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驚天之變

關燈
慧眼之下,曹操不敢隐門。

    ” 當下,曹操把他父親夏候嵩,兒時偶然救了大宦官曹騰生命,曹騰十分感激,且又無子,便收養夏侯嵩為義子,更改姓曹的往事,一一向龐德公細說。

    末了,曹操感慨的說:“我雖憑曹姓而責,但決不敢戀宗背祖。

    在我心底,仍視‘夏侯’為我的同宗。

    ” 此時龐德公亦不由怔了怔,他決計意料不到,他當日替夏候海堪點風水龍脈,原意隻是助他延續子孫血脈,好替夏候家傳宗接代,不料卻發生如此奇變巧遇……夏侯家的血脈似斷未斷,似責非貴,夏候家當日的子孫血脈,卻已變成曹氏一脈了。

    而且其第三代孫兒,意隐隐成了領袖群雄匡扶漢室的人眩至此,龐德公才猛然醒悟,當日複候海叩拜祖墓時,墓碑上的“夏候”二字竟然剝脫,隐隐化作另一字,似夏侯非夏侯、似曹非曹的驚人預兆,原來如此神妙。

     這一切,均非龐德公當日本意,但事勢上演化如此,雖然淙大出龐德公的意料,他亦隻能順勢而導行之了。

    這豈非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麼?龐德公心中無奈的歎了一句。

     此時,曹操又續道:“我父曹嵩,現仍健在,他曾親口向我訓示,說祖父當年臨終,别的不說,隻吩咐我父:莫忘荊州蚬山龐德公。

    因此在下一聽先生來自荊州蚬山,又姓龐,便不敢大意怠慢了。

    可惜正逢目下時局艱困,未能為先生盛宴相待,尚請原諒。

    ” 龐德公見曹操并未因貴而戀宗,又甚有為漢室朝廷焦慮的意思,片刻的疑慮不由消退了幾分,而且目下情勢危急,也不容他深思熟慮,便含笑點頭,表示領會曹操的心意,随即又肅然道:“曹公子,一切既已成定局,也就不必耿耿于懷,過于執着了。

    我深夜到訪,其實另有要事與曹公子商量。

    ” 曹操深知龐德公有洞天徹地之能,對他所說的“要事”,自然不敢輕慢,連忙屏氣凝神,鄭重的道:“在下願聆聽先生教誨。

    ” 龐德公當下也不再猶豫,把目下的天機大勢,向曹操略為喻示,然後道:“朝廷之變,漢室之危,你已親眼目睹,無需我細說可。

    目下正需一位大智大勇之士,挺身而出,領袖群雄,匡扶漢室,此乃不世奇功,自然十分艱辛,甚至九死一生,且看誰有此智勇膽識了。

    ”龐德公蓦地一頓,并沒往下細說,注視曹操,十分留意他的反應。

     隻見曹操沉吟不語,似在思忖什麼,好一會,曹操才忽然站起,向龐德公俯身一揖,答非所聞的說了一句:“多謝先生教誨。

    ”他一頓,卻又立刻問道:“但請問先生,在下的運命如何,幸勿隐瞞,不吝賜告。

    ” 曹操說時,神色十分凝重,炯炯的盯着龐德公看,似乎他是否參與匡扶漢室的大業,便看龐德公如何判斷了。

     龐德公見曹操如此注重自己的“運命”,似乎更重于匡扶漢室的大業,不由微微—怔,心中略一猶豫,暗道:眼前這夏侯一脈的子孫,到底是否領袖群雄匡扶漢室的最佳人選呢? 就在此時,曹操的親兵手呈一份書函,勿匆進報,原來是朝廷司徒大臣明日生辰,請曹操赴會。

    司徒大臣王允在書函中,雖然并沒向曹操指明有要事商議,但顯然絕非祝賀生辰如此簡單,因為司徒王允,對漢室朝廷十分忠心,他之所以表面附和董卓,其實内心另有所圖。

     親兵道:“曹将軍,司徒府的送函人仍在外面等候,等将軍回複,明晚是否赴會?” 曹操目注龐德公一眼,見他仍無什麼表示,便沉聲道:“你先去穩住司徒府來人,我是否赴會,待會才有決斷,下去吧。

    ” 親兵依言出去,先行穩住司徒府的送書函人去了。

     龐德公已知司徒王允,邀曹操赴會,必有所圖,很有可能是商議如何對付董卓的大事,他不由問曹操道:“曹公子何以未能決定是否赴會?” 曹操十分凝重的說:“自古有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又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今奸賊勢如巨焰,如日中天,若我不知自身運命,又如何謀定而後動呢?” 龐德公見事勢危急,也不待細思了,隻好決然的道:“曹公子原乃夏侯一脈,已得祖宗盤龍脈蔭庇,貴不可言,當有将相王侯之貴,曹公子又擔心什麼呢?” 曹操一聽,心中一動,但仍不放心,又連忙追問道:“既然然如此,那請問龐老先生,曹操的壽數又将如何?是否會夭折呢?” 龐德公目注曹操一眼,道:“公子貴氣起自命山林,乃得祖宗龍氣之象也。

    又此紫色貴氣直抵命宮‘金縷’位,牢盤不散。

    ‘山’位紫貴旺發,乃主曹公子目下廿九之年;‘金縷’位乃主六十有六,既然貴氣直達,且牢盤不散,公子的壽數據此該以自明了吧。

    ”龐德公雖然沒有明示,但已清楚預示,曹操貴氣旺發于二十九歲,而終達于六十六歲,因此其壽數之斷,已不言而喻。

     曹操一聽,他心性聰慧,悟性亦高,略一沉吟,但豁然而悟,他先是微微怔住,似乎對“六十六”這歲數之終結點并不滿足。

    但稍過一會,卻又呵呵大笑道:“人生七十古來稀,我的貴氣既然可達六十六,比之苟且偷生,庸庸碌碌的長壽之人,不是強勝百倍嗎?好,龐老先生,多謝教誨,我已決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