他也對玫瑰更為珍惜了。
他每日清晨便起,掃淨花田落葉,然後挑水逐一灌溉,到傍晚飯後,又逐一澆淋,極為細心。
貂勃每見異種玫瑰将開,便十分雀躍,攜了一壺水酒,或者一壺茶,來到花前,先向花朵深拜揖,再以酒或茶輕灑一點緻意,口呼:“萬歲花兒!花兒萬歲。
”如臣下朝見君王似的。
然後便坐在花前,淺斟細品,酒酣興至,便随意歌舞,也不知是花兒娛樂了他,還是他娛樂花兒。
舞得疲倦了,使以石作床,卧于花旁,靜靜守候。
自花朵含苞待放,到燦爛盛開,貂勃竟一直守候,片刻也不離開。
到貂家的田院均種滿了,貂勃便去湖畔以泥築埋種植,久而久之,東平山附近一帶,竟成了玫瑰之鄉了。
貂勃直到三十一歲,尚未娶妻。
後來據說祖宗托夢,說貂家日後必出一位貴人,着貂勃不可絕後,他才無奈聚了妻子,便即秋氏老婆婆了。
秋氏過門後,見貂勃種花尚能維生,也就毫無怨言,每日助夫君種花澆水,不辭辛勞。
夫婦二人每日勞作,清茶淡飯,倒也身強體健,無病無痛。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貂勃娶妻直到年已五十,仍未有子女誕生。
幸而到了五十一歲那年,秋氏亦年過四十,才終于有孕、十月懷胎,誕下一子,取名貂全。
亦即少女貂娣的父親。
貂勃夫婦自誕生貂全後,便再無所出。
夫婦二人,自然便把全部心神,均放在貂全身上了。
貂勃一心希望兒子日後繼承自己的志趣,但兒子卻決計不喜以種花為業,到兒子貂全八歲那年,貂勃無法強逼兒子跟他學種花,便隻好節衣縮食,把貂全送去學館讀書,但貂全在學館僅讀了六年,貂勃年老,種
那老婆婆見了,不由微歎口氣,喃喃說道:“這丫頭,當真先人後己!她把爹爹的口糧給人吃了,她自己必定又在明日挨一日饑餓,把她自己的一份口糧騰出來,重做一頓飯給她爹爹吃!哎,這丫頭天生俠義心腸,可惜偏生于亂世,可苦了她了。
” 老婆婆雖然是喃喃自語,她的話卻已清晰地傳人龐德公和諸葛亮的耳中,兩人不由一怔,停箸苦笑,競再也吃不下去了。
龐德公對少女印象極好,他微一沉吟,便問老婆婆道:“請教婆婆,你家真的是姓貂麼?” 老婆婆道:“老身娘家姓秋,嫁人貂家已六十多年,老身先夫老年得子,即丫頭貂娣的爹爹,亦即老身的獨子。
可惜我兒長到廿五歲那年、先夫便無疾而終,含笑而逝,或許先夫是終有子孫繼香煙而欣慰吧!我兒二十娶妻,不久,即誕下丫頭,先夫祈求貂家有孫繼後,便給那丫頭取名為‘娣’,意即望她的腳頭有福,替貂家帶來弟弟。
但天有不測風雲,自孫女貂娣出生後,先是她爺爺含笑而逝,接而媳婦也一病去世。
我兒感傷之下,決不肯再娶。
哎,貂娣這丫頭,其心性偏像她的爺爺,但凡她喜歡的,便不顧一切去相助,休道她自己的口糧,即使她的生命,隻怕也樂意獻出來啊!老身唠叨多話,兩位休怪。
” 諸葛亮一聽,不由目詢龐德公一眼,見他含笑微一點頭,便不再猶豫,坦率的問道:“那請問婆婆,貂娣姑娘的爺爺,是否名勃呢?” 老婆婆一聽,不由大奇,失聲叫道:“小孩兒,你為甚會知道先夫的姓名?你多大年紀了,竟然知道這九年前的往事?” 諸葛亮察色觀言,已知這一家必是東平峰上,那墓中人貂勃的後人了。
他也不答老婆婆的疑問,又含笑道:“那再請問老婆婆,貂勃老前輩是否葬于東平湖中的東平峰?當年貂老伯去世,是誰替你貂家勘點東平峰墓地呢?務請老婆婆以實情相告。
” 老婆婆一聽,十分驚奇的瞪了諸葛亮一眼,欲言又止,似甚感為難,但見諸葛亮滿臉正氣,老婆婆終于确信這爺孫二人決非歹惡之輩。
這才長歎一聲,說出貂家一段十分離奇怪異、卻又十分凄美動人的往事……原來老婆婆的丈夫,果然姓貂名勃,世居東平湖中東平峰山腳,以務農為生。
到貂勃二十歲那年,他的父母便因貧病交加去世了。
父母死後,留下幾畝田地,供貂勃過活。
貂勃自幼便酷愛鮮花異草,把田地耕作種糧之事抛開,改而種植花果異草。
他又特别酷愛玫瑰,但凡覓得異種玫瑰,便喜歡得如獲珍寶,也不管有得吃沒得吃,有錢無錢,但凡遇到各種玫瑰,或是他喜歡的品種,便非買下不可。
有時他實在拿不出銀兩,便把身上的衣服典當,然後再把玫瑰花買回來。
日積月累,到貂勃三十歲那年,祖輩留下來的幾畝田地,以及他的屋前屋後、屋中院内,便均植滿了各等玫瑰花種。
他平日便靠種花維生,把一些次等的花拿去市集賣了,換回一些日常生活衣食,他又以玫瑰花的花瓣,釀制了一種玫瑰花茶,拿至市面出售,買的人倒贊不絕口,紛紛認準他的字号來購買,倒也衣食無缺。
他眼見玫瑰花可以營生,他也對玫瑰更為珍惜了。
他每日清晨便起,掃淨花田落葉,然後挑水逐一灌溉,到傍晚飯後,又逐一澆淋,極為細心。
貂勃每見異種玫瑰将開,便十分雀躍,攜了一壺水酒,或者一壺茶,來到花前,先向花朵深拜揖,再以酒或茶輕灑一點緻意,口呼:“萬歲花兒!花兒萬歲。
”如臣下朝見君王似的。
然後便坐在花前,淺斟細品,酒酣興至,便随意歌舞,也不知是花兒娛樂了他,還是他娛樂花兒。
舞得疲倦了,使以石作床,卧于花旁,靜靜守候。
自花朵含苞待放,到燦爛盛開,貂勃竟一直守候,片刻也不離開。
到貂家的田院均種滿了,貂勃便去湖畔以泥築埋種植,久而久之,東平山附近一帶,竟成了玫瑰之鄉了。
貂勃直到三十一歲,尚未娶妻。
後來據說祖宗托夢,說貂家日後必出一位貴人,着貂勃不可絕後,他才無奈聚了妻子,便即秋氏老婆婆了。
秋氏過門後,見貂勃種花尚能維生,也就毫無怨言,每日助夫君種花澆水,不辭辛勞。
夫婦二人每日勞作,清茶淡飯,倒也身強體健,無病無痛。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貂勃娶妻直到年已五十,仍未有子女誕生。
幸而到了五十一歲那年,秋氏亦年過四十,才終于有孕、十月懷胎,誕下一子,取名貂全。
亦即少女貂娣的父親。
貂勃夫婦自誕生貂全後,便再無所出。
夫婦二人,自然便把全部心神,均放在貂全身上了。
貂勃一心希望兒子日後繼承自己的志趣,但兒子卻決計不喜以種花為業,到兒子貂全八歲那年,貂勃無法強逼兒子跟他學種花,便隻好節衣縮食,把貂全送去學館讀書,但貂全在學館僅讀了六年,貂勃年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