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回 諸葛亮智消水患 葉飄零義服燕民

關燈
未解,一時尚未完全安頓。

    今日燕土地少人多,饑荒遍野,何不招兖州移民盡皆送回兖州,令阚德潤賜以銀兩田地,以充農耕。

    ”葉飄零大悟道:“邺城一時難破,秋水可依舊圍城,吾與士元、公績分定冀州諸郡,安撫生民,使其早歸田園,安居樂業,勿以兵甲為意。

    此呂蒙取青州之計也。

    ” 計議之下,葉飄零領一軍,王修、武安國率青州死士随從護衛,取信都,龐統與蔣欽領一軍,走平原,淩統領一軍,撫恤黃河一帶民衆,三路而出分定冀州諸郡。

    臨行,葉飄零囑咐道:“大功成日,定有封賞,如今此去,乃是收冀州民心,非成功之時。

    大軍所向,更需加倍收束軍紀,不得妄殺一人。

    當以冀州軍民作一家之人多加關照,一應花費,由孤自承擔,妄取民間一物者,定斬不赦。

    縱然親信長随,亦不寬饒。

    ”龐統、淩統領命,各自引軍離去。

     于是豎起安民旗,三軍到處,嚴明軍紀,饑者送飯,寒者贈衣,與民秋毫無犯。

    葉飄零來到信都,屢屢使軍士下田,助農夫耕種,凡損傷之處,盡皆賠償。

    百姓箪食壺漿來謝,皆以金帛答之,巡哨相遇,更是禮數倍至,不敢絲毫疏忽。

    葉飄零又憐幽燕國小,十數年來征戰不斷,民力大損,故出榜告之,當幽燕平定之日,免賦一載,減稅三年。

    冀州諸郡,聞風而附,因此葉飄零雖然多耗時光,卻終于得成天下之基。

     這日正坐信都府中,忽有八卦飛馬來報:“夫人有書。

    ”葉飄零當即閱之,書曰:“書敬中華國土荊王千歲:起雖遠在夷州,常聞千歲乃天下英雄,平生志在保國安民,海外人士,多所崇敬。

    先君昔年,取罪千歲,起至今惶恐不已,伏望千歲休以小怨為意,念夷州亦大漢疆土,不吝出兵相助,以平倭寇侵犯,免卻漢民遭受屠戮,則夷州幸甚,天下幸甚!書不盡言,死待回音!夷州孫起頓首再拜。

    ” 葉飄零雙眉豎起,冷然道:“倭狗賊心不死,又犯中國來了?”八卦道:“屬下早已探得明白,楊盆那賊自去年入境,被王上屠戮至盡,已無力圖取中原。

    原先歸附群島,亦有反複,正忙于重收諸島。

    唯夷州孫起,與楊盆有宗族滅門之恨,抵死不從。

    因此楊盆引軍侵犯夷州,蹂躏生靈,其勢甚兇。

    ” 武安國與王修聞得,一齊咬牙怨恨,怒氣沖天,一齊拜下道:“吾等青州子民,亦與楊盆有國恨家仇,乞大王早日施恩,報此屠地滅門之恨!”葉飄零擊案道:“倭狗賊心不死,不能存于世上。

    兩位放心,此仇必有日能報,然而吾軍自長江定計,征伐三年不息,早已疲敝,不宜越海遠征,伐倭之機,不在今日,當先收燕漢,再滅倭狗。

    ” 武安國道:“吾等青州之士,投身疆場未久,并不疲累,願大王賜令,使吾等先往夷州,以報族人之仇!”葉飄零搖頭道:“孤亦漢人,豈不恨倭狗入骨哉!孤有生之年,不将倭土夷為平地,誓不為人!然而跨海擊倭,非同小可,事先不籌劃方策,計較萬全,雖有周郎之才,安甯之勇,劉備之望,亦不能成功也。

    汝等欲去,孤不阻攔,當先往夫人處求韓當、黃蓋相助,此二人慣熟水戰,可征夷州,爾等執我兵符,往秣陵、會稽調一萬水軍,艨艟鬥艦五百,先往夷州助孫起據守,若擒得倭狗,立即斬殺,不留活口。

    倭狗遠來,久不成功,又有損折,必然退兵,萬萬不可伐倭,違者必處軍法!”武安國領命,率八千青州死士而去。

    葉飄零又令帶一書給慕容秋水,使其叮囑韓當黃蓋,抵達夷州之後,隻宜據守,不宜攻擊,否則必處軍法。

     原來冀州亦多有因倭狗入寇,逃至冀州者,聞得葉飄零此令,心下大暢,更是傾心相從,投軍者不計其數。

    有詩贊曰: 英主知兵非好戰,不戀沙場鐵馬吟。

    自古安邦需養士,從來立國要惜民。

     施恩父老真奇智,雪恨倭仇更好音。

    未起兵革攻邺郡,幽燕萬衆已歸心。

     時下葉飄零三軍收服冀州諸郡,又請邺城百姓在外親友皆作書信,射入邺城之中,因此逾城而降者甚衆。

    孔明心下甚憂,日日觀望城頭,一日忽見一将自城外殺來,銀槍白馬,勇不可當。

    雖有黃忠、陳到、李典夾攻,仍是阻擋不了他前進之勢,被他槍挑無數兵将,匹馬殺進城門,正是常山趙子龍也,急來拜見孔明,告禀一事。

    諸葛亮聞之,頓時暈倒。

    這正是:托孤成夢天心定,大勢将休人奈何。

    畢竟趙雲所禀何事,還是下回分解。