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龍脈分峙

關燈
了,無處容身,四處逃難,至今已五六年了。

    聞此地召募義兵破賊,故前來投效。

    ” 關雲長坐下,與劉備、張飛飲酒,談說甚為投契。

    劉備把自己和張飛招兵圖舉大業之意,對關雲長坦然相告。

    關雲長大喜道:“此乃我之志也,彼此走向相同,可共謀大事。

    ” 劉備尚未及答話,張飛已居笑而起,道:“妙也,我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等三人結為兄弟,同心合力,大事可圖也。

    ”劉備一聽,正合心意,他與關雲長同聲道:“好啊,張兄弟之議,正合我們心意。

    ” 第二天一早,在張飛的莊園桃林中,置備黃牛、白馬諸等祭天之物。

    三人焚香跪拜天地,同聲誓言道:“今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叩告天地:我三人雖然異姓,今結為兄弟,便即同心合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百姓黎民。

    我等三人,雖非同年同月同日生,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後土,鑒我等此心,若背此誓約,人神共戮殺也。

    ” 誓約畢,叙了年庚,劉備年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拜祭完天地,便殺牛屠豬,設下酒宴,召聚四鄉勇士,得三百多人,在桃園莊中痛飲結盟,準備起兵。

     衆人收集了一批兵器,可惜缺了一批戰馬,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正焦急間,莊丁入報道:“外面有兩者人前來,且有夥計趕着一群快馬,前來拜見。

    ” 劉備大喜道:“此天助我也。

    ”他與關、張二人,連忙出莊迎接,原來投莊的兩位客人,一個叫張世平,一個叫蘇雙,同以販馬為業,近日因黃巾造反,向北面販馬,中途被阻折回,無處落腳,故前來投莊,劉備邀二人進莊飲酒,席間把自己的讨賊安民主意說了,二位客人慨然道:“劉公既有此壯志,我們的馬,早晚亦必陷賊手,不如盡數贈予劉公,助你成事吧。

    ”不但如此,二客又慨贈五百兩,熟鐵一千斤,供劉備等打造兵器,劉備等向二客殷殷謝過,熱情款待。

    第二天才派人護送二人回鄉。

    至此,劉備等人的起兵壯舉,才總算籌備妥當。

     劉備在盧植的學堂,因與遼西公孫瓒為友,從公孫瓒那兒學得一身武功,因此對兵器之事并不陌生。

    他下令鑄造兵器,他自己用的是二把雙股劍,關雲長造的是一柄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鋒利無比。

    張飛卻鑄了一支丈八蛇矛,寒光閃閃,如蛇吐信,十分怪異。

    劉備又打造了三副铠甲,供自己自己,供自己和關、張二人披挂上身,俨然将軍打扮,十分威武。

     諸事妥當,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便統帶五百兵丁,前去幽州郡投軍。

    幽州太守劉焉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互通名姓,劉焉才知劉備亦是漢室宗親,不由大喜,為鼓勵其志,便即席認了劉備為侄,又安置劉備所統義軍入住兵營,作朝廷兵馬編制。

     過了幾天,探子前來飛報,說黃巾軍将領程志遠統兵五萬進犯涿郡。

    劉焉即令劉備統兵五百,前去破敵,以五百兵丁,迎擊五萬黃巾軍,那簡直是以卵擊石。

    劉焉不肯多派兵給劉備,顯見他隻是利用劉備替他抵禦黃巾軍而已,并非真心重用。

     但劉備深知此乃他首度出師建功立業之機會,他的壯志絕非寄托于劉焉,因此欣然領兵,并不推辭。

     劉備所統五百兵丁,由幽州郡校尉鄒靖引領,一路向深郡進發,抵大興山下,即與黃巾軍卒然相遇,隻見黃巾軍兵将均以發披面,頭纏黃巾,打扮怪異。

    劉備軍兵丁切曆戰陣,未戰先怯。

    劉備見狀,拍馬舞劍而出,關羽、張飛左右護衛。

     劉備揚鞭大罵道:“你等叛賊,還不下馬投降,”黃中軍将領程志遠大怒,令副将鄧茂出戰。

    張飛挺丈八蛇矛,如飛驟至,手起矛出,一下便刺入鄧茂心窩,鄧茂倒翻下馬,當即斃命。

     程志遠見鄧茂被殺,無将可用,隻好拍馬舞刀、闖出陣前,直取張飛。

    關羽一見,舞動大刀,拍馬沖前,直迎程志遠,程志遠但見來将形如天神降世,不由大駭,手足發軟,不及一個照面,便被關羽青龍屠戶刀一揮,斬于馬下,黃巾軍兵衆,見主将被殺,立刻掉頭逃竄。

    劉備率軍追示? 殺,黃巾軍紛紛降順,劉備用精壯者編入軍中,他的兵力因而增至數千。

    劉備初戰告捷,劉焉這才不敢輕觑劉備的實力,大加賞師,慰勞将士。

     第二天,忽又接青州太守龔景的告急文書,說黃巾軍勢大,青州城将陷于賊手,求劉焉派兵救援。

    劉焉與劉備商議,劉備急于建功立業,便奮然道:“我願率兵前去救援青州之危。

    ” 劉焉無法推搪,隻好下令由鄒靖統帶兵馬為主帥,聯同劉備三人所率部屬,共五千兵馬,馳赴青州救援。

     不一日抵達青州,黃巾軍見有援軍至,即派軍兵沖殺過來。

    劉備兵力薄弱,不敢硬接,隻好後退三十裡以避敵軍鋒劉備令三軍下好營寨,與關羽、張飛二人商議道:“敵衆我寡,不宜力敵,宜以智齲”關,張二人忙問何計? 劉備道:“明同戰,我與鄒将軍率軍沖擊敵陣,雲長統—千兵力伏于山的左面,張翼德領一千兵馬伏于山右面;以鳴金為号,讓敵以為我收兵,你二人卻突出奇兵,接應我軍合擊。

     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