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

關燈
龐德公心中十分欣喜,他此時已确信元疑,諸葛亮已承納了諸葛家的“五代深潛于淵”的“卧龍脈”龍氣,亦隻有在諸葛亮的生父入葬祖宗墓穴,剛好是五代之數,諸葛亮所承納的“卧龍脈”龍氣才達旺發之期,而這也是龐德公待諸葛亮十七歲生辰的這一大,才正式收他為徒的依據。

     龐德公此時已再無絲毫猶豫,決心把自己的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盡數授予諸葛亮,以便由諸葛亮代他完成“逆轉天機、匡扶漢室”的驚天大計。

     又過了半月,這天早上,龐德公忽然取出一把以羽毛編織而成的扇子,攜同諸葛亮登上附近的一座山峰。

    諸葛亮見龐德公神神秘秘的,也不知他弄什麼玄虛,卻并沒發問,緊随而去。

    因為諸葛亮深知師父之能,鬼神莫測,洞天徹地,師父的神機妙算、巧妙安排,又豈是他此時的功力所能窺透呢? 這座山峰雖然并不太高,但十分險峻,山壁陡峭,根本尤路可通,全憑攀爬騰躍的功夫,才可勉強攀登。

    龐德公在前面攀躍,但見他的白發白胡輕拂之間,人已躍升上半山腰了。

     諸葛亮毫不畏怯,緊随于後,幸而十年未所練的“無為内功”,已甚見根基,這座山峰雖然險峻,但卻難不倒他,他甚至可與龐德公并駕齊驅了。

     師徒二人,此時已攀上半山腰了。

    龐德公向上面瞥了一眼,但山壁更為險陡,便故意對諸葛亮道:“我的目的地原本定于此峰之巅,但上面極為險峻,失足摔下,便即有粉身碎骨之厄,因此于此半山腰亦勉強可以。

    亮兒,你說還往上攀登麼?” 諸葛亮想也沒想,便毫不猶豫道:“師父所定的目标既然是山巅,便不可停頓,往上攀吧。

    ” 龐德公道:“為什麼?亮兒,難道你不怕兇險?不怕辛苦嗎?” 諸葛亮道:“雖然兇險,雖然辛苦百倍,但亮兒知道,學習如登山,欲窮千裡目,更上一重山埃”龐德公一聽,不由欣然笑道:“很好,那便再上一重山吧!” 師徒二人,終于攀上山峰之巅。

    放眼望去,但見西面的泰山清晰雄峙,泰山腳下的黃河如玉帶婉蜒,更遠處則是茫茫山川形勝,雲霧彌漫,迷蒙一片。

     龐德公伸手向西面一指,道:“亮兒,你看到什麼?” 諸葛亮向西面極目遠眺,但見煙霧迷茫,氣勢極為浩瀚。

     他心中一動,便按自己的思緒回答道:“目下戰火蔓延,此起彼伏,這應該是烽煙籠罩大地吧。

    ” 龐德公微一點頭,道:“不錯!此乃天機大勢演行而起之大地風雲也,亮兒你已初涉天機之學,隻要再刻苦鑽研下去,當不難窺悉天機奧秘,目下的确烽煙四起,為日後亮兒你的進取大計設想,我今日便授你以‘兵略’和‘武功’精要。

    ” 龐德公說罷,當即取出兩物,一件是他攜來的那柄羽毛扇,另一件則是一卷書冊,遞到諸葛亮的手中。

     諸葛亮雙手接過,他先向書冊一看,但見上面寫有四個金子——《兵略大典)。

    然後又瞧一眼手中的扇子,發覺扇子是用羽毛編織而成,雖然十分輕巧精緻,但畢竟隻是一柄輕如鴻毛,并無實用價值的扇子。

     諸葛亮又喜又奇,他十分喜愛手中的兵略大典,他自小便非常喜歡翻閱古代傳下來的兵書,他向弟妹偶爾說及的那“三十六計”,便是從古傳兵書中歸納總結出來的,但如此施展運用,諸葛亮仍感茫然。

    龐德公所授的這本兵略大典,則恰恰是教授如何活學活用的兵略訣要,因此諸葛亮如獲至寶,十分歡喜。

     至于那柄羽毛扇,諸葛亮便猜不透龐德公的用意了。

     諸葛亮的神情,龐德公早就落人眼中,隻他微微一笑,道:“亮兒,你十分喜歡那兵略大典,卻難于領悟這柄扇子的用途,是麼?” 諸葛亮的心緒被龐德公一語道破,他不由笑道:“是啊,師父。

    這柄扇子輕如鴻毛,毫不着力,用來扇風大輕巧,用來作兵器卻柔軟之極!亮兒實在不知這柄扇子的用途呢。

    ” 龐德公微笑不語,忽然問諸葛亮道:“亮兒,無為内功心法的要旨是什麼呢?” 諸葛亮不假思索,便朗聲而道:“無為内功心法的要訣,是‘無藏而有餘、無為而至大巧,堅則毀、銳則挫’也。

    ” 龐德公欣然而笑道:“不錯,此乃無為内功心法之宗旨也,那亮兒為什麼不把羽毛扇子的特點,與無為内功心法的要訣融會貫通?你且試試思悟,看可能悟出什麼?” 諸葛亮聞言,果然捏着那柄輕如鴻毛的的羽毛扇子,默默的思忖起來。

     山峰之巅,風勢甚勁,四周遍布松樹,被勁風吹得高低起伏,嘩嘩作響,卻絕不屈折,陣風過後,依然做然而昂,頂天立地。

     龐德公見諸葛亮默然不語,知他正苦苦研悟,也不去打擾。

    自顧欣賞起峰巅的日照松濤。

     一會後,諸葛亮忽然頭一昂,朗聲道:“師父,亮兒明白羽毛扇的用途了……”龐德公微笑道:“你明白了什麼?…諸葛亮朗聲道:“羽毛扇輕如鴻毛,因此才能‘知其輕,化其為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